练宏俊 倪海青
一、体育后进生概念的界定
体育“后进生”是体育运动能力方面的发展水平与体育教学目标不相适应,完成不了体育学习任务的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简称《国标》)的内涵是测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锻炼效果的评价标准,是国家对不同年龄段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基本要求,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因此,笔者认为,体育后进生是指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方面达不到国家的基本要求,《国标》测试成绩不及格或勉强及格的学生。
二、课堂教学改进策略
体育课堂教学是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主阵地,更是培养后进生健康人格的主阵地。根据后进生成因调查,在接下来的两年半中,我尝试从自身入手,对原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一些改进。
1.教材教法的选择
教材教法的选择是课堂教学的核心要素之一。我在教材教法的选择时,关注两个重点:(1)教材选择的适切性。通过反思多年的教学经验,在充分研究当下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基础上,化繁就简,选择实用性强、与生活技能相关性高的教材内容,如,田径中的50米跑、跨越式跳高等。这些教材对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教法的科学性。科学的教学法强调直观性、系统性,讲究因材施教、巩固提高。后进生转化,应针对个体特性,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采用教学方法。如,在篮球行进间上篮教学时,后进生采用分解分步教学,每一环节都采用直观教学法,并采用多球练习,增强其球感。在每一环节熟练的基础上,再进行下一环节的学习与练习,循序渐进,终而整合成完整连贯的技术动作。
2.和谐教学氛围的建设
马斯洛心理需要表明,归属和尊重是每位学生的心理需求。后进生的心理归属和尊重需要更为明显,他们因自身的不足,很难被团队包容,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同时,也难以得到他人的尊重与理解。一个良好学习氛围的建设,有利于后进生融入集体中,让后进生心理获得满足感,增强其自信。在教学时,我注重营造包容关爱的学习氛围,强化学习小组的建设。作为教学的引导者,我率先垂范,把后进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从言行举止中体现出对后进生的“爱”与尊重,让其他学生学习与效仿。同时加强互帮互学小组建设,通过评价体系的改变,让后进生置于团队中,在集体中学习与成长,让他有归属感,学会与人相处,纠正个性心理的不足。
3.教师角色的转变
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第一,我走进后进生的心灵,彼此平等交流,关注其内心情感需要,维护其自尊,让其能“亲其师,信其道”。第二,寻找后进生的“闪光点”,挖掘后进生的潜能和特长,扬长避短,长善救失,培植体育后进生的信心。第三,严格课堂组织纪律,做到宽容而不放纵,严格而不苛刻,做好后进生学习的督促者。第四,研究后进生个体身心特点,选择个性化的“运动处方”,分析其最近发展区,做到有的放矢。如在处理肥胖型后进生耐久跑时,采用偏大的运动量,偏小的运动强度,恩威并施,严格执行既定的教学计划,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与此同时,跟踪后进生的进步,随时调整教学策略,使其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获得最大的锻炼效果。第五,采用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树立教育教学的整体观念,扮演好“润滑”的角色,整合生生间,师生间,家校间的教学资源,让后进生能在整合下的教学资源浸润中恢复自信,掌握技术技能,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分析证明,通过五个学期的教学改进,后进生进步明显,但不足之处也显而易见。如,分析后进生成因时忽视家庭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改进的策略仍需完善等。作为动态的个体,体育后进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其改进也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需要体育教师本着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负责的态度,转变教学观念,端正教学态度,切实关注后进生的发展,利用系统论的观点,综合相关的教学资源,扎扎实实把握好每一次教育教学机会,使后进生的转化落实到实处。
(作者单位:江苏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