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到文本里潜心学表达

2014-05-23 05:26徐炎明
学子·教育新理念 2014年3期
关键词:小嘎子省略号标点

徐炎明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语文老师必须转变观念:语文课要从教课文转变为教语文。语文教师应该从注重感悟课文内容转到体会表达方法,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浸到那一个个标点中,浸到字词中,浸到每篇文章的“血肉”里,引导孩子潜心学表达。

一、品标点,感知表达的厚度

很多标点是作者深思熟虑产生的,通过标点能让我们领悟种种特殊的表达方式。

1.对比写法,学以致用

在教学人教版第九册第六组《地震中的父与子》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篇文章时,我被文中那份父母之爱深深地感动着,也被两篇文章中两段话里标点的不同用法吸引了。

《地震中的父与子》中有这样一段话:“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有这样一段话:“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

同样表示时间,《地震中的父与子》中那段话中间用的都是逗号,《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的句子中间用的都是句号。为什么用法不同?作者想取得怎样的表达效果呢?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把这两篇文章中的标点相互调换,让学生深入研读,试试有什么不同。学生带着思考走近了这两个文本,他们觉得是不能调换的。《地震中的父与子》句子中间的逗号既表现了时间的漫长,同时还表现了父亲希望早一点救出儿子的急切心情,通过对比研读,学生仿佛可以看见父亲在瓦砾上那焦灼的身影。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的句号,则将一位热切盼望父亲回家来表扬自己的“度分如年”的少年形象跃然纸上,这里的每一个句号,似乎都是少年那热切的双眼,这种传神的表达,不是逗号所能替代的。

2.揣摩用法,悟情明理

通过对标点用法的对比能让学生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而在课堂上,我们很多时候要通过对一个个特殊标点用法的揣摩来体会里面蕴含的情感,在感受标点表情达意中感悟作者的表达意图。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穷人》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了?……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这里一连用了五个省略号,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呢?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先体会第一个省略号,试图透过这个省略号走进桑娜的内心:省略部分如果补上去,你会补什么内容?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渔夫困难的生活体会到了桑娜内心的自责。然后,在余下四个省略号中请学生任选一个,照刚才的方法,把自己想象成就是桑娜,想一想桑娜又会想到些什么?

通过这样的教学,这段话中省略号的表达效果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我趁热打铁,请学生创设一个情境,用上省略号写出自己当时复杂矛盾的心理。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有的同学写面对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时的心理,有的同学写自己做了一件错事时的复杂心理,有的同学写一次获奖后的心理……由于有了课堂上的积淀,大部分学生都写得非常好,既有对原文的吸收,又有自己的创新,他们灵活地运用了标点,把各种心理描绘得生动形象。

二、辨字词,体会表达的深度

字词是组成文章的基本元素,在教学中,把字词教透了,就能使它更好地承载所附的思想,从而体会字词的表达效果,使理解更加深入,更加透彻。

1.辨描写方法,体会人物特点

小学教材里有很多写人的文章,这类文章重在引导学生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外貌、神态等描写感知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特点,并能够在习作中加以运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组《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中的动作描写非常有特色,在教学时,我是这样处理的:请画出关于双方动作描写的句子,用△标注出写胖墩儿的动词,用●标示写小嘎子的动词,并在边上写上简单的批注。在集体交流时,我们一起交流了描写小嘎子动作的句子:“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像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和描写胖墩儿动作的句子:“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

学生紧紧抓住小嘎子的“蹦来蹦去”体会小嘎子这样做的目的,透过这一个动词认识了一个机灵、聪明的小男孩。再抓住小胖墩的“塌腰、合裆、鼓着眼”这几个动作体会到了胖墩儿很有实力,力量很大。

这时,我再顺势引导:文中这两个人物的动作能否互换和为什么作者在写小嘎子和胖墩儿摔跤的时候,不写语言、心理、神态呢?这两个问题直接导向了对人物描写方法的指导,这也是这个单元的学习重点。通过探讨,使学生领会到人物描写要紧紧抓住人物特点和故事情节,在这过程中,学生潜移默化地学到了人物描写的方法。

随后,我顺势引导学生想象写话:写出小嘎子和胖墩儿第二次摔跤的情形。这一练笔很好地实现了读写结合,使“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来突出人物个性”这一写作方法在学生的脑海里显得非常清晰。长期这样训练,学生将会很容易掌握小学里写人文章的描写方法及表达特色。

2.辨不同用法,感受人物情感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彩色的翅膀》中在写到战士们吃西瓜时有这样一段话:“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教学时,我问学生:这段话中,哪一个动作给你的印象最深?很多学生找到了“咬”这个词语。我先请学生做个“咬西瓜”的动作,再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初步谈了自己的看法,但都比较浅显。我再请学生换个我们平常用得比较多的词语来表达:“吃西瓜”,让学生辨一辨有什么不同。

这样一比,学生恍然大悟,他们发现用“吃”感觉很随意,而用“咬”字有种用力的感觉。而吃西瓜是不用那么用力的,那这里为什么要用“咬”字呢?我再带着学生“浸”到这个句子里,联系上下文细细地品读,学生意识到:“咬”字写出了战士舍不得很快吃完,更表明这个西瓜的来之不易,写出了大家对劳动成果的珍惜,对海岛的热爱。抓住这一个词语,使文章中心意思的理解水到渠成。

(作者单位:浙江海宁市紫微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嘎子省略号标点
省略号来了
标点可有可无吗
《辽史》标点辨误四则
小小标点真厉害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教学设计
有趣的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