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演变及决定因素——基于CNKI数据库1988~2013年的文献分析

2014-05-23 03:30张藕香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差距城乡文献

□张藕香

[安徽农业大学 合肥 230036]

效率与公平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议题,也是经济政策的终极目标。长期以来,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导向下,我国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收入分配领域的公平问题日益恶化,表现为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家庭之间和个人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根据世界银行2005年发展报告,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中国的基尼系数在120个国家和地区中列到了第85位,已经接近某些社会分化严重、经济增长停滞的拉美和非洲国家的水平[1]。近年来,虽然中央政府从强调“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到“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进行了一系列的政策调整,但收入差距问题依然严峻,尤以城乡收入差距为甚[2~4]。根据2011年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4》,2010年我国城乡收入比为3.23:1,成为世界上城乡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5]。学术界对此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形成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与现有研究[6~7]不同,本文仅以CNKI数据库收录的、在1988~2013年期间发表数量相对较多的7种权威期刊40篇文献①为对象,见表1,从学术界关注最多的两个方面(一是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二是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入手,按照文献发展的脉络和内在的逻辑关系,梳理国内理论界对该主题研究的理论变迁、研究特点,同时指出研究不足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一、城乡收入差距的演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经历了先缩小、后扩大并日趋严重的过程[8~9],并且不以度量指标、度量方法上的差异而发生趋势上的改变[10~13]。因此,这里以广为应用的名义城乡收入比②为度量指标,描述改革开放以来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见图1,依据变动轨迹出现的周期性峰值和峰值回归的时间将城乡收入差距的演变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分析每个阶段学者们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关注程度、关注重点的差异,检验理论的发展是否与现实的城乡收入差距波动一样也具有阶段性变化特征,见图1和表1,以此来分析国内权威期刊对我国重大现实问题的关注。2012》;2012年的数据来源于2013年2月22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2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图1 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1978~2012年)

表1 各阶段7种期刊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关注度统计

第一阶段(1978~1994年):该阶段用名义城乡收入比表示的城乡收入差距经历了由1978年的初始值2.57下降到1985年的历史最低值1.86,再上升到1994年改革后的最高值2.86,即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变动轨迹,见图1。学术界对这一现象的关注是伴随着城乡收入差距的持续拉大开始的,最早的一篇文献出现在1988年③,此后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1994年城乡收入差距达到了改革以来的最高值时才出现2篇,平均每年0.43篇,见表1。从内容上看,早期的研究关注的是城乡关系,包括城乡的经济关系和分配关系,当然也涉及到城乡收入差距[14];后来的研究直接切入主题,从城乡收入差距的演变历程到各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比较,从城乡收入差距度量指标的界定和数据的修正到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探讨、再到城乡收入差距的后果及未来趋势的分析等[8,15]。可以看出,这一阶段不仅研究文献少,而且研究文献并未与现实的城乡收入差距发展保持同步,研究内容也相当宽泛。

第二阶段(1995~2003年):与第一阶段相似,城乡收入差距在第二阶段同样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变化趋势,名义城乡收入比由1994年波峰时的2.86下降到1997年波谷时的2.47,然后再一直上升到2003年的3.23,并实现了两个突破,即突破了改革时的初始值和第一阶段的峰值,也首次超越了3.0。从学者的研究来看,从1996年开始,基本保持每年1篇的关注度,并一直持续到2000年;此后与第一阶段类似,在2003年城乡收入差距达到峰值的当年出现了2篇文献,平均每年0.78篇,比第一阶段略有提高。研究内容上,这一时期关注的重点倾向于对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原因的探讨[10,16~17],其中城乡非均衡的政策和制度因素受到特别关注。比较典型的观点认为,城乡之间这种游说机制和谈判地位的不平衡,导致传统的城乡利益格局迄今为止未能根本打破;由于城乡居民政策影响力的不对等,户籍制度及其相关政策的存在,阻碍着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9]。可以说这一阶段是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拉大历时最长(9年)的时期,而学者们的关注度同样也未与此保持同步。

第三阶段(2004~2009年):与前两个阶段不同,这一阶段的名义城乡收入比始终处于高位运行,不但突破了改革时的初始值和第一阶段的峰值,而且还突破了第二阶段的峰值,由2004年的3.21直线上升到2007年的3.33,在2008年作短暂的回落之后,2009年又回到2007年改革以来的最高值(3.33)。也就是说,2007~2009年期间,城乡收入差距趋于高位运行状态,并且其变动幅度远小于前两个阶段。居高不下的城乡收入差距自然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这一阶段共发表文章21篇,平均每年3.5篇。也许是受2003年城乡收入差距第二个波峰(3.23)到来的影响,2004年当年就达到了6篇,也是历年关注度最高的一年。其中,《经济研究》3篇、《管理世界》2篇、《农业经济问题》1篇,说明城乡收入差距受到了国内经济管理类最权威期刊的高度关注,同时也反映了像《经济研究》、《管理世界》这类标杆性的期刊在捕捉现实问题方面的及时性。这一时期的研究有两大亮点:一是侧重于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对造成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某一方面因素进行专门分析,如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18~19];等级制度、地位收益[20~21];劳动力市场、城乡移民、人力资本[22~24];等等。二是运用不同的度量指标测度改革以来城乡收入差距的走势[11~12,25~26]。一致认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出整体扩大的趋势;并且认为城乡收入差距较地区收入差距更甚;城乡收入差距变动在总收入差距变动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并与总收入差距变动具有很强的同步性[2~3,27]。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者们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高位运行给予高度关注,不仅表现为研究文献相当丰富,而且研究方法更加规范、研究内容更加深入。

第四阶段(2010年~至今):在城乡收入差距经历上一阶段的高位运行之后,2010年名义城乡收入比回归到2003年(3.23)的水平(即第二阶段的峰值),此后的两年呈逐年递减的趋势,到2012年这一比值为3.10。这是否是政府的一系列改革和再分配措施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否意味着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已经终结,还是像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期和90年代中后期)那样城乡收入差距作暂时性的“驻脚”?或者从总的趋势上看,我国已经自行步入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的右侧?根据蔡昉的研究,改革发生的临界点就是城乡收入差距回复到1978年的水平,这时以户籍制度及其派生制度为内容的全面改革的条件趋于成熟[9]。可见,即便是当前的城乡收入差距水平(3.10),仍高于第一阶段的峰值(2.86)和改革时的初始值(2.57),何时能够回归到这两个关键点值得关注。从学者的关注度来看,伴随着城乡收入差距的趋缓,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也趋于减少,平均每年2.25篇,但在期刊的分布和各年的文献数量上没有明显的规律可循。在研究内容方面,与前面各阶段不同,尽管学者们仍在关注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但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一些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根本性、长期性影响的因素,如人力资本等[28~30],认为教育水平的差异是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其贡献程度达到34.69%[28]。此外,受当前工业化、城市化大背景的影响,诸如工业化、城市化、人口流动等因素的影响也受到重视[31~34]。可以说这一阶段学者们的关注度基本与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趋势保持同步,即较上一阶段有所下降。但研究内容继续深入,由传统的物质资本因素开始转向了根本性的人力资本因素,并与当前的经济发展现实背景紧密结合起来。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虽然现有期刊在前两个阶段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关注未能及时跟进现实的城乡收入差距发展,但在总体上二者的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见图2,说明城乡收入差距的理论研究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现实波动一样,也具有阶段性变化特征。

图2 城乡收入比与关注度的阶段性变化

从各期刊录稿总量分布来看,居于前三位的依次是《经济研究》、《管理世界》和《中国社会科学》(见表1最后一行)。其中,《经济研究》在7种期刊中位居第一,占总量的比例为27.5%;《管理世界》位居第二,占17.5%;《中国社会科学》排名第三,为15%。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顶级期刊对我国重大现实问题的关注程度。从时间分布来看,《经济研究》比较均匀,各阶段均有用稿,说明该刊对城乡收入差距给予了长期持续的关注;《中国社会科学》自2000年之后才有用稿,而《管理世界》到第三阶段(2004年)才出现相关文献。

二、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变化

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是众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而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是多重的、复杂的。所以,要准确地把握所有因素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是非常困难的,也是不现实的[8]。然而,通过梳理文献发现,专门研究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文献并不多见,更多的文献着眼于某一特定因素(如城市化等)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研究,并且对这些因素的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归纳起来,大致可以从三个维度来描述这些文献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研究及其变化特征。

(一)由非经济因素向经济因素转变

在改革开放初期,在体制转轨过程中,由于旧的传统体制已被打破或部分被打破,而新的体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新旧两种体制并存由此而产生的矛盾和摩擦使我国的城乡收入差异偏离常规的轨 迹[35]。分析发现,在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且波动幅度较大的前两个阶段,人们更多地强调体制、机制、制度、政策等非经济方面的因素所起的作用。文献认为:改革以后城乡差距的周期性变化主要来源于城市利益集团的压力以及传统经济体制遗留的制度障碍;不同的体制仍是城乡差距扩大的重要因素;城乡隔离制度或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城乡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10]。收入分配机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也至关重要,虽然初次分配机制的转换对城乡分配格局的影响是有限的,但再次分配对城乡分配格局有着深刻的影响[14]。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同原有体制下的“政策惯性”有着密切的关系,长期存在的城乡分割是原有体制下的一种政策产物[16]。国家的投资政策、分配政策和一系列旨在促进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最终通过经济交换也被容纳在二元结构的影响之中[8,17]。

在城乡收入差距处于高位运行的后两个阶段,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等经济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受到瞩目。文献认为:城市化与城市偏向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城市化的短期效应是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而中长期效应才使其缩小[1]。中国持续扩大的城乡收入差距与地方政府实施的带有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有关[18~19],其中,城市偏向的教育经费投入政策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决定因素[28]。城乡收入差距并不单纯地由城市工业化的速度决定,城乡收入差距的大小还决定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部门迁移的壁垒以及城市部门努力提高其人口承载力所进行的公共建设投资的大小[36]。市场化本身并不必然导致收入差距扩大,收入差距扩大在相当程度上是因为在市场化过程中,制度不健全、政府行为不规范和腐败现象,导致资源分配扭曲和收入分配不公,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有益于缩小收入差距[1]。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具有长期稳定关系,这种关系对短期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对短期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具有刺激效应[25]。经济发展本身并不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因此不能期待城乡收入差距会随着经济发展而自动弥合[34]。

(二)由非市场因素向市场因素转变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然而,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几十年形成的非市场因素仍然在发挥作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依靠市场的力量来发挥作用的格局尚未完全形成,两种体制交互作用形成的分配关系最终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分析发现,在城乡收入差距接连越过两个阶段的峰值达到高位运行状态时,非市场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在文献中占主导。表现为: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发生机制与根本原因是社会等级秩序格局、失衡的财富与收入分配格局、资源的流动性障碍格局与市场等级化格局等一系列社会安排的相互作用,在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双重的游戏规则下,形成了一种“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自我强化机制”[20]。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改革前与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相关的一整套干预政策导致了稳定的城市偏向;改革后在城市利益集团的作用下,城市偏向政策继续放大,渗透到经济领域的各种资源配置[10],导致大多数的经济增长因素、间接分配因素与经济干预因素都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38];政府的经济参与程度的提高和国有单位就业比重的增加也都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33]。所以,文献认为,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是城乡收入差距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与政策措施都内生于这一发展战略[34]。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非市场因素尽管仍在发挥作用,但已受到明显制约,市场因素的影响开始得到关注。分析发现,在城乡收入差距处于高位运行阶段,关注市场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文献日渐增多。表现为:城乡人均物质资本差距和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程度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正向影响;城乡人力资本差距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负向影响;而城乡经济增长率差距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不显著[38]。城乡收入差距与农产品和非农产品的相对价格、农业部门的外生技术进步、农业部门的工资水平成反比;而与非农部门的外生技术进步、非农部门的工资水平、非农部门的资本存量、农业部门相对非农部门的效率差异、劳动力市场的扭曲程度成正比[22]。金融发展、人力资本、固定资产投资以及经济发展、对外贸易依存度、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直接影响均为正;外商直接投资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则为负[39]。一般认为,在市场开放度既定的情况下,市场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受制于非市场因素,当非市场因素仍在发挥作用时,本来促进城乡收入差距收敛的市场因素反而有可能助推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为什么上述研究结论中市场因素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重要原因;同时也说明上述结论是市场因素和非市场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三)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并存

在我国改革的初期,物质资本积累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城乡收入差距的适当扩大,促进了物质资本积累,从而有利于经济增长;而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增长更多地依赖人力资本的提高,但现在的城乡收入差距水平却制约了农村居民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从而阻滞经济增长[25]。然而,分析发现,现有文献对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探讨并没有按照这样的时间顺序来进行,而是主要集中在城乡收入差距处于高位运行的后两个阶段,并且在时间上没有明显的先后秩序,这也与前面两类影响因素的研究有所不同。就物质资本而言,文献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和社会事业投入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固定资产投资、对外贸易、财政支农比重等则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目前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变量的作用力远小于扩大变量的作用力,因此,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趋势没有得到有效的抑制[37]。与物质资本相比,由人力资本差异所导致的城乡收入差距更受关注。人力资本被看作是城乡收入差距诸多影响力量中更为根本并长期持续起作用的因素[24]。作为人力资本构成要素的教育、特别是教育投资水平的差异是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决定因素[28]。农户教育投资每增加1%,城乡收入差距将扩大0.021%;农户人力资本投资每增加1%,城乡收入差距将扩大0.042%[30]。人力资本存量是人力资本投资积累的结果,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是:当平均教育年限小于11年时,年限增加会加剧收入差距;当平均教育年限大于11年时,年限增加可以缩小收入差距[29]。城乡收入差距的最终消除在根本上依赖于城乡之间人力资本存量水平及其积累率的趋同[24]。

此外,我国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机制也不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然而,有关这方面的研究相对匮乏,并且散见于文献之中,没有明显的时间顺序和规律可循。初次分配是依据“生产要素投入”进行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初次分配不可能是平等的,政府的重要作用是对社会收入进行再分配。由于再分配机制不健全,因而初次分配中不平等日益扩大的势头得不到有效遏制[40]。我国的城乡差距在初次分配中形成,又在再分配格局中进一步强化;而且当初次分配机制转换使得初次分配格局发生倾斜时,再次分配机制会出现保护性反应,以重新摆平分配格局[14]。所以,文献认为,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的下降,城市偏向的财政再分配政策是导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32]。

三、结论与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和高位运行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仅以CNKI数据库收录的7种权威期刊、1988~2013年间40篇文献为对象,聚焦于学术界关注最多的两个方面研究(即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的理论变迁和研究特点。通过梳理文献,本文得到如下结论及启示:第一,在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方面,检验了理论的发展与现实的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认为理论的发展与现实的城乡收入差距波动一样,也具有阶段性特征。在总的变化趋势上,目前所呈现的城乡收入差距收敛迹象是否表明我国已经自行步入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的右侧?如果已经进入该阶段,何时能够回归到改革时的初始值和第一阶段的峰值这两个关键点?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验证,这也将成为未来研究努力的方向。第二,从文献对该主题的关注情况来看,各期刊用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国内权威期刊对我国重大现实问题的关注程度和关注现实问题的及时性,但大多数期刊缺乏长期持续的跟踪关注,部分期刊在捕捉现实问题方面比较滞后。第三,从文章所用的数据来看,现有研究采用的数据大多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涵盖了农民在城市的务工收入,并且务工收入在农村居民家庭总收入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随着我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这些务工群体全面实现城镇化后或者剔除掉务工收入后,城乡收入差距到底如何值得关注。此外,受我国人口政策的影响,劳动力占比的下降是否也会影响到城乡收入差距也有待进一步探讨。第四,在影响因素方面,早期的研究主要关注诸如经济转型、体制转轨、制度失衡、政策偏向等非经济因素或非市场因素方面的影响,近年来的研究更多地转向经济因素、市场因素等方面的探讨,并且在研究方法方面更加规范、研究内容方面更加深入,已经从关注传统的物质资本投入转向更为根本性的人力资本差异。然而,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研究远非就此止步,新形势下农村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新型城镇化、城市部门的反腐等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如何还需进一步研究。未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研究如果仅停留在影响因素(无论是单个因素、还是综合因素)方面,那么只会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境地。城乡收入差距的深入研究还需回归到城乡收入分配机制层面上来。城乡收入分配机制最终决定城乡收入差距的走向,然而,现有文献无论是初次分配还是再分配对城乡收入差距调节的研究都十分匮乏,显然未来应予以加强。

注释:

①以城乡收入差距为主题进行检索,发表与该主题直接相关的、自改革开放后有记载(1988年)以来的文献数量,且不少于3篇的权威期刊,即3篇以下的不在统计之列。

②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表示,以当年价格计算。

③这也是本文文献分析的时间起点。

[1]王小鲁,樊纲.中国收入差距的走势和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2005(10):24-36.

[2]李实,赵人伟.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J].经济研究,1999(4):3-17.

[3]王洪亮,徐翔.收入不平等孰甚:地区间抑或城乡间[J].管理世界,2006(11):41-50.

[4]朱玲,金成武.中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与金融危机应对[J].管理世界,2009(3):63-69.

[5]潘家华,魏后凯.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4[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6-8.

[6]周端明,蔡敏.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研究述评[J].中国农村观察,2008(3):66-74.

[7]陈建东.海外关于中国收入不平等问题的研究进展[J].经济学动态,2012(4):96-105.

[8]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课题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J].经济研究,1994(12):34-45.

[9]昉蔡 .城乡收入差距与制度变革的临界点[J].中国社会科学,2003(5):16-25.

[10]昉蔡,杨涛.城乡收入差距的政治经济学[J].中国社会科学,2000(4):11-22.

[11]宋洪远,马永良.使用人类发展指数对中国城乡差距的一种估计[J].经济研究,2004(11):4-15.

[12]程永宏.改革以来全国总体基尼系数的演变及其城乡分解[J].中国社会科学,2007(4):45-60.

[13]李实,罗楚亮.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新估计[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4(2):111-120.

[14]贺晓东.城乡分配格局与城乡经济关系[J].中国农村经济,1988(3):1-12.

[15]李若建.城乡居民收人差距的时空特征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1994(6):12-15.

[16]赵人伟,李实.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及其原因[J].经济研究,1997(9):19-28.

[17]郭玮.城乡差距扩大的表现、原因与政策调整[J].农业经济问题,2003(5):10-13.

[18]陆铭,陈钊.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4(6):50-58.

[19]程开明,李金昌.城市偏向、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及动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7):116-125.

[20]林光彬.等级制度、市场经济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J].管理世界,2004(4):30-40.

[21]李卫兵.地位收益: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的原因[J].中国农村经济,2005(12):29-34.

[22]孙宁华,堵溢,洪永淼.劳动力市场扭曲效率差异与城乡收入差距[J].管理世界,2009(9):44-52.

[23]钟笑寒.城乡移民与收入不平等:基于基尼系数的理论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8):110-122.

[24]郭剑雄.人力资本、生育率与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J].中国社会科学,2005(3):27-37.

[25]王少平,欧阳志刚.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度量及其对经济增长的效应[J].经济研究,2007(10):44-55.

[26]王少平,欧阳志刚.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对实际经济增长的阈值效应[J].中国社会科学,2008(2):54-66.

[27]朱玲,金成武.中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与金融危机应对[J].管理世界,2009(3):63-71.

[28]陈赋开,张鹏飞,杨汝岱.政府教育投入、人力资本投资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J].管理世界,2010(1):36-43.

[29]孙敬水,张周静.人力资本对城乡收入差距及其收敛性的影响[J].农业技术经济,2010(9):105-112.

[30]杨晓军.中国农户人力资本投资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3(4):13-25.

[31]钟宁桦.农村工业化还能走多远? [J].经济研究,2011(1):18-27.

[32]雷根强,蔡翔.初次分配扭曲 财政支出城市偏向与城乡收入差距[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3):76-90.

[33]张义博,刘文忻.人口流动、财政支出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J].中国农村经济,2012(1):16-30.

[34]陈斌开,林毅夫.发展战略、城市化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J].中国社会科学,2013(4):81-102.

[35]杜晓君.体制转轨与结构转换过程中的城乡收入差异[J].农业经济问题,1996(9):31-34.

[36]田新民,王少国,杨永恒.城乡收入差距变动及其对经济效率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9(7):107-118.

[37]张继良,徐荣华,关冰,张奇.城乡收入差距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江苏样本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9(12):32-43.

[38]马斌,张富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8(2):53-59.

[39]王克强,张忠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2(12):112-121.

[40]王培刚,周长城.当前中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实证分析与动态研究——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阐释[J].管理世界,2005(11):34-44.

猜你喜欢
差距城乡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城乡涌动创业潮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