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山模型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素质研究——基于福建省的实证分析

2014-05-23 12:48刘有升陈笃彬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素质人才指标

□刘有升 陈笃彬

[福州大学 福州 350108]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当前我国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强”[1]。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积极引进和用好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2012年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 度”[3]。以质量提升为核心,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越来越紧迫,这既是高校人才培养矢志不渝追求的目标,也是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的人力资本支撑。准确地界定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素质并把握其现状,满足社会各界对此类人才的需求,是我们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前提。

一、冰山模型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素质分析

综观国内外文献,学者对创新型人才、创业型人才的内涵等有一定涉猎,如认为创新型人才应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通过创造性劳动产生突破性成果,对社会进步或科技发展做出贡献;创业型人才应具有创业素质和能力,独立开拓事业,为社会创造财富和提供服务[4]。但截至目前,学界尚无关于高校培养的创新创业人才素质的界定,本研究尝试借鉴冰山模型进行探索。

(一)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素质的冰山模型

要明确何为创新创业人才,首先要厘清创新与创业的辩证关系。熊彼特认为,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其最重要的后果是创造性毁灭——把现有的东西打碎,创造出新的东西[5]291。创新重在“新”,强调不拘一格、突破常规,以需要为导向,以新思维、新发明、新描述为特征,是一种精神和意识活动。厉以宁认为,创业是建立有核心竞争力、拥有知识产权且能继续开拓市场的市场主体[5]15。创业突出“业”,需遵纪守法,以市场为导向,把握市场规律,优化整合资源,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或社会价值,是一种物化和实践活动。创新创业并不是创新和创业的简单机械的组合,而是个辩证统一整体。创新是创新创业的基础和前提,是一个人成为创新创业人才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更非“充要条件”;创业是一种升华和实践,是创新创业人才载体的表现形式之一。创新不必然导致创业,但创业却肯定离不开创新。创新是实践范畴的要求,创业则是意识范畴的突破,在条件具备时,两者可有机统一。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理想模式是:让想创业的去创业、会创业、创成业;让不想创业的敢创新、能创新、有创新,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高校培养的创新创业人才应具备什么素质?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Mcclelland)1973年提出的冰山模型可资借鉴。它将个体素质形象地描述为漂浮在海洋面上的冰山,分为面上的显性素质和面下的隐性素质[6]。前者较容易通过培训来发展,便于测度,是个体素质的基础;后者不容易因外界的影响而改变,难以觉察,但却更为关键。我们可将显性素质和隐性素质列为一级指标;将知识、技能、角色定位、价值观、自我认知、品质、动机列为二级指标。2013年5月,笔者对福建省内的10名企业家、15名高校相关干部和教师、8名已成功创业和7名创业失败的大学生进行访谈,梳理择取高校创新创业人才显性素质和隐性素质的主要构成因子(包括专业知识等25个变量),并以它们为三级指标,建构了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素质冰山模型(见图1),各级指标具体组成及从属关系一目了然。

图1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素质冰山模型

(二)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素质冰山模型指标验证

1.研究方法介绍

卡方检验是以χ2分布为基础的非参数假设检验法,χ2值表示观察值与理论值间的偏离程度。一般用于拟合优度检验和独立性检验,独立性检验是检验两个随机变量之间是否独立的问题,且这两个变量取值均为定性值。具体步骤为[7]323-324:

第一步:建立原假设H0和备择假设H1。其中,H0表示两变量间不存在显著性相关关系;H1表示两变量间存在显著性相关关系。

第二步:计算χ2值,公式如下:

其中,fo表示实际观察值频数;fe表示理论意义上的期望值频数。

第三步:计算自由度和选定显著性水平(P值),自由度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df表示自由度,r表示交互表的行数;c表示交互表的列数。

第四步:查χ2值表得到一个临界值,比较χ2值与临界值:若χ2≥临界值,则拒绝H0接受H1;若χ2<临界值,则接受H0拒绝H1。

再来看Lambda分析,它也属于非参数假设检验法,用λ计算两变量间的相关强度与方向。它要求样本为随机样本与定类变量,以众数值为解释或预测准则,计算以一个定类变量值来解释或预测另一个定类变量值时可消减多少误差[8]。主要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对称形式,即不分自变量和因变量,用λ表示;另一种是不对称形式,即区分自变量(X)和因变量(Y),用λy表示,公式如下[7]324-325:

其中,mx表示变量Y的每个取值之下变量X的众数值;my表示变量X的每个取值之下变量Y的众数值;Mx表示变量X的众数值;My表示变量Y的众数值;n表示全部数据或个案的数目。

2.相关指标分析及检验

为验证上述模型各三级指标准确性及与大学生能否成为创新创业人才相关关系,笔者于2013年6月以这些指标及性别、毕业学校为维度,对上述地区相关机关企事业单位负责人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4份,有效率92%。在交互分类分析后,以SPSS软件导出的数据为基础,通过卡方检验和Lambda分析来论证,按前述办法得出表1。

从表1可发现,性别、毕业学校这2个指标的χ2值为0.265、1.952,在95%水平下不显著,未通过卡方检验,故应接受H0拒绝H1,即它们与能否成为创新创业人才不相关;而其余25个指标均在95%水平下显著,通过卡方检验,应接受H1拒绝H0,即它们与能否成为创新创业人才相关。其中,专业知识、公共知识、终身学习能力、决策能力、组织能力、整合能力、人生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团队意识、自信心、进取乐观、吃苦耐劳、正直诚实、责任心、凝聚力这15个指标与能否成为创新创业人才的相关性微弱,λ值都小于0.100;表达能力、认识和把握规律、自我剖析、艺术与人文素养、魄力、创新动力这6个指标与能否成为创新创业人才的相关性较弱,λ值均介于0.115至0.126之间;想象力、洞察力、创业激情和冒险精神这4个指标与能否成为创新创业人才的相关性略有提高,λ值已超过0.132但低于或等于0.140。看来,表达能力、认识和把握规律、自我剖析、艺术与人文素养、想象力、洞察力、魄力、创新动力、创业激情和冒险精神与能否成为创新创业人才低度正相关,其中想象力、洞察力、创业激情和冒险精神与能否成为创新创业人才的相关性最高,即这四方面的能力越强,越有可能成为创新创业人才。

表1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素质各三级指标的相关分析及检验

从另外一个视角来说,亦可将人才的素质分为基础素质和核心素质。若将视线聚焦于上述三级指标,可知作为众多人才类型中的一种,创新创业人才具备人才的基础素质,主要有专业知识、公共知识、终身学习能力、决策能力、组织能力、整合能力、人生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团队意识、自信心、进取乐观、吃苦耐劳、正直诚实、责任心、凝聚力;同时,需在表达能力、认识和把握规律、自我剖析、艺术与人文素养、想象力、洞察力、魄力、创新动力、创业激情和冒险精神等核心素质方面更加突出。

二、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素质的社会评价及影响

为清晰掌握当前社会各界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的评价,笔者于上述调查中同时了解了被访者对创新创业人才相关素质的满意度。调查结果令人忧大于喜,大部分人认为毕业生核心素质较欠缺,还称不上创新创业人才,这表明我们目前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离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推进协同创新要求相去甚远。

(一)相关素质的社会满意度情况

若以指标大小为序,以下几点需引起我们注意:就一级指标来说,毕业生的显性素质好,但隐性素质堪忧。被访者对毕业生的显性素质满意度达86%,尤其是对知识的满意度高达92%,而对隐性素质的满意度仅61%。这其中固然有隐性素质不易觉察和改变的因素,但也与我们的教育理念、方式、方法等息息相关。就二级指标来说,对学生的自我认知、品质和动机特别是动机的培养亟待加强。在隐性素质中,被访者对毕业生的角色定位、价值观的满意度介于69%至76%之间,但对自我认知、品质、动机的满意度均低于57%,其中对动机的满意度更低至43%。这说明毕业生的角色定位、价值观不容乐观,有一定改进空间。我们应当重视对学生自我认知、品质、动机的教育培养,特别是对动机这一素质的培养。就三级指标来说,创新创业人才基础素质获评较好,但核心素质较欠缺,特别是创新动力中所有子项目获评满意度都很低。以上从一级指标到三级指标的社会满意度情况逐级深入,渐次细化,鞭策着我们正视现状,珍视成绩,迎难而上,对我们加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有益的启发。

(二)核心素质缺失带来的负面影响

社会对高校毕业生在成为创新创业人才相关素质上的评价,一方面反映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上取得的成绩,另一方面提醒我们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上还有不少地方需改进,尤其是学生在成为创新创业人才核心素质方面的欠缺,这些均在一定程度上羁绊了一个人成为创新创业人才(见表2),我们当引起重视并着力改进。

表2 成为创新创业人才核心素质缺失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提升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素质的对策建议

提升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素质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大处着眼,应注重巩固学生的显性素质,提升学生的隐性素质;从小处着手,则须在增进学生基础素质的基础上,重点培育学生的核心素质,促进其协同发展。实践中,以下三点尤须注意:

(一)改进人才培养模式结构

在看到高等教育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还存在如下问题:关注数量,忽视质量;关注结果,忽视过程;关注共性,忽视个性;关注公平,忽视效益。提升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素质,首当其冲的是要改进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结构。为此,一要政府站在为创新型国家提供可持续人力资源支撑的高度,妥当做好顶层设计,变管理为服务,加强过程监控和动态指导,推动高等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促进人才个性合理发展,实现效益与公平兼收。二要政府广为引导这样一种风气——以生为本,从培养一个真正的“人”开始,关注学生的“学”,扩展“教与学的学术”,拓展学生开放性思维,构建多元化、富有弹性和选择性的人才培养模式[9],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教育培养学生,把系统科学的最新成果教授给学生。三要高校注意专博相济、文理并举,加强科学与艺术的结合[10],使学生逐步建立健全创新创业人才的品质素养、知识结构和能力架构。

(二)完善人才培养资源配置

增进政府、产业、高校主体的两两互动和三者联动,建立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共赢机制,积聚合力,下大决心、用大力气使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各个环节均能获得优化的资源配置,从而达到整体效益最大化[5]285,畅通高校科研成果的孕育和转化机制,使成果更好更快地从实验室走向市场。首先要充分发挥政府在法律、法规和政策等正式制度方面,意识形态、价值信念和舆论宣传等非正式制度方面的重视和支持,并制定专项资金、风险投资、贷款、融资等方面切实可行的实施机制,给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充足的制度保障。其次要有效调动产业在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信息和风险等方面的配合和支持,建立多功能、高质量的中介服务和信息交流体系[11]86-87。再次要广泛挖掘高校在智力、人力、技术成果等方面的优势,给予从事创新创业工作的高校师生适度优待,减轻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轻装上阵,主动走出去、请进来。唯有促进政府、产业和高校三者的深度融合,才能使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获得充足的原动力和生命力。

(三)强化人才核心素质提升

创新创业人才核心素质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以下几点尤应引起重视并抓紧抓好。一是要制定合理的长期、中期、短期规划,逐项分解,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质特别是创新动力、创业激情和冒险精神。二是要改变“重专业,轻素质;重灌输,轻启发;重理论,轻实践;重积累,轻创新”[9]和“重智商,轻情商”的现象,推进研究性学习、导师导学、创新创业实验班等改革,建立由高水平教师做指导的学生学术团队,丰富“挑战杯”等科技竞赛内涵和外延,增进其辐射,深化学生科研实践[12],倡导开放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多向信息交流,引导多实践、广积淀,进一步启迪思路。三是要注重改进功能性的创新创业职业技能训练,建立系统化、全方位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侧重实训操作,建立静态、动态相结合的评价反馈体系[11]88,并向非功利性的体系化教学过渡,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愿景。

[1]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人民日报,2010-06-07(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N].人民日报,2011-03-17(1).

[3]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3).

[4]郑其绪,程曦.创新型人才与创业型人才内涵及外延比较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5-6.

[5]蔡洪滨.创新创业与经济转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6]肖云,翟娟.基于冰山模型的农村经纪人素质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79-180.

[7]水延凯.社会调查教程[M].4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8]徐走.Lambda相关测量法在PRE中的应用及其局限性讨论[J].统计教育,2005(2):8.

[9]丁烈云.顺应重型工业化道路,主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J].中国高教研究,2012(1):31-32.

[10]张大良.学习践行钱学森教育思想,大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J].中国高教研究,2012(1):15.

[11]谢志远.大学生创业教育本土化的探索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12]王世斌,肖凤翔.对教学学术性与学生学术实践的追求[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13-217.

猜你喜欢
素质人才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人才云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