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素珍
摘要:学校德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努力构建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色的学校文化,让学生时时处处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洗礼;以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践行文化经典、濡染师生身心。学校发展重在内涵发展,要让优秀传统文化的多元资源促进学校与师生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德育;环境育人;情境育人;内涵发展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4)02-0012-03
一、现代德育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引领师生共同成长
我崇尚明德学校原于《大学》的教育理念——“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并致力于把中华五千年传统美德融入到学校德育活动中,使全体师生朝向“仁”“儒”“雅”的德行修养,传递浮躁社会中一缕坚守美好教育的沉静,塑造和滋养师生的心灵。
(一)环境育人——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洗礼
1.学校努力构建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色的学校文化,让学生时时处处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洗礼。校园西墙开辟以“梅、兰、竹、菊”为主题的经典艺术长廊,东墙以礼、孝、忠、诚为主题,向学生讲述了一个个感人的传统美德故事,设计“悠悠古韵”——校园文化墙展示的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历程,传统文化中文学、艺术、科学等方面的经典代表。从先秦文化(孔子像;战国战车图;屈原像及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汉魏六朝(张衡地动仪;曹操诗句、竹林七贤名字)、唐(王勃诗、玄奘取经图、李白、杜甫画像)、宋(清明上河图片段;欧阳修、苏轼、文天祥名句)、元明清(三国、水浒、红楼书册、唐寅书法)、近现代(梁启超形象及“少年中国说”片段;鲁迅形象及“横眉一俯首”联;毛泽东形象及《沁园春·雪》片段)。师生漫步校园,如同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处处都能感受到伟大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
2.让每个班级彰显团队文化。学校将圣贤的智慧、经典的名著、璀璨的艺术和传统节日文化等与班级文化建设有机融合,营造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从本学期开始,设立每班的学习园地,展示学生的剪纸、书法、绘画作品,让我们在为孩子的才智竖起大拇指的同时,也真切地体会到了传统的魅力;并通过升国旗、举办经典诵读展示、传统故事情境剧比赛、经典诗歌朗诵比赛等,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风、校训、校纪、校规。
(二)情境育人——以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践行经典,濡染师生身心
把传统美德、荣辱观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等,通过各种载体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使各项活动凸显传统文化。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系列活动,引领学生牵手文化,感悟传统,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素养。从2013年秋季开始,我们设计的德育活动内容主要包括:诵读千古美文,争做谦谦君子;亲历传统节日,追寻文化之魂;走近历史名人,弘扬中华美德;采撷文化元素,创建班级特色。
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元宵节、除夕等传统节日,学校要逢节必过。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使学生享受到了节日中所蕴涵的独特的民族情感和精神内涵。学校将通过少先队队会“传统文化擂台赛”以诗文诵读、成语故事、孝心演讲等活动,营造传统教育的良好的氛围。同时,将文化赋予学生行动,让学生通过尊老爱老主题班会、“当一次妈妈”,给家长洗一次脚、承担一项家务劳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自己整理房间、关心父母长辈等成为大部分学生自觉的行动,让学生把关爱从物质生活延伸到精神世界。我们坚信,文化的力量是神奇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必将在学生身上转化为行动的智慧。
为了让经典的美德深入人心,从2010年开始,我校开发了经典诵读的校本课程,设置了每日四诵:晨诵作为悦耳铃声开始每天的功课;每节课前用一分钟诵习流传千古的诗词;让童稚起伏的课间诵飘扬在课间操间隙;有序的班级诵读行走在百米的读书长廊,使孩子们回家的路不再拥堵和枯燥。
学校还精心设计每学年的德育活动。开学典礼、升旗仪式、六年级毕业典礼、新队员入队仪式等每时段的德育活动和“三八妇女节”、运动会开幕式、“六一国际儿童节”、国庆节及传统的清明、端午、中秋等每个节日仪式都会渲染固定的经典诵。古老沧桑的《诗经》、《离骚》与优美的唐诗宋词和Brothers Grimm(格林兄弟的)《SnowWhite》同台唱响,激励着孩子们积极昂扬、奋发图强;美好的节日、悠扬的情境诵读,让责任、诚信、宽容和文明如同种子在师生的心灵里生根、发芽,成长。
我们带领教师积极探索德育发展空间,逐步形成我校“传统美德育少年”的德育特色。通过传统美德教育来规范学生言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尊师,如:上课师生见面行礼、课下问好;勤劳:学校设定“家庭责任岗”和“学校义务岗”。学生认领不同的家庭劳动岗位,如“本周我扫地、刷碗、叠被……”每个学生在班级认领一个义务岗位,尽一份责任。让“班里所有的美好都有我一份”成为每个孩子的骄傲。
二、内涵发展,让优秀传统文化的多元资源促进学校与师生共同发展
我们在学期初,针对小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兴趣需要,在浩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筛选了传统美德、文学经典、古典音乐、民风民俗四个领域的内容,作为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融入到学校的校本课程;通过培训和学习研讨使教师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增强教师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使命感和自觉性。
(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作为我校一个综合性、跨学科的研究平台,使学校成为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地,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这里得到高度的重视与尊重。了解传统——学习传统——发扬传统——丰厚积累——健全人格,传统美德、经典文学、民俗技艺、节日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学生思想上生根、发芽,并悄悄改变着他们的生活。让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也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诵读古典诗文,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精美诗词、精彩片段,并能熟读成诵,积累数量远远超出《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通过对文学领域名人、名篇的研究,学生不仅更多地了解名人的生平及故事,还了解了当时的社会制度、历史变革,极大地丰富了阅历;通过对民俗艺术的研究与学习,每名学生都掌握至少一项传统技艺;通过亲身体验民风民俗浓厚的节日氛围,使学生越来越喜欢中国节日;礼孝忠诚的传统价值观念悄悄改变着学生的言行……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学生的发展打下亮丽的底色。
(二)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1,传统文化书籍是必读书目。鼓励老师每学期至少读一本传统文化书籍,并写出心得,交流体会;学校组织开发校本课程,现在已经筛选了自先秦至明清的一百多首优秀古典诗文吟诵篇目,定期开展师生经典诗文诵读、赏析活动。在读书、交流、测试、赏析中,传统文化的种子首先在每一位教师的心里扎下了根。教师带着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挚爱走向学生,走进课堂,向学生讲述优秀经典文化的故事在潜移默化中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撒播在学生的心中。
2.丰富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长流水。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参与传统文化学习、体验、研究活动,老师们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通过开展阅读活动和每周一次的传统文化知识培训,让老师们沐浴经典之风,体味儒雅人生,用经典文化伴随教学生涯,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也增强教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和自觉性。利用闲暇时间制作艺术作品,丰富老师的业余爱好,做到既调节身心,又提高艺术修养,还美化校园生活环境。
(三)促进学校的发展,形成办学特色
我们期望通过践行以上的文化设计、活动开展,能传播学校的教育思想,促进师生内化学校的行动方案,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认同,形成学校的文化特色,从而促进学校的长远发展。
我们学校的愿景是营造一个和谐美好校园:春有桃红柳绿,夏有花繁叶茂,秋有枫红桂香,冬有松青梅傲。草坪、飞鸟、水杉、玫瑰相映成趣,好比美丽的童话。进入校园,师生文明有序;信步校园,诵一首唐诗,弹一曲宋词,舞一段太极,背一节《弟子规》,参加一次经典诵读展示……书香阵阵,文化浓浓。上善若水,润物无声,学业精进,全面发展。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14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