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活动对创业意愿影响效应的研究

2014-05-22 08:07殷红春李银双白彦壮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意愿变量大学生

□殷红春 李银双 白彦壮

[天津大学 天津 300072]

知识经济时代,创业教育成为越来越热的话题,教育理论界对创业教育的研究也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开展创业活动,创业讲座、创业沙龙、创业竞赛形式丰富,吸引了很多在校大学生参与其中。大多数学生都认同创业活动,但是有创业意愿的人数却相对较少。本文以天津市高校大学生为分析对象,旨在探讨大学生创业活动对其创业意愿的影响效应,以期为提升大学生创业意愿提供理论参考。

一、相关研究综述

创业教育通过研究、模拟演练,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参与意识、创业精神和实干精神,使学生掌握创业技能,增强创业意识,为自主创业打基础、做准备[1]。开展大学生创业活动是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有效方式[2]。许多高校的创业活动是结合创业计划竞赛进行的,通过制作创业计划书,模拟企业人力、物力、财力的全面管理,将整个创业活动内容完整展现出来。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是将学习研究、教育、模拟演练相结合起来的综合性活动。以往学者对创业活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创业活动的发展现状、支持政策、活动生命周期等方面。如黄藤调研分析了陕西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活动的行业分布;杨声根据大学生创业活动现状分析了创业活动的四大瓶颈并提出了相应对策;胡金秀认为高校大学生创业活动可以分为孕育期、尝试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五个周期。创业活动重点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提升实践经验[3]。本文研究的创业活动是狭义上的创业活动,主要指大学生创业讲座、创业沙龙以及模拟创业竞赛等。

创业能力不仅包括认知活动的范畴,还应包含情意活动的范畴,也包括成功开展创业活动所需的各种能力[4]。创业技能与创业实践活动密切联系,直接影响创业教育的完成。吴旭东从外语交际能力的角度出发,研究了我国学生外语能力自评对交际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学生的交际能力自评与交际意愿直接相关。对创业能力概念的研究是复杂的,目前学界普遍采用自我效能或自我评估的方法定义。自我效能是通过测度个体在创业过程中是否有完成各项任务、承担各种角色的信念来评判创业能力自我评估是由创业者自我评估完成具体创业行为所具备的能力[5]。本研究对创业能力采用自我评估的方式定义,将创业能力概括为学习创新能力、坚韧性、风险承受能力、资源获取能力、合作性和领导力六个维度。

Oosterbeek认为创业意愿提供了一种很好地理解和预测创业行为的工具。创业意愿虽然与实际创业行为不是一一对应的,但是在某种程度上能催生立即的创业行为,因而创业意愿成为预测未来创业行为发生与否的一项重要指标[6]。我国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创业意愿的现状调查和影响因素分析方面。研究表明多数人有创业意愿,但是有创业行为的人却占有极少的比例[7]。对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包括个人特征对创业意愿的影响、创业教育对创业意愿的影响、社会环境对创业意愿的影响等[8]。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且创业活动是创业教育的主要形式,但是大学生创业活动对其创业意愿的影响程度还有待研究。本文旨在定量分析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活动与其创业意愿的结构关系和影响效应,以期丰富高校创业教育研究,为提升大学生创业意愿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作用。

二、研究假设与概念模型

(一)研究假设

H1:大学生创业活动对创业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

H2:大学生创业活动对创业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

H3:大学生创业能力对创业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

H4:大学生创业活动通过创业能力对创业意愿产生间接显著影响。

(二)概念模型

基于以上理论,本研究建立了创业活动、创业能力、创业意愿三个潜在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SEM),每个潜在变量都分别解释其相应的外显变量因子。创业活动主要解释了创业讲座、创业实践基地、创业类竞赛3 个外显变量;创业能力主要解释学习创新能力、坚韧性、风险承受能力、资源获取能力、合作性和领导力6 个外显变量;创业意愿解释意向表达、行为表达2 个外显变量。基于上述理论假设,提出如下概念模型,见图1。

图1 创业活动、创业能力、创业意愿的假设关系模型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与数据

本次调研选择天津市内22 所高校,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面向主体是大学本科生,共发放问卷2300份,回收有效问卷为2017 份,对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创业活动开展状况、创业能力现状进行了调查。

图2 样本基本信息情况

如图2所示,样本中女生比例56.4%,男生43.6%,基本持平;年级从2008级到2012级均有分布;生源地来自城市的学生较多,占58.1%,其余为农村;学科涉及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等13个门类(如图3)。

图3 样本学科门类分布

在毕业后的打算方面,毕业即选择创业的同学有6.2%,选择先就业再创业的同学高达28.1%,最终选择创业的同学共计占到了总人数的34.3%。可以看出,在校大学生创业意愿相对较低。

图4 大学生毕业去向选择

(二)信度和效度检验

用SPSS18.0对每一个潜变量的观测指标分别采用主成分因子分析并进行正交旋转,各题项在相应变量上的因子载荷如表1所示。

表1 潜变量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从主成分分析结果看,各变量以及各变量的测量指标的因子载荷都在0.60 以上,除了创业意愿的行为表达这一观测量的因子载荷在0.60 以下,但其值也大于0.50,接近0.60,这说明潜在变量提取适当。各变量的组合信度也都显示了较好的信度水平,说明量表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各变量的平均方差抽取量(AVE)也都达到了0.50 以上水平,说明量表有较好的收敛效度。

四、模型拟合及结论分析

(一)模型拟合

由结构方程模型可知,RMSEA(渐进残差均方和平方根)、AGFI(调整后良性适配指标)、GFI(适配度指数)都无法满足要求,根据Modification Indices提示,增列误差变量间的共变关系,得到修正后的模型拟合结果如图5所示:

图5 模型假设检验结果

整体适配度卡方统计量为136.216,自由度为50,显著性概率p=0.000<0.05,达到0.05显著水平,拒绝虚无假设,表示路径分析的假设模型与实证数据无法契合。而RMSEA=0.071<0.080,AGFI=0.905>0.900,GFI=0.939>0.900,卡方自由度比值=2.724<3.000,达到假设模型可以接受的标准,表示假设因果模型度与样本数据的适配度佳。

表2给出了模型各参数的估计结果,详细报告了各变量间的系数估计值、标准化系数、系数估计的标准差、C.R检验统计量及其显著性水平。估计结果按变量间的关系层次分类,如潜变量之间的效应位于表2前三行,分别显示了各潜在变量与创业意愿以及创业活动与创业能力间的效应关系;从表的第四行开始显示各潜在因子与外显变量间的效应关系。为使模型能够识别,一些外显变量的路径系数被设定为1。待估计的14组系数都达到了显著性水平,13组系数都达到了p<0.01的优良标准。

表2 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的估计结果

(二)结论分析

由模型拟合结果可以得知,研究假设H1、H2、H3都得到验证,创业活动对创业意愿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其直接效应大小为0.13,间接效应大小为0.12,总效应为0.25。

首先,创业活动对创业能力有显著影响,影响大小为0.57,通过举办创业讲座、开设创业实践基地、模拟创业竞赛等大学生创业活动,在理论教学和实践中能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其次,创业能力对创业意愿的影响作用较不明显,路径系数仅为0.21,这说明创业能力的提升并非是增强创业意愿的最佳途径。即使拥有创业所需的技能,但面对创业所承担的压力和风险,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一份相对稳定的职业[9]。本文结论还得出创业活动对创业意愿的影响作用也较不明显,影响效应为0.13。这与现实情况也是相符的,大学生创业意愿的产生与高校创业教育、自身创业动机、创业扶持政策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三)政策建议

目前,大学生创业活动是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最基本、最主要的形式,是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基于上述研究分析,可以更加明确要提高大学生创业意愿高校还应该做到:第一,加强创业宣传教育,继续践行创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形式,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调动学生参与创业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就业和创业打下良好基础[10]。第二,切实从大学生角度考虑,解决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困难,完善创业初期的扶持政策以及后期的资源保障政策,为大学生创业排除后顾之忧。第三,转变教育模式,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完善教师选拔制度,提高创业师资水平;改变教育教学方式,结合各个学院特色,开展科学有效的创业教育学科课程。从根本上提高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意愿,从而激发其创业行为。

五、总结与展望

近年来,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已取得显著成效,主要形式集中在创业活动的开展上,但是真正走上创业道路的大学生仍在少数。究其原因,创业意愿是创业行为的先导,如何提高创业意愿成为研究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问题。本文研究发现,高校开展创业活动能够显著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这说明大学生能够在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创业活动中不断锻炼和提高创业所需的各项能力。创业能力对创业意愿的影响较不明显,这与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以及影响机理的复杂性是有关系的,这也反映出大学生创业较为理性。创业活动对创业意愿的影响较不明显,这与目前高校创业活动开展的有效性以及创业教育对创业意愿培养的重视程度和教育倾向性是有密切关系的。以上研究结论启发政策制定者、实践者不仅要重视实践能力的提升,也应该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还应该在政策支持、教育的根本变革等方面下足功夫,提升创业意愿,从而激发创业行为,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解决个人就业等一系列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

由于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众多、影响机理复杂,今后的研究还可以从高校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创业师资、创业动机等多方面入手,探讨创业意愿的其它影响因素,进而可以建立研究模型,探究众多影响因素对创业意愿的影响机理,找出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关键,提出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对策,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愿,从而为培养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意愿提供理论指导,为创业政策的制定提供实证参考。

[1]李静薇.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作用机制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13.

[2]孙渊.基于小世界网络的大学生创业活动网络分析[J].未来与发展,2012(1):64-67.

[3]陈燕.高校创业教育的再思考[J].江苏高教,2012(6):107-109.

[4]熊素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研究:意愿与能力[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0.

[5]PILLIS E,REARDON K.The influence of personality traits and persuasive messages on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A cross-cultural comparison[J].Career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2007,12(4):382-396.

[6]KRUEGER N E,REILLY M D,CARSRUD A L.Competing models of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0,15(5-6):411-432.

[7]熊景维.高校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及学生的创业障碍认知研究——基于SEM模型和LAC方法的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29-135.

[8]ENGLE R L,DIMITRIADI N,GAVIDIA J V,et al.Entrepreneurial intent:A twelve-country evaluation of Ajzen’s model of planned behavior[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eurial Behaviour&Research,2010,16(1):35-57.

[9]吴和清,涂国平,黄晓辉.试论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基于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实证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2):23-27.

[10]邓淇中,周志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问题与对策[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5(1):33-35.

猜你喜欢
意愿变量大学生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抓住不变量解题
也谈分离变量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