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卫东
罗哌卡因在高龄前列腺电切术中的应用
高卫东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在高龄前列腺电切术的使用与方法。方法 总结近几年来30例罗哌卡因在高龄前列腺电切术中的麻醉应用效果。结果 30例罗哌卡因在高龄前列腺电切术中的应用顺利完成手术, 麻醉满意。结论 罗哌卡因可以适用于高龄前列腺电切术, 并能取得满意效果。
罗哌卡因;高龄前列腺电切术;椎管内联合麻醉
2011年1月以来, 江苏启东第七人民医院采用0.75%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CSEA)应用于高龄男前列腺电切术3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30例ASA分级小于IV级行前列腺电切术患者, 年龄70~89岁, 体重52~82 kg。并发高血压9例,糖尿病7例, 慢性支气管炎5例,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4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8例, 术前完善各项检查;积极治疗合并症;调节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
1.2 麻醉方法 术前半小时肌注阿托品0.5 mg进入手术室行常规监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血压, 开放静脉通道, 30 min内输入复方氯化钠注射液250~350 ml, 同时鼻导管吸氧3 L/min。患者取侧卧位, 穿刺点选择腰2~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 进入硬膜外腔后, 腰麻针经硬膜外穿刺针内腔穿刺进入蛛网膜下腔后见脑脊液流出后[1]自腰麻针以1 ml/min的速度缓慢注入0.75%罗哌卡因6~8 mg再向头侧置入导管3~5 cm, 即可开始手术, 术中所有患者均未给予镇静剂。
1.3 疼痛评定标准 0分无痛, 1~3分为轻度疼痛, 4~6分为中度疼痛, 7~9分为重度疼痛, 10分为剧痛。
30例患者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法)所有患者评分<3分, 术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轻微。无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血氧饱和度均高于麻醉前, 手术时间15~45 min, 出血量<300 ml,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均无头痛﹑恶心﹑呕吐﹑寒战等并发症。
3.1 近年来罗哌卡因在硬膜外﹑神经阻滞﹑术后镇痛等方面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罗哌卡因是一种长效酰胺类局部麻醉药, 有麻醉和镇痛双重效应;大剂量可产生外科麻醉,小剂量时则产生感觉阻滞(镇痛)仅伴有局限的非进行性运动神经性阻滞[2]。感觉阻滞与运动阻滞是罗哌卡因所具有的特点。患者腰麻后, 由于较轻的运动神经阻滞, 使其下肢的肌肉保持一定的张力, 利于静脉回流, 对心输出量影响较轻,同时罗哌卡因对老年人的心血管中枢起代偿作用, 对其神经纤维阻滞较慢且弱, 能保持稳定的血压。本组研究通过调整患者体位来控制麻醉平面可控性强, 术毕部分患者双下肢肌力部分恢复[3], 利于患者康复及时发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等。3.2 老年人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液中为结合游离药物增多,对麻醉药耐受能力降低, 易出现麻醉药物过量或药物不良反应, 围术期血压的急剧波动, 可导致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况且前列腺增生的高龄患者经常合并糖尿病﹑冠心病﹑以及高血压等多系统疾病, 老年患者脏器储备功能减退, 耐受性差, 手术和麻醉风险高;因此选择对生理干扰小﹑安全范围大的麻醉方法和药物尤为重要, 作为CSEA拥有完善阻滞﹑优秀的镇痛效果等优点, 手术过程无明显应激反应, 特别对冠心病﹑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3.3 罗哌卡因在椎管内联合麻醉时往往会产生低血压和心动过缓, 本组30例高龄患者均预先输液扩容, 增加有效血容量, 减少了低血压副作用的发生;一旦发生低血压也可以用5~10 mg麻黄素静脉注射治疗, 必要时可重复用药。而术前肌内注射阿托品, 减少了心动过缓的发生率, 提高麻醉成功率, 减少了麻醉并发症。
3.4 前列腺电切术为内镜手术, 特点为手术时间短, 创伤小,出血量少, 对于高龄患者尽量缩短手术和麻醉时间, 相对降低医疗风险。本组罗哌卡因在高龄前列腺电切术椎管内联合麻醉中的应用是安全的﹑有效的﹑可行的。同时也要在人员和设备完善的基础上, 抢救药物齐全的条件下开展罗哌卡因在高龄前列腺电切术中的应用。
[1] 安刚, 薛富善.现代麻醉学技术.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9:292-293.
[2] 庄心良, 曾因明, 陈柏銮.现代麻醉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096-1106.
[3] 郑颖梅, 沈跃华.罗哌卡因等比重用于老年患者腰硬联合阻滞的临床研究.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5, 21(3):174-176.
226222 江苏启东第七人民医院麻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