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枫
86例孕早期自然流产患者绒毛染色体分析
董 枫
目的 对孕早期自然流产患者绒毛染色体情况进行分析探讨, 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抽取本院收治的孕早期自然流产患者86例, 取无菌绒毛组织, 经培养法展开染色体分析, 并对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组86例患者绒毛组织培养成功者79例, 成功率91.86%, 染色体异常27例, 异常率为34.18%。结论 导致自然流产的主要原因为染色体异常, 孕早期绒毛染色体检查会为临床流产筛查﹑治疗方案的选择等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值得关注。
孕早期;自然流产;绒毛染色体;产前诊断;临床价值
已有调查结果显示, 胚胎染色体异常为诱发自然流产的一个主要原因, 同时为出生缺陷的主要危险因素。有研究指出, 对胚胎染色体异常情况进行了解将会在染色体疾病的产前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预防出生缺陷等方面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1]。本次研究中出于对孕早期自然流产患者绒毛染色体情况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 对86例孕早期自然流产患者绒毛组织展开了染色体分析, 现汇报分析结果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7月~2013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孕早期自然流产患者, 抽取其中的86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在20~42岁之间, 平均(28.7±14.8)岁, 孕周5~12周,平均(7.9±1.4)周, 所有患者均经保胎治疗后失败, 自愿接受临床研究, 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采集以上统计研究对象自然流产绒毛组织, 培养后展开染色体分析, 并对分析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1.2.2 检测方法 标本采集:对患者实施常规人流清宫术中, 采取无菌夹夹取绒毛组织, 放置在10 ml无菌离心管中,而后加入适量的无菌生理盐水, 在封口处理后立即送检。
绒毛组织的培养:在无菌的超净台上, 将绒毛组织放置在无菌培养皿中, 经生理盐水进行漂洗, 将血细胞和蜕膜除去, 仔细挑取绒毛组织, 放置在另一个无菌培养皿中, 粉碎至粥样, 吸入到离心管内, 加入浓度为0.25%的胰酶1 ml和浓度为25%的胶原酶1 ml, 经无菌吸管吹打均匀后在37℃条件下消化2 min, 加2 ml小牛血清结束消化, 离心处理后弃去上清液, 加适量羊水培养基与细胞悬液混匀, 放置在培养瓶中37℃条件下CO2培养箱中连续培养, 等待细胞贴壁后换液﹑传代, 细胞收获﹑染色体制备均与羊水细胞方式相同。
本组86例患者的绒毛组织有79例培养成功, 可进行核型分析, 成功率为91.86%, 79例标本细胞生长状态理想, 其中有73例有效分裂相超过20个, 另外的6例有效分裂在超过10个, 失败的7例患者中, 有染4例没有细胞生长, 另外的3例发生了细菌污染。在培养成功的79例标本中, 染色体异常27例, 异常率为34.18%。包括常染色体三体者15例(18.99%), 多倍与非整倍体者5例(6.33%), 单体者3例(3.80%),其它异常者4例(5.06%)。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 孕早期自然流产发生率在流产中占15%~20%之间[2], 大多数情况下自然流产为染色体异常引起, 有文献报道[3], 约有50%自然流产者为染色体异常引起, 因此孕早期展开染色体筛查可为自然流产诊断﹑治疗方案选择等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本次研究中对86例孕早期自然流产患者绒毛组织展开了染色体检测, 获得成功培养的79例标本中, 染色体异常者34.18%, 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相似[4], 染色体异常包括有常染色体三体﹑多倍与非整倍体﹑单倍体等, 这一结果表明, 流产对染色体异常的胚胎或胎儿而言为一种重要的自然淘汰过程, 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 对于孕早期出血患者需重视染色体异常的存在, 切忌盲目保胎治疗。
综上所述, 在孕早期进行绒毛染色体分析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其可为早期﹑快速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值得临床对其给予关注。
[1] 杨灿锋, 耿金花, 王峻峰.绒毛细胞染色体直接制片法和培养法的比较.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9,17(12):53-54.
[2] 干志峰.孕早期绒毛染色体培养应用于产前诊断69例.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1,10(07):21-23.
[3] 胡舜妍.绒毛细胞长期培养法在产前诊断及早孕和早中孕期自然流产病因检测中的应用.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0, 11(07):211-212.
[4] 方小武.绒毛染色体培养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应用于自然流产原因分析.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2,7(04):43-45.
450003 郑州人民医院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