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江散记

2014-05-20 19:44李英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14年11期
关键词:赤山因水兰溪

李英

一个叫高潮的地方

兰溪是水的故乡,多姿的水涵养了兰溪风雅的性情。慕名而来的远方客,常常忍不住走到水边,捧起粼粼的波光,让心情摇曳成一朵兰花。陪同的文友感叹“兰溪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衰,因水而盛”。我们来得正好,赶上了水的盛世。

还未到兰溪城,我们就被一片浩瀚的湖水征服。艳阳朗照,湖面宛若巨大的明镜,镶嵌在这片绿色的丘陵地带上。这片湖原来叫高潮水库,现在叫赤山湖。上世纪五十年代,举国上下掀起社会主义建设新高潮,这里就成了高潮公社,兰溪人民在这里修筑了水库,所以叫高潮水库。

站在湖边眺望,水面壮阔,幽蓝的湖水碧波荡漾,远处有沙鸥之类的水鸟翩翩起舞,如同一幅蓝色水墨大写意画卷。四周的丘陵建有绿色的茶园。4000多亩生态优质茶园沿着缓丘地势起伏延伸,把湖泊包围了起来。这些茶叶全部用机采,一畦畦茶树像理了平头,整齐划一,伸向远方,如同一片波澜壮阔的绿海。

兰溪市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站就坐落在这片绿野之中。这里建有上华坡面径流场,是水利部在全国设立的750个水土流失观测点之一,也是省水利厅在全省设立14个水土流失观测点之一。走进管理站,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的王国。这里有依山而建的气象观测场、试验小区、观测室和化验室。这里先后承担多项国家级攻关项目课题,几十项研究成果获得省市科技奖,引来了亚太地区以及德国、日本、加拿大等16个国家的水土保持专家前来考察。20多年来,有多少科技工作者长年坚守在这里,默默地工作着。

有水的地方,充满了灵气。赤山湖的旁边还有个叫赤山的小村,尽管我没有到过赤山村,但可以想见那是一个原始、纯朴、美丽、自然的村庄。还有个缸窑村,自古生产坛坛罐罐,村民们用勤劳的双手完成从泥土到陶瓷的奇迹。因为有赤山村,才有赤山湖。因为有缸窑村,度假区的规划才有了婺州窑文化新村。在全省五水共治,消灭黑臭河的今天,还有像赤山湖这样一片纯净自然的地方,真是难能可贵。

赤山湖是兰溪人为现代人保留的一个心灵之乡。很早以前,兰溪市就着手规划赤山湖度假区,并在方圆几十公里范围内禁养家禽,禁办工业,使得这片绿野保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不可多得的一片净土。茶园、湖泊、丘陵、湿地,为我们编织了一个梦幻般的生态乐园。当今现代文明和农耕传统正在激烈碰撞,农民向往城市的繁华和霓虹灯,市民流连乡村的原始和泥土气,赤山湖旅游度假区应运而生。度假区的总设计师吴志强教授是兰溪乡贤,也是一位书法家,我看到了他书于癸巳年春的《湖畔兰溪》,神采飞扬,力透纸背,曰:“山亦玲珑水亦清,鸢飞鱼潜绕浮汀。兰花幽幽寻芳径,溪流潺潺访云英。钓舟蓑翁独唱晚,茶园传子啜珍茗。策马日斜杨柳岸,桑榆酒肆寄闲情。”

赤山湖,一个诗意盎然的地方,一个蓬勃发展的地方,一个叫高潮的地方。

流淌日月的兰江

我们从灵羊岛码头登船,逆江而上至古城,再由古城驱车至兰阴山,鸟瞰三江合汇之雄风,兰溪美景尽收眼底。

兰阴山下,正是婺江、衢江、兰江汇合之处,宽阔的兰江,浩浩荡荡,碧水翻银。传说兰江之畔,横山深处,盛开兰花,有少女巧于纺织,布衣素食,不慕荣利,偏爱幽兰,人称兰花女,后人念其志行高洁,遂改山名为兰阴,水曰兰溪。

多少年来,兰江默默地流淌日月,流淌光阴,流淌陈年往事。兰溪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唐咸亨五年(公元674年)始建县。很巧合,有两个数字很相近,总面积1313平方公里,大盘山最高海拔1312米。正因为处于三江汇合之处,水路交通便利,商业繁荣,素有“三江之会,七省通衢”之誉。兰江航道由南向北横贯江面,最宽处达300米。早在南宋时间,兰溪即为通闽广之要道,商贸码头兴盛一时,篷船停泊,常有数千。王奎《重建州治记》载:“乘传之骑,漕输之楫,往往蹄相靡而舳相衔”,可见繁华之一斑。兰阴山灵源和庆侯庙门联云:“日对千帆竞发,夜照万户明灯”,为当时真实写照。曾几何时,兰江航道舟桅林立,千帆待发。兰江上行可达浙中西部,下行可达梅城、富阳,过杭州三堡进入京杭大运河。由梅城西上新安江,入皖南至屯溪。诗曰:“一滩高一滩,一滩高十丈,三百六十滩,新安在天上。”

历史总是这样,古时的繁华终会烟消云散,热闹终究成为过去。发达的交通已经到高速时代。兰江不再呈现昔日的繁华,水上客运航线难觅踪影。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河流设施的改善,水上航运又有复苏迹象,兰溪的船户又一次把目光投向兰江航运。省政府制定的钱塘江中上游航运复兴规划目前正在实施,到明年底,钱塘江中上游航运瓶颈将被打通,兰江复兴黄金水道将成为现实。一个月前,兰溪船户黄锦芳打造的500吨货船“兰溪货0311”号在湖州下水,董华滨的一艘300吨船舶也已下水。可以想见,兰江这条黄金水道将会再一次推动航运的发展。

从西门码头上去就是兰溪古城。西城门巍然耸立,斑驳的城墙写满了历史的沧桑。天福巷历史街区是兰溪最富特色的古城遗存。徜徉在忠锡巷、转虹桥巷、探花巷这些窄窄的弄堂,仿佛又回到了码头的从前。推开一座民居的油漆双开门,看到主人正悠然自得地坐在天井里编织竹编鸟笼。建筑是“三间二过厢一天进”的典型平面单元形式,大木作严谨而小木作华美,四周屋檐、门窗一律是精美的雕刻,民居内部敞开着,午后的阳光丝丝缕缕地从天井照进室内,整个建筑风格呈现出皖南建筑文化圈边缘地区的变异特性。今天的兰溪古城依然隐现着昔日的香艳,每一座古民巷都有自己的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每一条小弄堂都有自己的一部兴衰继绝的历史。

走过兰江,走过兰溪,让我有想和历史诉说的感觉。

猜你喜欢
赤山因水兰溪
有一种妙不可言,叫赤山秋行
畅游“水乡古镇”
赤山湖国家水利风景区
兰溪模式 从“云里雾里”到“胸有成竹”
生活哲理
新时代的治水实践——福建莆田木兰溪建造“生命共同体”
聊城 因水而生 有水则灵
赤山湖,秦淮源头的醉美湿地
水的缘故
威尼斯碧波上的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