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学生认知内驱力促进地理自主性学习

2014-05-19 13:48钱明霞
成才之路 2014年9期
关键词:自主性学习学生

钱明霞

摘 要: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强调自主发展已成为地理教学改革的主流意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知内驱力,是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多次获得成功,体验到满足需要的乐趣,逐渐巩固了最初的求知欲,从而形成一种比较稳固的学习动机。教师要从实践层面探讨如何激活学生的认知内驱力,以促进地理自主性学习。

关键词:学生;认知内驱力;自主性学习

传统的地理教学观念中有两大缺失。“学生主体观”的缺失导致的问题有:教师权威;学生被动接受;“满堂讲,满堂问满堂练”盛行;学生的很多权利被剥夺。正确的“人才观” 的缺失导致: “刺激——反映”被广泛应用;重结果,轻过程;“课堂”即教室;学生的唯一任务就是好好读书。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发展要实现个性化,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践行尊重具体个体发展需要的教育。

一、关于自主性学习

自主性学习实际就是无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来源于四个教学理念。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学说。马克思主义认为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我们要引导他们自主学习知识,创新运用知识,能动认识世界,创新改造世界;同时学生又是发展的主体,唯有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才能促进自身的发展。

(2)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对认知发展的看法是:知识并不是简单地由教师或他人传授给学生,而是由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知识的框架,并且不断地探究新知,不断变革和加以重组,不断地完善和扩展认识的过程。

(3)素质教育理念。当代素质教育理论认为,素质的形成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内化过程。内化的不可替代性,决定了教育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职责只能是点燃火把,让他燃烧。而学生不能成为存放燃料的瓶,而是不断发光的灯,要让知识成为他们自主学习、自我思考的果实。

(4)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罗杰斯指出,学习不仅仅是事实累计的过程,而是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过程。这种学习是意义学习。

二、为什么要激活认知内驱力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D.P.Ausubel提出的内驱力是指学生学习的社会性需要。这种需要一旦引起,学生便对学习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兴趣、主动积极的情感态度、良好的注意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努力,从而发动并维持学习行为的进行,使其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简言之,内驱力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表现为推动有机体活动以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动机。

他认为,学生的成就动机应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成分,即认识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其中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它以求知作为目标,是学习的内部动机。学生对某门学科的认知内驱力,是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多次获得成功,体验到满足需要的乐趣,逐渐巩固了最初的求知欲,从而形成一种比较稳固的学习动机。认知内驱力在课堂学习中是一种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动机,它对学习起很大的推动作用。可见,认知内驱力和学习之间的关系是互惠的。

三、如何激发学生认知内驱力

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知内驱力,是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多次获得成功,体验到满足需要的乐趣,逐渐巩固了最初的求知欲,从而形成一种比较稳固的学习动机。

(1)设疑:创设情境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鼓励学生参与,激发学生内驱力的形成。

根据前苏联心理学家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强调对教育过程而言,重要的不是着眼于学生现在已经完成的发展过程,而是关注那些正处于形成的状态或正在发展的过程。可知,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对于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要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寻找相关知识作为攀登的支架。教师在教学中为了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就要以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作为参与切入点,这样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内驱力的生成。

情境创设:大气时刻不停地运动着,运动的形式和规模复杂多样,既有最简单的热力环流,也有规模很大的全球性运动。

①展示两幅图(图略)(图1呈直线状),甲地受冷,乙地受热,让学生完成热力环流简图。

②(图2呈半圆状)如果上面半圆顶点的A地是极地,半圆直径B地是赤道,那么,全球性的大气运动又是怎样运动?

(2)假设:选定突破口,进行合理的假设,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学生地理思维的敏捷性、独创性和灵活性。

情境创设:假设在地表均匀且地球不自转,也就没有了地转偏向。由于高低纬度获得太阳辐射不同,在赤道和极地间就会产生热量差异,那么在赤道和极地间会形成怎样的大气运动?

激发思维:地球是不停转动的,而且地球的表面并不是均匀的,因此单圈环流是不存在的。那么全球大气到底是怎么运动的呢?

(3)探究:学生自主进行探究,这是学生发挥内驱力重要的外在表现,也是最具价值的学习活动。

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断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的认知主体位置。

情境创设:我们仍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只考虑高低纬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以北半球为例探究大气的运动状况。

激发思维:教师用投影仪显示“三圈环流图及低纬环流立体图”(图略)。

学生感受科学探究过程、方法,获取事实证据,检验自己的想法和科学理论,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4)建构:对探究式学习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论层面的上位思考,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深刻的思维框架。这是发挥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又一重要环节。

Piaget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其他学习者)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学习过程不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学习者和学习环境之间的互动过程。

激发思维:由于三圈环流的存在,在全球共形成了相间分布的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图略)。

注意以下两点:明确赤道和极地的冷热,确定赤道低压和极地高压的位置,建构高低压相间分布的规律;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从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的原则明确六个风带。

(5)提升:深化课堂教学环节,调控、增强学生内驱力。

展示“沿某经线的低层大气环流形势剖面图”(图略)

① 气压带或风带的名称?② 风带的风向?③ 因热力原因和动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分别是哪些?④ 当太阳直射在23°26'S时,形成什么风?

提升设计问题与训练有梯度和挑战性,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学习活动和表现的机会,鼓励学生从成功走向新的成功。对已掌握知识的学生而言,可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享受成功的喜悦;对知识未掌握或掌握不够的学生,可以促使他们自主调控思维活动,反思所学内容,重新掌握知识。

总之,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学生的求异发散、创新等优秀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发展性目标也得以圆满达成。目标的达成是内在的、不知不觉的、“润物无声”的,能促成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参考文献:

[1]杨俊岭.自主学习与学习策略教学的关系探析[J].教育科学研究,2005(11).

[2]李歌,初萍.认知内驱力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1999(S1).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自主性学习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赶不走的学生
浅谈高中音乐教育自主性学习
学生写话
翻转课堂教学法在《数据库技术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体育健美操教学中自主性学习方法探析
自主性学习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与运用研究
剖析小学语文自主性学习方式的措施
基于微课的农村留守儿童小学数学自主性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