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丹丹 麦坚凝 杨思达等
[摘要] 目的 对比研究左乙拉西坦和奥卡西平治疗儿童癫痫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2011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81例癫痫患儿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OXC组(41例,给予口服奥卡西平治疗)和LEV组(40例,给予口服左乙拉西坦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综合比较。 结果 两组治疗有效率和脑电图改善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LEV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OXC组(P<0.05)。 结论 左乙拉西坦和奥卡西平用于治疗儿童癫痫疗效相当,但左乙拉西坦安全性更高。
[关键词] 左乙拉西坦;奥卡西平;儿童癫痫
[中图分类号] R74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11-0034-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levetiracetam and oxcarbazepine in treating children epilepsy. Methods A total of 81 cases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epilepsy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1 to June 2012 were divided into OXC group(41 cases,were given oxcarbazepine)and LEV group(40 cases,were given levetiracetam),the efficacy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the efficacy between two groups(P>0.05);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LEV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OXC group(P<0.05). Conclusion Both levetiracetam and oxcarbazepine have good curative effect in treating children epilepsy,but the levetiracetam has higher security.
[Key words] Levetiracetam; Oxcarbazepine; Children epilepsy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2年6月我科分别采用左乙拉西坦与奥卡西平治疗的共计81例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药物对癫痫患儿的治疗效果及药物安全性,为儿童癫痫的临床合理药物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81例癫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儿经临床诊断均符合国际抗癫痫联盟制订的癫痫国际诊断标准(1981年版)[1]。所有患儿在此次入院前均未接受任何正规抗癫痫治疗,且排除有心、脑、肝、肾及血液等系统疾病患儿,排除其他神经、精神系统及遗传代谢疾病患儿。将81例患儿按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分为OXC组41例,男25例、女16例;年龄4~13岁,平均(6.8±1.0)岁;病程3~12个月,平均(5.9±2.2)个月。LEV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3~13岁,平均(7.0±2.1)岁;病程3~12个月,平均(5.6±2.5)个月。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OXC组:该组41例患儿均给予口服奥卡西平(曲莱;生产厂家:Novartis Farma S.p.A;批准文号:注册证号H20080093),治疗第1周每天按10 mg/(kg·d)剂量给药,分两次服用,往后每周以5 mg/(kg·d)的剂量递增至最小治疗有效量,但不超过60 mg/kg。(2)LEV组:该组40例患儿均给予口服左乙拉西坦(开浦兰;生产厂家:UCB Pharma S.A.;批准文号:注册证号H20110410),起始剂量为5 mg/(kg·d),分两次服用,以后每隔7天增加(3~5) mg/(kg·d)至最小治疗有效量,但不超过60 mg/kg。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6个月。
1.3疗效判断[2]
(1)完全控制:患儿在服药治疗6个月内及随访期间完全无癫痫症状出现;(2)显效:患儿服药6个月内及随访期间癫痫发作频率减少75%~100%;(3)好转:患儿服药6个月内癫痫发作频率减少50%~75%;(4)无效:患儿在服药期间内癫痫发作频率减少<50%,甚至较治疗前增加。
1.4脑电图结果评价[3]
(1)正常:经治疗后脑电图显示痫样放电完全消失;(2)显著改善:痫样放电较治疗前减少>50%;(3)改善:痫样放电较治疗前减少≤50%;(4)无改善:脑电图结果较治疗前无任何改善;(5)脑电图提示痫样放电较治疗前增加。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形式表示, 计数资料[n(%)],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患儿均完成全部治疗,无一例中途停止治疗;随访6~12个月,平均(8.0±1.4)个月,OXC组治疗有效率为90.24%,LEV组治疗有效率为90.00%,两组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2.3安全性分析
在治疗过程中均有药物不良情况反应发生,但未对继续治疗造成影响。OXC组不良反应包括头晕2例、中度嗜睡2例、认知功能减退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39%(10/41);LEV组仅3例患儿出现脾气暴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3/40);LEV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OXC组(χ2=4.2870,P<0.05)。
3讨论
癫痫是一类高发病率、高危害性的神经系统慢性疾病,其中约60%的癫痫患者均为儿童[4]。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学龄儿童癫痫患者约占癫痫患者总数的15%~20%,多在2~15岁期间发病,特别是9、10岁为发病高峰期,男性略多于女性。癫痫患儿多在入睡或睡醒前发作,多从面部症状开始[5],患儿可表现出唾液增多、不能发声或喉头发声、面部抽搐等典型症状,出现症状后可继发全身性强直-阵挛[6-8]。癫痫患儿在发作时的脑电图提示中央区或中颞区可见明显棘-慢复合波或棘、尖波[9,10],一侧或两侧或左右交替出现。大部分癫痫患儿的预后良好,通过及时有效的临床诊断及药物治疗,大多数患儿可在15~18岁前停止发作或发作明显减少[11],但仍有极少部分患儿仍可能继续发病。奥卡西平(oxcarbazepine,OXC)作为以往临床治疗儿童癫痫的首选药物,其疗效已得到临床广泛认可,但近年来的诸多临床实践证实,奥卡西平有较多的药物副作用,特别是对患儿认知功能容易造成严重影响[12]。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LEV)是一种具有新型抗癫痫作用机制的抗癫痫药物,其作用机制与以往传统的的抗癫痫药不同,LEV主要通过结合突触囊泡蛋白SV2 来发挥调节神经递质释放功能,最终达到抗癫痫发作目的[13],同时LEV在药代动力学、生物利用度方面也优于传统抗癫痫药物。本研究采用奥卡西平与左乙拉西坦对共计81例癫痫患儿进行药物治疗,对两种药物的抗癫痫治疗效果进行综合比较,发现两种药物在临床抗癫痫效果及对患儿脑电图改善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两种药物疗效相当,但LEV组患儿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低于OXC组(P<0.05),笔者分析其原因认为,OXC主要为选择性抑制电压依赖性离子通道,保存了突触后谷氨酸递质传递,而LEV主要为神经中枢选择性,因此对儿童认知功能影响更小。
综上所述,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癫痫能够达到和奥卡西平相当的临床效果,但在药物安全性、特别是保护儿童认知功能方面左乙拉西坦更占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文辉,郭倩,周水珍,等. 儿童癫痫 1047 例临床特征分析[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3, 28(9):687-690.
[2] 扶杨. 左乙拉西坦治疗 96 例儿童癫痫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 2012,50(10):66-67.
[3] 陈蕾,李明荣, 邵卫国, 等. MEG 在儿童癫痫诊断与致痫灶定位中的应用价值[J].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13, 12(4): 358-359.
[4] 张双, 庞保东, 彭建霞, 等. 托吡酯与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儿童癫痫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3, 28(2): 136-137.
[5] 陈银波, 王江涛, 王丽君, 等. 奥卡西平混悬液单药治疗 2~4 岁新诊断的部分性癫痫患儿的临床观察[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2, 45(10): 730-733.
[6] 仇安丽, 任志民, 房绍红, 等. 左乙拉西坦对癫痫患儿的神经保护作用[J]. 中国现代医生, 2013, 51(25): 31-32.
[7] 陈桃, 郭渠莲, 杨义玲. 左乙拉西坦与奥卡西平对儿童癫痫的疗效比较[J]. 重庆医学, 2013, 42(16): 1826-1827.
[8] 凌志扬, 孙越, 姜金凤. 癫痫患者服用卡马西平安全性问题的新进展[J]. 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13): 13-14.
[9] 周水珍, 潘岗. 儿童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的治疗[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3, 28(2): 92-96.
[10] 朱军, 叶兴荣, 王爱茹, 等. 奥卡西平与左乙拉西坦治疗新诊断部分性发作癫痫患儿的疗效分析[J]. 安徽医学, 2012,33(11): 1468-1470.
[11] 徐沛, 李智平. 儿童抗癫痫药物的不良反应[J].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12, 21(2): 94-97.
[12] 刘迪辉, 邓向红, 刘美玲, 等. 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耐奥卡西平的部分性癫痫儿童疗效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电子版), 2012, 12(4): 19-21.
[13] 卢忠英, 郁莉斐, 龚晓妍, 等. 儿童难治性癫痫生酮饮食治疗依从性与安全性分析[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3,28(5): 378-381.
(收稿日期:2013-12-23)
3讨论
癫痫是一类高发病率、高危害性的神经系统慢性疾病,其中约60%的癫痫患者均为儿童[4]。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学龄儿童癫痫患者约占癫痫患者总数的15%~20%,多在2~15岁期间发病,特别是9、10岁为发病高峰期,男性略多于女性。癫痫患儿多在入睡或睡醒前发作,多从面部症状开始[5],患儿可表现出唾液增多、不能发声或喉头发声、面部抽搐等典型症状,出现症状后可继发全身性强直-阵挛[6-8]。癫痫患儿在发作时的脑电图提示中央区或中颞区可见明显棘-慢复合波或棘、尖波[9,10],一侧或两侧或左右交替出现。大部分癫痫患儿的预后良好,通过及时有效的临床诊断及药物治疗,大多数患儿可在15~18岁前停止发作或发作明显减少[11],但仍有极少部分患儿仍可能继续发病。奥卡西平(oxcarbazepine,OXC)作为以往临床治疗儿童癫痫的首选药物,其疗效已得到临床广泛认可,但近年来的诸多临床实践证实,奥卡西平有较多的药物副作用,特别是对患儿认知功能容易造成严重影响[12]。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LEV)是一种具有新型抗癫痫作用机制的抗癫痫药物,其作用机制与以往传统的的抗癫痫药不同,LEV主要通过结合突触囊泡蛋白SV2 来发挥调节神经递质释放功能,最终达到抗癫痫发作目的[13],同时LEV在药代动力学、生物利用度方面也优于传统抗癫痫药物。本研究采用奥卡西平与左乙拉西坦对共计81例癫痫患儿进行药物治疗,对两种药物的抗癫痫治疗效果进行综合比较,发现两种药物在临床抗癫痫效果及对患儿脑电图改善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两种药物疗效相当,但LEV组患儿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低于OXC组(P<0.05),笔者分析其原因认为,OXC主要为选择性抑制电压依赖性离子通道,保存了突触后谷氨酸递质传递,而LEV主要为神经中枢选择性,因此对儿童认知功能影响更小。
综上所述,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癫痫能够达到和奥卡西平相当的临床效果,但在药物安全性、特别是保护儿童认知功能方面左乙拉西坦更占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文辉,郭倩,周水珍,等. 儿童癫痫 1047 例临床特征分析[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3, 28(9):687-690.
[2] 扶杨. 左乙拉西坦治疗 96 例儿童癫痫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 2012,50(10):66-67.
[3] 陈蕾,李明荣, 邵卫国, 等. MEG 在儿童癫痫诊断与致痫灶定位中的应用价值[J].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13, 12(4): 358-359.
[4] 张双, 庞保东, 彭建霞, 等. 托吡酯与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儿童癫痫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3, 28(2): 136-137.
[5] 陈银波, 王江涛, 王丽君, 等. 奥卡西平混悬液单药治疗 2~4 岁新诊断的部分性癫痫患儿的临床观察[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2, 45(10): 730-733.
[6] 仇安丽, 任志民, 房绍红, 等. 左乙拉西坦对癫痫患儿的神经保护作用[J]. 中国现代医生, 2013, 51(25): 31-32.
[7] 陈桃, 郭渠莲, 杨义玲. 左乙拉西坦与奥卡西平对儿童癫痫的疗效比较[J]. 重庆医学, 2013, 42(16): 1826-1827.
[8] 凌志扬, 孙越, 姜金凤. 癫痫患者服用卡马西平安全性问题的新进展[J]. 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13): 13-14.
[9] 周水珍, 潘岗. 儿童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的治疗[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3, 28(2): 92-96.
[10] 朱军, 叶兴荣, 王爱茹, 等. 奥卡西平与左乙拉西坦治疗新诊断部分性发作癫痫患儿的疗效分析[J]. 安徽医学, 2012,33(11): 1468-1470.
[11] 徐沛, 李智平. 儿童抗癫痫药物的不良反应[J].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12, 21(2): 94-97.
[12] 刘迪辉, 邓向红, 刘美玲, 等. 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耐奥卡西平的部分性癫痫儿童疗效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电子版), 2012, 12(4): 19-21.
[13] 卢忠英, 郁莉斐, 龚晓妍, 等. 儿童难治性癫痫生酮饮食治疗依从性与安全性分析[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3,28(5): 378-381.
(收稿日期:2013-12-23)
3讨论
癫痫是一类高发病率、高危害性的神经系统慢性疾病,其中约60%的癫痫患者均为儿童[4]。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学龄儿童癫痫患者约占癫痫患者总数的15%~20%,多在2~15岁期间发病,特别是9、10岁为发病高峰期,男性略多于女性。癫痫患儿多在入睡或睡醒前发作,多从面部症状开始[5],患儿可表现出唾液增多、不能发声或喉头发声、面部抽搐等典型症状,出现症状后可继发全身性强直-阵挛[6-8]。癫痫患儿在发作时的脑电图提示中央区或中颞区可见明显棘-慢复合波或棘、尖波[9,10],一侧或两侧或左右交替出现。大部分癫痫患儿的预后良好,通过及时有效的临床诊断及药物治疗,大多数患儿可在15~18岁前停止发作或发作明显减少[11],但仍有极少部分患儿仍可能继续发病。奥卡西平(oxcarbazepine,OXC)作为以往临床治疗儿童癫痫的首选药物,其疗效已得到临床广泛认可,但近年来的诸多临床实践证实,奥卡西平有较多的药物副作用,特别是对患儿认知功能容易造成严重影响[12]。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LEV)是一种具有新型抗癫痫作用机制的抗癫痫药物,其作用机制与以往传统的的抗癫痫药不同,LEV主要通过结合突触囊泡蛋白SV2 来发挥调节神经递质释放功能,最终达到抗癫痫发作目的[13],同时LEV在药代动力学、生物利用度方面也优于传统抗癫痫药物。本研究采用奥卡西平与左乙拉西坦对共计81例癫痫患儿进行药物治疗,对两种药物的抗癫痫治疗效果进行综合比较,发现两种药物在临床抗癫痫效果及对患儿脑电图改善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两种药物疗效相当,但LEV组患儿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低于OXC组(P<0.05),笔者分析其原因认为,OXC主要为选择性抑制电压依赖性离子通道,保存了突触后谷氨酸递质传递,而LEV主要为神经中枢选择性,因此对儿童认知功能影响更小。
综上所述,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癫痫能够达到和奥卡西平相当的临床效果,但在药物安全性、特别是保护儿童认知功能方面左乙拉西坦更占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文辉,郭倩,周水珍,等. 儿童癫痫 1047 例临床特征分析[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3, 28(9):687-690.
[2] 扶杨. 左乙拉西坦治疗 96 例儿童癫痫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 2012,50(10):66-67.
[3] 陈蕾,李明荣, 邵卫国, 等. MEG 在儿童癫痫诊断与致痫灶定位中的应用价值[J].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13, 12(4): 358-359.
[4] 张双, 庞保东, 彭建霞, 等. 托吡酯与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儿童癫痫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3, 28(2): 136-137.
[5] 陈银波, 王江涛, 王丽君, 等. 奥卡西平混悬液单药治疗 2~4 岁新诊断的部分性癫痫患儿的临床观察[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2, 45(10): 730-733.
[6] 仇安丽, 任志民, 房绍红, 等. 左乙拉西坦对癫痫患儿的神经保护作用[J]. 中国现代医生, 2013, 51(25): 31-32.
[7] 陈桃, 郭渠莲, 杨义玲. 左乙拉西坦与奥卡西平对儿童癫痫的疗效比较[J]. 重庆医学, 2013, 42(16): 1826-1827.
[8] 凌志扬, 孙越, 姜金凤. 癫痫患者服用卡马西平安全性问题的新进展[J]. 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13): 13-14.
[9] 周水珍, 潘岗. 儿童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的治疗[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3, 28(2): 92-96.
[10] 朱军, 叶兴荣, 王爱茹, 等. 奥卡西平与左乙拉西坦治疗新诊断部分性发作癫痫患儿的疗效分析[J]. 安徽医学, 2012,33(11): 1468-1470.
[11] 徐沛, 李智平. 儿童抗癫痫药物的不良反应[J].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12, 21(2): 94-97.
[12] 刘迪辉, 邓向红, 刘美玲, 等. 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耐奥卡西平的部分性癫痫儿童疗效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电子版), 2012, 12(4): 19-21.
[13] 卢忠英, 郁莉斐, 龚晓妍, 等. 儿童难治性癫痫生酮饮食治疗依从性与安全性分析[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3,28(5): 378-381.
(收稿日期:2013-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