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冬麦区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田间管理措施研究

2014-05-18 10:13王文锦
种子科技 2014年8期
关键词:冬麦区肥力区域试验

王文锦

(高平市农业委员会,山西 晋城 048400)

北部冬麦区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田间管理措施研究

王文锦

(高平市农业委员会,山西 晋城 048400)

结合工作实际,论述了如何做好北方冬麦区小麦播种工作,提出了规范的田间管理操作方法。

小麦;区域试验;田间管理

区域试验是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后到推广前的中间性试验,是连接育种到用种的重要桥梁和纽带。通过品种的区域试验,可以确定新品种的生态适应性、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及其有别于其他品种的异质性等。因此,农作物品种的区域试验鉴定具有公益性和社会性,不仅是新品种引进和推广的依据,也是育种家和育种单位获得品种权和合法权益的裁判。农作物品种的区试和审定是政府降低品种使用风险,保护育种者、经营者和使用者利益,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有效措施之一,对加速品种推广、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1 小麦区试的田间试验设计和管理

做好田间试验设计和管理,是为了提高试验的代表性、准确性和精确性。田间试验设计和田间管理要抓好几个关键环节:

(1)选好和整好试验地,保证地力均匀。

(2)做好田间设计和小区排列,消除系统误差,正确估计随机误差。

(3)适时播种,保证一播全苗。

(4)科学、及时地进行田间管理,保证品种的特征特性和产量结果能真实地再现。

(5)在作物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及时准确地进行取样、测量、观察、记载等。

(6)根据试验结果,对品种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指出品种的利用价值和适宜推广区域。

2 播前准备工作

2.1 试验地的选择

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预备试验的试验地选择,首先应考虑代表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试验地要选择土壤肥力均匀一致,地势平坦,排灌方便,位置合适,不靠近村庄、树林、建筑物、水塘等(一般要求离高大楼房100 m以上、平房20 m以上)交通便利的地点。另外还要求前茬一致,必须是均一性种植田(如生产田),新开垦或新填充的田块不能作为试验地。

试验地选好后,没有特殊情况要保证相对固定,以利于对试验地肥力情况有比较详细的了解和记录,根据肥力情况持续培养地力,更精确地安排试验,试验地要适当倒茬。

2.2 试验地的整理、施肥

不同麦区由于生态气候和土壤类型的差异,要求整地和田间管理技术也不一样,本文重点介绍北方冬麦区试验地情况。

2.2.1 北方冬麦区水地(包括北部麦区、黄淮麦区)

2.2.1.1 整地技术和标准

耕层土壤疏松,一般麦田耕深25 cm左右;土壤过湿的田块,可以只旋耕不耕翻;土粒细碎、均匀,墒情适宜。在耕翻过程中要使土粒松散且均匀,必须掌握好土壤水分适宜的适耕期,不宜过湿过干;地面平整、深浅一致,耕地时要避免出现墒沟、伏脊及地头喇叭口,无重耕和漏耕;一般机犁要求沟底要平,随犁随耙破板结、坷垃,保好墒,然后人工细平,对个别高低不平的地方,可采用人工鱼鳞坑式取土法平整,且忌去高处表土垫低处,这样将人为造成肥力不匀。

2.2.1.2 检查调整墒情

整地播种时墒情的好坏不但明显影响整地质量,还是苗全、苗壮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整地播种之前应调查麦田实际墒情,在过干过湿时采取措施加以调整,保证适墒下种。

一般要求播种时土壤湿度达到田间持水量的80%左右,若土壤湿度达不到田间持水量70%的麦田,须先浇底墒水或喷灌造墒,以保证正常播种出苗。如果试验田过湿,一定要注意整地质量,可采取散墒措施或推迟播种,不要因为抢时间而忽视整地质量或过湿整地播种,造成缺苗、出苗不匀或弱苗,难以弥补。

2.2.1.3 科学施用底肥

要施足底肥,氮、磷、钾合理配比。为养好地力,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每隔2~3年采用田箐、绿豆等绿肥掩青一次,或施用一定量的有机肥。为达到地力、肥力均匀一致,可采取划方施肥或机播耧施肥。

划方施肥:把试验地划成66.7 m2等分的正方形小块,将计划施肥总量按小块数量平均分开施用。人工撒施一定要撒均匀,一块试验田施肥最好由一人操作,如需两人以上操作,则必须每人负责一个区组,而不能在同一组内由两人以上进行操作。

机播耧施肥:用机播耧施用尿素、二胺等化肥时,要注意肥料的潮湿度对于下肥速度的影响,早晨有露水时不施,最好等露水蒸发以后再施,同时要注意下肥料仓门的堵塞问题。

2.2.2 北方冬麦区旱地

田间栽培管理要围绕蓄水保墒、培肥土壤、培育冬前壮苗、提高自然降水的利用率来进行,主要措施是:

2.2.2.1 采取适宜的耕作技术蓄水保墒

对于只种植一季小麦的田块,麦收后立即浅耕灭茬,伏前抢时深耕,伏里雨后多犁,立秋后多耙少犁,播前无雨只耙不犁。前茬种植秋作物的,要在秋作物收获后即将秸秆破碎还田,培肥土壤地力;深耕耙地,适期深耕,耕翻25~30 cm,耙实耙平,确保一播全苗。

2.2.2.2 增施有机肥及速效化肥

增施有机肥及速效化肥,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促进蓄水保水,提高降水利用效率。旱地小麦施肥基本采用“一炮轰”技术,即试验田用肥结合耕翻一次性施入,确保平均产量水平在200~400 kg之间。

2.3 田间试验设计和规划

田间规划的原则:小麦区试验和生产试验采用的是完全随机区组设计,预试采用的是间比法排列设计。无论何种设计,区组排列应遵循“区组内试验条件差异最小,区组间试验条件差异最大”的原则,区组的排列方向与土壤肥力梯度方向一致,即区组长边与趋势变化方向垂直,而小区的长边应平行于趋势变化方向。

图1 参试10个品种4次重复的区试随机排列田间种植示意图

(1)若肥力较均匀,试验小区排向以南北向为好,小区形状以长方形为宜(长宽比为3∶1),这样有利于植株均匀接受阳光。若肥力由西向东呈梯度变化,则小区长边应与肥力梯度变化趋势平行,即小区行向呈东西向排列,以确保小区肥力相对均匀,提高试验质量。

(2)试验地区组间必须保留80~100 cm走道,以利于观察记载,东西两头必须设保护区。试验地周围必须留大保护带(3~5 m),防止鸟、兽和路人破坏试验,保持各品种处理相对一致。

(3)实地规划时,先定好南北、东西两条基线(各留保护带3~5 m),再按室内设计图上的小区长宽插牌踩线(本试验采用的是拉绳石灰打线法,见图1)。

(4)为消除松散型品种对紧凑型品种和高秆品种对低秆品种的边际影响,小区之间要留有一定的区间距,小麦区域试验的小区间距应在0.4~0.5 m之间。

3 播前的种子准备

3.1 晒种

为提高种子发芽率并防止蛀虫,在收齐试验种子之后,选晴天将种子晒一次,趁热收铁箱、缸或者柜中。

3.2 做发芽试验

在供种者经过一系列程序后,最终到试验点的种子发芽率与供种者提供的数据有一定的出入。为了保证正常的出苗,试验点上重新测定发芽率是很有必要的。一般每个品种查200粒,重复两次。用发芽皿或盘子,其内放入滤纸或沙土。每器皿内摆放100粒种子,然后慢慢加水,不能冲动麦粒,以无明水为准。每天观察,及时加水,3日内观察每品种发芽势,5日左右可检查每100粒种子有多少发芽,两次观察的平均值即为该品种的发芽率。

3.3 查千粒重

一般每个品种查两个500粒,两次称重误差不能大于0.5 g,超过需重新核查,以两次接近为准,两个称重结果相加即为千粒重。

3.4 计算每小区播种量

按下面公式计算出每667 m2播量,继而计算出小区播量和每行播量。

田间出苗率一般经验数据以80%计。

3.5 称种子装袋及区号编排

(1)装袋前先写好纸袋,写明代号、品种名称。如机播,设4次重复,即每个品种称4袋;如人工开沟播种,若每区6行,4次重复则称24袋。

(2)区号编排。如一个区试参试10个品种,则编号一般按4位数,即1101~1110为1重复;1201~1210为2重复;1301~1310为3重复;1401~1410为4重复。如1110第一个1代表第一个试验;第二个1代表第一个重复;后两位数10代表第10个小区。将各品种按各要求的播量称好后,按重复区号对号入座,编好校正后,装箱备播。

3.6 煮毒谷、毒麦

根据试验地面积的多少确定毒麦的用量,一般5 kg/667 m2即可。先用清水浸泡充分吸水后,再煮熟晾干。犁地前一天用1605药剂拌麦(0.05 kg药∶0.5 kg水∶1.5 kg麦),因不是拌种,药量大一点较好,闷4 h,晾干,犁地前均匀撒入试验地。切忌麦未煮熟,造成人为混杂,影响试验质量。毒谷煮成七成熟,晾干,拌1605药,闷半天,晾干装袋,一般每袋25~30 g(一个小区用量),随种子一起播下,需毒谷1.5 kg/667 m2左右。

4 做好播种工作,强化规范田间管理

区域试验前后工作环环相扣。前面的环节扎实可靠,后面步骤的质量才有保障;前面的环节出了纰漏,损失既成,后面通常需要付出数倍的代价,甚至可能根本无法挽回。苗期试验质量是整个试验质量的基础,做好播种及苗期工作,可以说完成了整个试验工作的一半以上。

4.1 适时播种

根据当地的气温等生态条件,确定适宜的播期。在肥水等环境因素适宜的条件下,北方冬麦区以日平均气温17~18℃时为播种适期的早期,日平均气温16℃时为播种适期的中期,低于14℃时超出播种适期。一般情况下,区试应严格按照试验方案规定的播期范围播种,但遇到特殊情况不得不推迟播期时,应适当增加播量。

4.2 做到苗全、苗匀、苗壮

这项工作是做好小麦区试的基础。因此,在播种时和播种后要采取适当措施保全苗、壮苗。

(1)要做到下种均匀、深浅一致。北方冬麦区一般要求播种时覆土深度在3~5 cm,早播、肥力高、表层土壤墒情较差的麦田就稍深,达到或接近5 cm;迟播、肥力较差和偏湿的麦田则稍浅,达到或接近3 cm。为防止冻害,覆土深度不能低于3 cm。

(2)在播种后一周左右幼苗成行时检查品种出苗情况。如缺苗,必须及时补苗。

(3)因特殊原因推迟播期时,应根据播期推迟天数,并根据试验地肥力高低适当增加播量,弥补分蘖的不足,以保证足够的成穗数。

4.3 培育壮苗,安全越冬

在底肥比较足的情况下,水地越冬前一般不再追肥,但要在越冬前浇好越冬水。生产上的经验是“昼冻日消,浇完为好”,浇冬水后要及时中耕松土保墒,同时要避免出现裂缝,对根部造成冻害。4.4 合理管理肥水,防倒伏

倒伏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较大,如果人为管理不当造成倒伏,就不能准确鉴定品种的抗倒伏能力和产量潜力。为防止严重倒伏,要注意肥水的合理运筹和调控。如果连续几年倒伏较重,属于肥力偏高,基础肥力和追肥量要同时降低,控制总氮量。同时,要实行前氮后移的施肥方法,减少一定的底肥施氮量,用于追肥。

4.5 追肥

冬季和初春,如果苗势比较强,要推迟追肥,一般推迟到拔节中期以后再追肥。对弱苗麦田,在返青期要适当追施尿素5~7 kg/667 m2,以促弱苗转壮。

4.6 中耕、除草、保墒

每次浇水后必须松土保墒,锄地要深浅一致,土不压苗,发现杂草及时中耕除草。喷施除草剂时,要选择对小麦安全的除草剂。田间操作时,一要注意喷药的浓度,按农药说明的安全浓度进行配制;二要结合小麦生长发育的时期,不同时期小麦对除草剂的敏感程度不一样,如果错过了适宜用药时期,最好不要再喷洒施药;三要喷洒均匀,避免因用药不匀造成点片药害;四要选择合适的农药品种,根据田间杂草类型、上下茬作物选择农药品种,避免因用药品种不对而影响除草效果和对下茬作物造成药害。

4.7 防治虫害

特别应注意的是防治地下害虫和蚜虫,在播种时土壤处理或使用毒谷的基础上,出苗后还应及早检查有无枯心死苗现象,如有,应考虑用农药灌施毒杀地下害虫。从早春起就要密切注意田间蚜虫发生发展动态,治早、治好、治了,从而防止蚜虫传播黄矮病,危害试验产量。旱地要注意在返青拔节期防治红蜘蛛,有些地区在小麦抽穗前后要注意防治吸浆虫。一般选择无雨日用乐思本治蚜虫,安全、药效高,又不伤天敌。

需要注意的是,用机动喷雾器喷药,刚发动机器时不能直接对准试验品种喷洒,以防止出现药害。

4.8 适时收割

按严格要求,每小区在收获前必须截头去边行;若机械收割,早熟品种的推后,晚熟品种的提前,按中熟品种的熟期收割正好。若是人工收获,最好是成熟一个收获一个。由于条件所限,目前基本上是一个试验一天收完。

4.9 测产

要使用精确一致的机具仪器,操作者应固定。测产时必须保证扬净晒干(小麦籽粒含水量小于13%,用牙咬时声音清脆),最好两人看称,防止过失误差。

2014-06-04

1005-2690(2014)08-0031-03

S512.1

B

猜你喜欢
冬麦区肥力区域试验
云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2022年修订)*
矮败小麦技术体系在黄淮冬麦区南片抗赤霉病育种中的应用
中药渣有机肥耦合高效水溶肥改良不同肥力设施番茄土壤效果
黄淮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小麦品种(系)农艺性状 及其聚类分析*
国内外301份小麦品种(系)种子萌发期抗旱性鉴定及评价
浙江油-稻轮作土壤肥力与作物产量特征
施氮对不同肥力土壤小麦氮营养和产量的影响
小麦栽培的特点及不同冬麦区存在的问题
甘肃省冬油菜区域试验现状及应对策略
鹰嘴豆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