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卿
他曾亲自融资创办了尚德电力、南京中电光伏以及晶澳太阳能。经历了光伏行业在中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高潮到低谷,抑或未来的更加成熟强大。
风风雨雨,历经光伏沉浮。外界对他的评价已经从“教父”改为“风向标”。如今执掌海润已近5年的杨怀进,在经历了光伏行业新一轮过山车后,依然谦虚地表示,自己只是光伏产业的早期参与者,勉强算是一个小学生。
光伏产业在经历了一轮产能过剩导致的寒冬后,正展现出复苏的迹象。杨怀进认同行业正在复苏,但同时提醒 “不要忘记8GW的分布式实施是有难度的,不要忘记西部地方保护主义也会给企业造成巨大困惑的。不要过去所谓的低成本是建立供应链巨大亏损上的。”
是否“教父”业界自有公论,而一连串的“不要忘记”背后却是其对光伏产业深入骨髓的忧虑。
谈产业:光伏业已回暖
CEI:光伏寒冬真的过去了吗?还是企业抢装造成的假象?
杨怀进:我认为光伏行业回暖在2013年就已经开始了。但是回暖的开始也是一个盘整的开始,现在还处于一个盘整的初级阶段。光伏行业过去的教训是沉重的,产能过剩依然是当前的主要矛盾。通过几年的兼并和淘汰,部分企业退出了,由过去10个人抢一碗饭,到现在变成3个人抢一碗饭,但是矛盾还是存在的。
春天到来了,万物苏醒了,毒蛇野兽也苏醒了,厮杀也会更加残酷。光伏产业回暖,但是也不要忘记今年上网电价做了调整;不要忘记计划中8GW的分布式电站实施是有难度的;不要忘记西部部分地区地方保护主义也会给企业造成巨大困惑的;不要忘记过去所谓的低成本是建立在供应链亏损上的。
当然,意识到问题,也要看到前景。过去10多年中,我们装机增长了2万多倍,实际产能翻了5万多倍,发展的规模数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CEI:下一步光伏行业会出现哪些新的发展趋势?海润的策略是什么?
杨怀进:未来的光伏行业,不再单纯是一个工业化产品制造,而是要回归到能源本质。
制造领域会像现在的电视、电脑行业,集中度会越来越提高。有些技术先进的,有规模有实力的企业会在竞争中胜出。光伏领域也一定会出现类似家电领域的海尔、美的。
对于海润,当前我们不追求扩张产能,生产规模不扩大,但是我们追求产品品质的可靠性,追求成本的下降。同时,我们要把重心放在下游电站建设上。因为我们要争取在当前产能过剩阶段,能够做到企业盈利不亏本。
CEI: 外界普遍看好电站开发,光伏企业在电站开发方面,目前的机遇和困难分别是什么?
杨怀进:目前光伏发电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而中国西部光照条件好,边远地区有大量戈壁滩可以建设大型光伏电站。国内特高压智能电网建设速度也在加快,未来光伏发电的比例也会逐年增加。因此,国内外电站开发的空间都很广阔。
目前主要的困难仍是缺少融资支持。电站开发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融资困难将制约企业投资开发的进度。现在一些银行和政府机构对产业理解程度比较弱,银行变成了当铺,只有给他们两三倍的抵押,才能贷款。对于政府来说,一些部门的办事效率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是有时间限制的,项目是有时间限制的,我认为提高政府办事效率是我们当前改革的最大红利。
CEI: 海润最近几个月来,在电站方面频频出手,也有一些资金链的质疑,你回应说不差钱,也回应说市场被吓怕了。为什么这么说?
杨怀进:在光伏业寒意依旧的背景下,一个超级大单的出现引人关注。海润光伏与中国香港上市公司顺风光电签下42亿元的电站开发合同后,部分投资者“不敢”认可这项重大利好,反而出现了一些质疑声,以至于后来顺风的钱到账了才相信这是真的。所以我说资本市场已经被光伏行业的严冬气候吓住了,以至于不敢去相信一个真实的好消息。实际上,过去一年中我们在国内的目标是150MW,结果220MW年底前全部并网发电,这是我们实实在在做的事情。
CEI:行业转暖,业界担忧新一轮的过剩会出现,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吗?你有这个担忧吗?
杨怀进:行业客观上是转暖了。对于外界担心的新的过剩,我认为眼下不会,起码不会有人再砸钱投资生产,还没有到那个阶段。
客观上,行业是增长的,有些复产的企业也能分到一杯羹,但是终究没法与有实力的企业去竞争。行业是要发展的,但是不意味着都能赚到钱。过去的光伏行业,就像狂风来了,把海里的鱼全部卷到岸上来了,我们不需要下海就能捡到鱼。但是过去是过去,现在是现在,现在是需要具备好的装备才能出海,好的捕鱼设备,还像过去那样在海边等鱼的情况不存在了。
现在这个行业已经没有原来那么好做了,制造领域存在亏损,海外电站存在不能按时并网,国内还有可能出现的弃光等一系列问题。
谈分布式:前景美好道路曲折
CEI:从海润最近的一系列动作来看,关注点还是在地面电站,为什么对分布式反而谨慎?
杨怀进:海润也在做分布式。但是我们认为,相对于地面集中电站,分布式是比较复杂的。首先存在意识问题。如在园区建设,你需要企业的屋顶,企业不会随便就给你屋顶。就算谈到可以节约电费,不少企业也不在乎,因为在这些企业看来,效益好,电费不在乎。其次,面临用电企业发展可持续性问题,这就涉及到电站成本的回收和盈利。而对于地面集中电站,只要谈好了合作协议,拿到路条,能够并入电网就行,相对于分布式电站比较简单直接,可操作性强。
还有一些客观因素。比如屋顶的承受问题,之前从来没有想屋顶上要加上一块电池板,屋顶结构没有那么坚固,这些也是现实问题。
但是需要明确的是,分布式肯定是未来的必然趋势。欧洲现在的项目都在向屋顶转移,因为地面资源毕竟有限。现在我们发展地面集中电站是不得已而为之,分布式不成熟。随着太阳能产业的不断发展,应用技术的成熟,成本的下降。未来分布式的应用一定会到达一个临界点,过了临界点装机量就会直线上升。
CEI:应该如何推进分布式电站在中国的实施?
杨怀进:国家希望分布式能够大发展,但是现在只是个理想状态,不是现实状态。现在制定一个全国性的、周密的分布式推进举措很难。希望国家能在碳排放及减排指标落实到更加具体的企业。具体到园区,我们可以根据企业的用电量,强制规定碳排放指标,提高企业的积极主动性。
对于中东部地区的很多高档小区,别墅区,对于拥有上亿元房产的别墅业主,应该以差别电价等措施促使其改变观念。国家需要制定政策,给业主下达碳减排指标,促使其投资安装分布式光伏系统或允许投资商利用其屋顶安装光伏发电系统。
谈并网:应该大幅度投资电网
CEI:作为国内光伏电站的主要投资者之一,你认为如何解决当前电网对于光伏发展的制约问题?
杨怀进:2014年国家能源局之所以调整分布式与地面电站的结构比例,就是因为西部输电能力不行。输电不行为什么不建设电网呢?因为要花钱。现在严重的雾霾已经使我们意识到了环境问题的严峻性,而要解决东部的环境问题,唯一的办法是改变能源结构。
现在我们在东部地区大量建设分布式电站还不成熟,但是我们不能等,可以先在西部地区建设地面电站,通过电网把电输送过来。西部地区有大量戈壁,可以大范围建设地面电站。在西部建设光伏电站的同时把东部的燃煤电站搬到西部地区与新能源电力形成配套,白天用光伏,晚上用火电,能源总量不变,结构优化了。
现在有个误区,一听到建设一条输电线就上百亿元,感觉害怕,另外也说输电有损耗。实际上这些都不是问题。国家应该从战略层面加大电网投入力度,因为优化能源结构,能够减少环境污染,节约的也是资本。如果说缺钱投资,完全可以采用引入外部资本投资建设电网。如果能允许外部的企业建设电网并享有电网的容量,企业投资建设输电线路给国家运营也是可行的。endprint
中国工业评论2014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