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良
(延安大学文学院,陕西延安 716000)
■新闻·传播
延安《边区群众报》版面特点探析
郭小良
(延安大学文学院,陕西延安 716000)
延安《边区群众报》的创办对中国新闻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孕育形成的重要体现。对当下各种报纸媒体特别是地方党报的发展有着重要启示和借鉴作用。研究分析延安《边区群众报》的版面编排特点,可以客观认知延安时期新闻传播事业,并对当代纸质媒体的版面编排提供一定的借鉴。
延安时期;《边区群众报》;版面特点
1940年3月25日创刊的《边区群众报》①本文资料均来源于延安大学图书馆党史资料室延安《边区群众报》影印件。,是一份以农村基层干部和群众为主要读者对象的通俗小报,由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筹办,大众读物社主办。《边区群众报》初为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机关报,1941年确定为中共中央西北局的机关报。1942年2月18日边区群众报社成立。1948年1月10日,《边区群众报》改名为《群众日报》,仍为中共中央西北局机关报。1949年5月27日迁到西安继续出版。1953年1月起为中共陕西省委机关报,1954年10月16日起更名《陕西日报》至今。[1]324
延安《边区群众报》主要以广大人民群众和基层农村干部为主要阅读对象,由于阅读能力有限,因此该报多采用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语言和民间文化的形式,注意语言的通俗化,同时在版面编排上也注意体现易读性原则,“使认字不多的人能看懂,不识字的人能够听懂”,较好地实现了报纸版面的导读和导受功能。
版面布局是指版面的全局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联系的表现形式。版面布局结构的任务就是要安排好版面的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使之合理适当。既能够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并能很好的形成阅读单元,帮助读者理解。版面布局是否合理、适当,涉及两方面问题:“一个是技术层面,一个是意义层面。前者包括题文关系、转接关系等问题;后者包括主次、组合、分立等问题。”[2]
(一)题文关系分析
每篇稿件和文章都有标题,只有标题和正文在一起,才能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之间不同的组合方式也就构成了不同的题文关系、不同的布局结构。《边区群众报》题文关系与现代报纸主要区别就在于现代报纸都是采用由左至右横排排列的形式,《边区群众报》则是由右至左竖排排列文字的形式,这与人们的阅读习惯有一定关系。虽然《边区群众报》与现今报纸排列不同,但在处理题文关系时也服从一个基本的原则——易读性原则,很好的体现了其大众化的办报思想。
1.题文统领关系较合理的编排方式。就《边区群众报》的文字排列方式而言,题对文的统领关系不同于现代的标题形式,基于由右至左的竖列排版,因此右竖标题是标题对正文的统领性最强的一种题文形式。使读者阅读报纸时能够很清楚的发现新闻标题对正文的统领关系,方便读者阅读理解。在《边区群众报》报纸中,也多是以右竖题为主的排列形式。如图1:
图1(1941年7月20日第62期2版)
诸如图1类的题文关系在《边区群众报》中较多。由此可以看出,在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革命边区新闻工作者和报纸编辑已经充分认识到题文关系方面的重要性,有意识采用右竖题来表现题文较强的统领形式,方便读者阅读,提高新闻信息传播的效果和质量。
2.题文统领关系不合理的编排方式。据笔者考证,延安《边区群众报》的题文关系也呈现出了多样性的特点。其也存在题文形式、题文的统领关系不够强,明显不便于读者阅读的问题。如在现代报纸版面中,眉心题具有较强的统领题文关系的作用。但在《边区群众报》中,由于其版面特殊的排列形式,眉心题丧失了这种优势。如图2、图3:
图2(1941年7月27日第63期1版)
图3(1941年8月10日第65期1版)
图2是典型的眉心题,整个文章是右竖排,而标题却采用了横排的形式,由于文章排列的方式不同,造成标题对文章统领关系不强,给读者的阅读带来一定的困难。再比如图3中的中心竖题,即将标题插于文章的中间,这种中心竖题,处于文章中间,且字号不是特别的突出,使得标题对正文的统领关系减弱,导致读者在阅读报纸时不易发现,给读者的阅读带来一定的不便。
(二)版面文章转接处理分析
报纸中好多的文章在编排时需要进行转接,文的转接基本要求就是自然、合乎人们的阅读习惯,这样有利于读者去阅读。转接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栏的转接,一种是版面的转接。以此考察延安《边区群众报》,会发现以下特点。
1.栏的转接处理。报纸将版面分为若干栏,划分栏主要是为了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更加方便,同时便于表现一份报纸的特点。现代报纸在栏的运用上一般多采用并栏或者转接。这样能够醒目的突出一篇新闻报道,更加有效的利用报纸版面,同时使得报纸版面富于变化,从而增加形式美。
延安《边区群众报》不同于现代报纸,它的分栏为横栏,而在处理文的转接关系时也有许多地方处理从易读性的角度分析显得不够恰当。使得读者在阅读时产生误读。如图4:
图4中的报道《全世界团结起来消灭法西斯!〈引〉苏英成立联合行动协定〈主〉》在文章结束时与下篇文章《美国占领冰岛德国又失败了》文章的开头紧挨,虽然有标题隔开但是因为第二个标题的字体不是很明显区别于文章的字体,很难区别开,容易造成读者的误读。还有些版面编排将文章未完的一段转入下栏时,与下栏文章分栏等高,与下文碰头,给人造成错觉是属于同一篇文章,使读者在阅读时将它们混为一谈,给读者造成阅读不便。
图4(1941年7月20日第62期2版)
造成转接不合理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受当时客观环境制约。《边区群众报》的创办,在当时的环境来说,编辑在进行报纸编排时不仅考虑单纯的报纸原则也得结合当时的环境,由于当时处于抗战时期,边区的物资非常匮乏,编辑编排稿件时只能节约报纸版面,以便刊载更多的内容,这就造成报纸转栏时文与文之间比较拥挤,使得读者阅读不便。
2.版的转接处理。现代报业市场中,一版的首页效应显得尤为重要,因而出现转版的现象比较多,编辑为了吸引读者,往往将报纸中比较新鲜重要的新闻标题都排在第一版,而这些新闻稿件的内容比较多,无法在头版一一展现,编辑只能进行转版,在其它版面刊登具体报道内容。而在《边区群众报》中都是一个版面的内容刚好排完,不存在转版现象,这可能与报纸的整体编排思想有关。
(三)稿件主次关系分析
在报纸版面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稿件,它们所有的内容和蕴含的意义也是不相同的。有的相对重要,有的则次要一些。而版面的布局结构便是将这些稿件通过不同的版面强势来表现其重要程度。在《边区群众报》中,用来表现稿件主次的方法主要采用以下几种:
1.将相对重要的新闻按照区序强势放置于报纸的右上区,使其处于醒目的位置,让读者能够第一眼便看到。如图5:
图5中稿件《边区政府通知各县<引>运盐工作分两期完成<主>》相对来说都是比较重要的,因此编辑采用区序理论(就一个报纸版面而言,根据读者的阅读习惯,将报纸分为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根据读者的阅读习惯可以分出不同的强势区域,一般而言报纸的左上区优于右上区,报纸上区优于下区,报纸的右下区优于左下区)将这些重要的报道放在报纸右上位置,让读者第一眼便能注意到这些新闻。
图5(1941年8月3日第64期1版)
2.变化标题字体及大小。重要新闻将标题字号变大,改成黑体,使其明鲜区别于其它标题,在整个版面中视觉份量显得比较醒目,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如图6:
图6(1941年8月10日第65期2版)
图6的《百万法国人游行示威法西斯的统治动摇了》这篇报道新闻标题,采用增大字号,改变字体,采用黑体字,使得标题更加的明显,特别是还采用了对角题的形式,既醒目又美观。
(四)稿件组合与分立方式分析
1.组合是指将有密切联系的稿件在版面中通过同题集中、集纳、集纳性专栏等恰当的布局结构,使这种联系通过可视的形象具体表现出来,并形成报道合力,提高报道的效果。延安《边区群众报》在版面编排中就注意运用这种方法。如图7:
图12中报道的主题思想是讲运盐方面的工作,因此编辑在排版时,将有联系的运盐工作和运盐方面突出的人物报道放在一起,形成一个有联系的版面,让人能够一眼明白版面的主要思想,凸显报道主题。同时增强稿件之间的凝聚力,产生聚合效应。读者在阅读时将它们放在一起进行阅读,有助于读者的分析比较,也增加阅读的兴味。
图7(1941年8月3日第64期1版)
2.在报纸版面编辑中,不仅存在着组合,也存在分立。组合不只是会带来积极的作用,也有可能存在着反面作用。而讲求分立原则,也正是为了避免这种消极作用的产生。对于情感色彩和风格色彩上存在矛盾和不协调的情况,如喜与怒,哀与乐,庄严与谐趣等等,对这些对立的稿件要进行分立,在《边区群众报》中,分立这种方式由于运用不成熟,从而造成文章感情色彩的对立。如图8:
图8(1941年7月27日第63期1版)
图8中《顽固军队杀害抗属》与《开明绅士免除欠债》都是一版的稿件。编辑在编排时将这两个文章放在了一起,前边的文章让人读了感到愤怒,后边的文章又让人感到高兴。两个稿件在一起,使得读者的情感产生对立,影响阅读质量。而在《边区群众报》部分版面中分立方式却得到很好体现,如图9:
图9(1941年7月27日第63期4版)
图9报纸版面中,两篇报道《当贺龙将军过来的时候》和《希特勒统治下的黑暗世界》的感情色彩是完全对立的,上篇让人感到高兴,下篇让人愤怒,编辑将两个文章分别放置于报纸最上端和最下端,中间有漫画内容隔开,很好的处理感情色彩对立的问题。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边区群众报》版面中题文关系的处理比较合理,便于读者阅读,主次关系处理较好,运用不同的版面编排方式,将重要的稿件突显出来。但是在栏的转接时处理不合理,使稿件之间关系不明确,影响读者阅读。在《边区群众报》版面中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其中也存在许多优点,对于报纸媒体发展有一定的意义。
所谓报纸的版面语言就是指编辑通过对稿件标题、图片、图标、栏、框、线条、色彩、留白、报头等各种版面要素的整合,力求达到对内容特色,新闻价值的准确表达,营造出一种独特的版面氛围,以吸引、方便读者阅读。可以说,版面语言是新闻传播的一个重要的载体,更是报纸风格和办报理念最直观的体现。版面语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图片功能的发挥
就报纸媒体而言,对于读者最具有吸引力和视觉冲击力的就是图片,读者往往在看到报纸第一眼就会被图片所吸引,因此报纸媒体越来越注重图片的运用。现在媒体几乎每种报纸的头版必然会出现一副较大的图片,这样也是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受众阅读。这种现象在《边区群众报》的版面中也得到一定体现,考察《边区群众报》我们不难发现其对图片的运用和重视。如图10:
图10(1941年7月20日第62期4版)
如图10的版面布局,类似此种版面在《边区群众报》中相对较多,从这些图片我们可以看出编辑配发图片不仅为了吸引读者,更为读者很好的理解文章内容,也进行一定的形式宣传。在该报六十二期到六十六期在第四版都出现漫画,将故事变得更加形象化,便于读者的理解,也使得报纸显得比较轻松化,不至于因为色彩的单一显得乏味。
图片的运用可以吸引读者,但是在一定方面也影响读者的阅读,图片比较大,往往使得读者舍本逐末,忽略稿件本身的内容,转而关注这些图片,过多的图片出现往往会造成读者的视觉疲劳,对图片产生反感。
(二)线条使用状况分析
线条是报纸版面上运用的主要元素之一,线条不是单一的,名称也各不相同。如:细线称正线,粗线称反线,一正一反线称文武线等等。在报纸版面中,不同的线条也代表了不同的感情色彩,正线纤细清丽反线沉重严肃,文武线壮美醒目,曲线生动活泼等等,线条在运用的时候应该按照报纸的稿件内容特点来进行。线条应用于报纸中可以将版面中的稿件区分开,方便读者阅读,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美化报纸版面,吸引读者。
在《边区群众报》中,通常会采用这些线条,在版面的外围采用花线,既可以起到美化版面的作用,也可以对版面进行分隔。在版面内部,则用正线将不同的稿件分开,间或使用反线或曲线。在采用正线进行分隔的时候,因为印刷机器的问题,在正线版面上的区分显得不够清晰。这些都是较好的运用,但在报纸中也存在线条运用不当的地方,如图11:
图11(1943年8月8日第162期3版)
图11中的报道《国民党的反共文件》,编辑用正线对文章进行分块,而这个文章主题比较沉重,采用正线就不太合适,正线是纤细清丽的,最好采用反线。用我们现在的观点来考察其是不具有合理性的。类似这种不合理的线条运用,在报纸中出现多次。
(三)版面留白元素的运用
报纸留白是指故意在文章中空出一段空白,使得文章显得更加重要,另一方面也可以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区分稿件。在《边区群众报》中,这种方法有时也用到过。如图12的一则新闻:
图12中《请把两个村子比一比》报道稿件内容出现部分留白,使得稿件区别于其他报纸,版面显得比较整洁,对报纸中内容进行段落划分,方便读者阅读。其它版面语言中,线条运用不够合理,存在不少问题。
图12(1944年11月26日第232期1版)
(四)色彩元素单一
现代报纸的色彩上运用是丰富多样的,各种色彩不断的运用,既可以起到美化版面的作用,也可以让读者从简单的色彩上将稿件的关系区分开,便于读者的阅读。而《边区群众报》因为受当时印刷技术的限制,只有黑白两色,因此只能进行黑白两色的对比,对版面无法有效美化。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边区群众报》在报纸版面语言的运用上相对来说是比较好的,尤其是图片的运用,虽然受客观条件限制无法运用更好的图片,但是依然注重使用。色彩等方面的应用,因为客观因素的制约,无法得到充分的使用。总的来说,《边区群众报》在版面语言运用方面比较突出。
报纸编辑在长期的版面编辑实践中通过对版面空间和版面元素的灵活运用,创造出多种的版面编排方式。而在《边区群众报》中我们也见到以下几种编排方式。
(一)重点式编排
重点式编排是指运用强化手段突出重点稿件。版面要求突出重点,分清主次。这也是一种常用的方式。它运用的强化手段主要有:标题字和面积加大,标题字黑底反白,正文字体放大或用异体字等等。[3]234重点处理的稿件,所占的版面不太多,但给人印象强烈。如图13中的版面:
图13(1944年1月30日第189期5版)
在图13中,该报纸版面含有不同的新闻稿件,其中一篇比较重要,编辑在排版时为了突显该篇报道,将该新闻标题字形字号放大,不同于其他的稿件,在整个版面中比较醒目,读者阅读时首先关注的就是该报道,这就是重点式编排。
(二)集中式编排
这种编排方式的特点是:用比较多的篇幅报道同一类内容,或反映同一个主题。它可以突出主题,烘托气氛,营造声势,引起读者的注意,加深读者的印象。用其来表现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大典型或重大主题,往往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3]234如图14版面:
图14(1943年12月9日第180期1版)
图14中该版面所有的稿件都是围绕边区的年度生产总结,编辑将这些联系比较紧密的稿件整合起来放在一个版面内,突出报道的主题,烘托出劳动大会开办的热烈气氛,营造出全民劳动的火热声势,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使得报道起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三)综合式编排
这种版面的特点是:整个版面包含的稿件比较多,它们之间的主次之分不是特别的强调,在强势的运用上,稿件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这种版面主要不在于引导读者去关注版面的某一特定区域,而是将丰富的内容展示给读者,让读者最大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去阅读。这种编排一般适用于内容较多又没有特别重要的内容需要强调时使用。[1]276如图15:
图15(1941年8月17日第66期3版)
图15中版面各种稿件都存在,重要性也不是很明显,编辑对这些稿件采用综合式的编排,将稿件放在一个版面上,虽然没有重点突出,但由于稿件的种类较多,能够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这种版面也是《边区群众报》经常采用的形式之一。
(四)对比式编排
对比式编排是指将报道内容对立的稿件组合在一起,读者在阅读时,将版面中的稿件相互比较,形成对比效果,有利于主题的强化和深化。如图16:
图16(1943年8月15日第163期4版)
在图16中,上半部分说的是敌人大后方广大人民的痛苦生活,报纸下半部分编辑将边区群众的生活状况刊发,两者在一起形成对比效果,读者在阅读时对两者进行比较,更加凸显边区群众美好生活。
以上所述,不难发现在《边区群众报》中,编辑在版面的编排中充分的考虑报纸各个稿件的内容,将所有稿件有机的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版面,不同的版面形成不同的结果,这样的编排形式对于后来我国报纸版面编排也起到极大地推动作用。
《边区群众报》的版面编排以易读为主要方针,版面简约,语言通俗易懂,方便广大读者阅读。读者阅读报纸时,能方便找出希望阅读的内容。版面发展变化是必然的,但必须坚持报纸版面编排的这些基本原则,不可追求形式忽视内容。版面的编排自诞生时起就以易读为基本的前提,在二十世纪各个时期,报纸的版面编排都是以此为原则的。
[1]赵勇,李平.延安《边区群众报》简介[J].陕西档案,2010(10):21.
[2]郑兴东,陈仁风,蔡雯.报纸编辑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51.
[3]张子让.报纸编辑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 王俊虎]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order Region's Printing of Yanan
GUO Xiao-Liang
(College of literature,Yan'an University,Yanan 716000,Shaanxi)
Having established and developed,Border Region has an important effect on our country's news industry journalism.Besides Border Region is origin and source of the Party's ideological.The following newspaper and media benefited greatly from it.This paper aims to researching on the feature of Border Region's printing by the means of combining theory and material and analyzing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Finally,we study the feature of Border Region so thatmore objectively looks at the revolution's period of news industry journalism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ourmodern contemporary newspaper.
the Border Region's printing;featture;typesetling
G212
A
1004-9975(2014)02-0096-07
2013-10-21
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立项课题“延安红色新闻资源在新闻专业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SGH13094)
郭小良(1979—),男,陕西铜川人,延安大学文学院讲师,文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