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建平
血清胱抑素C在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伤中的检测意义
任建平
(紫云县人民医院,贵州紫云550800)
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较高,在原发性高血压的病程中,常出现靶器官损伤而引起的相关并发症,如高血压心脏病、高血压脑病、高血压肾病等。对于高血压肾病来说,及时早期诊断有助于早期实施治疗,有助于延缓肾衰发生。胱抑素C是半胱氨酸蛋白酶的抑制剂,能够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而在端小管部位被分解代谢。目前研究认为,胱抑素C能够反映肾功能早期损害,是较为敏感指标之一。本文选择我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观察组胱抑素C检测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中的临床意义。
1.1 一般资料
所选的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为我院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期间的收治病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54例,女46例,年龄最小为37岁,最大为74岁,平均年龄为57.8±7.1岁,上述患者均符合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1],收缩压超过140 mmHg,或者舒张压超过90mmHg,同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患者、排除合并有脑血管疾病患者、排除合并有肝功能障碍患者、排除精神疾病患者、排除原发性肾脏疾病患者。上述患者根据高血压分度标准分为:Ⅰ型高血压38例,Ⅱ型高血压患者41例,Ⅲ型血压患者21例,分别作为Ⅰ型高血压组、Ⅱ型高血压组、Ⅲ型高血压组。同时选择同期到我院体检的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最小为34岁,最大为75岁,平均年龄为56.9 ±6.3岁。
1.2 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所选对象均在清晨空腹取静脉血,而后进行离心分离,取血清,在自动生化分析仪下检测患者的血尿素氮、血肌酐、胱抑素C水平。其中胱抑素C水平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肌酐水平测定采用肌氨酸氧化酶法测定,血尿素氮采用酶法测定。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对血尿素氮、血肌酐、胱抑素C水平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0.05,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各组对象血尿素氮、血肌酐、胱抑素C水平测定结果比较
观察组血尿素氮、血肌酐、胱抑素C水平分别高于对照组的血尿素氮、血肌酐、胱抑素C水平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型高血压组的尿素氮、血肌酐、胱抑素C水平分别高于Ⅱ型高血压组的血尿素氮、血肌酐、胱抑素C水平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型高血压组的尿素氮、血肌酐、胱抑素C水平分别高于Ⅰ型高血压组的血尿素氮、血肌酐、胱抑素C水平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组对象血尿素氮、血肌酐、胱抑素C水平测定结果比较
在对肾功能的相关检测指标中,肾小球滤过率能够反映肾功能改变,是发现肾功能改变的重要指标,血清肌酐也能够反映肾功能改变,但是不同的个体,其水平差异较大,受到患者的年龄影响,也收到患者的性别及体重等方面的影响,而只有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超过一半以上可引起血肌酐轻度上升[2,3]。肌酐清除率是临床上常用的评估肾小球滤过率的指标,但由于近曲肾小管的分泌功能,当血肌酐水平显著升高时,尿肌酐也会显著升高,所以采用肌酐清除率来评估肾小球滤过率时,其评估的水平往往会高。在这,肌酐清除率的测定需要精确的收集患者24小时的尿液量,而实际临床收集过程中,患者的依从性往往较差,导致收集的尿液量不准确,而影响测定结果,同时还会受到其他因素影响,如药物等,所以血清肌酐清除率不能很好的反映肾小球的滤过率[4,5]。而血尿素氮浓度容易受到肾功能的影响,同时还受到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影响,如果患者摄入的是高蛋白饮食等,可影响到血尿素氮的测定水平。胱抑素C是有核细胞在相对稳定速度下释放到血中,而胱抑素C只有在肾脏中被清除,所以其浓度水平受到肾小球滤过率决定,其在血液中的浓度水平不受患者的年龄、。性别、种族以及肌肉质量的影响,所以有研究认为,胱抑素C比血肌酐和肌酐清除率更能够敏感反应肾小球滤过率改变,更有助于了解早期肾损害[6]。
本文中,观察组的血尿素氮、血肌酐、胱抑素C水平分别高于对照组的血尿素氮、血肌酐、胱抑素C水平;而分型越高的高血压患者,其血尿素氮、血肌酐、胱抑素C水平也越高,说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是高于正常水平的,在检测血尿素氮、血肌酐等指标基础上实施胱抑素C水平检测有助于了解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有助于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检测意义。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40(8):701.
[2]古国荣,曾康港,蔡菊红.血清胱抑素C在急性肾小球肾炎早期肾功能损害评估中的意义[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6):407.
[3]赵秀芳,司一民.老年高血压病血小板聚集率和胱抑素C关系的研究[J].心血管康复杂志,2010,19(2):136.
[4]李素萍.血清胱抑素C与尿微量白蛋白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医学检验杂志,2008,9(2):61.
[5]曾 康,候振江,魏明竟.胱抑素C及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7,28(11):1013.
[6]王宏儒,杜国伟,鲍晓荣.血清胧抑素C在评价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中的价值[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0,11(5):
2013-01-24)
1007-4287(2014)02-027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