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字的出现,标志着社会文明程度已经达到一个极高的水平。近年来在四川广汉古蜀国,除了在树皮、竹简、玉简、龟壳、甲骨等物件上发现古文字外,还发现有用金属(紫铜)切成16K大小的金属书,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事情。这一发现,不但会改写中国的书籍史,而且对世界书籍史的研究都有重大参考价值,而铜冶金历史也将被向前推至上古时代。
关键词:广汉古蜀国;金属(紫铜)书;古文字;载体
中图分类号: G122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4)02000105
一、前言
在纸张未发明以前,古人们为了要把某一件事情记录下来并传至远方的部落中去,很可能用一种古老的传递信息的方式:打手势、打绳结或图画的形式。但自从文字出现后,打结、画图等信息传递方式就慢慢消失了,人们就想方设法要把文字(它是语言的一种符号)记录下来。例如,竹简是把文字刻在一定长度和宽度的竹片上,再在侧面打孔,然后再一片一片地串起来,我们称之为“卷书”(电影中常见);后来出现了丝绸,人们又把文字写在其上,称为“帛书”,它比“卷书”携带更为方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要写的字数多了,就不可能大量流传开来,只能小范围流动。后来随着纸张的发明,人们可以把文字印在纸上,装订成册,不但字数可以无限扩大,携带更加方便,流传也更为广泛,这就是书籍的功劳。
然而,使人们难以想象到的是:在四川广汉古蜀国那个上古时代,就出现了一页一页用人工制成的紫铜片装订成册的金属书,书的大小与现今16K书相似,古人是用不同规格的凿子或者锥子把古文字打压上去的(因紫铜很软)。这一发现,把中国的书籍史推到了上古时代,我们把此种书称为金属书(Metallic book)。这是四川广汉古蜀国中古文字的又一重要载体,这不但是中国而且在世界考古史上都可能是重大发现。
二、四川广汉古蜀国金属(紫铜)书及其特征描述
(一)文字可能的起源及其载体
文字是语言的符号,人们从儿时起就呀呀学语,但还不会写出文字;后来进入幼儿园之后,才慢慢将呀呀学语的语言文字逐一认出来。所以说,文字是语言的符号。
在古代,人们为了交流,往往开始是用打手势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打手势的方式,就不适用了。人们为了要把打手势的意思保留下来,就只好把它画在山上的岩石上,这就是岩画(Rock picture)产生的原因。有了岩画,大家就逐步对某件事情、事物慢慢产生统一的看法。例如,岩画中的¤,表示是天上的太阳,“”是表示天上的月亮。“△△”表示远处的山,等等。但是用自然现象来表达的内容却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事物认知的需要。例如,“我要参加会议” “我去打猎”等的交流;又例如:“衣服的长短,如何剪裁,要统一尺寸”“打制农具”,等等。这样就一定要有统一的度量衡认识,所以就需要有文字作为记录,把事物与日常的交流传播到远方的另外的部落人群中去,进而流传至下一代。中国古人通过观察天上的日月星辰、气候变迁、地上的飞禽走兽、花木水草等,就创造出象形文字,后来经过长期的演变,作为符号的文字就顺理成章地出现,至此人们对客观事物或现象就有了统一的认识了。这一过程需要数百年甚至数千年之久才能完成。
现已确知,在四川广汉古蜀国发现了大量的古文字。文字的出现,说明当时古蜀国的文明程度发展到一个很高的水平。在民间收藏的藏品中,尽管考古界对这些古文字可能表示怀疑,但却从侧面证明了古蜀国的存在无疑,考古界认为“广汉古蜀国只有青铜器、城池,而无文字”的观点值得商榷。他们认为,他们所见到的只是“巴蜀图语”,不能算是文字。但从民间收藏的器物来看,当时的商业、农业、工业等都十分完善和发达,如若无文字,人们如何进行交流,那是令人难以想象的。
四川广汉古蜀国的古文字载体十分丰富。由于当时没有纸张,所以古人只能将古文字镌刻在玉(石)器 [1]、树皮、龟壳、蛤壳 [2]、甲骨、牛的肋骨、蚌壳、动物牙齿、青铜器、竹简 [2]、玉简、金器、手镯上,等等。总之,凡是可以刻文字的地方人们都刻上了文字,这在中国乃至世界考古史上都是未曾有过的。后来由于冶金技术的发展,古蜀国人就把古文字用多种规格的钝角凿子或锥子打击在金属(紫铜)片上,这样古文字就被“写”到金属书上了。依现在的冶金技术,紫铜是电解氧化铜获得的;而古代在无电源的条件下,古人是用木炭还原氧化铜而获得的。1954年8月在郑州关外的商代遗址发掘中,就发现了铜渣与木炭末混在一起的证据[3],这就充分证明古人是用还原法来获得纯铜的,因是呈现紫色,故而称之为紫铜(Violet Copper)。紫铜,其实就是人工制成的铜材料,考古界也有称之为红铜(Red copper)。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甘肃皇娘娘遗址中出土了一批铜器(刀,锥,凿等),约20件,经分析Cu含量为99.6%,杂质(Sn, Pb, Sb和Ni)<0.4%[2],考古学界称为红铜器。此遗址确认为是齐家文化时代。此外,甘肃省的临夏大河庄的齐家文化遗址中也发现了铜器;而河南安阳出土的铜器中,铜含量达到98.55%,锡为0.61%,铅为0.59%;而河南郑州出土的铜器中铜含量为98%。
总之,四川广汉古蜀国的古人早就掌握了冶铜技术,这在世界铜冶金史上都是值得认真研究的。
(二)金属(紫铜)书及其材料的描述
1.金属(紫铜)书页的描述
目前收集到的金属(紫铜)书页面,经过仔细测量,其长度在19.8cm,宽度为14.6cm~15.1cm,厚度为0.1mm~0.25mm(但厚薄不匀)。书页的左边有两个小孔,孔的直径为0.4cm,孔与孔的间距为7cm,孔与书页的距离由于打孔技术偏差的原因为0.8cm和1.1cm。而这个距离每页都一样,这说明在打孔的时候是系统误差,是在同一时间内用打孔机打成的,否则不会出现如此规则的系统误差(参见图1)。
图1 金属(紫铜)书页的大小和形状
就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小规格书籍而言,其规格(长×宽)是:20.8cm×14.5cm,21.7cm×15.8cm、20cm×13.8cm、18.8cm×13.3cm、20.5cm×13.8cm和22.6cm×17cm,等等。本文报导的金属(紫铜)书,其大小与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小规格书大小十分相似(参见图2、图3)。由此可见,在古蜀国那个时代,其度量衡测量的统一性,已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不但在金属(紫铜)书上的规格得了统一,而且在玉书上也得到了统一,图4与图5是玉书的形状,其规格(长×宽×厚)是30cm×20cm×1.8cm,孔距为17cm,孔径与书页距离为0.8cm,孔径为0.9cm(上)与0.5cm(下),呈圆锥形孔。这说明金属(紫铜)书的孔是冲压形成的(与现今的冲床打孔一致),而玉书上的孔是用钻孔机钻成的,故是圆锥状。
2.金属(紫铜)书的材料
金属(紫铜)书是用紫铜制成的。紫铜的提炼,如前所述,在现代科技手段中是电解氧化铜(CuO)而获得的;但是在古代,在无电源情况下,古人是用木炭方法将铜矿石经煅烧之后除去硫而获得铜的氧化物,再用木炭还原法而获得金属铜。
我们对金属(紫铜)书的成份进行了测定,测定是在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学所进行的,结果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古蜀国那个时代(伏羲时代),古人就能提炼出如此纯的铜金属,真是令人不可思议。在现今高科技条件下,用电解法获得工业用于阳极的铜,其铜的纯度是98.4%~99.8%,而古蜀国人所提炼的金属铜几乎超出了今人对金属铜的要求,达到了几乎100%的纯度。
3.次生矿物(Seconday Mineral)分析
铜是个变价元素,它埋在地下数千年之久,由于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条件不同,其表面会形成次生矿物。经初步鉴定,金属(紫铜)书表面有兰铜矿(Azurite)Cu3[CO3](OH)、胆矾(Chalcanthite)CuSO4·5H2O和孔雀石(Malachite)Cu2CO3(OH),等等。
从矿物学可知,矿物学分类中有自元素类矿物(Native element mineral)、金属互化物类矿物(Metallic complex mineral)。紫铜应当是属于人工制造出的自然元素类矿物(严格来说是自然元素类矿物中的单质金属矿物),而青铜器是属于人工制造的金属互化物(Metallic Complex)。但由于这种由人工制造的青铜器,其中金属元素的比例不是按化学中的元素定比定律出现,是无规律的,并且不具矿物学的结构参数,所以不能称之为矿物(Mineral),只能称之为化合物(Complex)。但是,自然界中也有成份中呈固定比例的金属互化物矿物,如Cu2Zn[4],CuZn[5]。这几种金属互化物矿物都具有矿物学结构参数,故而都可以称之为天然金属互化物矿物,并且获得了国际矿物学协会(IMA)认可。所谓青铜,即是Cu(铜)与Zn(锌)的合金,化学上称为黄铜[6],是制造枪弹弹壳的材料。而紫铜相当于现今工业的电解铜,其中铜的含量接近于99.95%。这种电解铜可塑性好,易于加工,耐蚀性较强,现在我们发现的用紫铜做成的金属书(2),每页均可以弯曲起来,易于加工成片状、长条状,且可任意切割成形。
4.金属(紫铜)书上的古文字描述
在金属(紫铜)书上的古文字,其大小均较广汉古蜀国在玉板、竹简、玉简上等发现的古文字要大得多;每个古文字均是用不同规格的硬度较大的合金凿子或锥子打压而成,正面是凹下去的,反面是凸起来的,所以在反面上,将书页侧而视之,其形状十分明显。图3是金属(紫铜)书中的古文字字体的反面,将它转180°再正转回来,就如同正常的字体一样,这些古文字与我们已经公布的古文字基本一样,只是大小不同而已。
这些古文字大小不一,可能是由于字的笔划多少、字的繁简不一所致。据统计,其大小(长×宽)是:3.0cm×2.2cm、2.7cm×2.2cm、2.5cm×1.5cm、2.7cm×1.5cm、3.0cm×2.4cm、3.5cm×2.7cm、3.0cm×2.4cm、2.8cm×2.3cm和3.0cm×3.7cm,等等。这一组数据是随机测量统计的,应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每个字体笔划粗细均是1mm~1.1mm不等。
在这些古文字中,有“贞”字、“癸”字、“水”字、“林”字等,与文献[1,2]所公布的古文字基本一致。
三、发现四川广汉古蜀国金属(紫铜)书的意义
金属(紫铜)书的发现(古蜀国还发现有玉书),再次证明了古蜀国当时的文明程度已经发展到令人不可思议的地步。就目前高科技水平而言,要制成金属(紫铜)书都十分困难,其过程是:从矿石中提炼出金属铜→把金属铜加工形成铜板(片)材→把它剪切成一定规格形状的铜片→把每片(页)的金属铜经用硬度大的凿子或锥子将字打压在每片(页)上→打孔装订成册。
金属(紫铜)书乃是供宫廷之用,但从民间收藏的实物来看,当时有大型的宫廷建筑。此类金属(紫铜)书上所叙述内容,必定与宫廷皇室记录国家大事有密切关系,它应当是皇家档案,故而可以认为它并非民间所用,如果能够破译其上的古文字,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当时的社会历史面目。
除了金属(紫铜)书之外,还有用金属(紫铜)制成的长1.2m、宽20cm的金属(紫铜)长带,以及用它拼接而成的金属(紫铜)画。现已发现此画约1.3m2,画上有古文字,这也是十分稀罕之物。
四川广汉古蜀国的古文字载体的多样性,说明当时古蜀国的政治、经济、农业、文化等方面的水平均已十分发达。古人用这些载体来记录下他们日常活动,以留传于后世。从另一个侧面也可说明,中国的书籍不是在纸发明以后才出现的,早在纸发明以前的古蜀国就已经有书籍出现了。从这点来说,中国的书籍史是否要改写?金属(紫铜)书、玉书的出现不但在中国就是在世界而言,都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3),值得中国人引以为豪,那些鼓吹“中国文化西来说”的学者又如何看待这一发现呢?
据了解,在四川成都民间,还有人收藏了用古藏文写的藏文羊皮书(经)。我们是否可以大胆地推测,古蜀国的历史可以分成两个大阶段来划分。
(一)早期阶段
这个阶段就是从伏羲时代到黄帝时代,这是古蜀国文明程度高度发达的时代,它的农业、手工业(因为发现有打铁、炼铁以及农民在用牛犁田、插秧、撒种子、制酒作坊、打制玉器、制陶等的出土文物证据)以及政治、军事(国王请大臣吃饭、军营、战争、杀虏俘等)与文化(庆丰收、跳舞、河中叉鱼、打猎)等十分发达。
在此阶段,无容置疑,古文字已经普遍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了,度量衡已经统一,否则农业、手工业等不可能发展。我们之所以说早期阶段到黄帝时代为止,是因为在四川盐亭县发现了与三星堆一样的青铜器出土物,还出土有用陶和金做的蚕等。据动物史学者研究,蚕的驯化是中国人完成的,其时间大约在B.C.3500年,换句话说,在公元5500年前,蚕的驯化就完成了,这正好相当于中国人的黄帝时代,黄帝的正妃嫘祖就是驯化蚕的始祖,四川人称之为“蚕母娘娘”。蚕丝制成衣,而远销世界各地,故说明,四川是蚕丝的发源地,盐亭县就有关于嫘祖传说的大量古遗迹。
(二)晚期阶段
这个阶段是从夏朝开始到周朝为止。这一阶段可以与中原文明横向对比,但由于在古蜀国的早期阶段有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基础,它的文化是继承并向外传播的,故而在中原地区(河南殷墟文化)、西北地区(甘肃的齐家文化)、东北地区、(红山文化)、东部地区(良渚文化)均有古蜀国文化(即三星堆文化)的影子,尤其是在古文字、玉器方面。这个阶段的所谓蚕丛、柏灌、鱼凫等均可以与中原地区的殷商做比较。就古文字而言,古蜀国中的古文字就包含了甲骨文的文字。
以上的划分只供专家、学者们参考,此乃笔者个人的浅见。
四、结语
四川广汉古蜀国金属(紫铜)书的发现,说明在四川广汉古蜀国那个时代确实存在着一个文明高度发达的国家,它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均雄居西南之首,疆域也很大,人口众多,它在中国文明进程中的作用不可低估。但至今人们对它的研究仍然不够,它的很多方面至今却不为人知,它的器物(青铜器、玉器等)是否蕴藏了史前超文明的因素呢?这也有待后续深入研究。
文中的论述只作抛砖引玉,不妥之处,还请国内外专家们批评指正。
注释:
(1)为了突出字的立体感,我们用字体的负面来拍摄,因为负面是突出来的,而正面是凹下去的,立体感不强,可以看出,字体大小不一,这些字在文献[1]有出现。
(2)有关金属(紫铜)书的次生矿物学研究拟另文讨论。
(3)据黄震先生告知,在我国东部还发现有甲骨文的甲骨书。
参考文献:
[1]张如柏.三星堆玉器上的古蜀文字[M].香港:香港华人艺术出版社,2008.
[2]张如柏.四川广汉三星堆地区惊现竹简和古蜀文字的多种载体[Z].台湾珠宝,2010,(96):67-69.
[3]张子高.中国化学史稿 化学之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4]帅德权,张如柏,罗梅,等. 天然铜锌系列的铜锌矿(Cu2Zn)的研究[J].矿物学报,1998,18(4):509-513.
[5]王仁奎.张衡矿(CuZn)[J].矿物学报,1986,6(4):220-223.
[6]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简明化学手册[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0.
据了解,在四川成都民间,还有人收藏了用古藏文写的藏文羊皮书(经)。我们是否可以大胆地推测,古蜀国的历史可以分成两个大阶段来划分。
(一)早期阶段
这个阶段就是从伏羲时代到黄帝时代,这是古蜀国文明程度高度发达的时代,它的农业、手工业(因为发现有打铁、炼铁以及农民在用牛犁田、插秧、撒种子、制酒作坊、打制玉器、制陶等的出土文物证据)以及政治、军事(国王请大臣吃饭、军营、战争、杀虏俘等)与文化(庆丰收、跳舞、河中叉鱼、打猎)等十分发达。
在此阶段,无容置疑,古文字已经普遍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了,度量衡已经统一,否则农业、手工业等不可能发展。我们之所以说早期阶段到黄帝时代为止,是因为在四川盐亭县发现了与三星堆一样的青铜器出土物,还出土有用陶和金做的蚕等。据动物史学者研究,蚕的驯化是中国人完成的,其时间大约在B.C.3500年,换句话说,在公元5500年前,蚕的驯化就完成了,这正好相当于中国人的黄帝时代,黄帝的正妃嫘祖就是驯化蚕的始祖,四川人称之为“蚕母娘娘”。蚕丝制成衣,而远销世界各地,故说明,四川是蚕丝的发源地,盐亭县就有关于嫘祖传说的大量古遗迹。
(二)晚期阶段
这个阶段是从夏朝开始到周朝为止。这一阶段可以与中原文明横向对比,但由于在古蜀国的早期阶段有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基础,它的文化是继承并向外传播的,故而在中原地区(河南殷墟文化)、西北地区(甘肃的齐家文化)、东北地区、(红山文化)、东部地区(良渚文化)均有古蜀国文化(即三星堆文化)的影子,尤其是在古文字、玉器方面。这个阶段的所谓蚕丛、柏灌、鱼凫等均可以与中原地区的殷商做比较。就古文字而言,古蜀国中的古文字就包含了甲骨文的文字。
以上的划分只供专家、学者们参考,此乃笔者个人的浅见。
四、结语
四川广汉古蜀国金属(紫铜)书的发现,说明在四川广汉古蜀国那个时代确实存在着一个文明高度发达的国家,它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均雄居西南之首,疆域也很大,人口众多,它在中国文明进程中的作用不可低估。但至今人们对它的研究仍然不够,它的很多方面至今却不为人知,它的器物(青铜器、玉器等)是否蕴藏了史前超文明的因素呢?这也有待后续深入研究。
文中的论述只作抛砖引玉,不妥之处,还请国内外专家们批评指正。
注释:
(1)为了突出字的立体感,我们用字体的负面来拍摄,因为负面是突出来的,而正面是凹下去的,立体感不强,可以看出,字体大小不一,这些字在文献[1]有出现。
(2)有关金属(紫铜)书的次生矿物学研究拟另文讨论。
(3)据黄震先生告知,在我国东部还发现有甲骨文的甲骨书。
参考文献:
[1]张如柏.三星堆玉器上的古蜀文字[M].香港:香港华人艺术出版社,2008.
[2]张如柏.四川广汉三星堆地区惊现竹简和古蜀文字的多种载体[Z].台湾珠宝,2010,(96):67-69.
[3]张子高.中国化学史稿 化学之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4]帅德权,张如柏,罗梅,等. 天然铜锌系列的铜锌矿(Cu2Zn)的研究[J].矿物学报,1998,18(4):509-513.
[5]王仁奎.张衡矿(CuZn)[J].矿物学报,1986,6(4):220-223.
[6]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简明化学手册[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0.
据了解,在四川成都民间,还有人收藏了用古藏文写的藏文羊皮书(经)。我们是否可以大胆地推测,古蜀国的历史可以分成两个大阶段来划分。
(一)早期阶段
这个阶段就是从伏羲时代到黄帝时代,这是古蜀国文明程度高度发达的时代,它的农业、手工业(因为发现有打铁、炼铁以及农民在用牛犁田、插秧、撒种子、制酒作坊、打制玉器、制陶等的出土文物证据)以及政治、军事(国王请大臣吃饭、军营、战争、杀虏俘等)与文化(庆丰收、跳舞、河中叉鱼、打猎)等十分发达。
在此阶段,无容置疑,古文字已经普遍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了,度量衡已经统一,否则农业、手工业等不可能发展。我们之所以说早期阶段到黄帝时代为止,是因为在四川盐亭县发现了与三星堆一样的青铜器出土物,还出土有用陶和金做的蚕等。据动物史学者研究,蚕的驯化是中国人完成的,其时间大约在B.C.3500年,换句话说,在公元5500年前,蚕的驯化就完成了,这正好相当于中国人的黄帝时代,黄帝的正妃嫘祖就是驯化蚕的始祖,四川人称之为“蚕母娘娘”。蚕丝制成衣,而远销世界各地,故说明,四川是蚕丝的发源地,盐亭县就有关于嫘祖传说的大量古遗迹。
(二)晚期阶段
这个阶段是从夏朝开始到周朝为止。这一阶段可以与中原文明横向对比,但由于在古蜀国的早期阶段有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基础,它的文化是继承并向外传播的,故而在中原地区(河南殷墟文化)、西北地区(甘肃的齐家文化)、东北地区、(红山文化)、东部地区(良渚文化)均有古蜀国文化(即三星堆文化)的影子,尤其是在古文字、玉器方面。这个阶段的所谓蚕丛、柏灌、鱼凫等均可以与中原地区的殷商做比较。就古文字而言,古蜀国中的古文字就包含了甲骨文的文字。
以上的划分只供专家、学者们参考,此乃笔者个人的浅见。
四、结语
四川广汉古蜀国金属(紫铜)书的发现,说明在四川广汉古蜀国那个时代确实存在着一个文明高度发达的国家,它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均雄居西南之首,疆域也很大,人口众多,它在中国文明进程中的作用不可低估。但至今人们对它的研究仍然不够,它的很多方面至今却不为人知,它的器物(青铜器、玉器等)是否蕴藏了史前超文明的因素呢?这也有待后续深入研究。
文中的论述只作抛砖引玉,不妥之处,还请国内外专家们批评指正。
注释:
(1)为了突出字的立体感,我们用字体的负面来拍摄,因为负面是突出来的,而正面是凹下去的,立体感不强,可以看出,字体大小不一,这些字在文献[1]有出现。
(2)有关金属(紫铜)书的次生矿物学研究拟另文讨论。
(3)据黄震先生告知,在我国东部还发现有甲骨文的甲骨书。
参考文献:
[1]张如柏.三星堆玉器上的古蜀文字[M].香港:香港华人艺术出版社,2008.
[2]张如柏.四川广汉三星堆地区惊现竹简和古蜀文字的多种载体[Z].台湾珠宝,2010,(96):67-69.
[3]张子高.中国化学史稿 化学之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4]帅德权,张如柏,罗梅,等. 天然铜锌系列的铜锌矿(Cu2Zn)的研究[J].矿物学报,1998,18(4):509-513.
[5]王仁奎.张衡矿(CuZn)[J].矿物学报,1986,6(4):220-223.
[6]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简明化学手册[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