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强,韩 玉,宗德浩
我国优秀青年足球运动员比赛高强度跑动变化特征研究
李 强1,2,韩 玉3,宗德浩4
旨在评估我国优秀青年足球运动员比赛中高强度活动体能的变化特征。运用SIMIScout比赛分析系统对21名国奥队员和25名国青队员在一个赛季里的比赛体能表现,及YoYo测试成绩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比赛中的高强度跑动距离可以作为评价优秀青年足球运动员比赛体能状态的敏感指标;(2)描述了优秀青年足球运动员比赛中的活动距离,尤其是高强度跑动距离的变化趋势;(3)国奥队运动员在比赛中的高强度跑动距离明显多于国青队运动员,国奥队运动员的YoYo测试成绩明显好于国青队运动员;(4)优秀青年足球队的中后卫运动员在比赛中的高强度跑动距离明显少于边后卫、前卫和前锋运动员;(5)构建了我国优秀青年足球运动员比赛中高强度跑动距离的评价标准,可应用于运动员比赛中体能状态的评价与诊断。
高强度间歇活动;赛季变化;年龄;比赛分析;间歇测试
国内外一些学者运用Time-motion比赛分析法,研究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活动方式和体能表现[1-4]。还有一些研究对参加业余比赛、女子足球比赛和高水平国际比赛的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活动方式和体能表现进行了研究[5-6]。有研究者对我国最高水平的中国国家队参加比赛的活动方式和体能表现进行了研究[1,7-8]。也有研究者对国际高水平国家队之间的比赛进行了研究[9-10]。上述研究认为,高强度活动方式是评估足球运动员体能状态的主要指标之一[11-12]。有研究发现,国际高水平足球运动员比普通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进行了更多的高强度跑动[6,11,13]。
目前,尚不了解优秀青年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是否进行了更多的高强度活动,一个赛季不同时期优秀青年足球运动员的体能变化情况,不同位置运动员的体能特征。为了检验优秀青年足球运动员比赛中的活动表现和体能特征,需要较大样本数量的研究对象来实现[1,14,15]。有研究者发现,下半场比赛中活动总距离少于上半场[1,15]。这种活动距离减少可能表明,下半场比赛发生了疲劳,虽然高强度活动距离不能完全代表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体能,但高强度活动距离却是足球运动员比赛体能的主要表现。足球运动员比赛中的疲劳程度可以通过参加整场比赛主力运动员的高强度活动与参加下半场部分比赛的替补运动员的高强度活动对比进行分析。本研究假设,国奥队运动员在比赛中高强度跑动距离较多。
鉴于上述,本研究的研究目的为:(1)探索国奥队(U23)和国青队(U19)2个年龄段优秀青年足球运动员、不同位置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活动方式;(2)探索优秀青年运动员在足球比赛中是否发生疲劳现象;(3)检验优秀青年足球运动员在一个赛季比赛期不同阶段的体能状态;(4)构建优秀青年足球运动员比赛中高强度活动和冲刺跑距离的评价标准。
21名国奥队员(中国U23国家足球队)和25名国青队员(中国U19国家足球队)一个赛季参加的3~6场比赛活动表现和体能数据,包括后卫10人、边后卫12人、前卫13人、前锋11人。同时,为了研究主力运动员和替补运动员间的差异,记录并分析11名国奥队替补队员参加的下半场部分比赛。每名运动员都替补参加了3场以上比赛,且所有比赛分布在整个赛季的开始、中期和后期3个不同阶段。
1.2.1 Time-motion比赛分析法 (1)拍摄比赛录像。利用2台摄像机分别架设在2个半场中线处的看台上方,每个录像机拍摄足球场地半场的完整画面。在比赛进行中,摄像机焦距保持不变,所有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全部都在画面中。
(2)分析比赛录像。应用德国SIMIscout技战术分析系统分析每名运动员比赛中的活动方式和活动速度。把拍摄的比赛录像导入SIMIscout技战术分析系统中,然后进行二维坐标标定,把每个半场的中线、球门线和2条边线的4个交点作为坐标点,SIMIscout系统最高精确度可以设置到厘米。因此,本文以厘米为单位,左侧半场的4个坐标按顺时针方向分别是(0,0)、(0,6 800)、(5 250,6 800)和(5 250,0),右边半场的4个坐标按顺针方向分别是(5 250,0)、(5 250,6 800)、(10 500,6 800)和(10 500,0)。设定好坐标后,根据运动员跑动方向和速度,用鼠标点击运动员在比赛画面中移动的位置,就可以生成任意鼠标点击2点之间的距离、速度和时间数据,并同时生成运动员在比赛场地的位置示意图。记录全场比赛时间的数据,在SIMIscout系统生成数据中可以任意提取每5 min、15 min、半场、全场等任意时间段不同活动速度等级的时间、距离和次数等数据。
(3)活动等级形式的确定。运动员活动速度等级划分采用丹麦学者Bangsbo[9]制定的标准,站立0 km/h,走6 km/h,慢跑8 km/h,低速跑12 km/h,中速跑15 km/h,高速跑18 km/h,冲刺跑30 km/h,后退跑10 km/h。上述比赛中的活动方式也可以划分为4个等级标准,即站立、走、低强度跑动(包括慢跑、低速跑和后退跑)和高强度跑动(包括中速跑、高速度和冲刺跑)(见表1)。
表1 比赛中不同活动速度等级划分标准
(4)信效度检验。让3名熟练使用SIMIscout技战术分析系统的研究人员对3名运动员进行了2轮重测信度检验。结果显示,全场比赛跑动总距离误差不超过188 m,变异系数CV=1%,走、低强度跑、高强度跑和后退跑的变异系数分别是3%、5%、3%和2%。可见,这3名研究人员运用SIMIscout技战术分析系统具有良好的测量信度。
上述3名研究人员经验丰富,已经运用SIMIscout技战术分析系统统计了超过200场比赛,且在分析每名运动员之前,详细了解每名运动员以往比赛中的技战术特征和体能特征,依据上述特征确保比赛分析具有良好的效度。
1.2.2 YoYo测试 国奥队运动员和国青队运动员在一个赛季期间进行了2次YoYo测试,取其中最好的成绩进行对比分析。
1.2.3 数理统计法 采用Excel和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主要包括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等指标的描述性统计及T检验、方差分析,统计学意义设置在P<0.05。
国奥队运动员在比赛中站立、走和低强度跑动时间分别占总比赛时间的(19.6±0.7)%、(42.1±0.8)%和(29.7±1.2)%,且与国青队运动员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图1)。但是,国奥队运动员比赛中高强度跑动和冲刺跑时间占总比赛时间明显多于(P<0.05)国青队运动员((8.6±0.4)%VS(6.4±0.4)%,(1.3±0.1)%VS(0.8±0.1)%)(见图1)。另外,国奥队运动员后退跑动时间明显多于(P<0.05)国青队运动员((3.8±0.3)%VS(3.0±0.2)%)。国奥队运动员的低强度跑动次数、高强度跑动次数和冲刺跑次数明显高于(P<0.05)国青队运动员(588±22VS566±19,215±12VS160±6,36±2VS23±1)(见表2)。
但是,国奥队运动员和国青队运动员上述强度每次跑动的持续时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见表2)。国奥队运动员上半场的低强度跑动和高强度跑动占上半场总比赛时间百分比明显(P<0.05)高于下半场((31.1±1.2)%VS(28.2±1.3)%,(9.0±0.4)%VS(8.2±0.05)%)(见图2)。另外,国奥队运动员上半场冲刺跑时间占总比赛时间百分比明显高于(P<0.05)下半场((1.4±0.1)%VS(1.2±0.1)%)(见图2)。同国奥队运动员相似,国青队运动员上半场的低强度跑、高强度跑和冲刺跑时间占总比赛时间百分比明显高于(P<0.05)下半场((32.9±1.3)%VS(29.8±1.2)%,(6.7±0.4)%VS(6.0±0.5)%,(0.8±0.1)%VS(0.7±0.1)%)(见图2)。国奥队运动员上半场比赛低强度跑动和高强度跑动次数明显高于下半场(302±13VS286±11,113±6VS102±7,P<0.05)。国青队运动员上半场比赛低强度和高强度跑动次数与下半场相比没有显著差异(281±11VS285±10,88±3VS82±4)。国奥队运动员和国青队运动员上半场比赛冲刺跑跑动次数明显多于(P<0.05)下半场(21±2VS15±1,12±1VS11±1)。国奥队运动员下半场站立和走动的间隔时间明显长于(P<0.05)上半场((7.6±0.3)sVS(6.5±0.3)s,(6.6±0.3)sVS(6.3±0.2)s),国奥队运动员和国青队运动员其他活动方式的持续时间上、下半场没有显著性差异。
表2 国奥队和国青队不同活动方式等级的活动频率、持续时间和百分比一览表
图1 全场比赛国奥队运动员和国青队运动员不同活动等级方式比较
图2 不同等级运动员上、下半场比赛低强度、高强度和冲刺跑时间比较
国奥队运动员全场比赛的总活动距离达到了(10 317±170)m,明显多于(P<0.05)国青队运动员((9814±247)m)5%。国奥队运动员比赛中的高强度跑动距离明显多于(P<0.05)国青队运动员20%((2 308±133)m VS(1 805±114)m)。国奥队运动员冲刺跑距离达到(618±57)m,明显多于(P<0.05)国青队运动员42%((390±28)m)。国奥队运动员上半场比赛活动总距离达到(5 234±96)m,明显多于(P<0.05)下半场((5 082±85)m)。而国青队运动员上下半场比赛总活动距离没有显著性差异((4 940±133)m VS(4 873±114)m)。国奥队运动员和国青队运动员上半场高强度跑动距离明显多于(P<0.05)下半场(国奥队运动员:(1 211±66)m VS(1 097±76)m ;国青队运动员:(950±65)m VS(855±57)m)。另外,国奥队运动员和国青队运动员上半场冲刺跑距离明显多于(P<0.05)下半场(国奥队运动员:(332±38)m VS(285±29)m;国青队运动员:(209±28)m VS(180±19)m)。
足球比赛的时间是上、下半场各45 min,本研究把上、下2个半场比赛时间平均分为6个15 min。国奥队运动员比赛最后15 min的高强度跑动距离((304±28)m VS(342±19)m至(437±29)m)明显少于(P<0.05)前4个15 min的跑动距离14%~45%(见图3)。国青队运动员比赛后4个15 min的高强度跑动距离明显少于(P<0.05)第1个15 min跑动距离17%~35%((257±28)m至(295±29)m VS(342±30)m)(见图3)。国奥队运动员最后15 min冲刺跑距离明显少于(P<0.05)前4个15 min的冲刺跑距离((66±9)m VS(86±11)m至(123±19)m);国青队运动员最后15 min的冲刺跑距离与前4个15 min的冲刺跑距离没有显著性差异(见图4)。国奥队比赛第1个15 min的冲刺跑跑动距离多于(P<0.05)最后一个15 min冲刺跑距离43%。
图3 国奥队运动员和国青队运动员每15 min高强度跑动距离对比
图4 国奥队运动员和国青队运动员每15 min冲刺跑距离对比
国奥队运动员平均5 min之内的高强度跑动距离最高值达到(208±7)m,多于(P<0.05)国青队运动员25%((163±8)m)。在5 min高强度跑动距离达到最高值后,国奥队运动员在随后的5 min时间内高强度跑动距离值是(101±5)m,明显少于(P<0.05)全场比赛除去5 min最大值高强度跑动距离的平均每5 min高强度跑动距离((115±4)m)10.8%。国青队运动员在5 min高强度跑动距离达到最大值后,在随后的5 min之内高强度跑动距离达到(90±7)m,少于(P=0.07)全场比赛每5 min平均跑动距离((100±4)m)。另外,把国奥队运动员和国青队运动员数据综合分析发现,上半场比赛开始第1个5 min高强度跑动距离明显多于(P<0.05)下半场比赛开始第1个5 min高强度跑动距离((152±9)m VS(124±6)m),而上半场和下半场比赛开始第2个5 min的高强度跑动距离则没有显著性差异((124±8)m VS(104±6)m)(见图5)。
图5 平均5 min高强度跑距离对比
国奥队运动员的替补运动员在比赛最后15 min的高强度跑动距离明显多于(P<0.05)参加全场比赛的主力运动员24%((380±31)m VS(304±29)m)。替补运动员在比赛最后15 min的冲刺跑距离明显多于(P<0.05)参加全场比赛的主力运动员61%((124±10)m VS(67±5)m)(见图6)。
图6 国奥队主力和替补运动员比赛最后15 min高强度和冲刺跑距离对比
前卫运动员(n=13,(10 450±200)m)、边后卫运动员(n=12,(10 431±219)m)和前锋运动员(n=11,(9 956±285)m)在全场比赛中的总活动距离明显多于(P<0.05)中后卫运动员(n=10,(9 253±209)m)。前卫运动员((2 119±143)m)、边后卫运动员((2 337±124)m)和前锋运动员((2 166±133)m)在全场比赛中高强度跑动距离明显多于(P<0.05)中后卫运动员((16 06±95)m)。前卫运动员、边后卫运动员和前锋运动员这3个位置运动员的全场比赛总活动距离和高强度跑动距离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前锋运动员((656±76)m)和边后卫运动员((608±57)m)的冲刺跑距离明显多于(P<0.05)前卫运动员((420±38)m)和中后卫运动员((418±29)m)。前锋运动员和边后卫运动员之间、前卫和中后卫运动员之间的冲刺跑跑动距离未见显著性差异。
从国奥队和国青队运动员总体看,全部运动员的下半场高强度跑动距离明显少于(P<0.05)上半场(见图7)。前锋运动员与中后卫运动员和前卫运动员相比,前者下半场的冲刺跑跑动距离下降更加明显((18±5)%VS(11±5)%和(7±4)%)。
为了客观反映我国青年足球比赛中高强度活动能力的差异,本文采用百分位数法构建出我国青年足球运动员比赛高强度活动能力等级评价标准。比赛中,高强度活动等级划分为下等、中下等、中等、中上等和上等5个等级,相对应的百分位数分别为10%、15%、50%、15%和10%。各等级标准的计算界定值为:上等90%以上,中上等75%~90%,中等25%~75%,中下等10%~25%,上等10%以上(见表3、表4)。
图7 不同位置运动员高强度跑动距离对比
表3 我国优秀青年足球运动员比赛中高强度跑动能力评价标准表(m)
在一周之内连续进行的2场比赛中,对参加上述2场比赛的15名运动员进行了Time-Motion比赛分析,2场比赛活动总距离变化是(13±76)m(-665~779 m),变异系数为3.0%。连续2场比赛高强度跑动距离变化是(-35±188)m(-361~386 m),变异系数为8.9%。
对13名国奥队运动员在一个赛季的3个不同时期进行的Time-Motion比赛分析(每个时期观察2~3名运动员)结果表明,比赛跑动总距离在临近赛季结束时((9 624±33)m)明显少于(P<0.05)赛季开始((10 184±124)m)和赛季中期((9 823±200)m)。比赛高强度跑动距离也是在赛季临近结束时((1 843±183)m)明显少于(P<0.05)赛季开始((2 385±180)m)和赛季中期((2 004±219)m)。一个赛季3个不同时期的冲刺跑距离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阶段比赛中的跑动总距离变化是(-181±192)m(-13 68~14 35 m),变异系数为6.3%;不同阶段比赛中的高强度跑动距离变化是(-409±675)m(-1558~1150m),变异系数为23.5%。
YoYo测试是丹麦学者BANGSBO[16]发明的2×20 m逐级递增速度折返跑,由录音机发出速度控制信号。进行1次往返2×20 m跑后,可以在2×5 m的缓冲区进行10 s的慢跑休息。当测试运动员2次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到达2×20 m折返跑起点和终点2侧的标志物之后,他跑动的距离就是他的YoYo测试成绩。YoYo测试成绩与高水平足球比赛中运动员和裁判员高强度跑动距离高度相关[17-18]。
国奥和国青队员YoYo测试结果显示,国奥队运动员跑动距离明显多于(P<0.05)国青队运动员10.2%((2 147±75)m VS(19 38±57)m)。前卫运动员和边后卫运动员的YoYo测试跑动距离明显多于(P<0.05)前锋运动员和中后卫运动员((2 119±93)m和(2 010±42)m VS(1 891±105)m和(1 815±114)m)。
本研究结果显示,国奥队运动员在比赛中的高强度跑距离及YoYo测试跑动距离明显多于国青队运动员,同时,优秀青年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进行较多的高强度跑动一段时间后和比赛后期运动员的体能表现有所下降,因此本研究认为,优秀青年足球运动员在比赛后期和比赛进行中有短期疲劳现象发生。而且,不同位置青年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都存在上述疲劳现象。
研究结果显示,国奥队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体能表现和活动方式更符合他们在比赛场上的位置特征,如中后卫运动员在比赛中的高强度跑动距离和YoYo测试跑动距离都相对较少。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主要是21名国奥队运动员参加的国内和国际比赛,每名运动员参加的比赛场次是3~6场。通过25名国青队运动员同上述21名国奥队运动员数据的对比,检验国奥队运动员比赛中体能需求更高这一假说。结果显示,国奥队运动员与国青队运动员相比在比赛中进行了更多的高强度跑(371 m,20%)和冲刺跑(168 m,42%)。国奥队运动员比赛中的活动总距离多主要是因为他们在比赛中进行了更多高强度跑动。由于足球比赛具有间歇性特征,研究表明,比赛中重复进行高强度跑动能力是国奥队足球运动员的特征之一。这表明,国奥队运动员的反复高强度跑动能力明显好于国青队运动员。这一观点在YoYo测试中也得到论据支持,国奥队运动员YoYo测试成绩明显好于国青队运动员的测试成绩。因此,在优秀青年足球运动员训练中要加强高强度跑动训练和高强度跑动后的快速恢复能力训练。
中后卫运动员比赛中的跑动总距离和高强度跑动距离少于其他位置的运动员,这可能与他们在比赛中的战术要求相关,也与他们的体能相对较差有关,这一论点在YoYo测试中也得到论据支持,中后卫运动员的YoYo测试成绩明显低于其他位置的运动员。GIL[19]研究青年足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时发现,中后卫运动员在速度、力量、耐力、灵敏等指标低于其他位置的运动员,并且体脂含量高于其他位置运动员,这表明中后卫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特征与本研究的比赛活动特征相符。边后卫运动员在比赛中进行了较长的高强度跑和冲刺跑,前锋运动员比赛中的高强度跑动距离与前卫运动员和边后卫运动员没有显著差异,但是与前卫运动员和边后卫运动员相比却进行了更多距离的冲刺跑。与前卫运动员和中后卫运动员相比,前锋运动员的冲刺跑距离在比赛后期下降的更明显。CARLING[20]对法国足球甲级联赛中足球运动员的高强度和冲刺跑能力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前卫运动员进行了更多的高强度跑动,而前锋和边后卫运动员在比赛中进行了更多的冲刺跑。另外,前锋运动员在YoYo测试成绩方面明显低于前卫运动员和边后卫运动员,这表明,前锋运动员需要在训练中加强重复进行高强度跑动能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速度耐力训练。
前卫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活动总距离和高强度跑动距离与边后卫运动员和前锋运动员没有显著性差异。然而,前卫运动员的冲刺跑距离却明显少于边后卫运动员和前锋运动员。前卫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活动总距离多于前卫和前锋运动员。这些差异揭示了现代足球比赛中对边后卫运动员和前锋运动员的体能要求越来越高。研究者发现,本研究所有球队不同位置的全部运动员在比赛进行到后期时,高强度跑动距离明显下降。这表明,几乎所有青年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身体承受较大的负荷。根据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技战术要求和体能状态,不同位置运动员比赛中的体能表现会有明显的不同,如在同一场比赛中,不同前卫运动员高强度跑动距离会有1 330 m的变化。
在比赛中进行了5 min最高强度运动后,国奥队运动员的高强度跑动距离明显下降。国青队运动员的研究结果与国奥队运动员相同,这表明,优秀青年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会出现暂时性疲劳。MOHR[21]的研究认为,足球比赛中短暂疲劳现象的发生不是肌肉中的肌糖原含量下降、乳酸堆积、肌酸分解等原因导致的,而是由于肌肉内钙和钾等离子平衡失调和兴奋的肌纤维膜受损导致的。业余足球运动员比赛的研究表明,上半场比赛中进行一段时间高强度运动后,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运动员的冲刺跑距离明显下降,但是在上班场比赛后期冲刺跑距离有所增加,表明运动员在经历了疲劳之后体能有所恢复。BRADLEY[22]在研究英超足球联赛运动员高强度跑距离时发现,比赛最后15 min高强度跑动距离明显少于比赛最初15 min20%(P<0.01)。最后15 min高强度控球跑动距离也明显少于比赛最初15 min,最后15 min高强度跑动后的恢复时间也明显(P<0.01)长于比赛最初15 min28%。本研究中,优秀青年运动员在全场比赛最后15 min内高强度跑动距离明显下降,这表明疲劳也发生在全场比赛的后期。在比赛最后15 min替补运动员比主力运动员进行了更多的高强度跑动,这也间接说明如果运动员参加了全场比赛,在比赛后期发生疲劳现象。MOHR[23]的研究认为,比赛后期的疲劳主要是由于肌糖原含量下降导致,而在湿热环境中比赛,脱水和大脑功能下降也是导致疲劳的原因。本研究比赛后期发生疲劳现象也与下半场比赛中的高强度跑动距离下降的研究结果相符。因此可以说,优秀青年足球运动员在比赛进行中会有短暂的疲劳发生,在比赛后期会发生疲劳现象。MOHR等[23-24]的研究认为,下半场比赛开始阶段高强度跑动距离下降可能是由于肌肉温度和体温下降造成的,而在半场休息时做简单的低强度活动保持肌肉和体温,则下半场开始阶段高强度跑动下降不明显,因此建议下半场比赛开始前做简单的准备活动保持肌肉的温度。BANGSBO[25-26]在研究高水平国际足球比赛时发现,国际高水平足球运动员比赛中也会发生高强度活动减少而表现出来的短暂疲劳现象,但是如何避免发生高强度活动减少,尚未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建议加强高强度跑动训练和营养摄入以期提高比赛中的高强度跑动能力。
国奥队运动员在一个赛季不同比赛阶段的活动方式特征有明显变化,在赛季后期的高强度跑动距离明显较少。这一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一个赛季的训练和比赛,国奥队运动员的体能有所下降,尤其是后期备战亚运会比赛时,绝大多数运动员需要在周末回到俱乐部参加联赛,赛后又马上回到国奥队参加集训和比赛。由于参加比赛过多、旅途劳顿、体能训练不系统等因素导致国奥队运动员在这一阶段比赛中体能下降。而在赛季初期和中期,国奥队运动员的比赛相对较少,这就保证运动员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体能训练。因此,在赛季期间的每个阶段进行体能训练都非常重要,这可以保持和提高优秀青年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体能。
运用百分位数法构建的青年足球运动员高强度活动能力评价标准可以评价我国优秀青年足球运动员比赛中高强度跑动和冲刺跑距离的等级,便于教练员科学诊断运动员比赛中的体能状态,科学制定体能训练计划,以提高训练科学化水平。
(1)比赛中的高强度跑动距离可以作为评价优秀青年足球运动员比赛体能状态的敏感指标。(2)描述了优秀青年足球运动员比赛中的活动距离,尤其是高强度跑动距离的变化趋势。(3)国奥队运动员在比赛中的高强度跑动距离明显多于国青队运动员,国奥队运动员的YoYo测试成绩明显好于国青队运动员。(4)优秀青年足球队的中后卫运动员在比赛中的高强度跑动距离明显少于边后卫、前卫和前锋运动员。(5)构建我国优秀青年足球运动员比赛中高强度跑动距离的评价标准,可应用于运动员比赛中体能状态的评价与诊断。
[1]李强.同场对抗性集体球类项目比赛跑动能力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1.
[2]于少华,刘丹,李强.中国男子优秀足球运动员比赛跑动能力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9(6):34-40.
[3]刘丹,曹晓东,赵刚,等.2007年女子足球世界杯赛运动员跑动能力研究[J].体育科学,2009(10):51-60.
[4]BRAVO D F,IMPELLIZZERI F M,RAMPININI E,et al.Sprint vs.interval training in footbal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2008,29(8):668-674.
[5]BRADLEY P S,SHELDON W,WOOSTER B,et al.High-intensity running in English FA Premier League soccer matches[J].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2009,27(2):159-168.
[6]RAMPININI E,IMPELLIZZERI F M,CASTAGNA C,et al.Technical performance during soccer matches of the Italian Serie A league:Effect of fatigue and competitive level[J].Journal of Science and Medicine in Sport,2009,12(1):227-233.
[7]艾康伟,王新洛,刘丹,等.足球运动员比赛条件下运动距离测量和运动速度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5,41(5):81-84.
[8]刘丹.足球运动训练与比赛监控的理论及实证[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
[9]BANGSBO J,NØRREGAARD L,THORSØ F.Activityprofile of competition soccer[J].Canadian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1991,16(2):110-116.
[10]BANGSBO J.The physiology of soccer--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intense intermittent exercise[J].Acta physiologica Scandinavica.Supplementum,1994,619:1.
[11]RAMPININI E,BISHOP D,MARCORA S M,et al.Validity of simple field tests as indicators of match-related physical performance in top-level professional soccer player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2007,28(3):228.
[12]SPENCER M,BISHOP D,DAWSON B,et al.Physiological and metabolic responses of repeated-sprint activities[J].Sports Medicine,2005,35(12):1025-1044.
[13]MOHR M,KRUSTRUP P,BANGSBO J.Match performance of high-standard soccer players withspecial reference to development of fatigue[J].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2003,21(7):519-528.
[14]BLOOMFIELD J,POLMAN R,O’DONOGHUE P.Physical demands of different positions in FA Premier League soccer[J].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 and Medicine,2007,6(1):63-70.
[15]DI SALVO V,BARON R,TSCHAN H,et al.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playing position in elite soccer[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2007,28(3):222.
[16]BANGSBO.Fitness Training in Football:A Scientific Approach[M].Bagsvad,Denmark:HO+Storm Mujika,1995.
[17]KRUSTRUP P,MOHR M,AMSTRUP T,et al.The Yo-Yo intermittent recovery test:physiological response,reliability and validity[J].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2003,35(4):697-705.
[18]KRUSTRUP P,MOHR M,NYBO L,et al.The Yo-Yo IR2 test:physiological response,reliability,and application to elite soccer[J].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2006,38(9):1666.
[19]GIL S M,GIL J,RUIZ F,et al.Physiological and anthropometric characteristics of young soccer players according to their playing position:relevance for the selection process[J].The Journal of Strengthamp;Conditioning Research,2007,21(2):438-445.
[20]CARLING C,LE GALL F,DUPONT G.Analysis of repeated high-intensity running performance in professional soccer[J].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2012,30(4):325-336.
[21]MOHR M,KRUSTRUP P,BANGSBO J.Fatigue in soccer:a brief review[J].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2005,23(6):593-599.
[22]BRADLEY P S,SHELDON W,WOOSTER B,et al.High-intensity running in English FA Premier League soccer matches[J].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2009,27(2):159-168.
[23]MOHR M,KRUSTRUP P,BANGSBO J.Fatigue in soccer:a brief review[J].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2005,23(6):593-599.
[24]MOHR M,KRUSTRUP P,NYBO L,et al.Muscle temperature and sprintperformance during soccermatches-beneficialeffectof re-warm-up at half-time[J].Scandinavian journal of medicineamp;science in sports,2004,14(3):156-162.
[25]BANGSBO J,MOHR M,KRUSTRUP P.Physical and metabolic demands of training and match-play in the elite football player[J].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2006,24(07):665-674.
[26]MOHR M,KRUSTRUP P,BANGSBO J.Match performance of high-standard soccer player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development of fatigue[J].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2003,21(7):519-528.
VariableCharacteristicsofHighIntensityRunninginGamesofChineseEliteYoungSoccerPlayer
LI Qiang1,2,HAN Yu3,ZONG Dehao4
(1.Dept.of Second PE and Coaching,Tianjin University of Sports,Tianjin 300381,China;2.Postdoctoral Station,Henan University,Kai⁃feng 475000,China;3.Dept.of Fundamental Course,Tianjin University of Profession,Tianjin 300402,China;4.Dept.of Postgraduate,Tianjin University of Sport,Tianjin 300381,China)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elite youth soccer player game high intensity activity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21the National Olympic Team and 25 the National youth Team soccer players were analyzed by computerized time–motion system of SIMI Scout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3-6 times during the competitive season.The results show that:(1)High intensity running distance could be used as evaluation of elite young football players game sensitive in⁃dicator of physical state;(2)Described the elite young football players game running distance especially high intensity running distance variation trend;(3)The National Olympic Team soccer players performed more high-intensity running during a game and were better at the Yo-Yo test than the National youth Team players;(4)Elite youth soccer defenders covered a shorter distance in high-intensity running than players in other playing positions;(5)To build Chi⁃nese elite young football athlete evaluation standard of high intensity running distance in games,can be applied to the athlete match fitness evaluation and di⁃agnosis.
high-intensity intermittent exercise;seasonal changes;age;time–motion analysis;Yo-Yo intermittent recovery test
G 843;G 808.16
A
1005-0000(2014)02-136-06
2014-01-27;
2014-02-26;录用日期:2014-02-27
李 强(1977-),男,辽宁沈阳人,博士,副教授,在站博士后,研究方向为运动训练监控、集体球类项目负荷特征。
1.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二系,天津300381;2.河南大学博士后流动站,河南开封475000;3.天津职业大学基础课部,天津300402;4.天津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天津300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