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力维++罗刚毅
摘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职业教育发展两者存在互动发展关
系。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创新办学模式、优化专业配置和专业结构、推进教学内容改革、提升教师技术服务能力等方面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构建“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学校运作”的机制和体系,是实现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真正意义上互动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职业教育 互动发展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职业教育发展两者存在相互依赖、互相促进、互相影响的关系。一方面,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贡献是不断创造就业机会和带动教育需求的增长;同时也要求地方职业教育起到驱动器的作用, 包括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和人才培养规格、质量的同步提升。另一方面,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提高企业的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而职业教育也能够为企业提供人才的支撑与智力的支持,推动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地发展。
1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1.1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求职业教育创新办学模式
职业教育作为高技能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就要根据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创新办学模式,重点是要构建“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学校运作”的机制和体系。政府为主导,在科学分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和制度保障措施;企业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导向以校企合作模式积极响应参与;职业院校以培养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所需人才为目标,实现产业与职业教育互相提升协调发展的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
1.2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求职业教育优化专业配置和专业结构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然会带动产业格局的调整、变化和新技术的应用。职业教育必须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为发展方向,以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为本,创新办学理念、调整办学思路。加强现有专业内涵建设,根据产业结构的变化及时调整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向,并对应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开设新专业。重点建设与产业升级相关的专业和填补专业空白的专业,对陈旧专业及时撤销,从而提高专业与产业的聚合度。
1.3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求职业教育推进教学内容改革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不断提升,基于职业分析、岗位分析、教学分析、个人发展目标分析相结合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是未来教学内容改革的重点,也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的关键环节。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要突出职业性,实施基于岗位工作过程进行课程设计,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
1.4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求教师技术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将会带动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这就要求企业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不断更新已有的技术,改造和淘汰落后的产能,提高服务能力。而职业院校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企业完成技术的更新和改造。因此,不断提高职业院校教师技术水平和技术服务能力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职业院校教师要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深入了解企业生产实际,了解技术动态,为企业解决技术上的难题。
2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职业教育互动发展策略
2.1 从政府角度出发,形成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升级互动发展机制
2.1.1 政府应围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各地区要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要将职业教育发展列入地方重点发展项目,加大公共投入力度,财政应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职业教育院校结构布局调整与专业建设,确保职业教育在区域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健康快速发展。政府要发挥在指导、整合社会资源等方面的主导、协调作用,推进职业教育园区建设,各职业院校要以自己的优质资源为基础,建立各校间相互合作机制,实现专业错位发展,师资、实训、信息等教育资源共享,并促进教学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等的综合配套改革,提高职业院校整体竞争能力。
2.1.2 政府要制定明确的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制度和实施措施,完善保障机制,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良好的政治社会环境和优惠政策条件。当前条件下,政府宜重点考虑完善校企合作的政策和制度保障机制,包括校企合作机制、合作评价机制、合作激励机制、服务机制等。政府应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政策实施、制度和运作保障平台、扶持校企合作的服务机构,为服务机构提供政策支持并进行考核和评估。
2.2 从企业角度出发,探索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
2.2.1 职业院校与企业主体之间有着互动的需求、利益和关系。政府和职业院校应提供条件使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获得相应的利益。如能获得财政、法规和税收方面的支持;具有优先获得优秀的毕业生的权利;可以利用职业院校的资源对企业员工进行继续教育或者进一步的培训;可以借助职业院校的信息和技术平台进行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新技术的引进以及设备的改造等。企业在参与校企合作中能得到实际的益处,才能积极地参与到校企合作的过程当中。
2.2.2 企业应与职业院校建立有效联动机制,结合企业性质和企业规模,将职业院校“请进来”。一方面,企业可以为职业院校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为教师提供科研课题,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另一方面,企业可以聘请职业院校的教师为员工开展培训,进一步激发员工教育的活力。企业通过主动建立有效联动机制,既可以加强自身发展的实力,又能够与职业院校共同研发,互利互助。
3 从职业教育角度出发,创新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升级有效互动运行模式
3.1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院校要根据区域的产业结构及其调整变化状况和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推进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不断完善人才培养工作,全面提升整体办学水平。
根据“加强技能、强化素质”的原则系统设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相结合,校内培养与企业顶岗相结合,学生角色与员工角色相结合”。建立具有理论支撑和可操作性的学生全面素质评价办法以及素质教育质量监控体系。要积极探索课堂与实训地点一体化,积极推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endprint
3.2 加强专业设置的宏观管理,完善专业群分类建设规划
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调整必须从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支柱产业的结构出发,考虑和研究区域范围内的专业结构布局问题,使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适应,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要立足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现有的专业群进行分级分类建设,以重点专业建设为依托,积极探索专业群建设措施。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调整专业结构,打造主体专业群,突出特色专业群。特色专业群在人才培养方式,管理模式和办学机制上要有重大突破、具有特色。
3.3 课程建设要突出职业化
课程建设要具有职业性、技能性和市场性。根据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在课程建设中形成开放的课程观,开发基于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载体的工学结合课程,使课程更加贴近职业能力需求,更加符合职业学生的特点。借鉴企业或行业的标准改革考核方式,考核标准要与职业实际活动对接。课程体系构建要体现出课程与课程、课程与能力之间的关系,要以技能链和知识链为主来强化课程之间的整合。
3.4 规范实践教学,完善工学结合
学校依托区域产业,深化校企合作,能促进专业建设、提升硬件资源与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从而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各专业要逐渐形成校企深度合作、工学合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以订单培养、带薪顶岗、校企交替为原则,扩充校外实训基地的数量。进一步提升实训基地的合作层次,逐渐提高学生对校外顶岗实践的满意度,建立工学结合长效机制。
3.5 拓展师资培养渠道,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
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要以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为切入点,实现职业院校教师与企业实践的衔接。建立企业职业院校互派教师制度,并力求形成制度化、常规化。有条件的学校还可派年轻教师到企业进行长期的挂职锻炼,真正提升其实践能力,从而优化整体教师队伍的素质结构,达到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娇娇.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互动的对策——以苏北为例[J].高教前沿,2011(3).
[2]董新伟,张博.优化高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为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人才支持[J].现代教育管理,2011(9).
[3]童宗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高职教育提升耦合发展探析——以滁州为例[J].宿州学院学报,2012(5).
[4]乔庆敏.基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背景下的河北省职业教育战略调整[J].科技信息,2013(4).
作者简介:祝力维(1963-),女,辽宁鞍山人,鞍山师范学院高职院,副院长,副研究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