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选择案例 优化通用技术课堂教学节奏

2014-05-10 10:53:54于绪君
新课程·中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爱迪生案例教材

于绪君

使用案例教学是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一大特色。在案例分析的设计与教学上,教材非常注意让案例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但是,有些教师由于自身素质、文学修养、知识水平等方面的原因,对案例的取舍、处理和应用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及如何在通用技术教学中有效利用案例做一些分析。

一、使用的案例没有凸显主题

在一次示范课上,授课老师在上“方案的构思方法”时,按教学程序讲解教学内容。但这位教师为了让学生对这节课所学记得更好,人为地将某一设计归为某一种构思方法。如:自动调焦摄像头模仿鹰眼,用到的方法归纳在“模仿法”里;把夜视镜的设计归纳在“奇特性构思法”里。这种归纳虽然在教学的时候显得层次清楚,学生学起来容易掌握。殊不知,构思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不是“泾渭分明”的,不能一味地使用一种方法。比如自动调焦摄像头的设计也不能排除使用了“奇特性构思法”。虽然这两个案例是教材上安排的,但我认为教师在教学前要挖掘案例的内涵,不能只停留在文字表面。

二、案例过多,教学时如蜻蜓点水

案例在生活中丰富多彩,俯拾皆是。有的老师抱着“活跃的课堂是成功的标准”的心态,为迎合学生的兴趣,把所有案例一股脑儿地用到课堂上,使整个课堂成为举例、回答,再举例、再回答的热闹的场所。

苏教版通用技术教材第一章第二节是“技术的性质”,授课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技术的目的性”“技术的创新性”和“技术的综合性”。有位老师在讲到“技术的目的性”时,罗列了助听器、充气雨衣、智能手機、无线鼠标、遥控车锁等案例;在讲到第二个性质“创新性”时又罗列了瓦特蒸汽机、蔡伦造纸术、洗衣机的革新、电视机显示器的演变、媒体播放器的变迁、指纹识别签名等案例;讲到“综合性”时用到了充气玩具、台灯的开关、相框的制作、山地车等案例。整堂课只看到老师忙前忙后、不亦乐乎地用精美的图片、有趣的视频来吸引学生,讲台变成了表演的舞台。学生目不暇接,没有时间思考、内化,教师也没有时间深入分析案例的内涵。

三、案例使用没有深度,理解肤浅

有的教师认为教材中有的案例太过简单,学生自己就可以看懂,无需过多去讲述。殊不知课本中的案例是整个教学的载体,其中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技术原理、技术思想和方法。因此,教师对教材案例的理解不能仅停留在教材的表面,应在引导学生读懂案例意思的同时,更多去理解、领悟蕴涵的技术原理、技术思想和技术方法。例如,在讲“技术与人”时,教材上的案例是“通过技术活动实现自我价值——爱迪生的故事”。如果仅从表面上看,爱迪生的故事真是太熟悉了,学生上小学的时候就知道。读后容易得到下面结论:技术的创造与发明能使人得到终身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但是若要更深一步去探究“爱迪生的故事”这一案例,这个案例就更能深一层说明“技术与人”这一问题。这是因为爱迪生的发明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和帮助非常大,这就使“技术与人”的知识点得到了有效突破。

四、案例无趣味,内容无新意

案例的选取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有意注意力为出发点。首先以中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切入点,必定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中。因此教师应该针对教学内容精选教学案例,善于取舍和添加。比如一教师在上《流程与设计》时先播放赵本山、宋丹丹的小品《钟点工》片段作为引入。答案是“把冰箱门打开,把大象放进去,把冰箱门关上”。虽然这是幽默笑话,但是学生能在哄堂大笑中明白“时序、环节、步骤”这些要素。其次还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多媒体从视觉、听觉等方面给学生以感官的冲击。比如在讲述技术试验方法时,给学生播放汽车的破坏性试验时播放一些模拟的音像资料,让学生了解技术试验的重要性。

案例教学是提高技术素养的重要载体,是技术课不能缺少的重要内容。有效的案例莫不是经过课余用心收集和严谨推敲而得来的。一个精彩、有趣的好案例,足以让课堂充满丰富的教学情境,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和具有激昂的学习激情。

(作者单位 江苏省赣榆县城头高级中学)

?誗编辑 蔚建超

猜你喜欢
爱迪生案例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少先队活动(2021年2期)2021-03-29 05:40:48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人人认识的爱迪生
学生天地(2020年23期)2020-06-01 02:13:32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中国公路(2017年7期)2017-07-24 13:56:38
发明大王爱迪生
发明大王爱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