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馆藏利用分析的高校重点学科馆藏资源优化配置实证研究★

2014-05-10 00:50隋秀芝徐建初
河北科技图苑 2014年1期
关键词:重点学科藏书馆藏

隋秀芝 徐建初

(浙江理工大学图书馆 浙江 杭州 310018)

1 引言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和教学科研文献保障机构,在高校的学科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馆藏结构是否合理,是否能和学校的学科建设相匹配是衡量其馆藏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学科建设高水平发展的基本条件和重要支撑力量。所以从高校发展和学科建设的战略高度上来构建馆藏文献资源体系是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基本原则,也是更好地提升自身服务质量、不断开拓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实践创新的重要举措。

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是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根本宗旨。馆藏是图书馆开展读者服务的物质基础,所以在目前图书出版量剧增、购书经费紧缺的困境下,怎样用有限的经费采购到读者需要的高质量图书是摆在图书馆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本文以浙江理工大学图书馆为例,通过对馆藏利用数据的统计分析,力求发现馆藏图书与读者需求之间的差距,为调整和优化馆藏结构、提高馆藏质量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并能为高校重点学科馆藏建设提供参考。

2 馆藏利用统计分析

馆藏图书只有在不断地流通使用中才能真正体现其利用价值。一般来讲,流通统计数据能够反映馆藏的实际使用情况,因而常被学界作为评价馆藏结构是否合理的方法和手段。本文主要从总馆藏利用率、流通—藏书比以及重点学科馆藏利用率、流通—藏书比等方面对浙江理工大学图书馆馆藏利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了使统计数据更全面客观并具有参考意义,时间跨度尽量选的长一点,以下各项统计指标均取2009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四年间的平均值。

2.1 总馆藏利用率

馆藏利用率是指被读者借阅的文献数量占全部馆藏藏书数量的百分比,是衡量馆藏质量的一个重要参数,也是对图书馆工作状况进行评价的一个重要依据。一般来说,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水平越高、图书馆的藏书结构越科学,其总体藏书利用率就越高,馆藏利用率越高,表明其馆藏质量也就越高。

由于我馆实行的是全开架借阅,所以馆内阅览情况难以做出准确统计,因此,仅以实际外借数据作为读者利用情况的主要参考依据。根据汇文统计模块来源数据,2009至2012年我馆馆藏利用率见表1。四年间图书外借总量呈上升的趋势,2010年的借阅量是2009年的7.5倍还多,之后两年虽稍有下降,但借阅总量还是比较高的。四年里总馆藏利用率不高,平均种利用率为24.57%,平均册利用率为13.39%。2009年的种利用率只有7.28%,远远低于平均利用率,而册利用率更低,不到3%。2010年馆藏的利用率急剧提高,种利用率达33.23%,随后两年虽有微小下降但仍保持较高的利用率。综合近三年的馆藏利用率可知,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图书未被借阅过,如此高的零借次图书突显出馆藏图书的质量和与学科的匹配程度都很低。

表1 2009-2012年图书馆藏利用率

造成馆藏利用率低的原因应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我馆馆舍面积较大,阅览座位较多,全开架的管理方式和舒适的阅览环境使读者更愿意选择馆内阅览,所以往往出现馆内阅览座位紧缺、人满为患的状况。另外,我馆购买的超星和书生电子图书达150多万册,这些电子图书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读者的借阅需求。当然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现有馆藏质量不高,达不到读者的借阅需求,从而影响了馆藏利用率。

2.2 学科馆藏利用率

通常所说的利用率即册利用率,这里所提到的利用率是取四年册利用率的平均值,即册均利用率。学科馆藏利用率指的是某类图书一段时间内(通常为一年)流通量与馆藏总流通量之比,也称读者需求比,是衡量馆藏质量的标准之一。对各学科图书利用率的分析,能够为各学科馆藏的质量控制和馆藏优化提供客观依据。反之,学科结构的比例关系也影响着读者对各学科图书的利用率[1]。学科馆藏比是指某类图书馆藏量与总馆藏量之比。根据保加利亚图书馆学家斯坦切夫的馆藏评价理论,我们可知,学科利用率与学科馆藏比之间的比值越接近于1,则表明该学科的馆藏配置与读者的需求越接近,学科馆藏结构越合理。若这一比值大于1时,则表明馆藏量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反之,则表明馆藏过剩或与读者需求不匹配。

2009至2012年全馆各学科馆藏利用率和馆藏比见表2。从学科馆藏文献的总体利用情况来看,平均利用率为12.22%,各学科图书利用情况差异比较大,其中利用率超过20%的学科只有两个,分别是艺术类和生物科学类,利用率低于10%的有9个学科,其中利用率最低的三个学科分别是环境和安全科学、航空和航天、天文学和地球科学,这是由于我校没有设置相关专业。根据我国图书馆的情况,一些专家认为外借率在60%-100%较为合理,而全国理工科院校的平均水平也在20%[2,3]。按照这一比例来看,我馆的馆藏利用率严重偏低,这应引起相关领导和资源建设部有关图书采访人员的重视。馆藏资源建设不应是数量上的简单递增,而应从馆藏文献的专业依存度和利用率考虑,有效利用资源建设经费,将提高馆藏质量和读者满足程度作为资源建设的根本宗旨。

表2 2009-2012年全馆各学科馆藏利用率和馆藏比

从学科馆藏利用率与馆藏比的比值来看,比值最接近1的学科有经济和政治法律类,说明这两类馆藏文献能满足当前读者需求,藏书结构比较合理。比值小于1的大类有3个,分别是工业技术、文学和经济类,说明这几类图书在满足读者需求的同时,馆藏文献比例偏大。尤其是工业技术类,馆藏比最高,而比值最低,仅为0.5,表明这类图书的拒借率很高,所以应及时合理地对此类图书进行剔旧,保证馆藏文献的时效性,并适当限制这类图书的采购量,在此基础上提高此类书的学科匹配程度和质量。其他学科的比值均大于1,表明这些学科的馆藏图书供不应求,所以应根据学校的学科专业设置和读者的需求程度适当提高相关学科图书的购买数量,在适当控制复本量的基础上,加大学科图书种数的购置。

2.3 重点学科图书馆藏利用率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下发的《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公布“十二五”第一批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和“十二五”省高校重点学科名单的通知》(浙教高科〔2012〕80号),我校现有15个省级重点学科和“区域经济学”一个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根据《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结合学校的学科专业设置特点,将我校16个重点学科和对应的中图分类号进行匹配,确立学校学科专业在《中图法》中的定位,使《中图法》中相关类目达到学科专业类聚。以下表3所做的各重点学科馆藏统计均为对应的中图分类号所涉及到的各类目图书。

表3 2009-2012年全馆各重点学科图书平均利用率

重点学科的平均种利用率为26.86%,平均册利用率为14.56%,均高于全馆总馆藏的利用率。并且平均册利用率高于全馆馆藏利用率的学科有8个,其中最高的是设计学,达22.77%,其次是纺织科学与工程,为21.37%。种利用率高于40%的有两个学科,分别是机械设计及理论(利用率达45.63%)和纺织科学与工程(利用率为40.77%),种利用率低于20%的只有三个学科,其中利用率最低的是应用数学,主要是因为应用数学学科的藏书太旧,在统计中发现,近6年来的新书入藏量仅占这个学科全部馆藏量的0.07%。

2.4 重点学科馆藏利用率与馆藏比之比值

读者对图书的需求很大程度上与图书的学科类型有关。及时了解学科文献的借阅情况可以清楚读者的阅读取向,从而对学科文献的采购结构做出相应的调整,及时补充读者利用率比较高的学科文献。通过统计分析各重点学科所涉及的各类目图书的利用率和馆藏比(见表4)发现:两者的比值均远远高于1,表明各重点学科的现有馆藏严重偏少,远远不能满足读者的借阅需求,更为夸张的是“应化与生态染整工程”和“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等6个学科的馆藏利用率与藏书比的比值竟高达200%多。较高的馆藏利用率和馆藏利用率与馆藏比的比值均显示出我校读者对重点学科文献的需求量比较大,同时也透视出重点学科文献的短缺。所以应即刻加大各重点学科图书的采购力度,提高其馆藏量。

表4 2009-2012年各重点学科馆藏利用率和馆藏比

3 馆藏建设优化策略

影响藏书利用率的因素很多,如学校的专业设置、开设课程、读者人数、图书馆的借阅权限(有的图书只限阅览不能外借)和借阅制度(借阅期限和允借册数)以及读者的阅读兴趣等等,但藏书结构是影响藏书利用率最为关键的因素。若馆藏内容质量不高,适合各学科教学与科研的文献少,不能满足读者的借阅需求,拒借率过高,势必造成藏书利用率很低。所以要根据藏书利用率来优化馆藏质量,建设合理的藏书结构。

3.1 建立长效的馆藏利用评价机制

目前大多数图书馆把馆藏建设工作的着眼点仍然放在资源的采购和经费的利用上,如浙江理工大学图书馆设立有“文献资源建设委员会”,主要由各学院相关领导和部分馆员组成,负责文献采访和有关业务的开展及协调工作。而笔者认为,坚持定期开展并实时跟进对馆藏资源的利用评价和评估才是馆藏资源建设工作的基础和根本,也是提高馆藏资源利用率的有效手段。只有掌握馆藏的利用情况、了解读者对资源的需求特点,才能进行科学合理的文献资源采选工作,从工作流程和环节上降低人为主观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从而保证资源建设经费的合理利用和馆藏资源的可靠性及较高利用率。

3.2 提高馆藏文献的时效性

增新剔旧是藏书“零增长”理论的精髓[5]。一个真正具有较高利用率的馆藏是在不断优化中形成的。所以在不断增加最新馆藏的同时,适时剔除馆藏中几乎无人问津的图书,不仅能提高馆藏质量和馆藏利用率,而且可以缓解馆藏空间紧张的压力并降低管理成本。具体操作应参考各类文献的半衰期,确定开始剔旧的年代,将零借阅的书目表以出版年代排序,确定剔旧书目表。通常情况下科技藏书的半衰期为5至10年[6]。有专家测算,中文文献的半衰期约为6年,外文文献的半衰期约为8年,基础学科文献的半衰期约为8至10年,医学文献的半衰期约为5年,工程技术约为3至5年,机械制造约为5年,金属学约为4年等等。对于科技型图书,要将藏书的年代结构尽量控制在其有效利用周期内。因此,贯彻实施藏书剔旧工作,使之制度化、常规化,不断提高现有馆藏图书文献的时效性和知识更新程度,是提高馆藏质量和利用率的最根本保障。

3.3 确定合理的复本量,提高重点学科图书馆藏比

藏书的复本主要是解决多名读者同时对同一种图书的需求,应结合学校的学科专业设置和班级人数适当调整复本量。对班级人数较多的专业和学科,其复本量应高一些,具体可参照某类藏书的流通册次与流通种次比来确定[7]。图书利用率的高低与藏书复本量并无直接关系,而图书品种的扩大可提高馆藏流通量[8]。所以在有效控制复本量的基础上提高品种数量,是图书馆提高投入与产出比的有效途径。尤其在经费一定的情况下,图书馆应坚持以读者的需求为基础,力求以实际需求的最小复本配置达到最大的品种收藏。而从上文的统计结果看,我校的重点学科图书的馆藏比例明显小于读者利用比例,并且其藏书利用率远高于平均藏书利用率,所以在增加重点学科图书品种采购的基础上,可使其复本量稍大于平均馆藏复本量,加大其馆藏比例。

总之,读者需求比例和馆藏文献结构比例的关系较为复杂且始终呈动态变化,我们要充分利用统计调查数据,结合学校的专业设置特点和发展趋势及图书馆的借阅制度等实际情况,实时调整图书品种和复本量的采购计划。尤其是在当前出版量剧增、图书价格不断上涨、经费紧缺的情况下,应争取以尽可能小的资金投入获得更为合理的文献资源配置,使图书馆馆藏文献结构更趋合理,不断提高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程度。

[1]孙彩杰.综合性大学的馆藏图书学科结构分析[J].图书馆,2011,(1):110-112.

[2]武伯军.高校图书馆中文图书外借及藏书结构统计分析[J].现代情报,2005,25(8):44-46.

[3]余红梅,徐景波.高校图书馆流通统计分析及最佳藏书结构的研究[J].图书馆建设,2003,(5):26-29.

[4]李铁梅.高校图书馆馆藏结构优化实证研究[J].图书馆,2010,(5):71-72,75.

[5]马红月,杨春华,张梅,等.从文献借阅量化指标审视馆藏文献的管理与利用[J].图书馆建设,2011,(6):67-69,73.

[6]章文浪.图书零借阅率的统计与分析——以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馆藏中文图书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28(3):121-123,103.

[7]阚德涛,张志武.馆藏评价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8,26(4):11-14.

[8]汪跃春,胡敏.基于入藏图书实际利用的图书采购模型——以金陵科技学院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9):52-55.

猜你喜欢
重点学科藏书馆藏
馆藏
黄山学院校级重点学科简介
——生态学
广东省重点学科:兽医学科
广东省重点学科:畜牧学学科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江西省“十二五”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珍惜每一本藏书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千载藏书风 化绩于当下——《嘉兴藏书史》评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