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盟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辽宁 大连 116035)
近年来,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发展迅速,为研究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除了笔者所在的大连职业技术图书馆以外,笔者又随机选择了其他1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通过访问其图书馆网站对其数字资源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显示,各网站均可以正常访问,各图书馆都引进了中文数据库,部分图书馆还引进了外文数据库,有些图书馆还拥有自建数据库。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图书馆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数据库总量也有了一定的规模,但各馆数据库的数量和品种存在较大差异。
调查结果表明,广东、上海、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比较成熟,购买的数据库均在10个以上(见表1);在引进数据库的语种选择上,普遍以中文为主,仅有极少数图书馆引进了外文数据库,且数量不多;在引进数据库的资源类型选择上则比较丰富,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工具书、考试资源库、图片数据库和视频数据库等均有涉及。通过调查,笔者发现高职院校图书馆在中文数据库的品种选择上相对集中,其所引进的电子图书及电子期刊(期刊数据库、硕博士论文库等)等产品无一例外地集中于国内几家著名的供应商。
表1 国内11所高职院校数据库资源列表
自建数据库是图书馆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自建数据库的发展呈现良好势头。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图书馆自建数据库的内容丰富多样、具有特色,包括随书光盘数据库、教学成果数据库、专业特色数据库等在内(见表2)。如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根据学校自身的办学特点建立了《旅游特色数据库》和《旅游教育参考数据库》两个极具专业特色的自建型数据库,而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除了根据学校自身的办学特点建立了《机电模具特色资源数据库》之外,还尝试结合当地产业建立了《宁波市动漫产业特色资源》,这些都是对高职院校图书馆自建数据库建设的有益尝试,对推动高职院校图书馆自建数据库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表2 自建数据库列表
数字资源具有体积小、容量大、内容广泛、检索效率高等优点,一般来说,数字资源所占的比例越高,其计算机技术与网络化程度就越高[1]。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发展离不开资金投入的支持,高职院校由于学校层次、办学特点等决定了其图书馆与普通高等院校图书馆相比,在资金投入方面有明显差距。不同高职院校图书馆之间的发展也很不平衡。广东省高校图工委高职高专分委会曾经对省内29所高职院校的图书馆进行了调查,发现在总经费投入上存在着严重差异。即便如此,有些高职院校还不能保证每年数字资源经费的持续投入。此外,即使是同一个图书馆在业务经费的分配上也存在轻数字资源重纸质资源的问题。如我馆2012年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仅占总文献经费的26%,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图书馆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的经费投入相对不足且缺乏连续性。
根据笔者对相关高职院校图书馆网站的访问调查发现,几乎所有的高职图书馆都购买了超星、CNKI、维普和万方等数据库,这在高职院校图书馆资金普遍不足的情况下,显然造成了资源的重复建设和浪费。同时,高职院校图书馆在自建数据库方面同样缺乏相应的协作,笔者逐一访问了表2中各高职院校的自建库,均因无权限而无法正常访问。可见,绝大多数图书馆仍然采取的是独自建库、自建自用的方式,没有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2]。虽然不同的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不尽相同,但也不乏同一专业同时存在于几个院校的情况,如: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职业技术学校的汽车、模具、计算机、机械电子等专业,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及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也均设置了这些专业。如果在自建数据库的过程中,联合拥有同一专业的其他高职院校图书馆共同完成,可以节约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达到共建共享的双赢目的。
调查发现,很多图书馆馆员的构成状况并不乐观。以我馆为例,馆员共45人,其中50岁以上的馆员10人,占总人数的22%;所学专业为计算机专业的馆员仅1人,占总人数的2%。据调查,高职院校图书馆普遍存在馆员年龄偏大,高层次人才缺乏的问题。数字资源建设离不开硬件技术的支持,在硬件配置上,调查发现多数高职院校图书馆通过购买存储器或者本地镜像数据库来实现数字资源的建设,但随着信息量的迅速增长仅仅依靠这些是根本不能满足自身建设的需要,数字资源配置得不到更新,必然导致数字资源建设进程的缓慢与停滞[3]。
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图书馆经费有限,不具备配置种类齐全的数字资源的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应着眼于本校的办学特点和专业设置情况,根据本馆的经费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数字资源建设计划,这样可以保障文献资源建设发展的平衡性和一致性,促进文献资源的合作建设和资源共享。图书馆在选择数据库时应持慎重态度,面对市面上琳琅满目的产品,不可急于购置,应由专门馆员对各数据库进行包括学科内容、收录年限、类型、阅读下载方式等方面在内的深入研究,尤其是要对内容相近的数据库进行详细地比较研究,以此确定性价比更高的数据库为拟购置对象,然后采取先试用再购置的方式,在试用过程中,邀请相关数据库商到校安排培训推广活动,以帮助师生读者了解、使用该资源。同时,组织专业服务馆员深入各个教学部门,搜集专业教师读者的意见,然后由专门馆员进行数据库的综合评估,最后确定是否购置。在使用的过程中,也要定期统计读者对电子资源的使用率,并根据读者的使用情况,不断调整采购策略。
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目标,图书馆应为实现这一目标而配置相关专业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模拟训练的数据库。在目前市场上有关这类数据库比较少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应紧跟学校的发展步伐,满足校内读者的需求,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积极建设相关专业特色数据库。此外,探索开发一些诸如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数据库、教学案例数据库、实训资源库等与教学课程内容相关的数字资源,对促进高职院校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是十分有益的。
根据高职院校自身的实际,在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方面,不仅要大力推进高职院校图书馆间数字资源建设的合作,同时也应加强与普通高等院校图书馆的合作。
高职院校图书馆之间因其在数字资源的内容配置上较为相似而易实现集团购买、集团享用。同时,由于高职院校图书馆普遍存在技术人员匮乏的情况,实现数字资源的集团购买与使用、统一维护,形成团结协作机制,进而使数字资源拥有数量及服务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高职院校图书馆多采购或建设实用性强的特色数字资源,而普通高等院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则强调全面系统并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将二者有机结合,是提升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在采购时,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对本馆所需数字资源与本科院校图书馆实行联合采购,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开展与本科院校图书馆的馆际互借、文献传递以及联合参考咨询服务,合理利用本科院校的馆藏资源,从而不断扩展本校用户数字资源利用的选择层面,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质量。
据调查,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利用率存在普遍不高的问题。数字资源建设不应只停留在买、建的层面上,“用”才是最终的目的,因此积极有效利用各种途径宣传和教育本校读者使用数字资源,提高馆藏数字资源的利用率,扩大本馆的影响力,才能有效推进数字资源的后续建设。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引进新的数字资源时,除了应邀请相关的供应商为读者提供免费培训之外,还应由馆内专门部门负责制定、实施数据库推广、培训计划,将开展用户数字资源使用方法普及性讲座常态化、制度化,以拓展数字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此外,在每年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的培训过程中,也要为新生介绍馆藏的各类数字资源,积极引导新生利用这些资源。
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建设越来越受到业内人士的重视,也正逐步成为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的努力方向与重要任务。只有在立足读者需求,突出本馆特色的数字资源建设基础上积极开展多方位、多层次的合作,才能构建合理的数字资源体系,才能更加有效地为学校师生提供优质快捷的信息服务。
[1]魏豫州,金声,李志强,等.图书馆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经费比例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8,28(3):104-107.
[2]赵俊颜.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J].图书馆学刊,2012,34(2):32-35.
[3]黄黄,徐恩元,徐建华.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研究[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0,(2):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