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合情推理发展推理能力

2014-05-09 02:30黄宁宇
教师·下 2014年3期
关键词:合情列方程梯形

黄宁宇

《多边形的面积》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它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重要内容。“图形与几何”板块的最重要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发展空间观念和发展推理能力。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标》中更明确指出: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那怎样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呢?在教学实践中,我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刚讲完《梯形的面积》时,我出示了下题:一块梯形田地的下底是35米,上底是25米,面积是1080平方米,这块田地的高是多少米?本来我是想以梯形的面积公式为等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的。谁知,刚一出示这题,一只小手就高高地举起,于是我就请这名学生到黑板上书写。下面是他的解答过程:h=2S÷(a+b)=2×1080÷(25+35)=

2160÷60=36(米)。等下面的学生基本上做好了后,我问这位学生:这个公式老师又没教过,你是怎么想到这样来求梯形的高呢?该生回答: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S=ah÷2,要除以2。梯形的面积公式是S=(a+b)h÷2,也要除以2。老师在前面还讲过了求三角形的高可以用公式h=2S÷a,所以我就猜想出用公式h=2S÷(a+b)来求梯形的高。我一听,心中惊喜不已:学生竟然能从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相同之处,由已知的求三角形的高的公式合情地推理出未知的求梯形高的公式,多强的推理能力啊!我连忙追问:你能不能具体推导出这个公式?或者你能够用别的方法来验证用这个公式求出来的高对不对呢?该生说:我还可以列方程解答,设这块田地的高是x米,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可列方程(25+35)x÷2=1080,60x÷2=1080,x=36,求出来的高也是36米。我说:“你用两种方法求出来的高都是36米,说明你前面猜想的公式是完全对的。你真了不起,能触类旁通,合情地推理!”在上面的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即使学生的这些合情推理是错误的,“错误也是一种学习资源”。而且我认为,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功能不同,它们相辅相成。

班上还有两个学生也是这样列式的,但他们都不能具体推导出这个公式。看来,学生是“心有所感触而苦于口不能言”,不知“其所以然”。于是我干脆改变原来的教学计划,引导学生探究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我先在黑板上画好了方格图,在方格图中画了一个上底2厘米,下底4厘米,高4厘米的梯形,再画了一个上底1厘米,下底5厘米,高4厘米的梯形。我问:这两个梯形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通过观察和计算可以发现两个梯形的高和面积都相等。我又问:第一个梯形的上底缩短1厘米,把这1厘米补到下底上,就变成了第二个梯形,它的面积没有变是因为什么没有变?大部分学生发现高相等的梯形,如果上底和下底的和不变,那么面积也不变。我指着第二个梯形问:如果再把上底缩短1厘米,还把这1厘米补到下底上,那上底变成什么?整个图形变成什么?它的面积又是多少?在学生思考、想象和交流后,我边画图边归纳:这时梯形的上底消失了,变成了一个点,图形由梯形变成了三角形,而且三角形的底就等于原梯形上底和下底的和,高就是原梯形的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会等于梯形的面积。我再次追问:在高相等时,什么情况下三角形的面积会等于梯形的面积?对照后两个图形及三角形面积公式S=ah÷2、梯形面积公式S=(a+b)h÷2,学生纷纷发言,说:只要三角形的底会等于梯形上底和下底的和,面积就会相等。我趁机又问:那三角形可以看做是上底为几的梯形?也就是梯形的上底是几时,梯形的面积公式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以合二为一,相互通用?经过上面的学习和思考交流,学生很自然地想到三角形可以看做是上底为0的特殊梯形,这样两个面积公式实质上就可以用一个公式S=(a+b)h÷2来表示。因此,求三角形高的公式h=2S÷a也就是求梯形高的公式h=2S÷(a+b)的特殊情形,两者实质上也是同一个公式。所以,上面那位学生的猜想是完全对的,他是从特殊推向一般!

那梯形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同样一个上底2厘米,下底4厘米,高4厘米的梯形,把下底的1厘米移补到上底,那上底就与下底相等,都是3厘米,梯形就变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从上面的学习可知,梯形的面积会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就是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其实也可以用(上底+下底)×高÷2来计算,特别是平行四边形的上底等于下底,(上底+下底)÷2就等于底,而高不变,即S=(a+b)h÷2=(a+b)÷2×h=ah,而S=ah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因此,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梯形的面积都可以用S=(a+b)h÷2来计算。

这样,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都可以用S=(a+b)h÷2来表示,而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自然它们的面积都可以像梯形一样,用S=(a+b)h÷2来计算。在这节课中,我将这些零散而又相关的知识梳理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丰富了学生的认知,促进知识的迁移,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合情推理,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直观地、合情地获得一些结果的意识,切实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因为这是数学创造的根本,是得到新结果的主要途径。

(作者单位:江西省金溪县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合情列方程梯形
玩转梯形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
巧用勾股定理列方程
梯形达人
一类变延迟中立型微分方程梯形方法的渐近估计
合情推理 妙解数列
梯形
利用待定系数法列方程
不变量引航 列方程称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