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兴维?蒋其峰
摘 要:学习共同体建立以后,其效果关键在于对学习共同体的管理。管理者必须更新管理理念,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培训是达到此目的的根本手段。教师只有将培训常态化、主题化、多样化,用心坚持,才能将培训落到实处。
关键词:培训;管理;学习共同体
学生学习共同体建立以后,其运行的效果好坏关键在于对学习共同体的管理。一般的管理都是由学校或年级组出台相应的管理措施,各班级按规章制度进行管理。这样做其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因为学生并不理解这些措施,他们觉得这些措施不是出自于内心的,只是存在于表面的。因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什么是管理,创新学生管理模式,把研究权和评价权都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教育创新的主体,实行学生自主设计、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让学生快乐成长,全面协调发展。
管理即育人。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实现学生由他律走向自律,加强学生自主管理,让学生做自我管理的主人,做班级管理的主人,实现班级自治。山东昌乐二中赵丰平校长说:“教育就是一群不完美的人引领另一群不完美的人走向完美”“所有的管理规定应该是一种引领而不是一种刑罚”。在新管理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学习共同体的培训,让共同体的每一位成员都深刻理解管理的内涵,充分认识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了解管理的操作程序,通过评价将管理落实,这样才能让学习共同体发挥最大的功效。
一、培训能提高认识
认识是行动的指南,认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行动效果的优劣。因此,要做好管理,首先必须提高管理者的认识水平,认识水平的提高只有通过学习和培训才能达到。在培训中,让管理者认真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认清新形式下管理的特殊性和多样性,掌握管理的必要措施和程序,了解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和要求,弄清管理的必要性和管理的意义,这样管理者才会在管理中集思广益,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不同要求和特点,实施不同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措施,使管理具有更好的效益。
提高认识水平不仅仅局限于管理者,对不同群体的小组成员来讲也十分重要。通过培训让他们充分理解什么是管理,为什么要进行管理,管理对学校和个人有何意义等,小组成员才会心悦诚服,才会积极投身管理,才会以主人翁的姿态接受管理。
二、培训能更新理念
管理是一种引领而不是一种刑罚,不是条条框框的束缚,而是引领人由他律走向自律的方法和措施,是文化的体现。很多人认为管理就是制定一些条条框框,规定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只能这样做不能那样做,不考虑别人对这些规定是否理解,其是否有利于人或单位的可持续发展。许多管理规定不合实际,因而很多管理规定只是一纸空文,管理者也只是机械地执行,体现的也是家长制的作风。培训让管理者从另一个层面去理解什么是管理,任何一个管理方案的出台都应遵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针,充分考虑群众的需要,使其有利于人的发展。学校是传授和接受文化知识的地方,作为学习共同体的管理者,教师应该成为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自主学习、养成良好自律习惯的引导者。将管理上升到文化层面,用文化去感染学生,去引领学生,使生硬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充满生机和活力,从而使其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目标。
三、培训能明确目标
学习共同体建立以后,要使共同体形成共同的价值认同,每一位成员都要具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视共同体的荣誉为自己的生命。每一位成员都要激情参与,充分利用一分一秒实现分层目标,从而真正实现共同体所制定的共同目标。学生学习共同体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学会做人、学会求知,从而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每一个共同体中,由于学生的组成不一样,所定的目标和达成的程度也不一样。因此,作为共同体的管理者,就必须加强对共同体成员的培训,要让所有的成员都知道,使其达成共识。这样,共同体内的所有成员才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学生能力形成的主阵地是课堂,因此,学生培训的情况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激情参与课堂,关系到课堂是否高效,还会影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学习成绩,所以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学生培训并想尽一切办法把学生培训搞好。
四、培训能掌握操作程序
在更新理念和明确目标后,接下来就是如何通过实际行动来完成。总体是目标管理,分层落实。共同体在运行过程中,首先管理者应指导每个共同体如何根据本共同体的实际情况,确定共同体的奋斗目标:目标要具体,不能过高或过低,不能超过学生现有能力,要符合实际,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其次确定不同的负责人: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能力,结合具体目标要求,指导共同体推选不同任务的负责人,由他们具体组织实施相关工作。最后是组织人员进行检查和评价:第一制定评价方案并将方案交学生进行讨论,最终形成适合共同体实际的评价方案;第二由共同体内各成员按方案进行检查和评价,查找漏洞并不断完善;第三由班级评价小组对所有共同体进行检查和评价,对做的好的进行表扬,对做得欠缺的进行指导并及时纠正。相应程序只有通过培训才能够完成。
将管理培训落到实处,可采取以下方式进行:
1.培训例会制
培训的时间要短,但是培训的次数要多,将培训形成制度,每一周都安排几次培训。在培训时,教师可根据前面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和措施,有什么改进和补充的地方,在以后的工作中应注意哪些方面等,不断地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措施,提高管理水平。
2.培训主题制
每一次的培训都要有很强的针对性,不能泛泛而谈,即每一次都要有一定的主题。培训的主题要从实际管理中的问题来,如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展示培训、点评培训等,在自主管理中如何进行小组管理、小组评价等培训工作。使培训具体,具有操作性,这样被培训者就不会感到厌烦并且乐于参加各种培训。
3.培训的形式要多样化
单一的会议式的培训形式使被培训者感到厌烦,培训效率也是最低的。因此,我们要不断地创新培训模式,将大型的会议式的培训与分散的小型培训结合起来并翻新培训模式,使培训更具吸引力。如针对某一次管理中的问题,及时将管理者集中起来,简明指出问题所在,提出改进方法和措施;也可以在上课前几分钟,对各小组长进行任务分配,指出如何进行有关活动等。这种培训有针对性,及时且时间短,任务要领交代清楚,管理易达到预期效果。
4.培训的内容要成体系
在创新培训模式后,培训也不能随意而行,要有计划和安排,培训的内容要成体系。这样,一轮培训完成后,被培训者对管理的认识就比较清楚,操作水平也会得到提高。培训时,培训者要做好设计,规划出培训内容,依次将整个培训完成。
5.培训贵在用心和坚持
培训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想进行一次就进行一次,也不是随意而为,简单糊过去了事,而是要持之以恒,用心设计,这样才能使培训达到应有的效果。作为培训者,教师要针对存在的问题,认真设计和组织培训材料,选择合理的培训方式,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这样的培训才会是最具有效率的培训,也才会是真正起作用的培训。
(作者单位:湖南省桑植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