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叶英
摘 要: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最难忘的时代。它是人性中最真诚、最纯美的底色。农村的孩子视野狭隘,这使他们的想象能力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习作教学正是为了守住儿童精神深处的那一抹绿色,并且反哺生命,不断润泽童年世界,为童年撑起一片绚丽的天空。
关键词:农村;儿童;习作;策略
笔者结合农村小学生习作教学实践来粗浅地谈谈如何做好“童化作文”的一些策略,以儿童的口吻说儿童的事,基于童年,为了童年!
一、激发童趣,丰富习作素材
小学是习作的起步阶段,从写一句话到一段话,从而到一篇习作,都是循序渐进的。儿童的写作兴趣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因素。儿童对写作的积极的情感态度,对他们认识写作、喜欢写作、享受写作都有深远的影响。如,教师在习作教学时可以设计一个“谜语”,让学生来猜,课堂的气氛会有所改善。
例如,课堂上教师出字谜:一字十八口。
学生甲是一个男孩子,平时思维活跃,稍作思考,马上就举起了手,说:“这是‘杏字。”师问:“你这个字是怎么想到的?”他说:“‘十八放在一起,是树木的‘木,上面一个木,下面一个‘口,合起来,显然就是‘杏字。”
过了一会儿,学生丙,一个文静的女孩子,不慌不忙举手回答:“把口放在木的中间就是一束鲜花的‘束。”“是啊,我怎么沒想到呢?”有个别学生在座位上轻声嘀咕。
农村小学班额较少。班级课堂气氛可想而知,能有如此活跃的课堂十分少见。其实,“十”和“八”放在一起首先想到的是木,太简单,而后来的一些细微的变化往往容易忽略,猜谜,其实内心有着连续不断的想法、念头。此时,教师应该适时捕捉出来。这不仅关注的是学生外在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也使他们的内心活跃起来。习作,就是经常回头看看自己的内心,将自己内心的想法、念头写出来,将一个真实的自我体现出来,这是非常重要的作文能力。
“猜谜语”是儿童比较喜欢的智力游戏。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它的游戏功能,来激发儿童参与的欲望;应当充分品味语言表达的艺术,来提升儿童的表达水平。
二、抓住自我,追求真实生活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是将习作作为一门功课,一项作业,却没有想到习作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这也就成为一种“虚假写作”。如何来解决这一问题呢?笔者归纳了一下记人的文章,大致可分为这几大类:
1.写同学——都是以“勤奋“为主题,通常会以一个攻克难题的情景来着重写。或者以“帮助”为主题,经常以互相帮助,借东西为例。而且从一年级到三年级,以至于更高年级,都在写同一件事情。
2.写父母——都是以“爱”为主题。一般都是生病去医院为主题,或者下雨下雪天送伞、送衣。农村学生家长对学生学习方面关怀不够。写爸妈如何关心自己学习的学生不多。
3.写老师——都是以“负责”为主题,认真上课,认真改作,还为差生补课。
这样的题材在儿童的习作中屡见不鲜,甚至历经几十年经久不衰。这样的题材在当下的生活中,不是不可能发生,也不是学生不可以写,只是现在的儿童习作中能体现他们自身现在生存、生活、生命现状的“时代话语”少之又少。
习作教学必须洗净铅华,顺应儿童的天性,让每个孩子都能无拘无束地表达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想,从而让每个孩子的习作都能素面朝天,成为童年生活的真实记录。
三、注重策略,掌握写作技巧
追求学生思想原生态的习作是否需要习作的技巧,答案是肯定的。学生要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得简洁明白,生动有趣,必然需要一定的技巧。叶圣陶认为:“有所积蓄,是一回事;怎样用文字表达所积蓄的,使它恰到好处,让自己有如量倾吐的快感,人家有情感心通的妙处,又是一回事。”确实,具有同样生活经历的人,不一定能写出同样感人的文章。尤其是对于刚接触习作的小学生来说,存在着很大的困难。那如何在主题作文中体现儿童本性又兼顾习作技巧的渗透呢?我们在每一次习作中应该确立一个与主题有关的重点的作文技能,如在我们农村学校,每到开学之初,操场上杂草丛生,学校首先会组织一次拔草活动,趁此我首先确立了心理描写的方法,欣赏一些有关心理描写的佳作。朱熹说过:“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之作。盖学之即文,自然成熟。”结合作文,再进行习作方法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心理描写活动的方法。
以上是笔者的一些小思考,小感想,为了让小学习作教学焕发勃勃生机,一路上仍需不断探索,不断改进和完善。生活是美丽的,童年更是灿烂的,打开孩子的心灵之窗,就能听到孩子发自内心深处的声音,看到孩子眼中的世界,打开他们的视野,为孩子撑起一片灿烂的天空,让他们在阳光下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陈恩黎.童年的另类书写[J].当代文坛,2003(3).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