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学教学实践中落实新课程理念的体会

2014-05-08 04:45文/高泳贤
新课程·下旬 2014年5期
关键词:新课程创新理念

文/高泳贤

摘 要: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揭开了新一轮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帷幕。《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高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这些发展力度恰当、依据充分,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如何解读《标准》,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落实新课程标准理念,是数学教师共同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探究;创新

2003年我國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揭开了新一轮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帷幕。《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与《高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相比,内容与形式上有明显的改进和发展,《标准》对《高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的发展力度恰当、依据充分,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如何解读《标准》,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落实新课程标准理念,是笔者一直思考和探讨的问题。下面就谈谈自己近几年来在教学实践中落实新课程理念的一些体会。

一、从生活中学数学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内容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开展数学应用的教学活动符合社会需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扩展学生的视野。作为数学教师就要创造性地使用数学教材,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创设教学情境,组织数学教学活动。

现实生活是数学知识的源泉,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素材,学生个人认知发展水平、已有的知识经验及客观现实世界是数学教学的起点。我们教学必须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提出数学问题,探究数学的规律。

高中数学教材非常注重联系实际,突现数学的本质。编排时增加了许多学生感兴趣的,或者是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素材,来展现数学知识、数学思想与方法。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供充足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引入等差、等比数列的概念时,对我国现行储蓄制度规定银行支付存款利息(单利各复利)的计算,引入指数方程概念时的人均GDP增长率问题(2004年上海市人均GDP为6683美元,若今后人均GDP每年增长10.5%,那么经过多少年本市人均GDP翻一番?)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教师在教学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有利于学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问题情景。这样有利于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与反思等过程。如,平面向量加法教学时,以虚拟的小故事引入课题: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一块大石头阻住去路,三人在合作搬走石头的过程中就“人多力量大”这句话发生争论,并提出三个搬运方案让学生选择,让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作答。教师根据引入中的故事题材,提出三个问题:(1)悟空师兄弟每人若都以1000 N的力推石头,则石头受到的合力是3000 N吗?(2)唐僧当年取经路线是先绕到新疆,再往天竺走,若悟空单独前往,可以直接飞往西天,两种走法的路程相同吗?位移呢?(3)向量加法与数量加法是否相同,向量加法还需要注意什么?多媒体动画展示,动画中提出三个方案让学生根据生活常识作答,学生对这个问题仅凭生活经验和直观的看法,却无法说出其理论依据。教师所提的三个问题是以导入中的小故事为载体,学生利用物理中学习的知识可以得到答案,教师提出这两个问题是为了让学生有意识地将物理中力、位移的合成与即将学习的知识形成类比,有利于学生新知的学习。

二、突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数学活动的主人是学生,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要改进教学的模式,课堂教学中努力做到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在对话后重视体会、总结、反思,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及研究数学的方法。

如,在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学时,引导学生从具体问题、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让学生讨论并给出指数函数的定义。通过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完成对定义中为什么要求的限制条件探究。在探究指数函数的图象性质时,将学生分为两大组,一组从解析式的角度入手(不画图)研究,另一组借助电脑通过几何画板的操作从图象的角度入手研究。每个大组再分若干个合作小组(4人一小组),每组都将探究所得到的结论或成果写出来上台汇报交流。考虑到各小组水平有差异,教师应加强巡视,对要帮助的组做适当的指导。这样让学生充当了学习的主人,而且加深了对所得到结论的理解。让学生上台汇报研究成果,使学生具有成就感,同时还训练了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表达能力,培养其数学素养。

三、改变教学的方式,勇于创新

传统数学教学只注重“双基教学”与“变式教学”,往往教师会代替学生忽略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过程。在新课程理念下,坚决杜绝“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师一定要树立以“以学导教”的思想,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创新思维。数学教学活动,不但要把数学知识教给学习者,更重要的是学会对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把知识变成自己的认知、主见、思想。注重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自学辅导法的灵活应用。

例如,在一次试卷评析时有这样一道题:定义R上的函数y=g(x),若满足g(x-2)=g(2-x),则函数y=g(x)的图象()

A.对称轴是直线x=0

B.对称轴是直线x=2

C.对称轴是直线x=-2

D.以上结论都正确

预先展示四位学生的不同的结果:(A生)设t=x-2,则g(t)=g(-t),则g(t)为偶函数,所以g(t)的对称轴为直线t=0,于是有x-2=0,所以,函数g(x)关于直线x=2对称,故选B;(B生)设t=x-2,则g(t)=g(-t),即g(t)为偶函数,其对称轴为直线t=0,故g(t+2)的对称轴为直线t=-2,因为g(t)=g(-t),g(x)的对称轴就是g(t+2)的对称轴,把t换成x得x=-2,选C:(C生)画g(x-2)=g(2-x)图象,由g(x)的图象可以观察出g(x)的对称轴为x=0,选A;(D生)令g(x)=1,满足g(x-2)=g(2-x),而g(x)=1的对称轴有无数多条,选D.教师问学生,到底该选哪一个呢?出现了教师意想不到的好现象,学生马上动起来,讨论、交流,窃窃私语声不断。我因势引导,让学生进行探究,发现问题症结,及时纠错与评价。这样创设一个宽松的、和谐的教学实践情境,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极有益处。

编辑 薛直艳

猜你喜欢
新课程创新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