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俊杰 孙莹莹
【课标要求】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了解冷热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活动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能运用图表分析说明大气的热力过程,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中亲身经历到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教学重难点】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实验演示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展示图《某地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气温图》。(一天中8点、14点、20点和2点的气温)让学生观察图,同时提出问题:为什么一天当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14点而不是太阳辐射最强的12点?
承转:太阳辐射将热量传递给大气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所以气温出现最高值要比太阳辐射最强时刻稍滞后一点。下面我们一块来看一下大气的受热过程图。(多媒体呈现图)
教师提问: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和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有何不同?说明大气对太阳辐射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大气的直接的最主要的热源来自于什么?大气逆辐射在一定程度上对地面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大气的受热过程。
探究活动:读课本第29页活动题,仅思考大气的热力作用,为什么地球表面温度的晝夜变化不像月球那样明显?
承转: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而太阳辐射在高低纬度间分布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小实验来感受一下简单的大气运动。
探究实验:将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分别放置在玻璃缸的两端;用平整的胶合板将玻璃缸上部的开口盖严;在胶合板的一侧(装冰块的盆上方)开一个小洞;将一束香点燃,放进小洞内。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描述一下烟雾在玻璃缸内是如何飘动的?能用简单示意图来表现其运动吗?
学生展示:热力环流形成示意图。
通过示意图,让学生明确热力环流的三大要点:①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②图中高低压只是针对同一水平面而言。③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
师生小结:回顾实验过程以及示意图,师生总结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是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探究活动:读市区与郊区的热力环流图,考虑城市风对市区环境的影响,在什么位置植树造林最有效?卫星城和污染较重的工厂应布局在哪里?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紧紧围绕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和实验演示的方法很好地突破了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这两个重难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达成了本节课的预设要求。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