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浩
摘 要: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课程。从培养学生分析性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理论实践三个方面,对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思维能力;理论实践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中学生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思维能力培养愈发受起重视,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分析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培养学生分析性思维
分析性思维是思维能力的一项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思想政治教学在中学阶段变得更加理论化、难懂化,教师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性思维,才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
1.概念形象法
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有很多复杂的概念要求学生去理解。由于这些概念本身具有抽象性、概况性,单从字面意思来看,对于学生来说很难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将这些概念形象化地展示出来,同时也能让学生学到这种形象化的分析思维方法。例如,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针对“团结”这个名词进行解释。“团结”是什么意思?“团结”的“团”字很直接地表达了其中的意思,从“团”字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个有口才的人在用激昂的语音和切实的行动,领导众人围绕在一起,众人围绕这个有口才的人团结一致地朝着目标奋斗。这种有趣形象的概念解释,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加强学生对概念知识更深的理解。
2.比较分析法
例如,针对社会主义体制的讲解时,教师不仅要详解社会主义体制的内容、特征等,还要提到与社会主义共存的资本主义体制,将社会主义体制与资本主义体制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综合归纳,找出两者的相同点以及不同点。除此之外,还可以将我国的社会主义体制与朝鲜、越南、古巴等社会主义国家的体制进行对比,找出社会主义体制间的共性与特性,切实掌握具有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体制。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创新是一个国家与民族不断进步的灵魂,学生是国家与民族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创造性思维包含着活力、开放,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让教学氛围显得更有活力,更轻松,而不是枯燥、紧张的气氛。教师需要与学生保持真正的师生关系,即“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教师需要运用教学手段,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散。比如,在课堂上,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对知识进行设问,鼓励学生积极地提问,提倡标新立异,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探讨。比如,在讲到我国“一党制”的执政体制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为什么我国不能像西方国家那样实行“多党制”的执政方式,我国实行“多党制”的执政体制又会怎样,“多党制”的执政方式好还是“一党制”的执政方式好……通过课堂上的循序提问,学生老师之间的互动探讨,思维观点的不同碰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潜在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理论实践
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不能够一味地针对书本知识进行灌输式的教育,教师应该将理论课程与实践相结合。比如,在讲到消费者权益的时候,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别扮演消费者、超市营业员、商品生产企业、工商执法部门、社会群众等角色,开展一次消费者的维权活动。这样更能将理论知识联系到实践,扩展学生的思维活动。
中学生是一个国家与民族的朝阳,中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强弱对国家与民族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作为学生思维的启蒙老师,需要在教学环节能动性地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学生也应该明白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自觉地训练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姚小珍.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下,2013(05):27.
[2]賈向林.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甘肃教育,2012(21):82.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