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常见病句范例浅析

2014-05-08 04:45文/郭飞
新课程·下旬 2014年5期

文/郭飞

在历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中,辨析修改病句所占分值比例在3~4分左右。做此类题时,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判断它有没有错误,这是修改病句的前提,此外要判断它错在哪里,才能对症下药,对有病的语句进行正确的修改。同样,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有一些常用的句子也存在着语病,这些“有病”的句子在被大家耳熟能详之后就不再被认同为“有病”了,而当这些“有病”的句子一旦被学生运用于阅读与写作时,那危害实在是不小的。

一、几组生活中常见的病句

1.“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这是知名品牌脑白金在各大媒体上所做的广告。初看这个广告时总给人以一种奇怪的感觉,但它毕竟是知名的品牌,而且这句话都上了中央电视台的广告,于是很多人就不再觉得它“奇怪”了。仔细分析这句广告:既然不收礼,为何又收脑白金?既然说脑白金是礼,为何又说不收礼?实在是自相矛盾。

2.“这是牛奶吗?”“不,这是特仑苏,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仑苏。”从最后这句话可以判断“特殊”的牛奶才叫特仑苏,然而“特殊”牛奶也应该是牛奶。这个广告违背了逻辑学,混淆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犯了“白马非马”的错误。

抛开这些商家打诸广告的目的,它的广告词是“有病”的,而这些“有病”的语句实在不应该运用到写作当中去。

二、中考中常见的几种病句类型

(一)搭配不当

所谓搭配不当,是指几个词在用作句中相关成分时,意义上不能互相搭配。搭配不当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情形:

1.主谓搭配不当

例,他那锐利的眼睛投向了人群。这句话的主语是“眼睛”,提主干后发现“眼睛投向了人群”明显是有问题的,把主语“眼睛”改为“目光”就正确了。

2.动宾搭配不当

例,一部分学生端正了学习目的。“端正”是谓语动词,“目的”是宾语,“端正目的”也是不能搭配的,端正的应该是态度才对。

3.主宾搭配不当

例,只靠卡压,而不做思想工作,不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态度。这句话错得更离谱,“人是态度”?

4.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学校的老师们都有着渊博的知识和经验。“渊博的知识和经验”这个短语的中心语是“知识和经验”,修饰中心语的定语是“渊博”,“渊博的知识”倒是搭配得准确,可是有“渊博的经验”这种说法吗?

(二)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是指词语或句子的先后顺序错乱,从而造成文理不通的毛病。我们還是来看一个例子:

“我们要不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类似的题型在考试中是频频出现的,很多学生在读了这句话后都觉得从语法上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殊不知凡事得有个先后,只有先“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三)不合逻辑

由于概念使用、分类、判断失误造成的语病称为不合逻辑。常见的不合逻辑的语病有如下几种:(1)不符合客观事实;(2)前后矛盾。我们选择两个例子来加以分析:

1.同学们基本上都参加了这次数学竞赛。“基本上”是“大多数”的意思,它不代表“全部”,而“都”是“全部”的意思,因此“基本上都”前后矛盾了。

2.600个人,几千条胳膊,与洪水搏斗了一天一夜。600个人,充其量只有1200条胳膊,可却说有几千条胳膊,难道千手观音也参与了与洪水搏斗?这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

(四)成分残缺

所谓成分残缺,指句子的主、谓、宾等主要成分或应该有的修饰成分、关联词语等遗漏,使语意表述不清楚。来分析一下下面几个句子:

1.通过这件事,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当两个介词放在句首时我们就要重视了。它所要表达的意思是“我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而原句的前半句“通过这件事”主语应是省略了“我”,后半句“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主语则是“这件事”,这样一来,就造成前后主语不一致直接导致整句话缺少了主语。

2.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不学好语文,就不可能有条有理的思维能力和准确清楚的表达能力。这句话有较大的迷惑性,稍微读得不仔细就会出问题,“有”字是这句话的关键,“有条有理”是修饰“思维能力”的,它不可能来做整句话的谓语,因此在“有条有理”前边加上一个谓语动词“有”就没问题了。

(五)重复累赘

看一个句子是否重复累赘,要分析中心语,对照修饰成分,注意抓近义词,看句中是否有重叠、矛盾的意思。举两个例子:

1.最近,有伪造的假人民币流入市场,严重扰乱国家的货币流通。“假人民币”是中心语,“伪造的”是修饰它的定语,关键是伪造的人民币就是假币,“伪造的假人民币”就出现了重复的毛病了。

2.除夕之夜,全国各族人民欢欣鼓舞。乍一看,这个句子没有语病,但很多同学没有注意到“除夕”指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除夕之夜”的提法是有问题的。

(六)歧义

歧义是指同一语言材料,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义的理解。下面两个句子都存在歧义:

1.小刚和小明的朋友在打球。这句话的主语到底是什么,可以理解为A.小刚和小明两人共同的朋友;B.小明一个人的朋友在和小刚。

2.小明家的大门没有锁。这句话中,“锁”既可以作动词,也可以当名词,到底是小明家大门没有配锁还是没有上锁,表义不明确。

(七)用词不当

用词不当指的是所运用的词语不符合句子的语境。正确地运用词语,才能准确、生动地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请看下面两个句子:

1.这个罪犯很顽强,死也不肯承认自己犯下的罪行。“顽强”是一个褒义词,用在罪犯身上显然不准确。

2.这将保证了粮食的大面积丰收。“将”和“了”时态不同,“将”表示还未完成,“了”则表示已经完成,只有去掉其中之一,这个句子才没有语病。

(八)包含正反两方面意义的词语搭配不当

如果句子中有“能否”“是否”“好坏”“有没有”等词时就要小心了,这个句子可能犯有搭配不当的毛病。

例,能否根治思想懒惰“顽症”,是保证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能根治,则能保证中学生健康成长,那不能根治呢?这些词提出了两种情况,表示双提,它们后面大多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承接,这样才能搭配。

以上是初中阶段常常遇到的病句题型,我们用一首打油诗来概括一下其方法:先借助语感体会,再提主干查枝叶;主干枝叶没问题,要看语序当不当;句首出现了介词,警惕主语会残缺;自相矛盾与重复,删去调换要简洁;是否能否关键词,一面两面要对应;增删调换灵活用,句子毛病定除去。在修改病句时,要尽量保持句子原意,能小改则不大改,尽量只改一处。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