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涛,侯桂明
(南京工业大学体育部,江苏 南京 210009)
啦啦操融入体育课堂对普通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影响研究—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
张海涛,侯桂明
(南京工业大学体育部,江苏 南京 210009)
啦啦操运动是一项深受广大学生喜爱的新兴体育项目,它以时尚、张扬的动作类型和极富感染力的现场表演赢得高校大学生的青睐。为进一步挖掘啦啦操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积极功效,推动啦啦操运动在高校的进一步普及,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啦啦操融入体育课堂对普通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认为:1)啦啦操运动已经在高校蓬勃开展,但大学生新生对啦啦操运动的了解不容乐观,应加强引导;2)啦啦操融入体育课堂,能够从自信心、团队合作精神、创造性和竞争能力、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有效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啦啦操;体育课;综合素质;大学生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有418名来自全国高校的啦啦操队员在各个奥运赛场上进行体育展示,他们在奥运会赛场展现了中国大学生的青春风采;2013年南京亚青赛赛场上,人们不仅看到了激烈的运动竞赛,而且关注到了热烈、激情并具有中国特色的啦啦操表演,啦啦队选手的表现激情四射、表情丰富多彩,对场地空间利用充分,动作编排独特、创新,整体设计别具一格,道具的运用更是令人耳目一新,集中表现了青春活力、健康向上及团队合作的精神,展示了啦啦操队员的表现力、感染力和自信心,并有很好的鼓动性和感染性[1]。啦啦操因其自身的魅力和特点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随着我国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课课程向着更加科学、多元的方向发展,健美操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把啦啦操引入体育课堂将会是一种新的尝试,尤其是啦啦操的口令、道具、表现力和团队精神等能给人们带来极大的感染力。啦啦操在高校的普及,将会更加丰富和提升校园文化内涵,展示青年大学生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将啦啦操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对完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及培养大学生的自信心、团队合作精神、创造性和人文精神等有着深远影响。作为一种发展迅速、深受喜爱的课程,啦啦操课堂教学也应体现课程改革和教育观的转变,紧跟上时代的变化和发展,体现出健身性、创新性;同时,应趋向学生兴趣及其本身的实用性,培养学生更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将啦啦操融入到体育课教学中,培养的不仅仅是一种运动技能,更注重的是综合能力及人文精神的培养。
1.1 研究对象 以啦啦操融入体育课堂对普通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影响为研究对象,以南京工业大学2013级啦啦操专项班女生98名和2014级女生300名,共计398名学生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基于所研究的内容,查阅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以“啦啦操”、“综合素质”和“大学生”等为检索关键词,查找并整理有关啦啦操以及课程相关的文献资料43篇进行研究分析,为本研究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 在本研究中,针对随机抽取的300名2014级的女生进行了“对啦啦操的认知情况”的调查,针对98名2013级的啦啦操专项班的学生进行了“啦啦操对综合素质提高的影响”的调查。问卷调查采用现场发放和回收的方式。针对2013级2个啦啦操专项班女生现场发放问卷98份,回收问卷98份,问卷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95份,有效问卷率为96.94%;针对2014级女生在军训期间现场随机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300份,问卷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290份,有效问卷率为96.67%。对调查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的检验,检验结果表明问卷真实有效,具有可靠性。
2.1 学生对啦啦操的认知程度 啦啦操源于美国早期部落社会,最初为激励外出打仗或打猎的战士们凯旋归来的欢呼仪式,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70年代,英国高中和大学之间开始进行啦啦操比赛;发展到80年代,在美国橄榄球赛场上出现了啦啦队表演,由领队引领一群支持者为自己所支持的队伍大声呐喊助威,由此衍生出现代啦啦操[2]。啦啦操以团队的形式出现并结合了舞蹈、体操、口号、技巧等高难动作。
本研究以南京工业大学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对啦啦操运动的开展以及学生对啦啦操运动的认知状况、价值等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表1),2014级新生对啦啦操运动的认知率非常低,回收的290份有效问卷显示,对啦啦操运动有所了解的学生为56人,占被调查学生的19.31%;表示不了解啦啦操运动的学生有234人,占被调查学生的80.69%;知道啦啦操分类的学生仅为3人,占被调查学生的1.03%,而且这3名学生也是中学时期啦啦操队的队员。这表明啦啦操运动已经引起了学生们的关注,但熟悉和了解啦啦操运动的学生很少,知道啦啦操分类的学生更少。因此,有必要把啦啦操融入到大学体育课课堂中,促进啦啦操在校园文化中的普及与发展,以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表1 2014级新生对啦啦操的认知分析
2.2 啦啦操融入体育课教学中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 综合素质一般是指人具有的学识、才气、能力及专业技术特长等综合条件,与人的适应能力、生存能力、社交能力密切相关。现代社会充满了诸多竞争元素,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大学生们必须学会生存,学会融入这个富有竞争的社会。因此,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综合素质主要涵盖知识结构、思维和动手能力、组织与决策能力、心理素质、人际沟通和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和创新能力、敢于突破自身障碍的勇气、战胜困难的能力等。把啦啦操融入到体育课教学中,将对学生综合素质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德育方面主要体现在意志力、竞争力和创造力上;在智力方面主要体现在学习能力、观察力、思维和动手能力以及抗挫折能力上;在体育方面则和所有运动项目一样能提高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在美育方面主要是指动作美、造型美、音乐美等等外在和内在的美[3]。
中科院心理素质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不善交际者占80%以上,有明显心理异常者占37%,与人无法沟通者占21%[4]。许多大学生进入高校无法适应大学生活,走向社会更无法适应多元化的社会而导致心理扭曲,造成许多社会问题,这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大学生掌握社会技能的能力,又直接影响着其社会交往的效果。社会技能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团队精神、自信心、人际交往能力、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是社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5]。如果大学教育忽视对学生社会技能的培养,必然会制约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极大地降低他们的社会竞争力;而且,现在的大学生普遍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问题,为了解啦啦操引入体育课堂后对大学生形成的积极影响,本文针对团队精神、自信心、人际交往能力、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5个方面对啦啦操的作用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分析(表2)。
2.2.1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是从大局出发、精诚协作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具体而言,体现的是尊重个人兴趣爱好与协调合作,体现的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以及小组成员互助互利、团结一致为完成统一目标而努力,不仅强调的是个人,更强调的是团队的整体能力。啦啦操是一项深受广大学生喜爱的、普及性极强,集体操、舞蹈、音乐、健身、娱乐于一体的体现青春活力、健康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的新兴运动项目[6]。它不是一个人的项目,而是一个团队的项目,个人的利益和整体的利益紧密相关。特别是啦啦操中技巧的造型和花球中的队形变化无不体现出团队协作精神。把啦啦操融入体育课教学中,就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啦啦操、喜欢啦啦操,并一起感受啦啦操运动的激情与活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调查结果表明(表2),有94.74%的学生认为通过啦啦操教学提高了自身的团队精神。这表明,绝大部分学生通过啦啦操的教学,团结协作意识、团队精神、团队合作的能力都有所提高;没有学生选择“差”表明所有的学生基本能够认可啦啦操对团队精神的培养作用。
2.2.2 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个人自己相信自己的愿望,自信心对我们每个人来讲都非常重要,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是成功的源泉。人必须要自信,有自信才能勇敢、果断,才能勇往直前。但自信心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后天的努力和坚持不懈地实践锻炼出来的。啦啦操作为一项较为独特的运动项目,在普通高校中已拥有了一席之地,但其普及的情况远不如健美操。啦啦操和健美操均属于同一项群的项目,因此,就有许多功能类的相似之处,例如,健美操对大学生自信心提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经常参加健美操活动能有效地塑造学生形体,在健美操教学中运用“合作”和“竞赛”教学方法都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自信心和体育课成绩,现有理论研究表明,作为与健美操同一项群中的啦啦操运动也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心,由于啦啦操是一项激情与活力并存的运动,展现给大家的是动作美、服装美、音乐美、造型美,非常符合大学生的审美观、运动观[6],学生们必须充满自信地学习动作、理解音乐、互相信任地做出最美的造型,相信自己是最棒的,自己的团队是最优秀的,对自己和自己的团队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个人和团队依靠不怕失败、碰壁的勇气来学习,这正是啦啦操的精神所在。因此,啦啦操对大学生个性培养和自信心提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将啦啦操融入体育课教学中,可以更加丰富和完善体育课教学内容,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这种分组协作是教师组织下的学生间的自信合作,对于改善课堂内的气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表2 啦啦操对2013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影响调查统计
调查结果表明(表2):1)有84.21%的学生认为啦啦操教学对培养自信心有积极的效果,分析认为这部分学生可能是因为通过参与啦啦操的学习,真正掌握了啦啦操的动作,甚至挑战啦啦操的难度动作获得了成功,从而建立了自信心;2)4.21%的学生认为啦啦操对自己的自信心提升效果较差,可能是因为这部分学生体质较弱,或者体型不理想,对于动作掌握有一定难度,也胆怯于在其他学生面前表现自己,甚至形成了一定的心理障碍;3)11.58%的学生认为啦啦操的课程对自信心提升效果一般,可能是这部分学生虽然能够掌握啦啦操的一般动作,但却挑战难度动作不成功,或者是缺乏在其他学生面前表现的机会。教学中,针对认为效果一般和差的学生,教师应能够予以特别关注,针对性地制订实施方案,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给那些体弱者和运动能力差的学生设立一个小小的目标,并且和他们共同参与并努力实现目标,通过目标的实现和成功的积累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2.2.3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是一种妥善组织内外关系的能力,包括与周围环境建立广泛联系和对外界信息的吸收和转化能力,以及正确处理周围关系的能力。其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1)表达理解能力,也就是能否顺利地表达出自己想法,并且能让对方清楚地理解,以及能够很快地理解他人的表达的能力。2)人际融合能力,即能否很快地融合到一个集体中去并且能够体验到不同人的个性的能力。3)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试教育的弊端使得部分学生依赖性强,无法独立解决问题;而且,现代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所有人围着他一个人转,而一到学校就截然相反,沟通和交流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难。基于此,如何通过体育课发挥啦啦操的积极作用,帮助大学生培养健康和谐的人际交往能力是体育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啦啦操作为一个集体项目,对学生来讲也是一个良好的练习平台。啦啦操集舞蹈、娱乐、集体操、音乐等为一体,啦啦操的基本动作有统一的动作规格,要求动作的速度和力度,所以要在教师或每个小组组长的指挥、讲解或示范参与等过程中进行,这不仅需要教师和小组长之间的沟通,更需要组长与组员、组员与组员之间的沟通,他们需要沟通技术动作,还要沟通如何纠正技术动作,同时组员之间的相互配合也是完成成套动作的关键,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沟通和配合,激起了大学生们探索的欲望、好奇心和创新意识,更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而且也培养了学生们的团队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调查结果表明(见表2):1)有73.68%的学生认为啦啦操教学对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效果良好,分析认为,这部分学生对于教师布置的各项活动往往比较积极,能够很好地通过活动与其他学生进行沟通、互动,并共同解决问题、完成任务;2)18.95%的学生认为啦啦操的作用一般,可能是这些学生没有真正喜欢上啦啦操运动,在教学中没有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各项教学比赛和活动中,也没有在活动中充分融入其他学生当中;3)7.37%的学生认为啦啦操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方面作用较差,可能是由于这部分学生天生内向、不善交际,不能与其他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影响了他们参与啦啦操教学活动的效果。教学中,针对态度不积极、学练不主动甚至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更多交流、展示的机会,促使他们更多地去与人交往,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2.2.4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 竞争能力是参与者双方或多方在竞争中所体现出的一种能力,它是一种随着竞争变化着又通过竞争而体现的能力,但是真正准确测出竞争力的大小比较难,因为其是一种相对指标。竞争力包含参与者在竞争中显示出的能力,但是大学生的竞争能力体现在对未来展示的能力,要评价竞争能力,需要确定一个比较有竞争力的群体。啦啦操分组教学、分组比赛及班级间的比赛是最好的竞争群体。在体育教学中,对于大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不同于其他内容的教学。啦啦操是一个团队协作的项目,团队的凝聚力靠每个组员共同努力,操化部分的一致性和难度动作都可以磨练大学生的意志品质。在学习和训练期间,不断地创编出新的高难度的动作,例如,包含托举、空翻等元素在内的动作并不是没有一点危险性,但是,这些动作的出现并没有被学生冷淡、拒绝,学生并没有退缩,这就是啦啦操运动本身的魅力所在,而且,高难度、高竞技性的运动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学生们在完成这些高难动作时能真正了解自己的能力,增强自信心,良好的合作与竞争能力在完成成套动作时已经充分体现。此外,对学生进行竞争能力的培养必须贯穿于体育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并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体育竞争的机会,例如,可以在每节体育课堂中都组织开展啦啦操教学比赛,并以比赛形式进行考核,从而有效培养并加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调查结果表明(见表2):1)有72.63%的学生认为啦啦操教学能够有效培养他们的竞争能力,分析认为,这部分学生可能性格较为开朗,且乐于表现、比较要强,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啦啦操富有活力、表现张扬的项目特点具有一致性,啦啦操教学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竞争平台,他们获得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也由此进一步提高了竞争能力;2)认为效果一般甚至较差的学生比例合计为27.37%,这部分学生性格相对内向,不善于表现自己,获得表现的机会也相对较少,而且在教学活动中参与竞争不够主动积极,参与态度也不够认真,竞争能力提升的幅度有限。针对这部分学生,建议在课堂教学中设立比赛机制,并请学生自己当裁判,自己组织比赛,进而促进学生组织能力和竞争能力的提高。
2.2.5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个体与环境在适应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主要是在心理上适应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的能力。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知识技能、创造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密切相关。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未来工作单位最看重的条件之一,社会更需要大学生把知识转换为生产力来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融洽地协调人际关系和生存环境的能力、面对挫折与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懂得合作与分享的能力。啦啦操是一项团结协作的、富有团队精神的新兴运动项目,它强调的是合作。合作学习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教学方式,将其运用到啦啦操教学中更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提高,发展学生协调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能力;同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建立了平等、信任、协作和尊重的关系,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啦啦操教学所要求的团队精神、合作学习等对培养大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和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将啦啦操融入体育课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调查结果表明(见表2):1)有70.53%的学生认为通过啦啦操的学习能够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分析认为,这部分学生学练态度积极、认真,遇到问题能够主动地去思考、解决,同时也能够主动与团队、同伴进行沟通,并较好地协调相互之间的关系,由此在社会适应能力方面获得较为明显的提升;2)在啦啦操难度教学中也有一小部分学生会有甘于落后、怯于竞争等消极心理,造成该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因为学生性格内向心理上抵触充满活力、表现张扬的啦啦操,不愿意主动地去参与教学活动、与他人沟通;也可能是学生生性胆小或者之前有过损伤不敢再挑战难度动作等,而对于出现的这类问题,教师和各小组的组长应及时了解情况,制订针对性的方案,可设立鼓励机制,加强保护措施,帮助他们调整心态,促使他们能够主动积极地面对困难、解决问题,同时能够主动与他人沟通并相互帮助、赢得友谊,最终能够积极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主动去掌握技能、挑战困难并获得成功,进而获得社会责任感的提升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3.1 结论
1)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学校教育的目标之一。啦啦操运动可以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内涵,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一项新兴的运动项目正在我国高校蓬勃发展,但是,大学新生对啦啦操的了解情况并不乐观,有待在大学期间加强引导和培养。
2)啦啦操除了具有健身和教育功能外,也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将啦啦操融入到体育课程教学中,培养的不仅仅是一种运动技能,更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集体荣誉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竞争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综合素质。
3)通过啦啦操教学,大多数学生认可啦啦操对发展综合素质的积极影响,但也有少部分学生会因为心理障碍、性格内向、体质较弱或体型不理想等原因,在综合素质的提升方面效果不够明显,导致他们对啦啦操运动对综合素质的作用存在质疑甚至否定态度。
3.2 建议
1)大多数学生对啦啦操运动的认知较为片面和浅显,也间接影响到了他们对啦啦操的接受程度和喜好程度。建议将啦啦操引入课堂的同时,学校能够通过校园网、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媒体平台积极发布啦啦操的资讯信息,对啦啦操进行宣传推广;同时,通过组织各级各类的啦啦操比赛,营造校园的啦啦操运动氛围,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了解、参与到啦啦操运动中。
2)在啦啦操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问题的学生制订相应的实施方案,从思想上端正学生的态度、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在活动与比赛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交流和相互学习的氛围,促进学生不同方面能力的提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由于现阶段学校的啦啦操教学主要是进行实践授课,对于理论的研究与指导较少,而理论知识的缺乏会导致学生对啦啦操基础知识的模糊,甚至会影响学生对啦啦操创编能力、自我监督能力及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啦啦操学练中体会成功较少。因此,建议学校开展啦啦操欣赏、竞赛规则等知识的培训,并通过组织竞赛加强理论与技术交流,拓宽啦啦操运动的普及面。
4)通过学生社团成立啦啦操俱乐部,建立学生自我管理机制,并积极参加校内校外的各级啦啦操比赛以及相关公益性的活动,以此获得更多展示、提高的机会,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升,并丰富和充实校园体育文化内容。
[1] 张庆如,张庆玲.我国啦啦操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11):136-138.
[2] 张弘,鞠海涛.啦啦操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1):31-33.
[3] 王慧莉.大学啦啦操体育文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3):96-100.
[4] 张静.网络交流工具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J].现代交际,2014(1);217.
[5] 侯桂明,张海涛.高校体育课程与大学生社会技能培养的研究及其启示[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12):90-92.
[6] 李芳.舞蹈啦啦操与表演性健美操的相似性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2):74-77.
Research on Impact of Cheerleading in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 to Comprehensive Quality Improvement of Ordinary University Student
ZHANG Hai-tao, HOU Gui-ming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Nanjing 210009, Jiangsu China)
Cheerleading is an emerging sports loved by majority of student, which attracts favor from university student by its fashion and fl amboyant movement as well as contagious love performance. In order to explore positive function of cheerleading to improvement of student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further popularization of cheerleading in university, adopting methods of literature consultation and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this thesis implement in-depth study on impact of cheerleading in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 to comprehensive quality improvement of ordinary university student. Research shows: 1) cheerleading develops vigorously in university, but freshmen are not quite acquainted with cheerleading, which is not so optimistic and should strengthen guidance. 2) Cheerleading as a sports cours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university student in perspectives of self-conf i dence, team work spirit,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ve ability,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s well as social adaption ability.
cheerleading;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 comprehensive quality; university student
G807
A
1004 - 7662(2014 )09 - 0026- 05
2014 - 08 - 12
张海涛,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