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军
提升领导干部素质 应对现代社会挑战
张爱军
任何一位卓越的领导干部都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实践中经过锻炼逐步成长起来的。现代领导干部的素质也不是单一要素构成的,而是由多种素质组合而成的素质系统。
总体上讲,党政领导干部应对现代社会挑战需要提升多种能力素质。就市、县、乡层面而言,笔者认为,当前,党政领导干部应该具备以下基本素质:
忠诚坚定的政治素质。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看,个人对组织是主动忠诚还是被动忠诚,是衡量组织凝聚力的重要标准,也是衡量个人素质的重要依据。01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20字的“好干部”标准,即“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这个标准主要强调的就是政治素质。一是信念坚定。这是领导干部的生命。有一些领导干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没有自信,精神上“缺钙”,最终滑向了党和人民的对立面。有人做过统计,领导干部违法犯罪95%以上都是因为理想信念发生动摇。作为领导干部,必须要有“政治定力”,保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自信,对中央决策部署的有力贯彻,对各种错误思想的坚决批判,始终与党中央高度一致。二是为民服务。这是领导干部的宗旨。《之江新语》中有一段话给我印象很深:“无论在哪个方面、哪个部门、哪个地方工作的党员干部,首先要明白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第一目标是为民谋利。”作为政治组织的一员,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必须为服务对象服务,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群众满意为目标。三是勤政务实。这是领导干部的天职。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应牢记自身的责任,勤勉敬业,真抓实干,做一些对得起自己的岗位职责、对得起一方发展的实事、好事。四是敢于担当。这是领导干部的本色。古人说:“为官避事平生耻。”这体现了前人强烈的担当意识。领导干部面对大是大非要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不做毫无原则的“摇摆官”、过且过的“太平官”、遇事推诿的“躲事官”、明哲保身的“圆滑官”。五是清正廉洁。这是领导干部的底线。一个私心重、不清廉的领导干部肯定是得不到大家真心认同的。领导干部要始终把清正廉洁作为一条警戒线、一个分水岭,不搞变通、不打折扣,更不能“闯红灯”,敬畏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
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素质。党政领导干部应该强化这么几种能力:一是战略思维能力。善于把具体问题提到原则的高度、把局部问题放在整体的维度加以思考,善于运用“底线思维”从最坏处着眼谋划工作。二是改革创新能力。强化问题导向,改革创新,突破旧思维、老办法的束缚,抓住重大问题、热点难点问题和深层次问题,找到症结所在,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使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的过程。三是组织决策能力。注意发扬民主,当班长不当家长,总揽全局不独揽全局,避免做“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蛮干、拍屁股走人”的“三拍型”干部。组织推进工作过程中,突出重点,分清主次。同时,要准确识人用人,大胆授权,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合力干好工作,切忌“个人英雄主义”。四是沟通协调能力。当前,我们很多领导干部注重对上、对外的沟通,不重视对下、对内的沟通。导致有的领导干部在上级和外单位如鱼得水,在群众中和单位内部却是关系不畅,矛盾重重。这种现象应该引起重视。作为领导干部,应深刻认识沟通协调的重要性,把对上、对下、对内、对外关系理顺,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种有利因素,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朴素亲民的作风素质。领导干部改进作风,就是要从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突出的地方着手,用优良作风凝聚党心民心。加强作风建设,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接地气。领导干部要能“上”能“下”,上能“架天线”,学习政策理论知识,吃透上级文件精神;下能“接地气”,多走田间路,多串百姓门,多听群众心声。二是抓落实。我们不缺思想家,缺的是实干家。之所以有很多问题解决不了、解决不好,是因为不是没有好的思路举措,没有充足的人力物力,而是在一些环节上抓落实不到位。作为领导干部,就要“干”字当头,实打实、硬碰硬地推进每一项工作,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三是打基础。换个领导就换个思路是极大的不负责任和浪费,需注意保持工作的稳定性和连贯性。要有钉钉子的精神,一张好的蓝图绘到底,不搞脱离实际的攀比,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四是讲勤俭。虽然这些年我们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了,但是艰苦朴素的传统永远不能丢。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的十项规定,在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上作了详细要求。领导干部应带头遵守,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发展经济、解决民生、促进和谐的大事、要事上。
专博相兼的知识素质。领导干部要认识到,拒绝学习就是拒绝成长,应时时刻刻感到“知识危机”、“本领恐慌”,汲取新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首先,专业要精。每项工作都有其专业性,如组织部门要精通人才的发展规律,政法机关要精通法律法规,财务部门要精通金融财税,等等。合格的领导干部首先应熟知本职工作,及时跟踪行业动态,综合分析研判,避免“外行指导内行”,以专业的眼光、思路、举措促进事业发展。其次,涉猎要广。有人总结,领导干部的级别越高,其工作范围就会越来越宽,担任职务所要求的知识储备就越广,与其原有专业背景的关联度和相关性也就越弱。因此,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综合性、多维度的知识结构。特别是要多看一些历史书、哲学书,增加对历史的认识和感知,增强对哲学的体悟和理解,使自己更加丰富、更加厚重。最后,学贵坚持。领导干部学习最怕自我感觉良好。一定要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项修炼,坚持带着新问题、新困惑学习,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学习的新鲜感。
健康阳光的心理素质。领导干部要客观、理性、真实地了解自己、认清自我,准确把握自己的品德、能力、性格、优点和不足,把个人名利看得轻些,相互之间不比职务的高低,而比贡献的多少,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升迁。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教育干部要学会自我调适,放宽心胸,慢慢改变自身的“小环境”。这样才能达到内心的宁静,变得更加淡定从容,在面对尖锐矛盾时,才能审时度势、随机应变,才不会因为情绪上的失控而导致工作的失误。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百行以德为首”,许多堕落腐化的干部,大多是从操守不严、品行不端、道德败坏开始的。因此,领导干部要自觉重德、养德,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生活情趣,体验简单生活的美好,既快乐自己,也引领别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干部不会自然而然产生。成长为一名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从干部自身讲,个人必须努力,这是干部成长的内因。从组织部门讲,好干部还要靠组织培养,这是党委赋予组织部门的重要责任。
着力加强对干部的实践锻炼,提升干部主动面对现代社会挑战的能力素质。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从一些优秀领导者的成长经历看,一名领导者只有经风雨、见世面,才能飞得更高、飞得更远。相反,一些干部缺乏艰苦的实践磨炼,应急处变和处理复杂矛盾的能力欠缺,与基层人民群众打交道少,对基层群众感情不深,有的心态和作风还比较浮躁。所以,我们一方面要为干部搭建锻炼成长的平台,大力选派干部到基层一线实践锻炼,引导干部争先恐后到基层一线,到发展前沿,到矛盾较多的地方,到艰苦环境中接地气、经风雨、长才干。县、乡、村级的党政干部至少要干满一届,才能有机会向上走,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和工作机制。另一方面,加强对干部实践锻炼情况的跟踪掌握。对表现突出的干部及时使用到重要岗位,尤其注重从基层选拔会做群众工作、能应对复杂局面、有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优秀干部,构建到人才一线锻炼、干部从基层选拔的科学培养选拔链。
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把善于面对现代社会挑战的好干部用起来。选人用人,导向是“风向标”。用对一人,则带动一片;用错一人,则贻害一方。首先,要明确用人标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20字“好干部”标准,选用那些信念坚定靠得住的人、为民服务本领高的人、勤政务实敢担当的人、清正廉洁有正气的人,不用那些大是大非面前旗帜不鲜明、风浪考验面前立场不坚定的人,不用那些政绩观错位,不惜牺牲环境、不顾民生幸福、不避举债风险搞形象工程的人,不用那些怕挑担子、不敢担责任的人,不用那些自律不严的人。其次,要准确识别。识别干部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位,注意从日常工作表现、关键时刻考验、对待群众感情、对待名利态度等方面看干部的“德”。既看发展速度,更看发展质量;既看任内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又看消耗了多少资源、留下了多少债务,决不能简单以GDP论英雄。对劳民伤财、弄虚作假、搞“掺水”政绩的干部,要严肃批评、及时纠正;对违反科学发展要求的“三拍型”干部,要进行追究,严格问责。再次,要用当其时,用其所长。一些经验丰富、年富力强、能力过硬的干部得不到合理使用,容易挫伤部分干部的积极性。同样,把一个干部放在不合适的岗位,工作就很可能打不开局面,干部也会干得很吃力。因此,要坚持一切从工作需要出发,综合考虑岗位特点、干部能力素质等因素,把合适的干部放到合适的岗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最后,要从严规范培养使用年轻干部。工作中,储备年轻干部要更加注重实际需要,合理确定不同年龄层次优秀年轻干部的结构比例,保证有一批不同年龄段的优秀年轻干部作为备选对象;培养年轻干部要更加注重实践历练,让他们“墩墩苗”、“接地气”,加强磨砺,成长成才;任用年轻干部要更加注重实绩导向,使他们的任用能够经得起推敲,受得住质疑,服得了人心;管理年轻干部要更加注重从紧从严,必要时须“忍痛割爱”,宁缺毋滥。对提拔较快的年轻干部,组织上要多找其谈谈心、提提醒,防止“春风得意”,“马失前蹄”。
从严监督管理干部,让善于面对现代社会挑战的好干部走得更稳更远。治党必先治吏,治吏务必从严。从严管理干部,既是关心干部,也是爱护干部。从一些干部腐败的教训看,问题都是由小及大发展的。如果小则止,就不会走到最后的反面。因此,一是认真落实谈心谈话制度。强化对干部思想工作状况的动态考察,坚持抓早抓小,经常给干部念念紧箍咒、打打预防针,对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提醒、早纠正,防止小毛病演化成大问题,小漏洞变成大窟窿。二是严肃党内生活。坚持和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的民主集中制,议事讲民主,决策讲程序。促使“一把手”当“班长”,不当家长,乐于听不同意见,敢于听逆耳诤言;班子其他成员顾全大局,到位不越位,补台不拆台。同时,在民主基础上进行正确、有效的集中,防止议而不决、决而不行。三是开展好干部的正常交流。加快建立正常交流和能上能下的制度机制,使干部始终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警觉,自觉做到振奋精神,踏实工作,勤廉为民。四是加强作风建设。抓住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契机,紧扣反对“四风”,抓好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十项规定精神的落实,作风状况由群众监督、请群众评判,督促干部自觉“照镜子、正衣冠”,帮助干部彻底“洗洗澡、治治病”,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始终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作者系中共扬州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
责任编辑:戴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