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高校助学贷款工作的心得体会

2014-05-05 11:53郭智荣
大学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感恩教育人文关怀贫困生

郭智荣

[摘 要]本文概述了高校助学贷款的资助现状,分析了受助大学生的还息还款现状,以及部分欠息欠款学生的经济现状和心理原因,笔者从人文关怀的角度与每一位贷款毕业生进行沟通和催息催款,取得了极高的还息率和还款率,以此经验和大家分享。

[关键词]高校助学贷款 人文关怀 感恩教育 贫困生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4-0140-02

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高校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资助工作,“决不让一个贫困的大学生因经济困难辍学”,这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为促进教育公平实施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保证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各高校不断加大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特别是高校助学贷款资金,加强了严格的管理,专款专用。但在资助工作的最后环节还息还款里出现了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致使高校助学贷款工作一度面临困境。

一、资助工作中还息还款的不良现象

(一)诚信意识淡薄,遗忘型

诚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国家助学贷款作为一项兼具政策性与商业性特征的金融产品,在公共财政支撑的同时,要求贷款人具备基本诚信意识,积极履行合同约定。在合同签订前,积极参与相关贷款知识的了解和培训;在合同签订的时刻,贷款人就已经立下了还款期限内履行的承诺;毕业前,贷款人需积极配合学校,参加还息还款知识的流程和相关知识的培训,以及诚信意识的再教育等。贷款人理应具备基本的诚信意识,而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生更应恪守诚信。

全国“个人征信系统”于2006年1月正式运行,基本为每位大学生建立了信用档案,如实记录大学生开立银行结算账户、信用卡、借用和偿还国家助学贷款以及其他类贷款信息,通过制度约束提高广大学生的信用意识,促使其诚实守信、按约还息还贷。然而,我国的征信系统还在建立完善过程中,信用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失信行为的成本较低而不足以实现对贷款人行为的约束。由于银行对违约学生的追讨战略在现有博弈规则下不可置信,所以直接导致了信用约束机制的缺失。而信用约束机制缺失又引起学生违约成本过低,从而直接引发贷款学生的道德风险。

(二)非正常毕业,恶意拖欠型

国家助学贷款的目的是让穷人也有学上,公平分配教育资源,实现宪法赋予公民的生存权、发展权、求学权等。大学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门槛主要是遵纪守法,学习成绩较好,诚实守信,刚考入大学的莘莘学子都能符合条件。大学四年的生活,大部分同学都是积极向上,为成人成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仍然有这样一些同学,玩游戏荒废了学业,最终拿不到毕业证和学位证,只能肄业;也有的英语四六考试作弊被开除、最终什么证也没有;更有学生因为其它原因沉迷、堕落而非正常毕业。以上三种学生在大一或大二虽经过严格审核,申请到了国家助学贷款,但大学四年后,这些学生基本销声匿迹,杳无音讯,最终成了呆坏账的主要因素。

(三)工作不稳定,无力偿还型

收入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还款水平的高低,目前我国一名大学本科生毕业后月基本工资平均在1000—1800元左右。而2012年应届毕业生创新高达到了680万人,这其中约有11%的经济困难生与大多数毕业生一样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而众多贫困大学生与其他毕业生在家庭背景、择业基础上存在一定差距,而毕业后的经济压力则较一般学生更大,如工资水平较低,则无法还贷。部分贷款毕业生收入低,家庭负担重,考虑最多的是生存和温饱,无暇顾及违息违约后的诚信问题。但此类学生也属于恶意违约型,对国家助学贷款的负面影响极大,也会严重影响国家助学贷款的健康、长效的实施。

(四)个人遭遇不公平待遇,置之不理型

在就业的2011届大学生中,对自己的就业现状表示满意的有47%,而在2012届大学毕业生中,对就业现状满意的只有35%。2011届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处于低就业状态有14.0%,其中有10.4个百分点的毕业生为自愿低就业,有3.6个百分点的毕业生为非自愿低就业。2011届就业的本科毕业生处于低就业状态的有13.3%,高职高专院校这一比例为14.6%。根据研究分析,我国2011届就业的大学生约为499万人,按比例推算,2011届大学毕业生中,有约70万毕业生处于低就业状态,其中,自愿低就业毕业生约52万人,非自愿低就业毕业生约18万人。按此推算,2012年非自愿低就业毕业生突破20万人。如此多的非自愿低就业毕业生中,他们大部分是家庭贫困学子,更有大多数有着未还的国家助学贷款,他们接连遭受就业、生活上的不公平待遇,这些社会中的不良风气对刚走向社会的大学毕业生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在努力适应社会的同时也不自觉地染上了诚信缺乏的不良风气,最终主要由于自身的无力偿还,而对国家助学贷款置之不理。

二、做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心得体会

国家助学贷款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一套完整有效的制度,促使“失信寸步难行,守信走遍天下”。完备的内在激励和约束机制是国家助学贷款得以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本人作为高校负责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工作的一名普通的教辅人员,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心得体会,现针对资助工作中还息还款的不良现象所做的前期预防工作整理如下。

第一步骤:贷前宣传、资格审查,必须细心。每年5月份的在校生学生贷款宣传和资格审查以及9月份新生的贷款宣传和资格审查,我们会严格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公开、公正、公平,规范相关程序,严格档案管理,全覆盖地对申请贷款学生进行抽查了解,通过评定小组成员了解学生的总体情况,通过班干部了解申请贷款学生的基本情况,通过找寝室长谈话了解个别学生的特殊情况。所有这些工作之后,我们还需要细心,通过细心观察,我们发现有的贫困学生可以申请生源地贷款;有的学生家庭其实特别困难,特别是男生,他们在贫寒的家庭中成长,有一颗敏感的心,却没有申请贷款;然而还有少数申请贷款的学生,他们的家庭可能是做生意的,他们申请的贷款并不打算用于学费和生活费。通过细心发现这三类学生,我们辅导员会具体地指导、教育,确保困难学生都能简单便捷地申请到助学贷款。

第二步骤:贷中管理、定期教育,需要耐心。每年的11月份,所有申请到贷款的学生会陆续确认信息、签订合同,等着12月份发放贷款,随后同学们忙于学习和生活,无暇登陆自己的贷款支付宝信息,也很少有同学对自己的贷款支付宝进行维护,甚至对单纯的助学贷款培训存在抵触心理。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我们的耐心教育、引导。首先,通过心理健康活动,学生会活动,每年定期邀请校友举办“感恩母校、成长成才”报告会等特色活动,确保每位贷款学生能够切实了解还息还款方法,并巩固学生的诚信、感恩意识。我校2007级高分子专业学生王某某,孤儿,在校两次贷款达10000元,毕业时还清所有贷款,并带动一大批贷款毕业生提前还款。还有,我院2008级应用化学专业的李某某同学,单亲,在校期间有3笔贷款,合计15000元,但该同学自强不息,通过获得国家奖学金和勤工俭学,最终提前还款10000元,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华南理工大学的研究生。在耐心中散发教育的力量,在耐心中成就学生的未来。

第三步骤:贷后维护、跟踪指导,需要爱心。经过前期的准备工作,经过毕业下半年每月三次的电话联系和每月三次的邮件联系,毕业生一般都会提前还款,但存在这样三种情况,就需要我们有坦诚的爱心。首先是读研办延期的同学,他们虽然暂时不需要还息还款,但对他们的跟踪是必不可少的,仍然要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学生,一样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就业。2008环境工程毕业的学生杜某某,毕业一年后才考上哈尔滨师范大学研究生,2011年2月,她的第一笔5000元的贷款到期,2012年9月,另一笔贷款5000元也到期,通过长期跟踪和了解,发现她的生活非常窘迫,我们及时和她的学校联系,鼓励她顺利研究生毕业,并且我们主动凑出5000元为她解燃眉之急。其次是贷款生非正常毕业造成呆坏账的,我们会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他的联系方式,然后通过QQ和邮件的方式按正常毕业生与他联系。其中2003级应用化学学生廖某某,得知她是在大四违纪考试中开除的学生,我们在内心里替她惋惜,但在唯一的邮件联系的基础上,我们每次给她的信息都是关切鼓励之词,她从未回复。但在2011年的12月,我们发现她一下子还清了10000元本金的呆坏账。最后是贷款毕业生毕业后生活窘迫的,有的毕业生虽然只贷款一笔,但是在三番五次的催促下还了利息,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会通过电话和邮件,定期和他聊天,聊生活、聊工作,虽然从未谋面,但成了彼此牵挂的师生。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使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都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可以说高校学生的资助工作与教育工作是所有学生工作者必须沉下心来好好思考,不断总结的一项工作,也是衡量学生工作质量的一个尺度,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 参 考 文 献 ]

[1] 刘忠燕.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8,(1).

[2] 黄维,沈红.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绩效、缺陷与可持续发展[J].教育研究,2007,(4).

[责任编辑:雷 艳]

猜你喜欢
感恩教育人文关怀贫困生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途径探析
浅析突发事件网络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的缺失与重构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强化系列主题班会 促进学生人生发展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