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催化裂化干气中C3以上组分含量

2014-05-05 08:50李晓伟
四川化工 2014年1期
关键词:干气吸收剂催化裂化

李晓伟

(中国石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洛阳分公司,河南 洛阳,471012)

1 前言

洛阳石化第一套催化裂化装置于1984年建成投产,经过不断的改造升级,现加工能力为160万吨/年,装置由反应再生分馏、吸收稳定、液化气及干气脱硫等系统组成,催化裂化干气是催化裂化的副产品,产品价值比较低,均作为燃料使用,但催化裂化中C3以上组分为催化裂化的主要产品组分,使用价值比干气的高,可见降低催化裂化中C3以上组分势在必行。现一催化裂化干气夏季温度高,干气中C3以上组分的含量要求在2%以下;冬季温度低,干气中C3以上组分含量要求在1.8%以下。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观察,发现优化指标,调整操作,保养设备,能够将催化裂化中C3以上组分控制在更低的指标,通过不断优化来提高装置生产的经济效益。

2 工艺流程

一催化装置吸收解吸系统工艺流程图见图1,在吸收塔内,粗汽油作为吸收剂从塔顶入塔后往下走(采用填料塔盘,使液体分布的更均匀),压缩富气从塔底进入后向上走与下降的液体进行气、液逆向接触,完成吸收过程。吸收是一个放热过程,为了维持较低的温度以利于操作,塔内多余的热量分别由一中、二中取走。C3以上组分在上升过程中逐步被吸收,C3以上组分在气相中的浓度逐渐减小。在吸收C3以上组分的同时,由于相平衡关系,富吸收油中也吸收了部分C2组分,再通过解吸塔将C2组分解析出来,在此过程中由于相平衡关系,部分C3、C4组分也被解吸出来,所以解吸气要和压缩富气一起再送到吸收塔进行吸收,吸收塔顶出来的贫气进再吸收塔以轻柴油作再吸收剂进一步回收C3、C4组分,再吸收塔底的富吸收油返回分馏塔。解吸塔底出来的脱乙烷汽油进入稳定塔,分别在塔顶和塔底分离出液化气和稳定汽油。

图1 一催化装置吸收解吸系统工艺流程图

3 影响干气中C3以上组分含量的因素分析

一催化吸收解吸系统的操作条件,如粗汽油、稳定汽油、轻柴油的用量,操作温度以及压力,对于干气中的C3含量的影响比较大,通过分析这些因素,找出造成干气中C3以上组分含量高的要因,根据要因调整操作来降低干气中C3含量。下面就对要因加以分析和讨论。

3.1 富气进塔温度高,吸收剂温度高

吸收过程主要是放热过程,气体组分被吸收油吸收转化为液化气,要放出冷凝潜热由于压缩富气进料中被吸收的组分较多,吸收塔内操作压力变化小。吸收操作温度升上,会引起被吸收组分的气液平衡常数K值变化大,对气液平衡关系产生影响,即吸收达到平衡时,气体中被吸收组分在气相中的浓度要增大,而在液相中的浓度要减小,操作温度升高,气体中被吸收组分在气液两相中的实际浓度与平衡浓度的差值变小,改塔吸收过程传质动力减少,吸收速率降低,整个塔的吸收效果下降。本装置造成吸收塔吸收温度高的因素为富气进塔温度高,吸收剂温度高。

3.2 解吸塔温度高

解吸塔操作不仅影响下游稳定塔塔顶产品液化气纯度,液化气的收率,还影响上游吸收塔操作效果。解吸塔操作的主要任务是控制塔底汽油中的乙烷含量,即控制汽油的乙烷脱吸率。若解吸塔的解吸温度过高则塔顶脱吸气量大而且含有较多的C3、C4组分,返回到吸收系统,再次进入吸收过程,从而使大量的C3、C4组分循环于压缩机富气冷凝器、吸收塔、解吸塔之间,增加吸收塔的负荷,使C3以上组分吸收率变差,从而干气质量变差。

3.3 吸收解吸压力低

由于一联合催化裂化气压机的运行时间较长,压缩能力减弱。受气压机影响,吸收解吸压力低,吸收效果差。

3.4 吸收剂量小

吸收塔的气液比是指进入吸收塔的吸收剂用量与进塔气体量之比,吸收塔都以粗汽油为吸收剂,以部分稳定汽油作为补充吸收剂,正常操作中,粗汽油全部进入吸收塔。所以,加大液气比就是加大补充的稳定汽油的量,加大液气比,使吸收油中被吸收的气体组分浓度降低,可使吸收推动力增加,从而提高吸收效率。本装置中吸收剂量小,导致进入吸收塔的富气中C3以上组分不能很好地被吸收,导致干气中C3以上组分高。

4 根据以上问题,我们对生产工况进行如下优化

(1)根据富气进塔温度,及时开停空冷风机及喷水,具体措施为,夏天时,气温较高,及时开空冷和喷水,加强巡检,若发现空冷喷水喷头堵塞时,及时汇报处理,发现翅片结垢严重时,及时清理;冬天时,气温较低,可适当的停风机及喷水,保证进塔温度不大于45℃。

(2)根据产品质量分析,调整解吸塔底换热器加热蒸汽流量,保证液化气C2含量为零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解析塔底温度。经过摸索,塔底重沸器温控阀控制在118~121℃之间为最佳。

(3)根据气压机的情况,尽量提高吸收解吸塔压力,控制解吸塔压力在0.95~1.1MPa之间。

(4)提高稳定汽油吸收剂量,既要保证吸收效果,又不过度吸收。降低吸收剂温度,稳定汽油吸收剂量控制在45~50t/h,温度不大于40℃。

5 实施效果

通过各项措施的实施,与2012年对比,2013年一催化装置干气C3以上组分含量降低到1.5%以下,见表1、表2和图2。这充分证明经过持续优化,降低干气中C3含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表1 2012年一催化装置干气C3以上组分含量

表2 2013年一催化装置干气C3以上组分含量

图2 2013年和2012年一催化装置干气C3以上组分含量对比

6 结束语

通过近一年的优化操作,洛阳石化一联合装置催化裂化装置干气中C3以上组分含量由原来夏季干气中C3以上组分的含量要求在2%以下;冬季干气中C3以上组分含量要求在1.8%以下,降低到现在全年都能控制在1.5%以下。对影响因素认真分析,找出其中的关键因素,从工艺和设备两方面入手,进行持续优化,就能产生较好的效果,为企业创造效益。

[1]王明哲,姜殿宏.降低催化裂化干气中C3含量提高液化气收率[J].石油炼制与化工,2005,36(10).

[2]王建禹.催化干气带液分析[J].化工技术.

猜你喜欢
干气吸收剂催化裂化
高温熔盐泵干气螺旋密封性能的研究
新型MEA-AMP混合胺吸收剂的抗降解剂研究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纺织品中11种二苯甲酮类紫外吸收剂
提高催化裂化C4和C5/C6馏分价值的新工艺
催化裂化装置掺渣比改造后的运行优化
优化吸收稳定单元操作
电厂烟气膜法脱除CO2吸收剂的研究进展
催化裂化汽油脱硫工艺浅析
催化裂化多产丙烯
有机胺基氨基酸盐混合吸收剂对沼气中CO2的分离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