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静
摘 要:在中学历史教学改革中,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成为了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只有与时俱进,不惟传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变则通,通则久”,才能真正培养高素质人才,才能真正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关键词:历史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127-01
在中学历史教学改革中,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成为了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什么是创新精神?其实,创新精神是人们能动性的一种特殊表现,以不循常态、独辟蹊径为标志,这种不满足于既有状态而着力开拓的思维方式,就是创造性。那么,在历史课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育观念必须要更新
过去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导向给我国的基础教育带来了严重的危害。考试成绩的好坏成为评判学生优劣的主要依据,造成学生死读书、读死书的严重后果,压制了学生个性发展。这样的教育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型人才,反而阻碍了其发展。历史教师也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从根本上抛弃旧的教育观念,走出误区,全方位、多角度地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最终全面实施创新教育。
二、教学课堂一定要优化
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主阵地。这就要求我们历史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必须以优化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因此教师在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考虑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一切积极因素,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激发创新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这说明兴趣在学习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兴趣一旦被唤醒,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他们就会如饥似渴地去涉猎课内外更广博的知识,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可采取多样化、新颖化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教材中“活动与探究”、“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又如新教材精美的图片,也蕴涵着人文关怀,那生动化的编排设计,无形中拉近了学生与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时代呼唤创新,在对历史本体的个性追求中,实现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人格的塑造。利用历史教材,激发创新意识。历史教材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方面有其独特之处。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毛泽东、邓小平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创造,等等,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效调动学生的潜能
马斯洛强调,“创造性首先强调的是人格,而不是其成就。自我实现的创造性强调的是性格上的品质,即一切能够造成这种普遍化的自我实现创造性的东西,或者说是强调创造性的态度、创造性的人。”初中历史教师应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和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等特征,结合初中生可塑性强的特点,采取积极措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不断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进一步培养和加强初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具体形式包括采取集体讨论、分组讨论、辩论等形式,让中学生对历史学科和历史事件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不断优化学生的历史思维,使得初中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明朗,更富逻辑性。
初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设计历史学科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例如,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在讲到维新变法运动时,教师可设计问题:假如没有慈禧太后发动的政变,你认为变法的结果会怎样?教师可以充分创造条件,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不论学生的答案正确与否,教师应该都给予表扬或肯定。在这种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历史学科的教学课堂气氛在很大程度上逐步活跃,学生通过积极思考,思维不断活跃,可以进一步讲教材知识与课外知识良好的结合起来,做到融会理解,使初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提升自己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设计创造性的教学方案,构建创新思维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育教学往往是“三个一”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方法、手段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适应现代教学,涵育人文教育,必须改变传统的“三个一”教学模式,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现代教学理念。教学观念是否转变,首先体现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上,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尽量考虑给学生提供一些激发性的情境,善用各种教学媒体,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从视觉、听觉等各方面让学生去感受历史,了解历史,发现历史,掌握历史规律。同时,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和大纲,根据学生不同的层次,设计针对性的探究式学习课题。例如,在讲解《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时,我从影视作品和网络媒体上广泛收集到各种相关素材,让学生在宽松探究的情境中回答问题,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主要问题有:中国为何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由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民族危机如何一步步加深?这种结局是否可以避免?列强通过什么手段侵略中国?一系列不平等和约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侵略中国有何新特点?通过本节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民族危机?等问题。学生针对问题展开讨论,自由发现见解,在这种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当然,教师要引导学生尊重史实,采取科学、严谨和全面的思维方法,对历史事件进行科学的符合实际的评价、判断,不断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值得强调的是,教师在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创新意识的同时,也应加强自身创新意识的培养,提高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获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教育上的创新,方式上的创新,思维上的创新---创新教育迫在眉捷。“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只有与时俱进,不惟传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变则通,通则久”,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实现伟大复兴,才能真正培养高素质人才,才能真正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