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词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014-05-04 12:55曾永珍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联系历史教学人物形象

曾永珍

摘 要:中国是诗的国度,这些古代诗词有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经久不衰。适当地运用诗词,可以改进历史教学,增强教学的艺术性。运用诗词可以创设情境,构建历史人物形象,有助于评价历史人物与事件,诗词在历史教学中可以起到其它材料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诗词;历史教学;联系;学习兴趣;情境;人物形象;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060-01

中国是诗的国度,这些古代诗词有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经久不衰,其中反映历史的诗词占了不少篇幅。在咏史诗中,诗人们通过形象的语言,将典型的史实在嬉笑怒骂中鲜明而深刻地表达。据不完全统计,由唐至清共有4000余首咏史诗流传于世。这些诗歌针对历代王朝的兴衰成败、社会经济的繁荣凋敝、战争的连绵惨烈以及人民生活的疾苦安乐,用优美的语句使其活灵活现地跃然纸上。这些都是原始的、绝好的、很具有说服力的素材。这就为我们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引用它们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所以古诗词对历史教学有着巨大的价值,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引用古诗词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如果在历史教学中恰当的引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从文学角度认识和了解历史的演进,感悟历史场景的壮阔,而且有利于学生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一、用诗词导入新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课堂导入是在历史学科的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中国古代诗词优美的旋律能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如在组织“唐朝衰落”的教学时,引入杜甫的《忆昔》的其中一首,“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这首以充满羡慕之情回忆当年开元盛世时期全国的经济繁荣和太平景象,希望唐室中兴,使盛世得以重现。《忆昔》以诗歌的形式再现了唐朝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唐玄宗时“开元盛世”的状况,引导学生归纳唐玄宗后期由于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沉溺于花天酒色之中,这是唐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的表现之一。由此自然引导学生去了解唐朝的腐败的原因,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有利于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实施,实现教学目标。诗词形象地反映了历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灵活引用,会起到引经据典、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

二、诗词能使历史教学再现史实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许多诗词对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和精辟的评价。“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显示了西周奴隶制国家的强盛和周天子的无上权威;杜甫的《石壕吏》“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则以独特的语言和典型的视角向人们描述了安史之乱带给人民的无限伤痛。又如辛弃疾的《永遇乐》“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是辛弃疾《稼轩词》中突出的爱国篇章之一。这首词用了孙权、刘裕、元嘉、封狼居胥、廉颇等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抒发作者抗敌救国的雄图大志以及为国效劳的忠心,从中展现了宋金对峙的历史画面。这些都是学生应当掌握的知识点。在讲授宋金对峙时这一课时给学生朗读这首词,以进行小结,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和掌握宋金对峙的知识要点。毛泽东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生动地描绘了长征这一惊天动地、震撼中外的历史事件,讴歌了红军战士英勇豪迈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使学生对英雄红军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三、有利于发掘历史学科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文科综合能力

历史教材中涉及到许许多多传诵不绝的诗词,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要求历史教育要树立“大文科”的教育观,在学习过程中,将历史与政、文、地等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文科综合能力。在历史教学中引用诗歌词曲能够适应这一要求,能够发挥作用。首先,在历史教学中引用诗词歌曲本身就体现了历史与语文“文史不分家”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综合能力。其次,在历史教学中对古代诗歌恰当适时地引用和巧妙地设问,是适应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和培养学生文科综合能力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如,如对秦始皇的评价,李白认为:“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杜牧认为:“削平天下实为勤,却为道旁百姓。”胡曾认为: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蔷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何满子认为:“六合已横扫,何须地下军?”这四位诗人观点各异,有的持批判态度,有的在批判中有肯定,但是只有能够以一分为二的观点和是否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观点来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些诗歌不仅能够吸引学生,还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四、诗词具有浓郁情感色彩,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生动素材

白居易的《长恨歌》“春霄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把唐玄宗统治后期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的情景,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了,使学生认清了酿成“安史之乱”的根源。谭嗣同的“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能使学生深深感受到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面临着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讲述全国人民声讨“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时,引用何香凝的《为中日战争赠蒋介石及中国军人以女服有感而作》:“枉自称男儿,甘受倭奴气。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吾侪妇女们,愿往沙场死。将我巾帼裳,换你征衣去。”当我朗诵完这首诗时,学生们一下子被何香凝的爱国情怀所感染,纷纷鼓掌,拍案叫好。endprint

猜你喜欢
联系历史教学人物形象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浅谈平面图与立体图的思维培养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