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唐》《神女》二赋对明清长篇小说的影响

2014-05-04 22:53任春连
北方文学·下旬 2014年11期
关键词:高唐神女女性形象

摘 要:《高唐》、《神女》二赋产生后,云雨变幻的巫山融入了绚烂艳丽的文化意蕴,文人士子欣然前去探幽寻艳,二赋中对自然景观的描写,相关的艳情词藻和艳情典故,神女形象的描写,神女主动奔放的性格以及她们身上体现的情与礼的冲突对明清長篇小说中文人士子创作艳情诗词提供了素材;为明清传奇中的神女仙子定下了“美而艳”的基调;为女性情与礼的抗争提供了范例。

关键词:《高唐》;《神女》;二赋;自然山川;艳情典故;女性形象;情与礼抗争

《高唐》、《神女》二赋,传为风流文人宋玉所作。二赋一出,就为文人士大夫广为传诵,他们吟诵不止,津津乐道。特别是昭明太子将其编入《文选》后,随着《文选》的流传,又因“《文选》烂,秀才半”的缘故,更可谓深深烙进文人士大夫的思想意识。明清文人士子特别喜爱二赋中雄奇壮伟的山水风光,瑰丽艳冶、美貌多姿的神女形象,尤其艳羡二赋里云雨变幻的巫山中楚王的游冶艳遇,神女的自荐枕席。他们把这些内容或凝固成艳情典故,或构成形象特色,运用于文学创作,对明清长篇小说创作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翻检明清长篇小说的创作,随处可见二赋烙下的印痕,下面我们试从几个方面简略论述之。

一.《高唐》赋中山川景物描写对明清长篇小说的影响

众所周知,《高唐赋》把山水作为审美对象写进文学作品,具有开创之功,它首创了巫山高峻雄奇的自然风光:

“巫山赫其无畴兮,道互折而层累。登巉岩而下望兮,临大坻之水。遇天雨之新霁兮,观百谷之俱集。濞汹汹其无声兮,溃淡淡而并入。滂洋洋而四施兮,蓊湛湛而弗止。长风至而波起兮,若丽山之孤亩。势薄岸而相击兮,隘交引而却会。中怒而特高兮,若浮海而望碣石。”

赋中为了淋漓尽致地铺写出高唐之伟观,全面地刻画其山水形态造墓物色的风貌,作者采取了从多种视角来观照对象的方法。如赋在开始只用了“惟高唐之大体兮,殊无物类之可仪比;巫山赫其无畴兮,道互折而曾累”四句作为总冒,下面就从空间的移动,从不同视角来扑捉

景物:

“登巉岩而下望……中阪遥……仰望……俯视……上至观测……”这种仰视俯察,近观遥望的多视角写法,无疑给作者的尽情铺写带来了方便,更重要的是他可以表现出山川景物整体而多变的美,使描写对象在广阔空间得到充分的展示。同时又追求对景物的曲尽情态的描写,是宋玉这篇汉赋的又一重要特征。在状物时,不只是对景物作平面的,静态的描写,而是善于捕捉住景物的瞬息变化,进行形,声,色,感的立体描写,从而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这里展现的确是一幅壮美飞动的画面。为了进一步烘托出这一自然奇观的威慑力量,文中接着还描写了在水势湍急,石破天惊的惊恐下,猛兽奔驰,飞禽伏窜,水虫尽暴的场面,更给人增加了一种惊心动魄的感受。它对明清长篇小说中的自然山川描写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西游记》中作者用大量篇幅描绘名山大川、险岭怪坡的景物,即使是神魔鬼怪的处所也写得尤如"世外桃园"一般。

第二十一回写道"只听得那路南山坡下,有犬吠之声。但见:紫芝翳翳,白石苍苍。紫芝翳翳多青草,白石苍苍半绿苔。数点小萤光灼灼,一林野树密排排。香兰馥郁,嫩竹新栽。清泉流曲涧,古柏倚深崖。地僻更无游客到,门前惟有野花开"。

第八十六回写道:"石径重漫苔藓,柴门蓬路藤花。四面山光连接,一林鸟雀喧哗。密密松篁交翠,纷纷异卉奇葩。地僻云深之处,竹篱茅舍人家。"这些景致与天上皇宫、神圣西天、冥界、海底龙王世界的景物截然不同,是人间山水田园风光的大荟萃。

随着游踪所至,方位的转换,小说中对各处的山林景观,展开了尽态极致,绘声绘色的描写,同时还特别写出了不同景观极其给人带来的不同心理效应,引发出不同的联想和情思。因此,《高唐赋》对明清长篇小说中具有启迪意义。

二.《高唐》《神女》二赋艳词艳典对明清长篇小说的影响

《高唐》、《神女》二赋问世后,中国古代文学中产生了很多与之有关的艳情词藻和艳情典故,可以说,明清小说中的艳典大多与此有关,如“巫山云雨”、“朝云暮雨”、“自荐枕席”、“高唐梦”、“楚梦”、“阳台”等。这些艳词艳典被明清文人士大夫广泛运用,极大地方便和影响了明清艳情文学创作,很多小说中都直接描写神女以抒艳情,并以“朝云”、“行雨”为题。悠悠来去,空灵飘逸,具有无穷意味,引发人无尽联想,艳而不露,正合“艳科”之体。可见这些艳词艳典在明清长篇小说中的运用多么广泛,影响多么深远。创作中运用高唐神女的艳体素材、艳情典故,极大地便利了明清文人士大夫。特别是风流文人要想表达自己的心意,或者要表现自己亲历的风流艳事,但又觉得难以直说,或不愿明白表露时,高唐神女的艳词艳典就派上大用场了。他们只需用上“阳台”、“巫山梦”等,就可含糊其词,隐约其事,又使诗歌含蓄委婉,无直露之感。但是这样的艳情作品在明清时期虽然创作很多,但却见不出个性特点,显得大同小异,往往相似雷同。此外,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说,作品中运用高唐神女的艳词艳典,还可避免男女交合的直接描写,如明清小说一写到男女遇合的紧要之处,就用“云雨一番”打住,既显得含而不露,又可减少对读者听众视听的污染。

三.《高唐》、《神女》二赋中女性描写对明清长篇小说的影响

《神女赋》是我国最早较完整地描写神女形象的篇章,姿质妍美、明丽艳冶的神女形象,为神女仙姝定下了“美而艳”的基调,为明清的神仙小说和传奇描写神女仙子大都遵循这种形象范式。神女超越时空,自由逍遥,显得明丽、恬淡、娴静,是个冷美人。《高唐》、《神女》二赋中的神女,神性进一步加强,朝云暮雨,变幻莫测,而显著的变化是变得明丽艳冶:“其状甚丽”,“晰兮若姣姬”“, 晔兮如花,温乎如莹。”“其盛饰也,则罗纨绮缋盛文章,极服妙采照万方。”“眉联娟以蛾扬兮,朱唇的其若丹”。二赋对神女的容貌、情态、服饰作了详细的描写刻画,突出了神女的妖丽艳美。

在明清传奇小说中,我们经常见到这样描写美女的词句:“艳如神仙” “姿质明艳,若神仙中人”“容华艳媚,莹若神仙”。如《西游记》中描写女儿国国王的一段词:眉如翠羽,肌似羊脂。脸衬桃花瓣,鬟堆金凤丝。秋波湛湛妖娆态,春笋纤纤娇媚姿。斜軃红绡飘彩艳,高簪珠翠显光辉。说甚么昭君美貌,果然是赛过西施。柳腰微展鸣金佩,莲步轻移动玉肢。

又如《红楼梦》中对黛玉的肖像描写:“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只见: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里用五个对偶句抓住林黛玉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工笔细描,字字珠玑,细致地表现了黛玉非凡的姿容、神韵和风采,绘出了一幅风流俊逸的病美人图.可见明清小说中女性描写形象受二赋的影响是妍丽艳美的。

四.《高唐》 《神女》二赋中仙女性格对明清长篇小说的影响

《高唐》《神女》二赋中巫山神女亡魂所化的身份、主动奔放的性格,也为明清小说传奇提供了范例,传奇小说中的仙女形象,大都带有这样的烙印。《高唐赋》中楚王游高唐“, 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愿荐枕席”,在性爱追求上自愿主动,大胆奔放,毫无掩饰,不受任何约束,不计较物质利益,具有自主性、主动性和非功利性。这类巫山神女式的仙姝在明清小说中极为常见。志怪传奇写人仙之恋,追求性爱主动奔放的神女仙子就多为往昔名姝之亡魂所化。如《聊斋志异》中人神恋故事就继承发扬了二赋中的人仙之恋,《聊斋志异》中的人仙之恋情节越来越曲折,叙述描写也更富于文采,而且还形成了一些比较稳固的结构模式。這些模式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人与神的结合完全是被动或偶然相遇的结果,男女主人公没有一点主动去追求爱情的意识,这又是对二赋中的主动奔放的突破。

五.《高唐》《神女》二赋中情与礼抗争对明清长篇小说的影响

宋玉笔下的高唐神女乃是一个既美丽多情又庄重自持,虽有佚荡之情,却又终以礼自防的女子形象。作为一篇专注描写美丽女子的作品,宋玉的《神女赋》写得非常细腻入微,情韵婉转,生动清新,富有艺术魅力,活脱脱地塑出一个娇丽多姿,超尘绝世和情思绵绵的神女形象。文中从体貌,仪态,举止,情思等几个方面对神女做了生动的描绘。并通过他的举止写她的情思,表现其复杂的内心世界。当走进室内望见帷帐时,她秋波暗转,脉脉多情,但玄即奋袖正衣,又表现出惴惴不安。她意似靠近而又远去,好像要来而有回转,“意似近而既远兮,若将来而复旋”对方向她表示恋情之意,她却以节操自持终不愿意"怀之亮之清洁兮,卒与我兮相难“下文又笔锋一转写她在嘉辞应对之际,感情又一再起伏不定。先是表现出无限的倾心欢情”精交接以来往兮,心凯康以乐欢“接着又因犹豫不决而伤感”含然诺其不分兮,喟洋音而哀叹“,最后则表现出一副不可干犯的微怒之态”频薄怒以自持兮,曾不可乎犯干”霎那间的乐欢,哀叹和怒薄三种感情变化,十足表现出一个女子在情与礼的冲突中,一波三折的内心世界。而从其内心的情与礼的冲突看,对明清小说的影响功不可没。

明清小说中女子由于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礼教势力的束缚,一般少有这样大胆的举动,性爱追求往往显得被动,顾虑重重,犹豫不定。如《红楼梦》中的宝钗不仅以礼法压抑、束缚自己,还依次约束他人。宝钗对爱情是矛盾的。她有顽固的排斥心理,讨厌别人提“金玉良缘”。如与薛蟠发生口角,因提“金玉”之论,“到房里哭了整整一夜”。又如红玉与贾芸的爱恋之事,她将红玉视为“奸淫狗盗之人”。有时甚至排斥到让人难以理解的地步,

但宝钗毕竟是一位少女,如果说她不为情动,那是不现实的。如对“金玉良缘”之论,在三十二回,宝玉挨打后,宝钗劝宝玉时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理也……”刚说了半句就咽住,红着脸,低下头来;元春省亲所赐的东西,独她与宝玉一样,心里越发没意思,而宝玉要看时,她却毫无推委之意,甚至露出白白的膀子,也不在意,由此所见她还是在意宝玉的。直到最后偷梁换柱许配给宝玉,她“明知其事,心里只怨母亲办得糊涂,事已至此,不肯多言。” 可见她内心深处情与礼的冲突。

《牡丹亭》是晚明主情文学的代表作,其中的形象就不乏为情服务、同情和宽容“情”的特点。充分体现了情与礼的冲突。 “因杜知府小姐丽娘,与柳梦梅秀才,后日有姻缘之分。杜小姐游春感伤,致使柳秀才入梦。咱花神专掌异玉怜香,竟来保护他,要他云雨十分欢幸也。”(《惊梦》)在他的保护下,杜丽娘与柳梦梅在梦中成就了好事。杜丽娘无法突破礼的束缚又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欲。后来杜丽娘醒来伤感而亡,冥府判官审问,杜丽娘问自己“怎生有此伤感之事”,判官查得柳梦梅和她有姻缘之分,因此“我今放你出了枉死城,随风游戏,跟寻此人。”(《冥判》) 。判官对杜丽娘之情的宽宥,使她得以重返阳世,终与柳梦梅结合。也体现了情对礼的战胜。

参考文献:

[1]马亚平,汉赋女性描写的思想倾向性[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97(04)

[2]李志慧, 论汉大赋的审美价值[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03(02)

[3]褚斌杰,宋玉《高唐》《神女》二赋的主旨及艺术探微[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5(01)

[4]赵沛霖,《高唐赋》《神女赋》的神女形象和主题思想[J].社会科学战线文学研究,05(06)

[5]张传东, 建安诗赋中爱情的比较[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04(05)

作者简介:任春连(1985.10—),女,汉族,宁夏人,硕士,银川能源学院语文教师,工作及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高唐神女女性形象
神女游
《牡丹亭》意象的精神分析式解读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在商业化运作下的作用
文化视野下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探究
高唐老豆腐
六经注我新奇诡异
——论王闿运对宋玉《高唐赋》的阐释
神女与妓女
唐诗赏读——清平调之二
《神女赋》中神女形象的完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