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意象的精神分析式解读

2020-04-10 11:08吴宇
戏剧之家 2020年9期
关键词:云雨高唐牡丹亭

吴宇

【摘 要】《牡丹亭》作为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通过花园、柳、梅、巫山、云雨、高唐等大量象征性意象的运用,表现杜丽娘和柳梦梅感天动地的爱情,突出青年男女对于性爱的热烈向往和大胆追求,吟唱出一曲爱情的颂歌,突显了其“以情抗理”的时代精神。

【关键词】花园;柳;梅;高唐;云雨

中图分类号:I2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9-0011-04

作为明代著名的剧作家、文学家,汤显祖一生的创作都富有成就,但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就是《临川四梦》,包括《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计》。其中,《牡丹亭》作为上承《西厢记》,下启《红楼梦》的典范,古往今来,受到了人们的喜爱,被认为是明代戏剧史上的传奇。在《牡丹亭》当中,作者通过各种象征性意象的运用,凸显了其“生生死死为情多”的至情主题。

一、花园:男女定情的圣地

古往今来,在中国古代的诗词曲赋中,一直都讲求的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进而可以来体现人和自然的和谐之处。而花园的象征意义是植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的,同样的在中国文学中花园也是常常为爱情所设置的。古往今来,许多优美的爱情故事都是在花园中开始的:崔莺莺与张珙的一见倾心、李千金与裴少俊的眉目传情、白娘子和许仙的西子湖、林黛玉与贾宝玉倾诉心事,这都发生在形形色色的花园中,花园成为了才子佳人约定终身、走向幸福的快乐驿站。

同样杜丽娘与柳梦梅的梦也是与花园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两个人的爱情也是在花园中开始的。杜丽娘从小养在深闺,居然不知道自己的家里有一个后花园,当听到春香说花园中“有亭台六七座,秋千一两架,绕的流觞曲水,面着太湖山石,名花异草,委实华丽”(《闺塾》),杜丽娘感叹道:“原来有这等一个所在。且回衙去。”(《闺塾》)。内心的好奇让杜丽娘对家中的花园有了一丝丝的期待,这也为杜丽娘和柳梦梅爱情的开始埋下了一个伏笔。所以,当杜丽娘真正来到后花园的时候,被后花园的美丽景色所深深吸引,“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惊梦》)。在此时的杜丽娘看来,如此繁花似锦的春色无人赏识,就仿佛自己已到了适婚的年纪却依旧“养在深闺人未识”,再美丽的景色最后都付予了断井颓垣,杜丽娘内心对美好的春天,以及春天里面的美景都充满了无限向往。姹紫嫣红开遍如此炫目的春园景致,一点点敲开了少女的心扉,带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承接第一眼春色的是少女心中的幻境,预见到了春景最后的走向“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此曲表现出杜丽娘游园恨晚、青春寂寞的一种怨恨,一种感慨韶光易逝,哀伤春光的一丝寂寞之情。面对着太湖山石,名花异草,杜丽娘内心的封建礼教的防线仿佛就被瞬间冲刷,面对着花园中的满园春色,杜丽娘便心生感慨,“今年已二八,未逢折桂之夫”,这是杜丽娘在自己的潜意识之前发出来的感慨,花园的春色让杜丽娘开始对爱情,对生命,有了自己的憧憬。从她初次见到花园时候的感叹春色,到后来的感伤,此时的花园不再是一个自然之物,它包含了对生命崇高的认识,对于自由的向往以及对于爱情的渴望。杜丽娘借着花园的美景,借着花园之地,便做起了“春梦”。她把自己的身心置于花园之中,梦中出现一折柳书生,便与书生幽会于牡丹亭当中,进而和书生进行了“云雨之事”。“转过这芍药栏前,紧靠着湖山石边。”(《惊梦》)。此时的花园便成为了杜丽娘和柳梦梅在梦中见面、定情的地方。花园中的湖水,山石,都是剧作家根据做梦者的需要而更加文学化的阐述,此时花园中的山石、湖水,便被赋予了梦的产生的刺激因素的存在,就是杜丽娘和柳梦梅云雨之欢的象征意象。弗洛伊德在《释梦》中写到“人代表男性生殖器,风景代表着女性生殖器①,梦的产生通常和主人公做梦的地点是有一定的联系的”①。那么根据弗洛伊德的解释,花园中小山和岩石通常象征着男性的生殖器,而花园中的花卉,尤其是芍药,象征着爱情,花卉通常象征着女性的童贞。在《牡丹亭》惊梦的这一出中,地点定在了后花园,一个象征着杜丽娘纯真的地方,周围的环境也为杜丽娘提供了做一个什么样的梦的基础,由于出现了弗洛伊德所说的典型的环境的出现,再加上杜丽娘本身内部的刺激,促使了杜丽娘梦的出现,杜丽娘便把自己内心欲望和长期以来受封建礼教束缚的天性在花园中得到了彻底解放,也让杜丽娘感慨:“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惊梦》)整个戏剧借着花园的美景,把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渐渐推向了高潮。经过了梦中的“爱情”的滋润,杜丽娘对于现实便有了自己的期许,但是现实中是不允许这种思想存在的,所以杜丽娘便开始“寻梦”,想要在梦中再一次见到自己的心爱之人,得到心爱之人的爱抚。“那一答可是湖边山石,这一答似牡丹亭畔,嵌雕栏芍芽浅,一丝丝柳杨线,一丢丢榆荚钱。”(《寻梦》)“寻梦”中的杜丽娘再一次来到花园,面对花园中的美好春景,自己胸前的“春意”也在渐渐荡漾,内心的欲望也是无处排遣;而杜丽娘死后,她也是选择葬在了花园当中,梅树之下“从西廊转画墙而去,百步之外,便是篱门”。(《拾画》)这是整个戏剧中第一次正式写到花园在杜丽娘家的一个具体的位置;“好个葱翠的篱门,倒了半架”“片峰石前,那片石峰前,多则是,飞来石三生因果”(《拾画》)。这是整个戏剧中最后一次描写花园的景色,此时的花园已经成为了杜丽娘的墓地,没有了当初杜丽娘在世时的姹紫嫣红,现在的花园已经是四面荒废,花园也伴随着杜丽娘的整个命运在慢慢变化。就单纯的整个文本来看,作者在通过意象描写的方法来揭示杜丽娘的内心世界。一方面是对花园中景物的描写,“山石”“芍药”等植物的塑造,凸显杜丽娘内心的潜意识以及内心对于爱情、性爱、生命自由的向往;另一个方面就是通过对于花园不同的两种状态的描绘,杜丽娘在世时的生机勃勃,去世后的凋零萧条,通过这两种景象的互相交错,体现出了杜丽娘内心的欲望和外界封建道德束缚的矛盾,这也表现出了杜丽娘想要沖破束缚的决心和欲望。

二、梅柳:男女情爱的象征物

梅和柳作为借喻男女之情的意象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事情,梅花自古以来通常象征着少女的青春年少,比如古代新婚床上的“梅花毯”就暗示了美的性的象征含义。

在《牡丹亭》中,杜丽娘长期与外面的世界隔绝,除了自己的父亲和自己的老师,几乎是见不到其他男性的,所以在杜丽娘的心中是孤独、寂寞、苦闷的,自己的青春,自己的自由以及内心深处对于情爱的向往,长期以来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而无处倾泻,所以将自己内心的潜意识投射在了自己生活中能够接触的事物——梅和柳。由此梅和柳便成为了杜丽娘和柳梦梅彼此心中的投射对象。初次在梦中遇“折柳”书生,共同赏柳共赴云雨;在《寻梦》中杜丽娘看到“无人之处, 忽然大梅树一株, 梅子磊磊可爱”,“偏则他暗香清远, 伞儿般盖的周全。他趁这, 他趁这阳春三月红绽雨肥天, 叶儿青, 偏迸着苦仁儿裹撒圆”, 马上认定“这梅树依依可人, 我杜丽娘若死后, 得葬于此,幸矣”。这说明真正打动杜丽娘的并非是盛开的梅花,而是梅果,在古代梅果同样象征着女性,象征着女性开花结果,所以当杜丽娘看到青梅果,就想到了自己,由此心生慨叹“偶然间心似缱,梅树边。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待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的个梅根相见”。(《寻梦》)并在此,其遗容画像上题诗一首“近睹分明似俨然,远观自在若飞仙。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写真》)。所以,她感叹道“咱弄梅心事,那折柳情人”(《诊祟》),以后即使自己死了,也要葬在着梅树下;而当柳梦梅看到杜丽娘的画像时,也让柳梦梅陷入了思考,因为好奇,因为熟悉:“望关山梅岭天一抹,怎知俺柳梦梅过?得傍蟾宫知怎么?待喜呵端详停和。俺姓名儿直么?费嫦娥定夺。打摩诃,敢则是梦魂中真个。”“却怎么半枝青梅在手,活是提掇小生一般?他青梅在手诗细哦,逗春心一点蹉跎。小生待画饼充饥,小姐似望梅止渴。”(《玩真》)所以梅花在花朵中是作为女性的象征所出现的,同样的青青子梅,因其外形形似女阴,所以在传统文化中也是女性的象征,也是和性爱联系在一起的。在古典诗词中,无论是“妾弄青梅倚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还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在这些创作中,青梅都是作为女性文化的象征内涵,加上“弄”“嗅”等词,更加凸显了性爱意识。杜丽娘将自己对于情爱、性爱的渴望,以及对自己心中理想男性的形象投射到了生活中“梅”的意象中,将自然之物作为她内心倾诉和想象的对象。

另一个在《牡丹亭》中频繁出现的意象就是“柳”。“柳”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同样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多重文化意象。柳通常象征着生机盎然,朝气勃发。又代表着韶华易逝,青春不再。另外,柳还被视作表征爱情的意象。在古代柳和春天联系在一起,也是一种性爱的象征。男子和女子有某种不正当的关系被叫做“寻花问柳”;纤瘦的女孩的腰被称为“柳腰”;过于追求情爱的女子被称为“残花败柳”。在《牡丹亭》中,“柳枝”具有着非比寻常的内涵,汤显祖以男性的视角为女性塑造了一个救赎者的形象。一方面“柳”在戏剧中多次出现,为整个故事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柳梦梅“折柳”求爱,将“柳”本身的温柔体现得淋漓尽致。“恰好花园内折取垂柳半枝,姐姐,你既淹通书史,可作诗以赏此柳枝乎?”(《惊梦》)柳梦梅以“柳”独有的温柔,在梦中让杜丽娘与其交好;柳梦梅因自己梦到梅树下一女子,特意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梦梅”,尽显“柳”独有的深情;“挚一朵柳丝儿要俺把诗赛”(《如杭》);“原来女儿到后花园游了,梦见一人手执柳枝,闪了她去”(《圆驾》杜母)。无论是在杜丽娘的梦中,还是其他人的口中,“柳”仿佛成为了一种信物。直到从杜丽娘的口中得知“此莫非他日所适之夫姓柳乎?故由此警报耳”。(《写真》)就是說这个“柳枝”暗示的是梦中姻缘男子的姓氏,同样也是为了后面“不在梅边在柳边”的日后姻缘埋下了伏笔。但是这个“柳”难道只是为了表现男主人公的姓氏问题吗?其实并不完全是。

读过《牡丹亭》我们不难发现,《牡丹亭》套用了一个复活的神话故事原型,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生而为情,死而为情”的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让我们明白“真情”是一种可以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的力量。有这样一种说法,在整个世界当中,一切的一切都是有生命,都是有灵魂的,不单单是人,也包括一切的植物,所以,从古代开始便产生了植物崇拜之说。《说文解字》中写道:“柳,小杨也。”②并且在《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柳可以作为药材来治病。所以对于柳而言,它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的一种存在。那我们反观在《牡丹亭》中,汤显祖为什么要让柳梦梅“折柳”出现在杜丽娘的梦中?而不是其他的植物?

一方面在古代,杨柳一直被认为是女性的化身,古人认为柳是阴类,所以柳在古代也象征着女阴,有着“攀花折柳”的说法,同样的,作为一种象征着生殖崇拜的神树,那么其象征含义就是和生殖有关,包括女阴象征,男女交合象征,吉祥象征等。另一方面,中国自古以来有着清明节插柳的习俗,这个习俗在宋朝的时候便已经定型。所谓“吾生于宦族,长在名门。年已及开,不得造成佳配,成为虚度青春。光阴如过隙尔。可惜妾身颜色如花,岂料命如一叶乎?”(第十出《惊梦》)杜丽娘感叹自己的年华,进而在梦中出现了“柳”。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正是由于杜丽娘的梦中出现了“柳”,接触到这种强大的生命力之后,杜丽娘才能死而复生,所以通过对“柳”这个意象的研究,我们会发现,杜丽娘梦中的“柳枝”可以说是她去世后灵魂的一种归宿,也是她最后会复活的一个伏笔。所以在《牡丹亭》中,杜丽娘是依靠着柳梦梅的阳气,也就是精气才得以还生。汤显祖在架构这个神话般的故事的时候,选择了用“柳”这种具有着强大生命力的植物来象征着人的复活,把柳梦梅既塑造成杜丽娘的情人,同样也是她的恩人。

三、民俗意象:性爱的象征内涵

在《牡丹亭》中,除了花园、梅柳等典型意象,还包含着许多具有象征意义的民俗意象,例如:高唐、巫山、云雨等。

“一自高唐赋成后,楚天云雨尽堪疑。”(李商隐《有感》)自从宋玉的《高唐赋》出现以后,“巫山、云雨、高唐”等意象便经常会出现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并且通常是用来形容男女恋情及欢合的。元稹《杂思》中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红楼梦》中也有“贾宝玉初试云雨情”以及《牡丹亭》中“有梦梅柳子,于此赴高唐”等标志性意象的出现。那么这些本来和男女恋情并无关系的词语,到底是如何演变成具有专属含义的呢?

首先高唐是《牡丹亭》中经常出现的意象,从一开篇便把整个故事纳入到了《高唐赋》的框架之中,在整个戏剧中,以“巫山云雨”为隐喻,涉及到的地方不少于三十多处。高唐这个意象初次出现是在宋玉的《高唐赋》《神女赋》当中,在《高唐赋》中的主人公神女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她所具有的自由奔放、大胆追求爱情的举动,所谓“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这充分表现了神女原始激情和欲望的一种自然流露,那是一种从来没有受到任何封建礼教和伦理道德束缚的最初始人性的直接张扬。但是这种随意放任的情爱也不是宋玉自己的想象,而是原始初民对于爱情生活的一种真实反映,是对于原始时代“自由”婚姻的飘渺性的回忆。中国古代也是如此,甚至有因婚媾而争讼的情况,说明当时的性关系也是相当自由的,是没有所谓的封建伦理道德束缚的。所以,从此往后,高唐神女便作为中国性爱女神与美神的形象出现在文学作品当中。

其次,对于“巫山云雨”意象的来源,有一部分学者认为是来自《高唐赋》和《神女赋》,但是经过国内外的研究表明,云雨最初应该是出于一种古老的宗教观念,是一种被称为交媾致雨宗教观念。原始的宗教认为人和自然是交相感应的,应该是一体的,人的主体的意念和行为能够影响客观事物的发展,人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去改变那些原本无法改变的东西,比如“求雨”。巫术认为,仅仅通过模仿就实现任何他想做的事,而男女交媾诱发降雨正是这种神秘的交感观念的反映。行云降雨是天地阴阳交会的结果,所谓“天地相会,以降甘露”。(《老子》第32章)《周易·系辞下》里提到:“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③而云雨则是使万物化生的最重要条件。原始初民的祈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而交媾致雨的方式因为其本身的特点成为了一个比较普遍的方式,这也就是为什么看似“云雨”和性爱毫无关系的两个词,现在却成为了代表情欲的意象代表。以至于发展到后来,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当中,“高唐”“巫山”“云雨”就成为了专门表示情欲的专属意象。

那么将“高唐”“巫山”“云雨”等风俗意象投射到《牡丹亭》当中,和《高唐赋》《神女赋》中的高唐女神相比较,二者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比如在《牡丹亭》中,杜丽娘也是一个具有着和高唐女神一样绝美容貌的、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和性爱的女子,她和柳梦梅在梦中进行了“云雨之事”,而杜丽娘以鬼魂形式向柳梦梅自荐枕席,与神女以梦形式向楚王自荐枕席又何其相似,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不是建立在感情的基础之上,而是两个受到封建伦理束缚的青年男女对于“性爱”的一种模糊的向往,实质上就是彼此情欲的一种满足,他们的爱情的最终实现,是建立在两个人数次的“云雨之事”的过程之中,所以他们最初彼此之间是没有爱情存在的,有的只是欲望。“行来春色三分雨,睡去巫山一片云”,(《惊梦》)初试云雨时杜丽娘的娇羞;“妾千金之躯。一旦付与郎矣。勿负奴心,每夜得共枕席,平生之愿足矣!”(《幽媾》)还魂后杜丽娘所存在的侥幸心理;《玩真》时的两个人充满着色欲情动,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两个人感情的实质无外乎就是彼此情欲的一种满足。《牡丹亭》在现实的层面描写出了一个性爱女神在精神上受到封建伦理道德束缚和压抑的事实,她因爱而痴,因爱而死,因爱而生。汤显祖所描绘的离奇的情节,孕育出了将高唐女神置换出来的杜丽娘,那么她追求的是情爱,是性爱。

情是自古以来文学创作中必不可少的主题,《牡丹亭》作为汤显祖《临川四梦》的代表作,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称赞,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也是才子佳人爱情模式的典型范例。从柳梦梅梦到梅树下的杜丽娘,到杜丽娘梦到折柳前来的柳梦梅,这也是汤显祖“杜柳同梦”的创新之处,借助对于花园、柳梅、高唐、巫山、云雨等典型情爱意象的运用,以一种奇幻的方式再现了人的本性的潜意识中对于性爱以及理想之爱的渴望和追求,表现出了人的本性遭受压抑后的反抗和宣泄,使《牡丹亭》在中国爱情文学中始终熠熠生辉。

注释:

①(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释梦[M].孙明之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362.

②許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5:112

③高亨.周易大传金注[M].济南:齐鲁书社,2016:512

参考文献:

[1]西格蒙德·弗洛伊德.释梦[M].孙明之译.北京:商务出版社,2016.

[2]汤显祖.临川四梦[M].北京:中华书局,2016.

[3]张丽红.性爱欲望的诗意化象征——《牡丹亭》“至情”主题的重新探讨[J].戏剧文学,2011(6).

[4]张丽红.杜丽娘和柳梦梅同梦的象征意义[J].戏剧文学,2014(4).

[5]郭康松.论中国古代的柳崇拜[J].中国典籍与文化, 2005(3).

[6]潘盘.浅谈《牡丹亭》中梅意象的继承与回溯[J].文教资料, 2008(10).

[7]杨亿力.《牡丹亭》构造方式中花园意象的[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1(9).

[8]杨旸.奇到极处的情感秘密——《牡丹亭》的精神分析[J].戏剧文学,2016(12).

猜你喜欢
云雨高唐牡丹亭
牡丹亭
《牡丹亭》之《游园惊梦》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青山一道同云雨 明月何曾是两乡(书法)
阳朔云雨
重庆巫山县高唐观遗址
读《牡丹亭》
六经注我新奇诡异
——论王闿运对宋玉《高唐赋》的阐释
药名戏与《牡丹亭》
挑战“潜规则”?大学毕业生制造“画室惨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