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高校针对生源差异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4-05-04 14:06高红梅格桑多吉仁青诺布马伟珍
西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教学方法

高红梅 格桑多吉 仁青诺布 马伟珍

(西藏大学工学院 西藏拉萨 850000)

西藏高校针对生源差异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红梅 格桑多吉 仁青诺布 马伟珍

(西藏大学工学院 西藏拉萨 850000)

摘要:随着西藏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西藏高校的生源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进校时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多极分化严重,对办学模式和学生管理都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培养方法,严重制约了本科教学质量提高和学校的全面发展。文章主要分析了西藏高校目前的生源情况、教学现状等,针对多元化学生结构,对教师教学方法改革和多渠道构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两方面做了分析。提出兼顾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水平及情感水平,并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各类学生的需求,实行适合学生发展的“扬长”教育,是实现学生差异性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生源结构差异;教学方法;多元化培养

引言

国内外很多学者对学生差异,如个性、情感、能力、素质等作了研究,提出了分层教学以及一些教学过程改革。西藏高校学生入学前知识结构的差异有其特殊性,如何把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培养成有用的人,是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首先我们要承认并重视学生的差异,尊重每个学生入学前的差异。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在其专著《智能结构》中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中指出,不管是儿童还是成人都至少有八种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语言智能、空间视觉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1],个人之间所不同的是每个人的各项智能发展程度不一样,有些强,有些弱。正是这各项智能的强弱不同形成了个体之间的差异,对每个学生都应该以多维度的、全面的、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加德纳的这一理论与教育界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尊重学习者个体差异的观点不谋而合。由此可以得出,每个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多项智能,是具有不同智力特点的可造之才,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智能组合形式并且组合优势是因人而异的。因此,开发学生智力的方法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不能因为学生有差异就放弃考试成绩低的学生,而应找到学生的发展特点和连接点,实行适合学生发展的“扬长”教育。这样就需要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并多渠道构建激发学生学习潜力的平台,兼顾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水平和情感水平,在各方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层次学生的需求,实现学生的差异性发展。

1 现状及分析

西藏高校自招生以来,主要以区内生源为主。由于西藏地区自然条件艰苦、地方财力不足、教育投入少、办学条件差及师资队伍量少质差[2],这些因素导致了生源文化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对学校办学要求也不高。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西藏教育投入的不断增长和教育政策的不断完善、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西藏高等教育有了快速发展,学校的生源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表1为近几年西藏高校的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从表中可以看出学生入校时成绩差异很大。具体到表2,其数据为西藏大学工学院在校的四个年级高考录取情况,各极分化严重。从两个表中的统计数据表明:西藏大学学生入校时,层次不均,学生入学前呈多元化趋势。从入学分数可以看出,学生的基础知识结构很不一样,各阶段学生所占的比重相当,生源基础差距构成了西藏高校人才培养过程的基本矛盾和突出矛盾。

表2 西藏大学工学院在校年级高考录取情况统计

目前,各学校教育还是以传统教育方式为主,如:采用统一的教学培养模式,学制单一,学校大多数教学过程还是以“教师、教室、书本为中心”;课程体系中理论课比重较大,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统一教学和考核,实践环节不够重视;大学在校期间基本上属于校内封闭培养,与社会和企业的联系薄弱;学生学习方式仍属于被动接受型等。虽说有一些公选课,但此类课程由于学生来自各个专业,通常情况老师只是做一些基础知识的讲解,实际应用方面也比较欠缺。很多环节都没有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导致具体授课过程中存在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导致了“教”与“学”的严重矛盾,也影响到师生的和谐关系。因此,学校需要多渠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建立起能满足各层次知识结构学生学习的平台。最终拓宽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式;实现新型的师生关系的构建,让学生和老师有更多的交流机会;促进学校宽度发展,提升教学内涵,提高办学质量。

2 教学模式改革总体解决方案

随着问题的突显,各校已经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做了很多实践和实训工作,但力度还不够。2012年,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文件》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更多的高学历拥有者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标志之一,但是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和显现更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准星[3]。因此,教育是要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潜力,提升自己的能力。结合西藏高校的具体情况,针对目前存在的生源状况,笔者认为总体解决方案如表3,大致分为3个部分:一是传统教学模式的巩固和加强,特别是教师技能方面的加强;二是在此基础上建立多元化的满足不同学生需求的辅助自主学习平台,对学生的课余和课堂学习起到充分的引导作用;三是在辅助平台的基础上建成有学生社团参与和管理的开放式的主动学习平台,最终形成有西藏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整体提高各层次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表3 教学模式改革总体方案

2.1 加强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从背景分析可以看出,传统的“说—教”型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目前的现状,随着内地生源的增加导致的多元化现象,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如启发式、研究式、合作式等方法来处理同一班级学习中基础层次不一样的状况。

2.1.1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学生是“演员”,教师只是“导演”,让新课变成回顾课,展示课,总结课,创新课。教师在上课之前充分思考理论如何提炼、什么指导方法最佳、哪些问题要总结升华、怎样策划课堂细节安排、检查评测如何量化,作业如何布置才能让学生有目标、高效率、有针对性的预习和复习,以及实践时如何辅导,前后知识点如何串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问题集,使学生都能感觉自己在不断提高,激发其学习热情。在课堂授课时,不必讲太深的理论推导(这样只会使更多的学生掉队,最终,有些学生甚至会完全放弃学习该课程),课堂授课尽可能简洁,把课程的主线能够连贯起来就达到了教学的效果。以计算机专业为例:针对个别课程设计专门的教学方法,如对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采取在实验室现场个别指导与面向全体讲演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在学科教学法课程中,为了加强学生技能的训练和培养,采取理论讲解与互动讨论等相结合的课堂形式,如,语言类课程(程序设计语言等课程)采取课堂或多媒体讲解+上机辅导方式;制作类课程(平面设计、网页设计等课程)采取多媒体教学+上机辅导方式;技术应用类课程(系统维护、综合实践等课程)采取课堂教学+现场讲演+个别指导方式;并开展专业课程设计训练,布置实践项目和大作业,在老师指导下,学生分阶段完成训练任务。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自主学习,通过互动锻炼其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避免学生感觉枯燥和厌烦。

2.1.2 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包括两个层面,一方面是一些公共课根据高考时的分数进行分班培养,如英语、数学、语文等基础好的班级进行提高培养,基础差的班级进行基础强化培养,这些已有高校正在实施。另一方面,对于不进行分班的课程,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任课教师要先了解学生的基本知识储备、能力素质结构等情况,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组织不同的学习材料、课后作业和教学目标。教师根据教学任务编订学习指南进行自学提示,学得好的同学不必和其他同学同一进度。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学习信心,都得到能力的培养。

2.1.3 案例分析教学法

大学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的一个过程。案例教学法把具体的实际问题引入到课堂,使得学生主动思维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强化对专业知识的直观认识。案例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更容易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1.4 滚动式“传-帮-带”互助学习模式

本模式的主要目的是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量身指导。由于师生比例的关系,可以在新生一入校就实行导师制,学生分配上兼顾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入校分数高低、高分和低分搭配等方式,形成同一导师下学生学习互助小组。导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量身订制不同的培养目标。下一年级及以后的学生入校以后,在原有导师制的基础上,再形成同一导师下的“高年级学生引领低年级学生学习”状况,实现“培优补差”,构建滚动式“导师制中心小组模式”,使有限的教师资源覆盖到数量较多的学生。

2.1.5 教师多渠道提高教学能力

目前西藏各高校均着力举办《教学能手评选活动》、《青年教师比赛》、《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等活动,旨在提高不同层次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能力,但这还不够,各教学单位在组织教研活动过程中,应该积极全面开拓这些方面的内容,充分挖掘好的教学方法,总结经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今后逐步建立课程组,按组开展活动,实现集体备课,集体阅卷,交叉听课,新上任青年老师跟课,讨论教学改革等。

2.2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措施

西藏高校目前均属于教学型大学,教学是基础,科研是提升。因此要“围绕教学搞科研,搞好科研促教学”,同时树立“以学生为根本”的思想。主要以区域经济或行业发展培养实用人才为主要目的,应以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主线。实践环节采用多层次系列训练方案,形成由单一到综合、由相对独立到专业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验教学中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开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着重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目前各高校培养方案要求来看,实践教学环节所占比重偏低,而且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形式化、仅为完成教学环节而开课等问题。应该形成课程基本实践环节、单设实践环节教学、创新实践环节教学、假期社会实践教学、职业技能培训、串联多学期的项目教学、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的实践教学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具体实施方案如下:①课程基本实践环节主要针对各门课程的基础理论进行课程设计和基本训练,使学生掌握较宽厚扎实的技术基础理论,更准确理解课堂知识点。②单设实践环节教学主要针对学科各系列课程设置综合的实践环节,学生通过这一实验或实践的培训和加强,能对此系列课程的内容深入了解并融会贯通。③创新实践环节教学是借助已有的实验平台和学校提供的一些创新机制平台,结合课内知识和课外应用,进行的有项目性质的一个培育教学环节。学生通过这样的环节能够实现小项目的制作并且熟悉各类培育教学,它是课程基本实践环节和单设实践环节的重要补充。④假期社会实践教学是利用寒暑假,通过一些协议单位组织的社会实践教学过程,学生主要通过此过程培养一定的专业职业能力,优化专业知识。⑤职业技能培训和考核可以使学生自主学习和掌握一些技能,拓宽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鼓励学生取得相关证书,增加就业机率和社会适应性。⑥串联多学期的项目教学是以项目教学为主要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实现这个过程可以依托老师项目或者是整个学院、学校的项目进行,也可以依托国家针对大学生的创新项目进行,覆盖面要广,针对不同的学生所进行的教学环节有很大的差异性。它需要专业老师进行指导,也可以采用导师负责专业指导和辅助规划。⑦综合前面的技能培训,完善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达到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有一定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及系统设计的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初步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管理能力。

2.3 多元化平台拓展方案

多元化平台的构建,是传统教学的延伸,为不同层次的学习全方位提供学习平台和资源。

2.3.1 开设“本科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

“本科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是学校深化教学方法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探索人才培养的一种新模式。它是以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端人才培养为目标,依托有硕士、博士点授予资格的单位,整合学校的优势教学资源,并以此推动专业建设的发展,探索高校分类、分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2.3.2 进行基于项目驱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项目驱动课程教学法,老师将项目开发过程进行分解,设计出各部分任务的教学方案,然后指导学生进行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到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实现以“项目”、“任务”为切入点,实施“项目导向”、“启发式教学”、“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进行培养的过程。结合课程的教学内容,把应用性、实践性强的课程设计为基于项目驱动的课程并进行实施,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更能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

2.3.3 搭建资源共享平台

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学校应该以专业为背景,以课程为核心,以资源素材开发为基础,以服务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4],利用先进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平台,建设学校的整个资源平台。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包括4个部分,一是所有教师制作了电子课件、试题库、教案、讲义等教学资源,学生上课的时候没有掌握的知识课后有地方可以查询学习;二是所有学生含研究生的实验报告、毕业设计以及平时各类竞技比赛等成果资源全部放到平台上进行共享,一方面供学生学习和对学生进行实践的培育,开拓视野,另一方面避免学生不借鉴前面已有的成果,进行重复研究和实验等,导致创新性不足;三是作为师生的交流共享平台,如学生写作业、写实验报告、毕业设计及提交,师生对问题的研讨、交流、学生选课、电子问卷调查、学籍管理、信息发布等,全部通过网络和计算机来实现;四是将精品课程建设内容作为资源共享平台的一部分,建设一批有本地特色的精品课程。

另外,和内地对口支援高校联系,使西藏高校的学生能够使用其校内资源,允许西藏高校学生实名制访问其内部校园网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和见识渠道。

2.3.4 实施导师制 构建新型师生交流互动平台

导师制的引入主要是为每个学生提供一位导师,为其量身规划大学生活和进行专业学习指导。首先是改善管理模式,西藏高校的学生基本上是由辅导员制下的班主任进行管理,由于班级人数普遍较多,很多管理仅限于日常管理。而很多专业老师也仅限于上好自己的专业课,对学生的专业规划和指导不多,导致师生关系相对比较疏离。而导师制加上不同年级学生的互助关系形成,能够为学生构建起梯型专业知识了解和指导的平台。使学生达到刚入校时不迷茫,进行课程学习后有方向和目的,课后有老师指导实现能力提升和依托导师项目进行能力开拓等。

2.3.5 开放实验室平台 实行“双师型”培养模式

开放实验室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课后知识巩固、加强、交流和实践能力提升的场所。实验室开放后,学生课后可以进行知识的验证,提高学生的创新热情和独立思考能力,也可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实验室的开放还需要具有工程能力的“双师型”老师进行值班指导,使学生能力得到补充与提高,使实验室利用最大化。

2.3.6 构建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高校和企业应该相互渗透,使各自优势在人才培养中得到充分发挥。科技成果转让、高校后勤社会化、大学科技园、校办企业、科技攻关项目、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等是目前我国普遍存在的高校与企业合作模式。然而这些模式并不完全适合西藏企业和高校的实际情况。现在西藏高校学生实践环节除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时间较长外,其它时间均不长,而且有些实习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的,相对社会需求有培养滞后的现象。本地高校应该就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协助推荐毕业生就业、定向委培、技术讲座、联合申请课题合作开发、联合实验室、企业文化讲座等方面进行协议合作,实现满足企业人才需求和高校人才培养双赢的局面。

2.3.7 实行与内地对口援建高校联合培养模式

目前,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对口支援高校联合培养本科生等有关工作的通知》精神,有些学校以内地高校援建为契机,进行联合培养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例如:西藏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建立了“1+2+1”培养模式,自2011年始,交通运输专业(铁路方向)的学生第一学年和第四学年在西藏大学工学院就读,第二、三学年到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就读,毕业文凭加盖双方学校的公章。为了拓宽培养范围,2013年改为建筑系“城市规划专业”与西南交大合作进行“1+3+1”培养模式,更好地利用了对口支援高校优质的教育资源,把学校教学资源相对较弱的专业送到内地的相关高校进行联合培养,使学生接受相关院校的优势教育资源。

另外,还可以加强第二学士学位培养工作,如:西藏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进行“工商管理”和“国际贸易”两个专业的第二学位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并且获取学位的学生专业素质得到了拓展。适当地利用与内地高校寒暑假的时间差,组织学生到内地高校访问学习,可起到拓宽学生视野,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的作用。

2.3.8 以各类竞技比赛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

本着“以竞赛促发展”的方针,在导师的指导下,利用开放的实验室和共享资源平台,积极组织校内竞技比赛,鼓励和培育学生参加省内外、国内外的各类设计竞赛,全面履行对专业学生有利的学习指导。近几年施行的国家和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性计划项目对西藏各高校进行大力支持,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以此为基础,学生发表了省级和国家级论文,还先后参加了“挑战杯”各类大学生竞技比赛,获得国家级、省级、校级等多个奖项。学校要大量提供类似平台,公布相关信息和政策鼓励以及软硬件支持,以期促进积极向上的校园学习氛围。

2.4 积极打造健康、稳定的学生社团 促进和谐校园文化发展

高校社团健康和谐发展是高校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校管理的民主化进程甚至和谐社会建设方面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美国卡内基教育基金会对美国大学生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大学教育的效果是与学生在校园里度过的时间及学生参加各项活动的质量联系在一起的”。这种情况在我国也不例外。高校学生社团的优势在于组织灵活、凝聚力强、活动形式多样以及实践创新性强。通过学校正确的指导思想,做好组织和指导工作,以社团为载体,全方位打造校园文化特色。

针对西藏高校管理制度和学生社团发展的实际特点,西藏高校同国内其它高校一样,建立起“校党委宣传部—校团委—校学生社团管理机构(如学生社团联合会)—校级学生社团(院团委—院级学生社团)”模式的组织系统。总体来说,各学校社团以文学艺术型社团、志愿服务型社团、健身娱乐型社团居多,而理论学习型社团和学术科技型社团比例偏少,数量也不多。除了所属团委的社团因为经常参与学校的活动具有一定的核心凝聚力,其它社团建设发展相对较弱,辐射范围也不广。

高校社团的健康发展,一是需要相关负责人积极争取政策、吸引社会资源以及有偿服务等多渠道筹集资金,为社团提供必要的经费保证;二是要开放社团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结合大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及当今社会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多方面、多形式开展社团文化活动;三是要开放社团活动的范围,要突破社团内部或校内自我封闭循环方式,积极走出校园,并加强与外校学生社团之间的联系、交流与协作,积极进行跨校际交流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社团自身发展,提高学生社团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各类拓展平台均有学生社团的参与、组织、建设过程,努力构建由学生社团表层文化、中层文化和深层文化组成的学生社团文化体系。

3 结语

西藏高校由于生源的差异问题比较突出,已经与教学和管理工作产生了矛盾。学校在提高老师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的同时,也要为学生建设丰富的自主学习平台,形成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随着多元化模式的改革培养,学生的在校学习在各个时期都要有规划,能够得到全方位、个性化培养。但是,这也对学校的相关管理环节和老师的要求有所提高,需要同步进行。在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同时,更要深层次定义教学成果,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改革制度,完善教学质量的考核指标,合理设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搭建实践育人平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校“有所依,有所学”,毕业以后“有所用”,真正成为“靠得住、留得下、用得上”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加德纳.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2]房灵敏,王琼,娄源冰,等.西藏教育的特殊性分析与思考[J].西藏大学学报,2008(12):5-9.

[3]钱军平.基于生源差异的高等教育质量有效性分析[J].江苏高教,2010(3):32-35

[4]崔岩.西部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西部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2011(24):61-64.

[责任编辑:索郎桑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738(2014)01-130-09

收稿日期:2013-10-24

基金项目:2013年度西藏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针对生源结构差异,多元化培养平台拓展研究——以西藏大学为例”(项目号:2013ZJJG08);2012年度西藏大学校级教改项目“针对学生生源结构差异,拓展多元化培养平台研究——以工学院学生为例”(项目号:XZDX2012JG08)阶段性成果。

第一作者简介:高红梅,女,汉族,四川乐山人,西藏大学工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处理技术。

Research on the Multi-perspective and Diversified Talent Training in Connection with Different Source of Students at Higher Education in Tibet

Gao Hong-mei Gesang-Duoji Renqing-Nuobu Ma Wei-zhen

(Engineering School of Tibet University,Lhasa 850000,Tibet)

Abstract:The structure of student sources at higher education in Tibet has been largely changed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in Tibet.The uneven education background and serious multi-polar differentiation of new students have posed new challenges in school system and student management.The traditional training methods have been severely restricting the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 and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the university.In the present paper,two aspects of teaching methods reform of teachers and construction of multi-channel learning platform stimulating student’s independent learning were analyzed, taking into the students'cognitive level,ability level and emotional level account,in connection with the status of current education and diversified structure of student to satisfy the various needs of different students.The implementation of advantaged education suitable for student’s development is the way to realize th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Keywords:different source of students;teaching method;multi-perspective training

猜你喜欢
教学方法
谈小学美术有效教学方法
简析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数学复习教学方法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之我见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