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隆化县张三营中心卫生院,河北 承德 068156)
笔者将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 肝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澳泰乐颗粒治疗,研究组则采用养阴柔肝化湿解毒方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4例,其中男42例,女22例;年龄26~64岁,平均(41.52±12.22)岁;病程4~15年,平均(7.22±2.55)年;其中轻度27例,中度3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给予澳泰乐颗粒(吉林敖东集团力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50837,规格为每袋0.35g)开水冲服,1次1袋,1日3次[1]。治疗组给予养阴柔肝化湿解毒方(由猫人参30g、苦参9g、丹参30g、车前子15g、生地15g、苍术9g、白芍15g、茵陈15g、虎杖15g、北沙参15g、川石斛15g、马鞭草30g、生甘草6g,半枝莲15g、岗稔根30g 15味中药组方)对其中神疲乏力甚者加用炙黄芪15g、党参15g、桑寄生15g;对胀满甚者加用柴胡9g、生枳壳9g、青皮9g;对腰膝酸软者加用枸杞子15g、怀牛膝15g、女贞子15g)治疗,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用,1个月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随访半年[2-3]。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数值变量资料以±s表示,分类变量资料以百分比表示;两均数间的比较采用 t检验,两样本率或构成比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乏力改善27例(84.38%),肝区不适改善26例(81.25%),消化道症状改善28例(87.50%);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乏力改善19例(59.38%),肝区不适改善20例(62.50%),消化道症状改善24例(75.00%)。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研究组改善更明显(χ2=4.88,4.01,P < 0.05)。
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变化比较(±s,n=32)
表1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变化比较(±s,n=32)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研究组 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 治疗前治疗后ALT(U/L)121.43±35.52 43.64±15.13*#114.45±30.21 73.33±17.76*AST(U/L)60.23±20.65 30.46±11.31*#65.31±18.33 45.43±13.14*TBil(μmol/L)45.33±17.32 19.89±9.22*#42.43±18.56 32.62±11.34*AIb 35.41±6.31 46.33±6.20*#35.22±5.21 37.12±5.34*
两组患者治疗后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乙肝型炎E抗原(HBeAg)转阴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b)情况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清病毒学指标变化情况比较[例(%),n=32]
目前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约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癌[4-6]。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1~59岁一般人群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为7.18%,5岁以下儿童的HBsAg仅为0.96%,青壮年乙肝罹患率最高[7]。
目前,西医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主要采用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两大类抗病毒治疗药物,中医药也逐渐受到重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属中医“胁痛”“黄疸”“肝郁”“湿阻”等范畴。中医主要通过辨证分型采用疏肝健脾、理气化瘀、健脾补肾等方法进行单独治疗或联合西药治疗[8-9]。根据笔者多年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有效经验总结,确立养阴柔肝、化湿解毒的基本立法原则,以养阴柔肝为主而达到养阴扶正的目的,兼顾除湿柔肝解毒以驱除病邪,其中生地、北沙参、石斛、白芍、生甘草养阴柔肝,避免克伐过度,养正保肝;茵陈、车前子、虎杖、苍术、马鞭草柔肝祛湿,降低肝脏炎性反应;半枝莲、苦参、猫人参、岗稔根清肝解毒,抑制病毒复制。诸药合用,共奏养阴柔肝、化湿解毒护肝之功效。本研究结果显示,养阴柔肝化湿解毒方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郝大林.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24):330-333.
[2]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 年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19(1):13-24.
[3]聂红明,董慧琳,高月求,等.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设计要点[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2,23(4):486-489.
[4]高月求,姚 嫣,李 曼.补肾方对慢性乙型肝炎自然杀伤细胞免疫效应分子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0(7):710-713.
[5]任 红.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难点与热点[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2,20(2):81.
[6]谢 榕,江建宁,苏明华,等.慢性乙型肝炎经治患者核苷类药物再治疗的效果与耐药分析[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2,30(8):478-483.
[7]姚盈盈.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54例的疗效及护理体会[J].中国药业,2013,22(9):97-98.
[8]高志良,谢冬英,林炳亮,等.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优化治疗策略浅淡[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2,20(2):154-157.
[9]于 磊,唐 尧,张 蕊,等.肝苏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系统评价[J].中国药业,2012,21(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