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梅
(潍坊市育华学校,山东潍坊,261051)
专业引领,构建教师梯队培养机制
张雪梅
(潍坊市育华学校,山东潍坊,261051)
潍坊市育华学校是一所完全按照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配置建设的新学校。学校包括初中部、小学部,建有科技楼、综合办公楼、体育馆、餐厅、学生公寓、教师公寓、天文台、400米标准塑胶运动场、球类专用塑胶场地和14000平方米校园文化广场等,并预留了国际教学部建设用地。学校按标准配备了各种功能教室40多个,50个学生教室都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设备。
2008年9月,潍坊市育华学校正式建成。面对当时奎文区一流的硬件教学设施,我们在兴奋的同时,也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我们该如何快速提高学校内部软实力,从而增强学校的综合竞争力呢?经过调研分析,我们发现,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我校发展的短板。
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遇到问题是很正常的,关键是如何去诊断问题、解决问题。我校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汇总后进行具体的数据分析,查找我校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背后的深层矛盾,切入问题的核心所在,从而为下一步确定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学历结构:研究生学历1人,大学学历117人,大专学历57人,中专及以下5人。
教龄结构:5年以下10%,6~10年7%,11~20年50%,21~30年26%,31年以上7%。老中青教师所占比重不协调、不均衡。
教师来源:潍坊第十一中学、潍坊第十四中学、潍坊市工业干校、奎文区民生街学校、奎文区育华小学等。
依据以上数据以及其他方面,我们分析认为,学校教师队伍总体素质较好,但拔尖教师少,优秀师资相对缺乏,全校专任教师149人,而市级教学能手仅3人。由于多种原因,学校教师变动较大,骨干教师流失较多,大专以上学历教师由175人减少到169人,先后有17名奎文区教学能手调走。老中青教师所占比重不协调,教龄在20年以上的教师占33%,教龄在10年以下的教师占17%,教师平均年龄41.8岁,这种趋于大龄化的教师结构,不利于学校教学的开展。学校教师来自三类不同学校(初中、小学和技校),不同的文化氛围,让整个教师队伍缺少共同的发展远景,缺少了凝聚力。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发现优质教师资源培养的缺失已经成为制约学校快速发展的瓶颈。
基于分析并结合学校实际,我们制订了教师培养三年规划:第一年——奠定基础,强化管理层执行力,加大教师培训;第二年——关注细节,坚持规范与创新,吸引优秀师资;第三年——实现特色,师生家长认同度高,成就老师成长。
为了逐步实现规划目标,学校提出了构建“学科骨干教师—校优秀教师—学科金牌教师—个性化特色教师”梯队培养机制的思路。
思路已经明确,关键是如何落实。学校在全面推行教师读写工程的基础上,重点培养优秀教师和青年教师,打造梯级式教师发展链条,让每位教师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奋斗的方向和目标。
(一)科学管理,为教师培养提供制度保障
1.共同愿景
要把来自五所学校的教师凝聚成一块成铁板,共同的愿景是最好的融合剂。我校在《章程与规划》中提出了建设“管理规范、特色明显、师生共进、学生向往、教师幸福、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现代化品牌学校的办学目标,确立了“让每一个学生每天都有新进步”的办学理念和“健康、责任、博识、求索”的育人目标,将“见贤思齐、自强不息”作为学校的校训,突出“一个中心、两个根本”: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学生成长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明晰的发展思路,美好的未来愿景,让老师们看到了希望,找到了奋斗的内动力。
2.制度管理
为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改变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一样的状态,学校从制度建设入手,依托“10条底线管理”,创建“精细化管理”体制,从细节着手,从学生、教师、课堂、班级、后勤服务等多角度建立和完善影响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必要规章制度,集结出版了《潍坊市育华学校管理指南》,实现“手中有尺度,心中有规范”。科学规范的管理让学校形成“上岗靠竞争、聘任靠实绩、报酬看贡献、考核看实效”的良性循环。
(二)读写工程,提升教师文化素养
为全面了解教师的文化素养、学生的文化基础以及家庭文化氛围,2008年建校之初,学校对教师、学生、家长三个群体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令人震惊。
学生:每天课外阅读时间不足0.5小时的达85%,最喜欢阅读卡通动漫类占92%,每学期阅读文学名著超过2本的不足20%。
家长:学历是初中及初中以下的占71.4%,81%的学生家中藏书不足50本。
教师:每天只阅读教材、教参的占53%,近五年认真阅读2本以上教育理论书的只有21%。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我们认为,学校地处城郊,属于农村学校,教师外出学习机会少,专业发展内动力不足,阅读范围狭窄。学校生源基础差,周边环境中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较多,周边教育文化氛围认同度低。学生学习关注课本,课外阅读量达不到课标要求。
于是,学校把读写工程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发展项目来抓。在目标上,倡导教师“与书为伴”,读专著、赏名著、诵经典、写随笔。要实现三个转变:转变育人模式,将阅读体悟用于指导学生成长;转变阅读态度,将阅读内敛成提升自我的习惯;转变品位意识,将阅读作为提升文化品位的方法。
1.领导率先垂范
学校领导率先垂范,读书写作每天不少于1小时,每学期阅读教育书籍不少于10本,中层干部阅读不少于3本。周一例会,中层干部统一培训交流,材料由各位中层干部轮流推荐。仅2012年,学校就组织了39次培训交流。
寒暑假集中培训学习已成为学校的惯例。学校中层干部先后学习了《狼性中层》《哈佛商业评论》等10多本书,每位中层结合自己的工作,用课件进行汇报,并现场互相点评。跨领域的学习让中层干部学会换个角度看教育、多个角度看管理。
2.教师全员参与
学校每年投资3万多元,为教师订购报刊60余种。同时,根据需要,学校定期向教师配发优秀教育教学专著。自2008年以来,学校先后配发了《教师的20条修炼》《理想课堂的42个问题与策略》《三四五优质高效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估》《好教师是自己找的》等10多种书,并用读书报告会、征文等行形式,督促教师读书交流。2012年12月,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学校推出了“潍坊市育华学校十大优秀书目”。
3.草根论坛
论坛是教师自我培训、相互交流的舞台。2012年,教师自发组织了“教师文化交流论坛”,这论坛主角是一线教师。教师们分享读书心得,交流自己的教学故事,并现场进行自由点评。主题、互动、阅读成为论坛活动的关键词。
4.班主任培训
学校德育处每周二下午进行经验交流或者管理培训,三年来共组织培训交流活动50多次,班主任读书报告会3次,外出观摩2次,远程培训1次,2240人次参加了各项活动,班主任的综合管理水平不断加强。
这些活动的效果非常明显。实施读写工程后,阅读已经成为育华人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教师不仅关注教学用书,90%以上的教师每学期至少能读一本教育专著。有90.8%的学生每天的阅读时间比以前增加了0.5小时,54.6%的学生增加了1个小时,38%的学生家中藏书量在150本以上,25.9%学生家里的藏书比以前增加了100本以上。
(三)重点培养,打造优秀教师群体
1.构建教师梯队
为构建教师梯队,我校依据《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目标框架》,从“对新课程改革、学科课程的认识与理解”和“课程标准的理解与应用”两个维度,通过理论考试、讲课等形式,对所有一线教师进行考核与评价,选拔出20%的教师作为学科骨干教师;然后通过说课、现场案例评析、讲座等,选拔出10%的教师作为校级优秀教师;再从校级优秀教师中选拔出5%的教师作为学科骨干教师。只有学科骨干教师才能参加奎文区组织的个性化教师评选。这样,我校的教师梯队初步形成。不同梯队的教师,实行动态管理,每年考核一次,实现“能者上,庸者下”。教师的义务与权利并存。《潍坊市育华学校教师管理办法》中规定,凡选拔出的学科金牌教师和首席班主任,在履行自己职责的基础上,每月享受津贴200元,每年外出学习不少于6次。
2.鼓励多层进修
外出学习在我校是教师的一种福利,学校每年要投入10多万元,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各种进修。凡是参加研究生进修并拿到学位的,学校奖励5000元;凡是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拿到资格证的,学校奖励1500元。四年间,我校新增了16位研究生,二级心理咨询师2人,三级心理咨询师20人。
3.参加学术研究
为让优秀者更优秀,我校积极推荐优秀教师参加奎文区名师工作室,参与不同的学术研究。现有21名教师被不同的工作室选中,成为正式成员。同时发挥李秀伟工作室落户我校的优势,鼓励教师跟随参与活动,现有编外成员76人。在李老师的指导下,我校9名骨干教师带领30多人开发了自己的第二课程。他们编写课程实施纲要、出台评价办法、学习教育理论,在实践中反复调整课程内容。在这个研究过程中,教师课程意识迅速提升,实现了从课程执行者到课程开发者的转变,彰显出自己的教学特色。
我校骨干教师已经开发的第二课程有学科拓展类课程、社团课程、科技课程、手球课程等30多种,其中科技课程已经开发出了《仰望星空》《机器人》《小小发明家》系列教材,其中《仰望星空》和《机器人》获得了山东省优秀课程资源一等奖。
4.创设培养基金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与希望,本着“一年入门,两年合格,三年见成效”的目标,我校每年投入1万元作为青年教师培养基金,用于买书和外出学习。我校为不同层次的青年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菜单,为青年教师提供成长、锻炼、提高的机会,创造发展空间,搭建展示的舞台。
范围内容新分配教师每周听一节课、每月讲一节汇报课、同读一本书、期末讲一节展示课毕业3年的教师写一篇关于课堂教学设计的文章、设计一个优秀案例(实录)、讲一节汇报课、写一篇讲课内容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教学反思(500字以上)、写一篇关于课堂教学设计的论文、写一份参与活动的总结毕业5年的教师读《课程与教学论》、讲一节汇报课、完成一个优秀案例(包括设计指导思想、课堂教学实录、课件、教学反思)、现场完成一个案例评析、写一份外出学习的报告、写一份观课报告
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我校的青年教师在奎文区各种活动已经崭露头角。毕业四年的裴志星老师考取了奎文区后备干部,成为李秀伟工作室成员,为奎文区教研活动提供公开课,论文发表在教育期刊《创新教育》上,参与我校市级课题的研究。毕业四年的秦翠香老师,在奎文区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一等奖,并获区优质课一等奖、省论文一等奖,是区级课题研究组的成员。毕业三年的李彩霞老师是“孙云霄工作室”成员,获省论文一等奖、区课堂大赛二等奖,是区级小课题主持人。其余的教师也都至少有一项奖项。
经过四年的努力,我校教师梯队培养机制已经建成,学校里形成你追我赶、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四年中,我校增加了17名市区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并为省市区提供25节公开课;1人获得全国目标教学研讨会一等奖;4名教师与临朐名师进行同课异构,获得好评;30多人获得优秀辅导教师称号;13名教师获市区金点子案例评选一、二等奖;有50篇论文获得省市区奖励,230多篇文章发表于不同的专业刊物,20多人获得区优质课一等奖。
教师成长为学校的发展增强了无穷的内动力。我校被评为山东省规范化学校、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研究先进单位、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中小学教师远程研修组织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潍坊市教学创新50强学校等;被确立为国家手球奥林匹克后备人才训练基地。有1个国家级、2个省级、6个市级、8个区级课题并顺利结题;1个市级、11个区级立项课题正在研究中;共有128人次参与区级以上研究,参与率达86%。
张雪梅(1970—),本科,山东省潍坊市育华学校校长,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