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重点建设后甘肃省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现状研究

2014-05-03 09:50盛建国凌晓燕刘佳刘茂昌
社科纵横 2014年6期
关键词:特校特教甘肃省

盛建国凌晓燕刘 佳刘茂昌

(1.河西学院体育学院 甘肃 张掖 734000;2.张掖市特殊教育学校 甘肃 张掖 734000)

甘肃省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特殊教育起步晚,基础薄弱,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存在一定差距,盲、聋、智障三类残疾儿童及肢残儿童入学率普遍低于健全儿童[1]。在2009年之前,甘肃省有特殊教育学校15所,学生主要以聋哑人为主。在此期间特教学校的体育课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但大部分学校体育场地、器材极为贫乏,体育课处在无教学计划、无教材、无目标、无体育达标状态。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大了对特殊教育的扶持力度,2009年教育部等部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意见》和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特殊教育提出了具体的建设要求,中央财政于2010年安排29亿元支持中西部地区新建和改建特殊教育学校。以此为契机,甘肃省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甘肃省扶助残疾人规定》,实施“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和“残疾儿童少年助学工程”[2],对甘肃省特殊教育进行重点建设,特殊教育办学规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截至2012年底,通过改建和新建,全省共建成特教学校28所,比2009年之前的15所增加了46.4%,专任教师572人,在校学生达到8337 人[3]。

特殊教育学校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初步掌握补偿自身缺陷的基本方法,身心缺陷得到一定程度的康复”[4]。体育作为一种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仅能提高残疾人身体素质,促进其身体健康,而且能丰富精神生活,有助于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形成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促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5]。因此,体育在特殊教育学校中发挥着有别于普通学校的特殊意义。本研究拟通过对重点建设后甘肃省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希望能对促进甘肃省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发展与改革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甘肃省19所特殊教育学校为研究对象,对学校的体育主管领导、体育教师、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19所特校中,涵盖了听、智、视障三类学校,都属于2009年后扩改建和新建的学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CNKI和校园网络查阅有关残疾人体育、特殊教育方面的法规文件、学术期刊。

2.问卷调查法。根据本文研究的内容和目的,设计“学校领导问卷”和“体育教师问卷”,通过走访调查和电子邮件形式向19所特教学校发放问卷。其中发放学校领导问卷19份,回收有效问卷19份,有效回收率100%;发放体育教师问卷65份,回收有效问卷59份,有效回收率90.8%。问卷进行了相关的效度和信度检验。

3.访谈法。对甘肃省残联和部分特教学校领导、老师、学生进行访谈,获得大量与本文有关的资料、信息及合理建议。

4.数理统计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常规性归类统计和分析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一)甘肃省特教学校体育活动场地与设施

学校体育的发展、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必要的运动场地和器材。根据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组织编制的《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9个教学班的特殊教育学校应设一片200m环形跑道运动场加1片篮球场,1间体育康复训练室和1间律动教室;体育活动场地弱智和聋校不少于5186m2,盲校不少于4628m2,总体上不低于学校总面积的30.01%,并配备相应体育健身器械[6]。在被调查的19所特教学校中,虽然由于建设规划和学校规模等因素的限制,特教学校的体育活动场地面积数没有达到标准要求,但89.5%的学校体育活动场地达到了学校总面积的30%,具有田径、球类、体操等场地的学校占比较高(表1),只有体育康复训练室和律动教室占比较低,分别是47.4%和57.9%,每个学校都有一定的体育活动场地和器材。但特教学校的体育活动场地,除体育康复训练室和律动教室外,其它场地均是按照普通学校场地建设标准修建的,没有针对听障、视障、智障学生的专门设施。这说明,1)甘肃省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通过近几年的重点建设,特教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有了根本的改变,基本能够满足特教学生体育发展的需求;2)特教学校还需要在特设体育场地、器材方面加强专业化改造。

表1 甘肃省特教学校体育场地情况(n=19)

(二)课余体育活动与竞赛状况

课余体育锻炼和竞赛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特教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途径。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个非常矛盾的现象:虽然体育课教学活动和管理很不规范,但特教学校对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比较重视,课余体育活动师生参与率高:100%的学校组织出早操,89.5%的学校有课间操,57.9%的学校开设了体育兴趣小组,79%的学校有定期的诸如球类、田径等项目的竞赛和达标运动会;而且由于近几年甘肃省召开省、市级残疾人运动会,有47.4%的学校还设有体育业余训练队(表2)。由此可见,特教学校对体育促进残疾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的价值和功能认识是明确的,体育已经成为特教学校非常重要的校园文化活动内容和对外宣传、展示形象的窗口。存在的主要问题,1)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内容仅限于几个传统体育项目,且与体育课关联度很大,按序依次为篮球、羽毛球、跑步、舞蹈、排球;2)残疾学生体育能力两极分化严重,部分参加残疾人运动会的学生具备较高的运动技术水平,大部分学生在没有学校组织、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自主健身的能力很差,没有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与技能。

表2 甘肃省特教学校课余体育活动与竞赛情况(n=19)

(三)甘肃省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状况

1.体育课开课率

特殊教育学校因学生的特殊性,其无论是对于场地器械还是体育师资要求都比较高,从对19所特教学校体育课和康复训练课的调查来看,视障学生开课率66.7%较低,智障和听障学生开课率都达到100%,但开课次数差异很大(表3)。访谈中了解到,这种状况既与特校学生残疾性质相关,又与甘肃省特校历史发展与建设背景关联:1)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在特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占比重大,训练设备是办学的必备的硬件条件,政府对此投入较大,学校对教学也格外重视,因此培智班的康复训练课开课率较高;2)视障学生上体育课尤其需要无障碍教学环境,对盲生的异常形态、形成行为、感知功能、定向与行走能力需要施行个别化教学,而视障残疾人往往对身体活动有很重的畏难心理,在缺乏无障碍环境、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体育教师相对不足或缺乏一定盲专业技能的情况下,不上或少上体育课就成为特校必然的选择;3)甘肃省特校听障学生每周开1节体育课的占33.3%,开3节课的仅有5.6%,大部分学校开设2节课,远未达到普通学校1-2年级每周开设4节、3-9年级开设3节体育课的新课标要求。其中的原因,一是2009年之前建校的特校,因历史的原因教育经费匮乏,学校体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缺少必要的体育场地与器材;二是体育师资不足,兼职体育教师过多,缺乏必要的体育教学知识和经验;三是新建特校的体育师资、场地器材尚未完全到位,不能开足体育课。

表3 甘肃省特教学校每周体育课正常开课统计情况(%)

2.教学大纲实施情况

由于没有针对残疾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特教学校仍然在使用1990年教育部颁布的体育教学大纲。但即便如此,制定特校体育教学大纲并完全执行的学校只有19%,有81%的特校部分执行或根本没有体育课教学大纲,甚至有2所学校的教师干脆不知道有体育教学大纲(表4)。教学大纲在于明确学校体育教学的方向,规定教学内容体系和对教学提出基本要求,是编写体育教材、进行体育教学、评估教学质量和对体育教学管理的依据,没有或不执行教学大纲,其教学行为只能是漫无目的和放任自流,不能有效的发挥体育课的功能和作用。特教学校缺乏专门的体育课程标准与教材,没有刚性的规范要求是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的原因。

表4 甘肃省听、视障学生实施体育教学大纲情况(%)

3.体育课使用教案上课情况

表3、表5显示,体育教师依教案上课率仅为42.1%,且都集中在建校时间较早的老牌特教学校,52.6%的教师上课无教案,体育教学不规范、缺乏系统性,随意性过大。主要原因在于,部分教师缺乏基本的体育教学理论和知识,个别教师甚至不知道如何写教案,这需要对体育教师进行严格的专业培训,加强体育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学习。

表5 体育课使用教案上课情况统计(n=19)

4.体育课教学内容与使用教材情况

调查中了解到,特教学校体育课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可选择范围较窄,只限于篮球、排球、田径等几个传统体育项目,教学设计中缺乏趣味性、自由性、可变性、简易性,更谈不上区别于普通学校的体育特色。体育教材的配备情况不容乐观,31.6%的特教学校无体育或康复训练方面的教材,47.3%的学校使用的是普通中小学教材,特殊教育或自编的体育教材使用率偏低,只有21.1%(表6)。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材,主要偏向特殊儿童心理特点与康复训练需要,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不仅进行身体素质的锻炼,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克服特殊儿童的心理障碍。特教学校专用和自编体育教材使用率低的状况,要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高度重视。

表6 使用体育教材情况统计(n=19)

(四)甘肃省特教学校体育师资状况

1.教师数量及专业构成情况

在被调查的19所学校59名专兼职体育教师中,体育专业专职教师33人,只占55.9%,由特教专业和其他人员兼职的体育教师26人,占体育教师总数的44.1%,所有教师没有一个特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表7)。体育专业师资接受特殊教育一般理论知识培训的只占74.2%,没有专门、系统的学习特殊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和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缺乏全面系统的诊断和教育各种身心障碍儿童体育、康复训练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而兼职体育教师,只有一定的体育特长,并没有完全掌握体育教学技能。因此特教学校体育师资从专业结构和特教体育的知识技能上,都存在很多的问题,状况堪忧。其中主要的原因是我国缺乏专门进行特教体育培训的组织和机构,全国只有天津体院、西安体院、山东体院三所体育院系开设了特殊教育专业,特教体育师资的培养和培训还没有跟上特教事业的发展。

2.专职体育教师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

从表7可以看出,专职体育教师中只有15.2%的人具有本科学历,专科学历的占63.6%,有21.2%的人是中师毕业,60.6%的教师是通过函授取得的高一级学历。在职称结构上,高级职称和没有职称的教师比例均为9.1%,中级职称占30.3%,初级职称占51.5%,体育师资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很不合理,体育教师在特教学校中处于相对的弱势,这与特殊教育的发展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是极不相称的,也是特教学校体育发展的一个瓶颈。究其原因,体育教师队伍自身学历偏低和缺乏专业的特教知识与技能,在学校教育中不能占据主导地位,则职称评聘和待遇方面必然处于劣势。

表7 体育师资结构状况(%)

3.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及待遇

调查显示,甘肃省特教学校专职体育教师数量不足,教学工作量较大,体育教师平均每周11.28次课,最多达18次,最少11次。19所特教学校中,77.8%的学校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的福利待遇一致,22.2%的低于其他学科教师,67%以上的学校无法定时、定量地给体育教师发放运动服。这些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对体育教师参加学习、培训、晋级和工作的积极性带来一定的影响。

三、结论与建议

1.在政府重点扶持下,近年来甘肃省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成效显著,特教学校已具备较好的体育场地、器材等硬件条件,但针对残疾人尤其是视障残疾人的场地、器材专业化程度不够。

2.特教学校对体育的价值功能有一定的认识,比较重视课外体育活动,师生参与率高,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较好,但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较为单一,学生的自主健身能力较差。

3.在重点建设中突出的表现出特教学校体育的软件条件存在诸多不足:体育师资总量不足,兼职教师过多,体育教师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很不合理,缺少特殊教育的体育技能培训和康复训练的理论知识,教学技能和专业化水平不高,在学校教学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不突出;体育教学活动很不规范,缺乏特殊教育体育课程标准和教材,体育课教学效果不明显,体育教育与康复的功能发挥有限。

4.甘肃省特殊教育学校在今后的建设中要深化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更好的发挥体育在残疾人教育中的作用。1)将体育师资纳入特殊教育培训体系之中,成立专门的特教体育师资培训机构,提升现有体育教师特殊教育体育教学能力;2)加强现有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改造力度,培养专门人才补充到特教学校,从根本上解决教师数量不足、特殊教育体育专业化水平不高的问题;3)组织专家尽快制定特教学校体育课程标准,编写专门的残疾人体育教材;4)特教学校尚需强化体育场地设施的专业化功能。

[1]马金玲.甘肃省特殊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发展[J].民族教育研究,2006,17(6):74-78.

[2]徐守盛.政府工作报告[N].甘肃日报,2010-01-31(- 版).

[3]甘肃省教育厅.甘肃省2012年教育事业统计简报[EB/OL].[2013-1-27].http://www.gsedu.gov.cn/Article/Article_15374.aspx.

[4]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98(35):1313-1322.

[5]周芳.我国残疾人体育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浙江体育科学,2005,27(1):18-21.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56-2011)[M].第一版.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1:8-35.

猜你喜欢
特校特教甘肃省
“南京特教师范招待所”饭盆
一只普通的食堂饭盆与一段独特的特教历史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创特色品质特校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同样的阳光雨露——特教教师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