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少数民族相对落后地区居民消费特点与需求拉动分析

2014-05-03 09:56哈金芳
社科纵横 2014年6期
关键词:居民消费甘肃全省

哈金芳

(西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30)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曾指出:“一切需要的最终调节者是消费者的需要”。可见,消费需求是一切需求的源头,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自2008年国际经济环境持续恶化后,我国的宏观经济决策者们纷纷主张努力增强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自2009年起,每年的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将扩大内需作为我国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前总理温家宝于2013年3月5日在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指出:“要坚定不移地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不断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甘肃省也积极响应中央精神,近几年一直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作为促进甘肃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总体目标。

甘肃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无论从人口数量还是土地面积来看,甘肃民族地区的重要地位都是不容忽视的。甘肃民族地区土地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39.6%;截至2011年末,民族地区总人口达317.6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12.39%。然而,甘肃民族地区的经济贡献却与其地位极不相称。以GDP为例,2011年全省GDP总量为5020.37亿元,而民族地区GDP总计310.01亿元,仅占全省GDP总额的6.18%。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的步伐,缩小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差距,既是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保障,也是甘肃全省均衡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的保障。

对于如何发展甘肃民族地区经济,曾有专家学者从经济结构、特色产业、财税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给予过关注和研究。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甘肃民族地区居民消费特点及制约民族地区居民消费需求的因素,针对性地提出拉动甘肃民族地区居民消费水平的对策。

一、甘肃少数民族相对落后地区居民消费特点分析

甘肃民族地区包括甘南藏族自治州和临夏回族自治州的16个县(市)及天祝藏族自治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共21个县(市)。由于地理、历史等原因,甘肃民族地区在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的发展水平总体偏低。但是,肃北、阿克塞两县由于具有较好的资源优势,加之其人口总量远远低于其他市县,所以其人均GDP、城镇及农村人均收入都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因而其消费能力也远高于其他民族地区。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为甘肃少数民族相对落后的其他地区。根据2012年《甘肃发展年鉴》的统计数据,通过与甘肃全省平均水平比较来看,甘肃相对落后民族地区的居民消费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

(一)总体消费能力偏低,消费层次不高

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能力的首要因素。在甘肃相对落后的民族地区,除肃南县由于畜牧业发展良好,其农牧民收入平均水平高于甘肃全省农村平均水平外,其他地区居民收入水平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这无疑会影响到居民的消费能力。以下是2011年相对落后民族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农村人均纯收入与甘肃全省平均水平的比较:

农村人均纯收入(元)甘肃省 14989 3909甘南州 12063 3106临夏州 9759 2693张家川 11800 2583天 祝 12572 3199肃 南 12568 8062地区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消费层次是消费水平的具体体现。目前我国的总体情况是,居民消费已经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消费方式已经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而在甘肃相对落后的民族地区,由于居民总体收入水平较低,大多数居民还处于温饱型消费阶段,以食品为代表的吃、穿、用等基本生活消费仍占总支出的大部分,对物质产品的需求大多仍停留在较低水平,对高档家电、家具、服装、生活用品及文化、教育、艺术、娱乐等精神消费较少,消费层次普遍较低。从可获得的2011年甘肃农村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性支出情况来看,甘肃相对落后民族地区在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等方面的消费水平总体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如下表:

占生活消费性支出比例(%)甘肃省 3664.9 292.7 8甘南州 2414.52 57.28 2.4临夏州 2727.01 68.53 2.5张家川 2073.58 168.66 8.1天 祝 2239.33 172.17 7.7肃 南 8421.85 461.74 5.5地区 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元)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元)

(二)人均消费总量偏低,对经济拉动作用小

国家和甘肃省政府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措施的出台,对甘肃城乡消费品市场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汽车下乡、家电下乡”等各项刺激农村消费措施的推动下,甘肃农村消费品市场也呈现出较快的发展势头。但是在甘肃相对落后民族地区,除肃南县因为农村畜牧业发展条件好,牧民收入高,农村消费品市场较活跃外,其他地区均表现不佳。以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为例,除肃南县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外,其他地区人均消费量一直徘徊在较低水平,这必然使得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降低。以下是甘肃省相对落后民族地区农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性支出与全省平均水平的比较:

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元)甘肃省 3644.91 —甘南州 2414.52 1230.39临夏州 2727.01 917.9张家川 2073.58 1571.33天 祝 2239.33 1405.58肃 南 8421.85 4776.94地区 人均消费性支出(元)

(三)消费支出结构不甚合理

首先,居民消费中食品消费占总支出的比例偏高。从可获得的最新恩格尔系数的统计资料来看,部分地区恩格尔系数仍居高不下。2011年甘肃全省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7.38%,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2.24%,而临夏州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6.83%,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5.86%;甘南州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7.58%;张家川县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1.89%;天祝县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0.95%。

其次,与民族文化习俗相关的杂项支出比重较大。例如,甘南藏族在服装佩饰方面的开支占家庭收入的比例很大。由于特殊的环境造就了他们特殊的喜好,牧民们会把自己的主要财富转换为金银珠宝佩戴在身上,以便保存、迁徙。受此传统习惯的影响,一个普通藏族的服装及佩饰的价值往往超过万元,个别富裕者甚至达到几十万甚至百万余元;再比如,藏族、裕固族、蒙古族等民族,由于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原因,长期以来形成好酒的习惯,酒的消费量很大。2011年甘肃省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每年白酒消费为1.59千克,啤酒消费量为3.47千克,而据笔者调查,生活在甘南、肃南、肃北、天祝等地的居民,酒类消费量一般少则超出全省平均水平几倍,多则超出数十倍,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这些杂项开支不仅影响了家庭日常消费,而且还影响到子女教育、文化、娱乐、旅游等精神消费投资,从而使得其发展型消费受到制约。

(四)消费模式受宗教信仰影响明显

甘肃有伊斯兰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等5种宗教,其中以信仰伊斯兰教(包括回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哈萨克族等)和藏传佛教者居多(有藏族、蒙古族、土族、裕固族等)。宗教对甘肃民族地区人们的思想、文化领域产生的深远影响,也影响了他们的消费行为。

首先,宗教信徒用于宗教生活的消费支出占较大的比例。比如在藏传佛教信徒家庭消费中,婚丧嫁娶时的各种宗教活动支出占一定比例,而且佛教信徒们每次去寺院必定要布施一些钱财,如果到布达拉宫等一些佛教圣地朝圣,甚至会花费一个家庭多年的积蓄。同样,一些虔诚的穆斯林的日常生活中也会有固定地用于宗教活动的花费,他们中有条件者还会花费巨资去麦加朝圣,有人一生当中甚至会去数次。不同于世俗消费,宗教消费是刚性消费。因此,宗教消费在宗教信仰者的家庭消费中往往占有一个较固定的比例,而且随着收入的增加,宗教消费在一个家庭中的总额还会增加。

其次,与宗教教义不相符合的,或与宗教教义中不被提倡的生活内容、生活方式相关的消费受到限制。比如在被誉为“东方小麦加”的临夏回族自治州,因为伊斯兰教宗教教义的禁止性规定,烟、酒及穆斯林禁食、禁用的各类食品和用品的消费量极小,相应的,与伊斯兰教教义不相符的一些娱乐产业的发展及消费也受到较明显的限制。

再次,精神消费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因为宗教信仰的缘故,少数民族信徒一般会将可任意支配的收入用于宗教旅游、购买宗教书籍及宗教服务等方面。再加上宗教普遍提倡乐善好施、救助弱者的道德观念,有些宗教更把这种行为作为其修道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用于救济帮助他人的社会慈善性消费支出也成为甘肃民族地区居民消费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支出项目。

二、对拉动甘肃民族地区居民消费需求的几点思考

正如2013中央政府工作报告所言:“扩大内需的难点和重点在消费,潜力也在消费。扩大居民消费要在提高消费能力、稳定消费预期、增强消费意愿、改善消费环境上下功夫。”针对甘肃民族地区居民消费现状和特点,本人认为,除了国家从宏观上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等手段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外,必须针对甘肃民族地区自身特点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一)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居民消费能力

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拉动作用,反之,经济增长对消费也具有拉动力。甘肃少数民族聚居区虽然自然条件相对较差,但却不乏丰富的特色优势资源。各地政府应当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制定科学的战略发展规划,通过发展有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推动地方经济全面增长,从而全面提升居民消费能力。

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两大资源优势为其发展特色产业提供了便利:一是利于畜牧业发展的素有“亚洲第一”之称的天然草场及具有独特的差别化优势的牦牛、藏羊“甘加羊”、“欧拉羊”、“河曲马”、“蕨麻猪”等优质特色畜种;二是利于旅游业发展的多样性气候、地形和地貌造就的星罗棋布的自然景观(全州有拉卜楞寺、冶力关景区、大浴沟景区、拉尕山景区、腊子口景区等国家A级景区14处)以及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人文资源。甘南州政府已经在着手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业和旅游业。但是,在如何制定更加科学的发展战略,因地制宜,进一步优化产业链,进而实现以畜牧业和旅游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保障当地居民收入水平全面提升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学习和实践。

(二)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以提升居民消费层次

以肃北、阿克塞两县为例,虽然同属少数民族聚居区,但两县人均GDP和居民消费能力均居全省前列,综合分析之后,笔者认为关键与人口数量有关。2011年肃北、阿克塞两县GDP分别仅为25.05亿元和8.7亿元,但其人口分别只有1.5万和1.05万,所以不论是人均GDP还是人均收入均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1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988元,农村人均纯收入为3909元,肃北县此两项分别为17698元和9350元,阿克塞县此两项分别为17800元和10000元),人口仅有3.09万人的肃南县也是表现良好,而人均收入最低的临夏州恰恰是人口数量最多的地区。可见,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较的高低,与人口数量有必然的关系。事实也证明,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的收入与受教育水平低的人在收入上也会有较大的差距。因此,民族地区不仅要继续严格控制人口数量,与此同时,也要通过各种手段进一步提高人口素质。这既是民族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保障,也是居民消费层次和生活质量得以提升的保障。

(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优化消费环境,以提高居民消费率

加快完善民族地区社会保障制度,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消费率低的问题。由于近些年城乡居民教育、住房和医疗等硬性支出高速增长,加之就业、医疗等方面存在不确定性风险,使人们大都缺乏安全感,因而诱发居民预防性存储动机和行为,造成消费率走低。因此在讨论我国当前的低消费率形成的原因时,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往往被人们指为影响消费率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甘肃民族地区由于总体上属于欠发达地区,这一情况更加突出。进一步完善甘肃民族地区医疗、住房、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是从根本上降低甘肃民族地区储蓄率从而提高消费率的有效手段之一。

良好的消费环境可以有效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意愿。目前,甘肃民族地区消费环境面临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消费品市场总体规模小,商业网点少,商品流通体系不健全,缺少系统的服务网络,商品选择性小,服务质量相对较差;二是供求结构失衡,未能满足少数民族特殊文化习俗的需求。这常常使民族地区居民消费常常遭遇“买难”的尴尬,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消费意愿。因此,优化消费环境,完善商品流通网络,增强居民消费意愿也是提高民族地区消费率的解决之道。

(四)引导人们树立先进的消费观,以优化居民消费结构

一是要引导民族地区居民转变其在短缺经济时代养成的精打细算、储蓄为荣的消费观念,以保证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和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增长的动力。二是倡导“借钱”消费。收入低是造成消费水平低的主要原因,短期内想要改变民族地区这种现状是不现实的。因此,较现实的做法是大力宣传消费信贷,改变民族地区消费观念,使其接受并习惯“借钱”消费。这是在较短时间内提高民族地区消费水平,使其消费由生存型向发展型消费过渡,并进一步优化消费结构的可行之举。三是对于将金钱过多地用于宗教活动而影响到基本生活消费、子女教育或影响到生活质量的宗教信徒,有关部门和宗教人士应适当予以引导。此外,对一些民族文化习俗中的不良消费习惯应当予以校正。

(五)尊重民族宗教信仰及风俗习惯,以提高居民消费满意度

如前所述,甘肃民族地区有伊斯兰教和佛教两大宗教,民族地区的宗教信徒由于宗教信仰的原因,都有其特殊的风俗习惯,他们在婚丧嫁娶及日常生活中有大量的特殊消费需求,政府和企业对此都应当予以重视。一方面,对少数民族积极健康的消费喜好要积极迎合,比如建立专门的民族用品及服务场所,提供特色服务等,尽力满足少数民族居民的特殊消费需求;另一方面,要注意了解各少数民族的文化禁忌,避免商品宣传及营销手段伤害民族感情,以提高民族地区居民消费满意度,从而促进民族地区消费。

总之,全面提升甘肃民族地区居民消费水平,形成甘肃民族地区居民消费需求和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循环,促进甘肃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全面发展,保障甘肃全省健康发展、和谐发展。

[1]甘肃发展年鉴[Z].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2]甘肃发展年鉴[Z].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3]尹世杰,消费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

猜你喜欢
居民消费甘肃全省
直播带货 全省第一
行走甘肃
甘肃卷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甘肃卷
2018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全省齐心协力共打抗洪抢险救灾攻坚战
滨江:全省首推工位注册
居民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