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至2012年我院住院患者抗精神病药应用分析

2014-05-02 01:29:07程艳霞刘晓蓉
中国药业 2014年3期
关键词:非典型平片精神病

程艳霞,刘晓蓉,任 林,徐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药剂科,四川 成都 610041)

精神疾病因其难治愈、病程迁延、发病率高、住院时间长等特点日益受到医学界广泛关注,主要通过抗精神病药进行防治。世界精神病协会(WPA)将抗精神病药分为典型抗精神病药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典型抗精神病药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对阴性症状疗效差,且常出现锥体外系不良反应,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阳性、阴性症状均有效,可有效治疗一些典型抗精神病药无效者,很少产生锥体外系不良反应[1],在临床有取代典型抗精神病药的趋势。笔者对我院2010年至2012年住院患者抗精神病药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我院第六住院大楼2010年至2012年信息系统中住院药房抗精神病药使用原始数据,按年度统计抗精神病药的名称、规格、用量、金额等。

运用Excel办公软件对2010年至2012年我院抗精神病药使用数据进行统计。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为指标的分析方法计算用药频度(DDDs)和限定日费用(DDC)等,并对此进行统计和分析。DDD是某一特定药品为达到主要治疗目的用于成人的平均日剂量[2],DDD值参照《新编药物学》(第17版)[1]及药品说明书确定,其中注射剂以静脉滴注为标准。DDDs=该药年销售总量/该药的DDD值,DDDs越大,说明该药的使用频度越高,反应临床对该药的选择性越大,DDDs具有量的相加性。本研究以药品的通用名统计,计算同一药物同一给药途径不同厂家不同规格的DDDs总和。DDC=该药年销售总金额/该药的DDDs,DDC的大小反映各药的费用水平。排序比(B/A)=药品销售金额排序(B)/DDDs排序(A),B/A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销售金额与DDDs是否同步,比值接近1.00,表明同步性较好,反之则同步性较差。

2 结果与分析

2.1 统计结果

结果见表1至表4。

2.2 分析

2.2.1 抗精神病药的 DDDs

由表1可见,2010年至2012年,我院住院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的总的 DDDs逐年上升,与上 1年相比,年增长率分别为12.10%,3.61%,说明入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所增加,这与我院新建心理卫生中心、扩大床位数、细分临床亚专业、治疗更加规范有关,也与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疾病的治疗、重视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关。

DDDs排序前4位的抗精神病药都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典型抗精神病药舒必利片、泰必利片排在第5、6位,特别是排在前3位的奥氮平片、富马酸喹硫平片、利培酮片3年间占了76.75% ,73.90% ,76.73% 。奥氮平分别于 1996 年国外和 1999年国内上市[4],广泛用于临床,奥氮平为5-羟色胺/多巴胺(5-HT/DA)拮抗剂,对大脑边缘和中脑皮质有选择性作用,可快速缓解精神急性症状,对其阴性症状及阳性症状均有显著性疗效,并可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和认知功能,能有效治疗器质性精神障碍、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及精神分裂症,能有效治疗情感性精神障碍、神经症及儿童青少年相关精神障碍[5],对催乳素影响较少,几乎无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及粒细胞缺乏[6]。奥氮平凭借其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服用方便、耐受性和依从性好的特点,让医师和患者乐于接受,稳居我院抗精神病药DDDs榜首,且逐年上升,3 年间分别占 38.08% ,38.49% ,39.59% 。氯氮平作为第1个应用于临床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疗效确切,价格低廉,但氯氮平诱发不良反应(锥体外系不良反应除外)较其他抗精神病药多见,特别是可引起严重粒细胞缺乏症而被限制使用[7],其 DDDs排序一直稳居第4位,仍是治疗精神疾病的主要品种之一。

表1 2010年至2012年抗精神病药的DDDs及比例、排序和DDC

表2 2010年至2012年抗精神病药的使用金额及比例、排序和B/A

表3 2010年至2012年典型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使用金额、DDDs及比例

表4 2010年至2012年国产与进口或合资抗精神病药使用金额、DDDs及比例

由表3可见,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DDDs占87.79% ~90.47%,说明我院现阶段使用的抗精神病药绝大部分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其所占比例甚至高于国内同类研究水平[8],这可能与地域差异和各医院用药习惯有关。经国内外多项临床实践证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病阳性症状控制较好,与典型抗精神病药相当,对阴性症状和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有效,很少产生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因此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取代典型抗精神病药是历史必然。典型抗精神病药因其对阴性症状无效,锥体外系不良反应频发等缺陷,已成为抗精神病治疗的二线药品,其DDDs占9.53% ~12.21%,特别是氯丙嗪片、奋乃静片等,DDDs构成比不及0.3%,而且还逐年降低,临床只用于个别患者。

2.2.2 抗精神病药的 DDC

由表1可见,2012年我院使用的抗精神病药的DDC为0.34~52.65元/日,以五氟利多片最低,帕利哌酮缓释片最高,3 年间平均 DDC 分别为 26.50,26.31,25.71 元/日,稍有下降。

本研究结果显示,典型抗精神病药的DDC都比较低,市场份额越来越小,使这类药品生产企业与经销企业利润逐年下降,某些药品已停止生产,造成医院药品采购困难及临床缺药,如奋乃静片,从而又影响其临床使用率,使DDDs进一步降低。3年间氯丙嗪片、舒必利片、氟哌啶醇片的DDC都有上升,可能是近年来对参与药品集中统一招标供应商的资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抑制了无序竞争,出现一个价格回归过程,对保障这些药品的质量和市场供应有积极意义。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中,只有氯氮平片的DDC很低,为0.39元/日,甚至低于大部分典型抗精神病药,因此氯氮平的性价比很高,因其严重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受限,但仍是众多低收入患者的首选药品,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将是我国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的重要抗精神病药品之一。其次,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中,利培酮片的DDC居中,性价比较高,3年间其DDDs增长最快,与上1年相比,年增长率分别为20.94%,24.58%,2012年其 DDDs构成比达20.03%,超过富马酸奎硫平片居第2位。

由表1可见,3年间,奥氮平片、富马酸奎硫平片、利培酮片的DDC都有逐年下降趋势,是因为这3种品种都有国产和进口或合资2个品规,国产品种与进口或合资品种药效相当,价格低廉,逐渐被医生和患者所接受,使用比重有所上升,降低了治疗成本。由表4可见,国产抗精神病药使用频度逐年上升。帕利哌酮缓释片作为新的抗精神病药,2011年引进我院使用,目前只有进口品规,其DDC是所有抗精神病药中最高的,受国家药品招标采购政策和医院相关药品采购制度影响,2012年停用6mg规格,每月限量使用3mg规格,但其单价相对较高,所以2012年其DDC升高,此制度也限制了该品种的临床推广。

2.2.3 抗精神病药的使用金额及B/A

由表2可见,奥氮平片的使用金额构成比超过65.97%,与其价格较高,DDDs稳居榜首有关,虽其DDC较高,但进入医保目录较早,其用药有效性、安全性能得到保障,因此受到医生和患者青睐。3年间其B/A一直为1.00,显示其使用金额与用药频度同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当。在典型抗精神病药中,每年使用金额最高的均是氟哌啶醇注射液,主要用于控制精神病急性发作,起效快,不良反应低于氯丙嗪注射液,是我院控制精神病急性阳性症状首选药品。我院抗精神病药的B/A总体上趋于1.00,说明使用金额和用药频度同步性较好。泰必利片、舒必利片、氯氮平片的B/A均大于1.00,表明这些药品在同类药品中价格相对较低,市场份额相对较少,但用药频度较高,社会效益好于经济效益,而帕利哌酮缓释片的B/A小于1.00,表明其价格相对较高,经济效益好于社会效益。

由表3可见,典型抗精神病药使用金额构成比为0.77% ~1.03%,而且有逐年下降趋势,大大低于其DDDs构成比9.53% ~12.21%,表明典型抗精神病药价格低廉,市场份额几乎可忽略不计。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使用金额构成比占98.97% ~99.23%,这是因为随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新农合的普及,我院使用的抗精神病药全部进入医保目录,以及医生和患者更愿意选择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由表4可见,国产抗精神病药与进口或合资抗精神病药的DDDs构成比基本相当,各占一半,这得益于奥氮平片、富马酸奎硫平片、利培酮片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品的国产化。随着各种疗效确切的国产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陆续上市,增强了国产药品的市场竞争力,既发展了民族制药产业,又降低了患者用药费用,有利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进一步推广,值得大力提倡。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应系统而规范,强调早期、足量、足病程的“全病程治疗”[3],故临床医生在选择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时,要全面考虑药品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从而提高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我院抗精神病药的使用符合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在临床作为一线药物使用,而典型抗精神病药及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氯氮平作为二线药物使用的用药原则[9],国产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使用频率逐渐增加,药物治疗成本有所下降,抗精神病药使用金额与用药频度总体上同步性较好,临床应用合理。

参考文献:

[1] 陈新谦,金有豫,汤 光.新编药物学[M].第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45-267.

[2] Wertheimer I.The Defined Daily Dose system(DDD)for drug utilization review[J].Hospital Pharmacy,1986,21(3):233-235.

[3] 郝 伟.精神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6.

[4] 王正勇,朱小斌,黄 蓓.抗精神分裂症新药奥氮平的临床前药理及疗效综述[J].山东医药工业,2000,19(5):20-22.

[5] 康明秀.奥氮平的精神科临床应用及其不良反应[J].精神医学杂志,2010 23(3):235-237.

[6] 沈渔 .精神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79.

[7] 黄继忠,张明园.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应用评价[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5,5(2):75-80.

[8] 刘秀平.我院2005-2010年住院患者抗精神病药应用分析[J].中国药房,2012,32(6):504-507.

[9] 舒 良.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1,38-39.

猜你喜欢
非典型平片精神病
X线平片和CT对颈椎病诊断的临床效果
非典型内脏异位综合征1例
礞石滚痰汤联合奥氮平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观察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精神病
非典型肺炎的前世今生
都有精神病
文苑(2018年19期)2018-11-09 01:30:28
应用X线平片、CT及MRI在颈椎病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哈尔滨医药(2015年1期)2015-12-01 03:56:58
非典型纤维黄瘤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