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2014-04-29 00:00:00
财经 2014年3期

焦点

大学扩招对城乡教育差距的影响

北京师范大学 邢春冰

“教育扩展、迁移与城乡教育差距——

以大学扩招为例”

《经济学(季刊)》第13卷第1期

农村地区低教育水平是制约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获得高等教育的劳动力迁移到城市地区,导致农村缺乏高教育水平的劳动力。然而,迁移机会随着教育水平提高,也激励农村居民进行教育投资。1999年大学扩招显著提高了城市地区大学生的比例,对农村地区的影响则主要表现在增加高中毕业生的比例。

因此,鉴于户籍制度是导致选择性迁移的主因之一,改革或取消户籍制度可以降低农村居民迁移过程中的选择性,有利于城乡教育水平的协调发展,进而抑制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甚至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其次,政策制定者应对农村居民教育投资的融资约束问题给予充分重视。如果农村居民面临很强的融资约束,大学扩招只是提高现有高教育水平劳动力的迁移概率,它所带来的人力资本投资激励就无法发挥作用,导致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恶化。因此,在教育扩展的过程中,要不断完善贫困地区的教育扶持政策、贫困学生的奖助学金和助学贷款等政策。

当然,扩招使农村地区高中毕业生的比例增加,将有利于农村社会的发展。给定农村地区的教育回报率很低,如何使教育水平在提高居民的收入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应成为政策制定者关注的内容。

一方面,可以在高中课程中增加实用知识技能;另一方面,可以开展针对农村高中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培训。考虑到高中毕业生所具有的基础知识,为他们提供培训具有更大的可行性。这可以使没能上大学的农村高中毕业生更好地利用所学知识服务于农村的生产经营。

与此同时,国家还需要一些政策措施来吸引高教育水平的劳动力到农村工作,特别是对那些从事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专业人员,应给与他们更好的物质福利待遇。而对于要到农村地区创业的高教育水平人才,应给与更多的政策优惠和扶持。

制度

公共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北京外国语大学 余靖雯

北京大学 龚六堂

“公共教育、经济增长和不平等”

《世界经济文汇》2013年第3期

在包含政府教育投入和私人教育投入的内生增长理论框架下,本文研究了公共教育同经济增长和不平等的关系。

首先,通过研究一个不含人力资本差异的基准模型,发现公共教育投入会从三个渠道影响经济增长:对个人努力的激励、对物质资本的挤出和对私人教育投入的作用。然后,考察一个存在人力资本差异的经济,讨论了公共教育投入对短期经济增长和不平等演化的作用。

研究表明:公共教育投入对短期经济增长的影响取决于人力资本的分布;加大公共教育投入可以缩小不平等。另外研究还发现:若公共教育与私人教育在人力资本积累过程中均为必要的要素,那么在公共教育的作用提高到某一程度后,公共教育可以降低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

观点

反思小额贷款

杜克大学 Erica Field等

“经典微观金融模式阻碍了穷人的企业家精神吗?来自印度的实验证据”

《美国经济评论》2013年第103卷第6期

自尤努斯和格莱珉银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以来,这种基于小额贷款的微观金融模式得到了莫大赞许,在诸多发展中国家开始推行。但这种模式的潜在问题并未得到足够重视。

经典的微观金融模式在小额贷款发放后迅速要求还款以保证及时还款,还通过小组互相监督来承担一定的连带责任。这虽然保证了低不良贷款率,但可能阻遏了长期投资。

通过在印度的实地实验发现,有两个月宽限期的小额贷款模式提高了短期的投资率和长期的回报率,但与此同时违约率也上升了。这一结果表明需要及时还款的贷款合同的确阻遏了对低流动性、风险较大的投资,而这恰是企业家精神所在之处。由此,这也意味着现行的经典模式限制了微观金融的影响力,尤其是在推动穷人的企业家精神和帮助贫困家庭脱困方面,经典微观金融模式的作用恐怕是有限的。

数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