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金正恩在生日当天观看美国前职业篮球明星罗德曼主导的朝美篮球赛的同时,朝鲜中央通讯社宣布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7日决定将根据社会主义宪法第90条,于3月9日举行第十三届最高人民会议议员选举。
按照惯例,此次选举结束后,朝鲜将举行第十三届最高人民会议第一次会议,进行国防委员会和内阁改组,届时金正恩将再度被推举为国防委员会第一委员长。由于第十二届最高人民会议议员是2009年在金正日体制下产生的,此次会议将意味着金正恩体制的正式建立。
根据朝鲜宪法,朝鲜最高人民会议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每五年对议员进行选举。此次选举是根据法律规定实施,但朝鲜观察者认为,选举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安排解除国防委员会原副委员长张成泽一切职务和开除党籍事件的后续。
2013年12月9日朝鲜媒体宣布张成泽为反党反革命分子,解除其所有职务,三天后朝鲜国家安全保卫部特别军事法庭审理张成泽,法庭认为“被告人张成泽从思想上雷同敌人”,并根据刑法第60条判处其死刑并立即执行。享年67岁的张成泽为朝鲜前最高领导人金正日胞妹金敬姬的丈夫、现任领导人金正恩的姑父,原本担任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朝鲜国防委员会副委员长、劳动党中央行政部部长,同时具人民军大将军衔。
张成泽下台的真正原因, 在朝鲜当局正式发布公报后立即引发各方猜测,但至今仍无人能给出切实解释,其妻金敬姬的政治权力和行踪也成谜题。
金正恩对张成泽的处理方式让外界感到震惊,一些朝鲜问题学者认为超过了他的祖父和父亲处理政敌的方式。尽管朝鲜内部目前未出现明显负面影响,但对朝鲜和金正恩的对外形象可能是沉重的打击。
北京大学朝鲜文化研究所名誉教授崔应九对《财经》记者指出,金正恩撤换张成泽是迟早之事,只是比预期要早。他推测金正恩和其幕僚可能认为应该在张成泽权力尚未进一步扩大之前,对其进行处理,而对于此举可能产生的后果也应该早有准备,“该决定的对错将需要几个月的观察”。
2013年12月金正日逝世两年,原本怀疑金正恩是否有能力延续金家政权的朝鲜观察家,正在改变他们的看法。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朝韩中心主任亚历山大·热宾(Aleksandr Zhebin)对《财经》记者表示,金正恩在父亲过世的两年间成功地巩固了权力。
在这两年内,撤换父亲金正日安排的辅佐“大臣”显然是金正恩快速巩固权力的主要方法。
金正日丧礼上的八名扶棺人中,除了金正恩、朝鲜最高人民会议议长崔泰福,以及劳动党宣传部部长金基南,其他五人都已遭撤换。
第一个被金正恩解除职务的是国家安全保卫部第一副部长禹东侧,他在公开参加金正日逝世百日活动后从朝鲜媒体上消失,2012年4月被从国防委员会除名。和禹东侧几乎同时被除名的是金正日任命的朝鲜人民武装部部长和国防委员会副委员长金永春,由当时晋升为人民军次帅两个月的金正阁接替职务。三个月后,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人民军总参谋长及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李英浩因健康问题被解除一切职务。紧接着,接任武装部长的金正阁任职才七个月,就于2012年11月被曾在天安舰和延坪岛事件中担当主要角色的金格植接替,成为被撤换的第四位扶棺人。
金正恩此后连续撤换军方领导,2012年7月接任李英浩担任人民军参谋长的玄永哲,至2013年5月遭撤换,由武装部长金格植升任。此前一路平步青云的金格植,也仅仅五个月后就被2013年初出任总参谋部作战局局长的李永吉取代。
不过,随后金正恩处理张成泽带给外界的惊讶,要远远大于之前对这四位主要军权掌握者的一连串撤换。朝中社的公报描述张成泽“在台前假装拥护领袖,而在幕后同床异梦、阳奉阴违专事宗派派系活动……沾染资本主义、营私舞弊、腐败堕落;跟多名女性搞不正当关系,使用毒品;在受党的恩惠出国就医期间挥霍外汇,甚至去赌场”。
2011年12月金正日过世后,因与金正恩的血缘关系,张成泽被认为是朝鲜第二号人物。崔应九表示,张成泽确实在协助金正恩巩固权力上发挥了有力作用,金正恩上台后对军方人事的撤换也有张成泽的贡献,没有料到的是金正恩权力巩固很快,似乎和朝鲜人民军总政治局局长崔龙海一起除去了张成泽。
但外界对于张成泽落马的具体原因有不同说法。韩国媒体引用匿名消息报道,称张成泽和金正日的长子金正男保持往来,甚至可能密谋政变,因而引发一场权力保卫战;报纸“Daily NK”引用朝鲜消息指出,张成泽因主张朝鲜应大步推动经济改革,与主张发展核武器和经济改革“并行”的金正恩和崔龙海发生歧见,而被免除所有职务,这些都无法得到证实。
一位长期和朝鲜进行经贸往来的商人表示,他对张成泽的落马不感到意外,“在朝鲜,分寸特别难拿捏”。
据统计,在2009年和2012年出现张成泽名字的文章少于100篇,2010年和2011年则超过100篇,2013年上半年低于50篇。他最后一次与金正恩共同出席活动是2013年10月10日朝鲜劳动党党庆的体育活动和晚会,在报道中的排名位列第三,在总理朴凤柱和崔龙海之后。
俄罗斯学者曼苏罗夫(Alexandre Mansourov)撰文指出,张成泽失势有迹可循,但这些蛛丝马迹在事发前一年被忽略了:主要包括2012年11月任命他出任不重要的国家体育指导委员会委员长;2013年1月金正恩召开国家安全及对外部门干部会议,张成泽没有出席;最后在5月,金正恩选择了崔龙海代表他访问北京。
反观人民军总政治局局长崔龙海,出现在报道上的频率明显增加。尽管总数量略低于张成泽,但他在2011年出现在将近100篇报道中,2012年超过100篇,到2013年仅上半年都超过100篇。
金正恩接下来如何处理张成泽一派系已成为外界关注焦点。在朝中社公布对张成泽的处置前,韩国媒体曾报道张成泽的两位亲信遭处决,不过具体情况仍不得而知。
一位长期参与朝鲜工作的国际非政府组织人员表示,金正恩和朝鲜的行为方式总是让外界感到意外,这让全世界的观察家和政策分析师都摸不着头绪,累积了他们对朝鲜的不安全感,间接导致各国对朝鲜政策的收紧。
曾在平壤居住五年的瑞士商人阿博特(Felix Abt)对《财经》记者表示:“在外界看来,张成泽是少数思想开放官员中最突出的,清除这些官员对朝鲜经济难免有影响,外国企业想在朝鲜投资的意图也可能受到打击。但是在政敌消失后,年轻的领导也可能将更多权力分配给积极推动商业发展的年轻官员,所以清洗不意味着阻碍了改革。”
朝鲜政府并非不了解内政问题可能带来的形象伤害,因此在张成泽事件后安排了美联社对朝鲜国家经济开发委员会高级官员尹永锡的专访,表示朝鲜经济改革计划如常进行;紧接着又组织驻韩国的外籍企业赴开城工业园区参观, 希望能继续吸引外国投资。
不过最受关注的仍是金正恩在新年贺词中宣誓朝鲜要发展农业、 建设、科学与技术,并且提出“要营造改善北南关系的氛围”;朝鲜此后在媒体上连续宣称要“和平”和“统一”。
上世纪90年代在平壤进行过一学期交换的奥地利大学教授法兰克(Ruediger Frank)撰文分析,金正恩的新年贺词,少了意识形态多了对实际政策的着墨,反映出他上任以来希望推动的改善人民生活优先政策。
金正恩就北南关系的提议在首尔也引起关注。虽然韩国统一部对朝鲜改善关系的诚意有所质疑,但韩国总统朴槿惠还是在1月6日的电视演说中提议于农历年举行南北家庭团圆, 同时表示只要朝鲜有诚意改善关系,韩国愿意增加人道援助、加大南北交流,甚至和金正恩举行会谈。
不过,在朴槿惠演说的三天后,朝鲜拒绝了提议,并对即将举行的韩美军演提出挑战。朝中社报道称,朝鲜祖国和平统一委员会书记局1月9日通过板门店向南朝鲜统一部递交通知书表示,“改善北南关系的好意,这当然是好事……可问题是,在南方地区战争演习持续不断,大规模联合军演也即将开始。在这样剑拔弩张的情况下,还能否顺利进行离散家属团聚?”
韩国统一部在2013年12月29日发表的“2014年度形势展望”报告中指出,“朝鲜将以韩美联合军演为借口造成军事性紧张,朝鲜军部发射远程导弹和后续核试验是一贯政策手段”,报告还预测朝鲜出于压力可能会以与过去不同的方式挑衅。
法兰克也从金正恩的新年演说中得出类似结论。他指出,金正恩在演说中指出“美国和南朝鲜好战分子在朝鲜半岛及其周边大量引进核战争装备,疯狂地进行侵朝核战争演习……要是在这块疆土上再次发生战争,就将会带来难以想象的核浩劫,美国也不会平安无事”。这一措辞暗示随着韩美在二、三月陆续举行联合军事演习,“未来几周将可能至少有新一轮的语言交锋升级。”
1月16日, 朝鲜国防委员会向韩国发出“重大提案”,提议双方从30日开始全面停止相互刺激和诽谤中伤,停止针对对方的一切军事敌对行动,采取措施防止发生核灾难。韩国第二天就对提议明言拒绝,此外鉴于朝鲜难以预测的行为方式,这一提议后的实质进展还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