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在俄欧中的乌克兰

2014-04-29 00:00:00华璐
财经 2014年3期

为了实现东部边界上的地区稳定和发展,欧盟加大了对俄罗斯近邻国家的民主输出力度和经济援助,俄罗斯也力求维持在近邻国家的安全主导权和影响力,欧俄之间在“新中间地带”的角力长期存在。

乌克兰首都基辅独立广场上的示威人群正在散去,在抗议乌克兰政府放弃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议的示威活动持续七周以后,反对者的声音逐渐被寒冷的天气和东正教圣诞节带来的欢乐气氛所稀释。

抗议者之间也发生了分歧:是该继续留守街头呼吁加入欧盟,还是蓄积力量将亲欧的反对派领袖在2015年大选中送入总统府?

总统亚努科维奇暂时不必担心这场声势浩大的抗议活动会演变成第二次“橙色革命”。然而,乌克兰国内外的僵局远未解开:国内东部亲俄、西部亲欧,多年来因民族、语言和宗教差异难以出现统一的国家利益诉求;由于地处亚欧交界的战略地带,乌克兰自独立后已多次直面俄欧的争夺,如今依然在欧盟的“东部伙伴计划”和俄罗斯的“欧亚联盟”间摇摆不定。

遭遇类似情况的还有白俄罗斯、亚美尼亚、摩尔多瓦和格鲁吉亚等国家。

“谁拥有了日耳曼人到俄国人之间的地带,谁就拥有了欧洲”,俾斯麦当年的观点如今依然适用。为了实现东部边界上的地区稳定和发展,欧盟加大了对俄罗斯近邻国家的民主输出力度和经济援助,俄罗斯也力求维持在近邻国家的安全主导权和影响力,欧俄之间在“新中间地带”的角力长期存在。

1月28日,欧盟-俄罗斯峰会将在布鲁塞尔召开,乌克兰向哪边靠拢仍将是峰会的主题之一。

临阵脱逃

2013年11月底,乌克兰单方面宣布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议和自贸区协定。这两份协定是乌克兰加入欧盟的重要前提,放弃就意味着乌克兰加入欧洲一体化的进程遭遇重大挫折,于是亲欧民众聚集在首都基辅的独立广场和政府大楼前,展开自2004年“橙色革命”后最大规模的抗议示威。

乌克兰政府解释,暂停的主要原因是乌克兰国内经济形势严峻,而欧盟没有向乌克兰提供足够的财政援助。总统亚努科维奇表示,乌克兰无法牺牲与俄罗斯的贸易关系。面对两大贸易伙伴,乌克兰难以抉择。2012年乌克兰对俄罗斯出口额约为123亿欧元,对欧盟出口额为129亿欧元。

此前,普京表示尊重乌克兰靠近欧盟的决定,但却暗示如果乌克兰加入欧盟的统一市场,俄罗斯和其主导的关税同盟国家会在经贸方面采取保护性措施。

截至2013年第三季度,乌克兰经济已连跌五季,工业产值在2013年1月至11月下降5%,这与最大贸易伙伴俄罗斯的经济制裁不无关系。随着2013年初乌克兰与欧盟的自贸区谈判尘埃落定,8月俄罗斯发起贸易战,先是对乌克兰产糖果发出禁令,然后升级为俄海关总署全面停止进口乌国产品,导致2013年乌克兰对俄罗斯的出口额同比下降了13.5%,与其余独联体国家的贸易额也出现明显下滑。受此影响,乌克兰工作岗位每月减少1.5万到2万个,贸易额损失37.5亿到50亿美元。

脆弱的乌克兰经济和公共财政经不起俄罗斯的冲击,2013年9月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将乌克兰长期主权信用评级调为Caa1级,即“非常危险”。

穆迪估算2014年乌克兰需偿还外债108亿美元,但评估之时其国家外汇和黄金储备仅为18亿美元,面临主权债务危机。此外,乌克兰公司拖欠俄罗斯各大银行的债务高达280亿美元,一旦与俄罗斯的经贸关系破裂,这些债务随时可能成为压垮乌克兰经济的最后稻草。

与乌国休戚相关的还有天然气,如果作为主要供应国的俄罗斯停止输气,乌克兰的国民可能无法抵御冬日的严寒。

作为基辅退让的补偿,普京宣布动用国家福利基金购买150亿美元乌克兰国债,并且将对乌出口天然气价格降低三分之一,这将为乌克兰每年节省约20亿美元。

欧盟对乌克兰的决定表示失望,但大门仍未关上。2014年1月乌克兰政府表示将在3月的乌克兰-欧盟峰会前制定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的路线图。乌克兰总理阿扎罗夫指出,乌克兰在与欧盟进行实质性谈判的同时,会协调好与俄罗斯的贸易关系。

乌克兰怪圈

自17世纪以来,乌克兰国内的东西部之争和对外关系中“借助外力反宗主”的情况频繁发生。1991年乌克兰脱离苏联独立以来,经济危机、政治危机与族群问题及国际问题一直互为因果,反复震荡。

“因经济危机导致的不满引起了政治动荡,经济政治的不稳定又使国内的东西族群对立加剧,继而引发国际上西欧与俄罗斯影响的较量,这些矛盾又反过来进一步影响到经济治理,使乌克兰经济衰退延长、复苏乏力、改革受阻,成为一个难以摆脱的怪圈。”研究苏联东欧史的学者金雁在其著作《从“东欧”到“新欧洲”》中指出。

从地图上看,乌克兰独特的地缘优势一目了然,但同时这也造就了该国自古以来的纷争不断:国土面积居欧洲第二,南接黑海,东连俄罗斯,北与白俄罗斯接壤,西连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诸国。随着北约和欧盟的东扩,乌克兰介于俄罗斯、北约和欧盟之间,可以说欧亚大陆地缘战略利益及未来格局在此交汇。

乌克兰国内的情况同样复杂,以第聂伯河为界,东西部地区长期以来存在着文化和宗教上的差别:东部地区是俄罗斯后裔的聚居地,讲俄语、信奉东正教,在经济上以重工业为主,与俄罗斯有着密切的联系;而西部地区的居民主要讲乌克兰语,多信奉天主教,以农业和轻工业为主,对俄罗斯统治的历史有着很深的敌意。

这种地区差异传导到国家未来发展道路和对外关系问题上来,历次乌克兰大选都以亲东部或者亲西部划分选票阵地,就靠近欧盟还是靠近俄罗斯这一问题难以获得共识。根据2013年乌克兰权威民调公司DW-Trend数据,67%的乌克兰西部居民赞成加入欧盟,而这个数字在东部只有47%,有29%的东部居民明确表示反对国家加入欧盟。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东欧研究室主任朱晓中分析,自乌克兰独立以来,外交政策一直在东西方间摇摆。亚努科维奇于2010年出任总统,虽然其出身背景更具有东部亲俄色彩,但一直奉行平衡的外交政策。他允许俄罗斯黑海舰队继续租用塞瓦斯托波尔军事基地至2042年,以换取俄罗斯的廉价天然气,另一方面也积极与欧盟谈判加入自贸区,并争取欧盟和IMF的援助。

“虽然乌克兰的外交政策看起来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偏好,但这种‘东倒西歪’本质上是利用一种似是而非的外交政策来达到国内政治目的。所谓俄罗斯的压力、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和战略考虑都是乌克兰外交政策的作料。”朱晓中对《财经》记者表示。

莫斯科智库国防与外交委员会主席卢科亚诺夫(Fyodor Lukyanov)对此表示认同,“乌克兰从本质上没有能力选择其地缘政治的归属,除非俄欧能坐下来谈乌克兰的去向,否则乌克兰将继续骑墙而立,并争取从俄欧尽可能获取更多的好处。”2013年12月布鲁塞尔确认,如果乌克兰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并同意IMF提供贷款的条件,乌在未来七年可获得约260亿美元的资金援助。

共同的心声

随着普京近日表示欧亚经济联盟将在2015年元旦前全面展开工作,“欧盟的东部伙伴关系和俄罗斯的欧亚经济联盟在东欧地区形成竞争已成为事实。”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资深研究员麦斯特(Stefan Meister)对《财经》记者表示。

欧亚经济联盟是一个由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东欧中亚国家为加深经济、政治合作与融合而计划组建的一个超国家联盟。该组织是此前俄白哈关税同盟的“升级版”,计划建立以欧盟委员会为蓝本的欧亚委员会和欧亚自贸区。目前乌克兰、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都是俄罗斯极力争取入盟的对象。

欧亚联盟的候选名单与欧盟的“东部伙伴计划”高度重合。2009年欧盟开始推行“东部伙伴关系计划”,界定的伙伴包括乌克兰、摩尔多瓦、白俄罗斯、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

在地缘政治上看,尚未加入欧盟的东欧国家对俄罗斯非常重要。波罗的海国家先后加入北约使俄罗斯与西方军事力量越发靠近,中间只有几个独联体国家缓冲,其中又以乌克兰最为重要。

从经济角度考虑,虽然乌克兰等东欧国家经济实力不佳,但无论对俄罗斯还是欧盟来说,东欧国家肥沃的土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成本相对低廉的熟练劳动力依然有长期吸引力。

麦斯特表示,欧亚经济联盟和东部伙伴计划有相似的目标:降低关税、自贸协定、开放货物、服务和劳动力市场,但这两个项目并不兼容,尤其是如今的关税同盟甚至与WTO部分规则有矛盾之处,乌克兰作为WTO成员,很难既是关税同盟国又是东部伙伴关系成员。

目前,白俄罗斯和亚美尼亚已选择了关税同盟,格鲁吉亚和摩尔多瓦与欧盟签署了联系国协定,乌克兰和阿塞拜疆仍在观望。

乌克兰爆发示威后,格鲁吉亚驻欧盟大使萨巴纳兹的表态在几个东欧国家中颇具代表性,“如何平衡与欧盟以及与俄罗斯的关系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俄罗斯是欧盟的战略伙伴,同时也是格鲁吉亚的最大邻国。我们希望与俄罗斯发展友好关系,但不能以牺牲国家安全与外交基本政策为代价。平衡与欧俄的关系同时推动与欧盟的伙伴关系是格鲁吉亚的优先选择,这是不能放弃的”。

俄欧态度暧昧

虽然有阻挠乌克兰靠近欧盟的行为,但俄罗斯政府在公开场合仍对欧洲一体化表示支持,普京也刻意淡化与欧盟的对立,他在2013年12月中旬回应国情咨文时表示,“我们将始终不渝地推进欧亚一体化进程,也不会将其与其他一体化项目对立,很自然,包括诸如欧洲一体化那样成熟的一体化项目”。而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阿什顿近日也在莫斯科表示,欧盟的东部伙伴计划尊重俄国与其邻居之间的联系,希望俄罗斯也能从中受益。

欧盟是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俄罗斯是欧盟第三大贸易伙伴,双方每年的贸易额超过4000亿美元,欧盟四分之一的天然气来自俄罗斯。麦斯特表示,“双方都无意破坏这些关系,意味着俄欧不可能在东欧问题上发生正面冲突。”

俄罗斯一直反对北约东扩,但对欧盟扩大隐忍不语,毕竟欧盟更多是一个经济和政治组织。“俄罗斯的所作所为与其说是反对欧盟东扩,不如说是致力于维持苏联解体后的地缘政治现状。2014年是欧亚经济联盟落实条约的重要时刻,如果俄罗斯此时没有成功拉拢乌克兰,谁还会相信关税同盟最终能成功升级为欧亚经济联盟”。卢科亚诺夫表示。

与在此次乌克兰事件中俄罗斯的强硬态度相比,欧盟的反应却相对平淡,这与欧盟内部对于是否应该持续东扩存在分歧不无关系。早在经济危机之前,欧盟内部有关深化和扩大孰先孰后的问题就一直争论不休。欧元区危机爆发后,主张深化的人士以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迟迟未能达到加入申根区条件为由,认为欧盟东扩有些操之过急。

朱晓中认为,“目前看来主张深化派占了上风,新一轮扩大可能要等上若干年。克罗地亚在2013年入盟之后,其他巴尔干国家要加入欧盟可能要在2020年之后。”

基辅街头的示威渐归平静,三个领头的反对党派领袖在近日的采访中都小心翼翼地避开加入欧盟的话题,转而抨击亚努科维奇政府的腐败和低效,为2015年的大选铺路。卢科亚诺夫表示,“除非乌克兰国内能形成统一的国家利益诉求,否则保持在两者中间是乌克兰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