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探讨

2014-04-29 17:03王慧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临床观察护理干预

王慧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病人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对我科收治的5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病人进行分析讨论,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正确的药物治疗,密切监护患者的病情,适时终止妊娠。结果此组患者最终均进行剖宫产手术,其中足月产的产妇有18例,早产的产妇有32例,产后出血的有4例,无围生儿死亡病例;而且治疗后患者血清中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以及总胆汁酸(TBA)的值均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病人在临床中应早期诊断,准确药物治疗,选择合适时机终止妊娠,加强对病人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病人的预后效果。

【关键词】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临床观察;护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552文章編号:1004-7484(2014)-01-0455-02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指在妊娠期出现的肝功能紊乱所致的肝内胆汁淤积,一般发生在妊娠的中晚时期。临床主要表现为妊娠期皮肤瘙痒、黄疸并且进行性加重以及胆酸值逐渐升高等,而在分娩后此类症状迅速消失的临床特征[1]。ICP对胎婴儿的影响较大,可导致胎儿生长受限、胎膜早破、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以及新生儿神经系统后遗症等,使围产儿死亡率升高,产妇产后易发生产后出血,临床中据统计发病率可达到0.9%-12.1%,而且近年来已被列入高危妊娠范畴之内,因此受医学界的高度警惕[2]。ICP病人首要的治疗手段是剖宫产,而加强产后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是至关重要的。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病例选择为符合ICP诊断的我院住院患者50例进行分析讨论,其中年龄在21-36岁,平均年龄为26.19±2.39岁;发病时孕周在25-38周,平均孕周为32.19±1.23周;其中经产妇有8例,初产妇有42例;重度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产妇有4例,轻度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产妇46例。

1.2诊断标准ICP的临床诊断参考《中华妇产科学》中的标准:①在妊娠期主要会出现皮肤瘙痒症状;②肝功发生异常.其中血清中转氨酶升高;③患者有轻度黄疸症状;④孕妇其他一般情况良好,并且无呕吐、食欲不佳、乏力以及其他疾病的症状;⑤产妇ICP的临床症状在分娩后则迅速消退,病情肝功能会迅速的恢复至正常;⑥血中的总胆汁酸(TBA)水平急剧升高。

1.3方法一旦确诊后首先对病人的瘙痒症状采取缓解症状的措施,纠正生化异常指标以促进母儿的安全。由于临床中对ICP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因此要采取早期诊断、准确遵医嘱正确用药、密切观察病情,在最佳时机终止妊娠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于孕周时间短的孕妇,可以在临床密切监测下,延长孕周,促胎肺成熟后及时终止妊娠。ICP孕妇由于胆汁淤积过程中胎儿胎盘功能不完全,因此会降低胎儿在产程中的耐受性,阴道分娩会增加死产率,严重则会导致新生儿窒息症状,因此较为安全的分娩方式是剖宫产。对于剖宫产的指征尽量放宽。

1.4观察指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以及TBA的数值。

1.5数据处理采用SPSSl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50例ICP中,均选择剖宫产进行终止妊娠。早产32例,占64%;早足月产18例,占36%;产后出血6例,占12%;无围生儿死亡病例。治疗前后病人血清中的AST、AST以及TBA水平比较见表1。

3讨论

3.1妊娠期护理此时期对产妇做好各项基础护理,保证产妇睡眠时间充足,当皮肤瘙痒影响入睡时,可以适当给予药物治疗,如合适的镇静剂等。帮助产妇修剪指甲.防止抓挠瘙痒造成皮肤破溃。注意饮食调节,给予产妇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的食物,调整机体的营养状况,禁止产妇吃易引起过敏的食物比如:海鲜、鸡蛋等食物。保证产妇药物服用正确,并认真观察用药后的疗效。密切观察病情,妊娠28周后的产妇可以指导自数胎动,使产妇掌握相应的自我监测。对于妊娠<35周的产妇则每周要做无激惹试验(NST),>35周的产妇则需要住院观察病情,并且每天或者隔天进行NST试验。每天间断吸氧2-3次,每次吸氧30min,密切监测胎心音,一般1h-2h时听取1次,切观察产妇的宫缩情况,预防早产的发生。

3.2分娩期护理剖宫产前对产妇做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消除产妇的紧张情绪,并且严密的观察胎心,根据产妇的孕周以及胎儿的条件做好相应的复苏准备工作。对于阴道分娩的产妇更要加强产程的进展监测、胎心音以及注意羊水情况。

3.3产褥期护理产褥期主要的观察重点是产妇.产后出血情况以及对围生儿的护理方面。由于产妇对脂溶性维生素消化吸收较差,肝脏内合成凝血因子减少,因此易导致产后出血。因此.在剖宫产前3d左右要给予产妇适当的维生素K治疗,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术后及时正确的给予缩宫素.提高子宫收缩能力,观察子宫收缩及出血量,每15-30分钟1次,3小时后,每小时观察1次直至产后24小时。按摩子宫,挤出宫腔内积血,出血多时报告医生,减少并防止产后出血的发生[3]。指导产妇科学喂养,注意观察新生儿的皮肤颜色、肌张力、呼吸形态、反射、大小便等情况,加强新生儿脐部的护理。预防性遵医嘱注射维生素K,可避免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可能。

综上所述,加强产后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对改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母胎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侯云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护理[J].护理研究,2012,12(19):1410.

[2]杨玉琼.妊娠搠肝内胆计淤积症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究,2010,21(6):107-108.

[3]廖念权.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观察与产前护理[J].当代护士,2009,3(1):313.

猜你喜欢
临床观察护理干预
四妙散加味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2例临床观察
蒙医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39例临床观察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氨溴特罗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