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客家筝乐

2014-04-29 15:13张维
艺术科技 2014年1期
关键词:中州潮州乐曲

摘要:客家筝派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它以中原文化为根,广东音乐文化为叶,融南北文化于一身,有着独特的曲调风格和演奏技巧,它是中原移民音乐和土著音乐结合的产物,本文通过对客家筝乐的发展、传播、风格特点的研究完整的展现了客家筝乐这一特殊的中原移民音乐之全貌。

关键词:客家;筝乐;演奏技法筝作为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之一,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数千年的流传和发展进程中,筝受地域,文化,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逐渐形成了河南、山东、潮州、客家、浙江五大流派。作为五大流派之一的客家筝派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埔“广东汉乐”中指标性的品种。它融南北文化于一身,有着独特的曲调风格和演奏技巧。

1客家筝派的发展历史

客家筝派不以地域来命名的,其中“客家”一词意思是外来的,目前大部分的研究者都认同客家系来源于中原地区,大约从晋代五胡乱华开始到清代年间,由于战乱等各种原因,人们经过有史可查的五次大迁徙逐渐由中原地区南迁,同时也将自身的文化、音乐带到了当地,从而被当地人称为客家人,即外来人的意思。而广东大埔地区贺梅县是客家民系的中心,也是客家人聚集地中经济最发展,文化最发达和客家人口密集与众多的地方,所以这两个地区的广东汉乐是最能体现客家音乐精神全貌的。那么客家筝在音乐风格上,也必定具备了客家音樂文化中古朴,庄重的“中州遗风”。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广东大埔何育斋先生从客家汉乐丝弦乐曲中搜罗考订、博采众芳、汇通集成选编出《中州古调》和《汉皋旧谱》,并首创了声字并用的“工尺谱谐声字谱”。从此便有了早期的客家筝谱。期间,何育斋先生还总结和归纳了客家筝弹奏的方法和规律,编为《弹筝八法》。1943年何育斋先生辞世之后。以罗九香先生等杰出筝艺为代表的客家筝人,通过公开演奏、音乐学府教学、培养社会人才和各派筝家互相交流等各种渠道。使客家筝乐得以广为流传。成为今天备受瞩目和欢迎的客家筝派。

2客家筝派的演奏技巧

客家筝曲淡雅,沉稳,左手除了少数的极强调处以外,一般来说左手作韵时要缓慢且均匀,并与右手弹拨旋律结合使筝曲具有高雅的情调和深邃的韵味。左手的按滑、颤音使余音产生多种变化,形成了丰富多变的左手技巧,其复杂性居各流派之冠。

左手演奏技巧:第一,客家筝乐的滑音多处理为上重下轻,上滑为主,下滑为辅,且在客家筝乐中滑音除了润饰作用外,在很多时候还要表达乐曲要求的音符,常有一些非装饰性的音符通过左手滑音表达。第二,颤音的处理多为频率缓慢,以表达高雅的情调和深邃的韵味。点音在客家筝乐中也较为常见,它常起着润饰右手音符和填充节奏空隙的作用。第三,“二变”音的处理,二变音,即“4”“7”音,客家筝乐中二变音的处理有别于其他流派,它常是微升“4”与还原“4”,微降“7”与还原“7”根据乐曲情绪交替运用。“4”“7”两个变化音在客家筝派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首乐曲的调式常常取决于“4”和“7”两音在这首乐曲旋律中是属于主要的还是次要的位置。

演奏客家筝曲时,对右手的控制力要求较高。右手应注意刮奏、花音短促、干净以突出其古朴典雅之特色。花音常为一到三个音即可,常为乐句气口的连接,其力度与速度要与乐句的要求相配合。其次,由于客家筝乐兼收南北音乐风格所以在右手技法上常有南北技法的混搭使用,而且右手常被要求变化触弦位置已达到音乐渐变和对比的效果。所以在演奏客家筝乐一定要注意右手技巧的控制,使之充实体现客家筝乐的独特之处。

3客家筝派的音乐风格

客家筝乐的产生离不开当地的民间音乐。在迁移、融合的过程中,客家筝乐与广东汉乐、中州古调、汉乐小调、潮州弦诗乐等广东地方音乐密切相关。公元四世纪起中州地区人口南迁,把古筝带入广东大埔,与当地文化,语言,习俗融合形成了古朴清雅的汉乐遗韵,被人们叫做“客家筝乐”或“汉乐筝曲”,客家筝乐保持了“中州古乐”特色,其风格古朴,典雅,音韵独特。更确切的讲,客家筝乐是从广东汉乐中的清乐分离出来的。客家筝取材于广东汉乐中的各种精华,进过历代客家筝人的丰富、加工、改编、充实从筝清乐中提炼而成筝独奏曲,演奏风格既保留诸多中原古乐的音韵,又有着浓郁的地方色彩。

客家筝与全国各地的筝派相比有着鲜明的独特风格,比较接近潮州筝。客家筝派与潮州筝派长期共处于广东,自然相互渗透,影响,吸收。两派共同使用硬弦音阶和软弦音阶,另加一种反弦手法。硬弦音阶是指五声调式。Fa、si作为装饰性的经过音偶尔出现旋律中,音乐风格明朗欢悦。软弦音阶则是把la升高,记成si,把mi音升高,记成fa,形成的特色音阶。La、mi两音作为装饰性经过音使用。风格特点常常是哀怨,缠绵,含蓄。反弦手法则是把原硬弦的基本曲调移动上或下五度来演奏。两派不同之处是,客家筝使用工尺谱,潮州筝使用二四谱。演奏时客家筝用中指勾较多,而花音短。而潮州筝用食指抹较多,花音长。客家筝的滑音起伏比潮州筝大,古朴典雅。而潮州筝清丽委婉柔美而雅静。

4客家筝派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客家筝派有始于何育斋,成于罗九香一说。与所有传统古筝流派一样,客家筝初始流行民间,口传身授,未成气候。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大埔乐圣”何育斋改写了客家筝史,使客家筝乐逐步走向有序。他将流传于民间的《中州古调》23首,《汉皋旧谱》37首乐曲整理成册,并编著客家筝演奏宝典《弹筝八法》,规范客家筝的演奏,同时推动民族音乐的南北交流,吸收外来音乐,丰富和充实广东汉乐。作为何先生高徒的罗九香先生是“客家筝派”主要继承人和推行者。何先生整理客家筝乐多于其弟子罗九香先生传谱。他通过自身高超的演奏向全世界介绍广东汉乐和客家筝艺术,使这一鲜为人知的中州古乐为世人所共识,同时培养了陈安华,史兆元等一批演奏家使客家筝真正从民间走上高等学府。《“客家筝派”本源论萃》推介中言:“客家筝派的形成,始于何玉斋成于罗九香。”言简意赅准确地向读者勾画出“客家筝派”生成,弘扬和发展的轨迹。

客家筝派著名的代表曲目众多从曲式结构上看,可分为大调和串调两种。大调乐曲多为八板及其变体代表曲目多收录于《中州古调》代表曲目为《出水莲》《崖山哀》《蕉窗夜雨》等。串调月球由民间小调和汉剧串场音乐发展而来,结构自由,曲调活泼常见于《汉皋旧谱》代表曲目如《一点金》《万年欢》等。

客家筝乐以中原文化为根,广东音乐文化为叶,相互交融,使南北音乐文化在其身上得以交汇融合,这也是它不同其他流派的独特之处。它是中原移民音乐和土著音乐结合的产物,本文通过对客家筝乐的发展、传播、风格特点的研究完整的展现了客家筝乐这一特殊的中原移民音乐之全貌。参考文献:

[1] 刘燕.客家筝考[J].中国音乐,2005(2).

[2] 王莉萍.客家筝派与潮州筝派以韵补声特色之比较[J].艺术研究.

[3] 温萍.客家音乐文化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4] 罗伟雄.“客家筝派”本源论萃[M].中国文联出版社.作者简介:张维,女,湖北人,硕士,湖北省长江大学艺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古筝演奏及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中州潮州乐曲
始乱
潮州乐调的音阶流变梳理与分析
明代中州文学社群考论
《中州大学学报》征稿启事
“画藤”与“结瓜”——做人不做“卖瓮人”,也不可学“中州蜗”
潮州手拉壶“飞鸿”的象征意义
潮州优质杨梅高接换种技术
准妈妈必听十首胎教乐曲
中州棋王赛3局
悲伤的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