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年患者抑郁症的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

2014-04-29 11:58王小玉
西江月·上旬 2014年1期
关键词:老年病抑郁

王小玉

【摘 要】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比重日渐加大,老年患者越来越多以及由其诱发的老年性心理问题成为医务工作者面临的一道难题。本文以例证的方式阐述了疾病导致老年心理问题的存在状态,说明了老年人精神护理的必要性,并提出必要的精神护理策略。

【关键词】老年病;抑郁;精神护理

2010年7月13日,全国老年工作委员会向社会发布了《2009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该公报显示,2009年,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1.6714亿,占总人口的12.5%,根据联合国的传统标准,一个国家城市60岁以上的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即标志该国家或城市进入老龄化社会。显然,一个严峻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我国在生产力水平尚不发达、社会保障机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生活保障成为一项艰巨任务,其中,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机构是当务之急。

1、老年性疾病诱发抑郁倾向现状的分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系统的疾病、糖尿病成为老年人口高发病症。与此同时,不科学的饮食习惯、气候变更、环境恶化导致的恶性肿瘤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也日趋增高。上述老年性疾病的共同特点是:病程长,一旦染病将伴随终生,目前的医疗技术尚无法彻底战胜顽疾。此外,老年人的身体免疫力、抵抗力都远低于年轻人,因此,上述疾病的并发症也经常困扰这些病人。长年承受老年病侵袭的人临床当中表现出焦虑、恐惧、烦躁等负面情绪比例很高。严重的因此而多愁善感,并最终形成抑郁症。针对这类状况所发生的比例,国内许多同行均进行了系统研究。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邱忠霞和王涤非等对入院的15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抑郁状态评价,抑郁严重指数大于0.5的诊断为抑郁,结果表明抑郁患者56名,占入选病例的43.1%,其中男性22例,女性34例〔1〕,广州武汉分区总医院的李娟和刘伟等采取抑郁自评量表,对200例恶性肿瘤和150例良性疾病的老年患者分别进行了调查评定,结果显示,老年恶性肿瘤住院患者抑郁发生率为62.5%,SDS平均(52.0±10.4)分;老年良性疾病住院患者抑郁发生率为26.7%,SDS平均(44.9±7.7)分;两组患者抑郁发病率均高于我国正常人群15.1%—22.5%的比例〔2〕。云南省人民医院的袁瑾选择54例高血压患者,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进行评定,患者年龄范围65-82岁,结果表明,焦虑性障碍21例,占38.8%;抑郁性障碍17例,占31.4%;焦虑合并抑郁障碍14例,占18.9%〔3〕。

由上述研究结果不难看出,自身疾病已成为诱发老年抑郁的一个主要因素。从我们附属医院实践证明,老年病人占绝对多数,其中,因自身健康原因导致心理恐慌,精神忧郁的老年患者比例占50%。

因此,针对老年病人,尤其是慢性疾病者,除了提供必要的药物治疗外,心理疏导和精神层面的护理也是不可或缺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后者的重要性甚至高于前者,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精神护理成为一项重要的护理措施。

2、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精神护理策略

2.1探求根源、因势力导:焦虑、抑郁情緒的形成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疾病类型、病人病史、性格类型等。一般而言,患有严重疾病、发病多年、性格内向的人产生抑郁倾向的机率很高。因此,作为护理人员,应首先找到病源。多年患病,病情较重的病人,因需要长期协助,长年用药,很容易产生依赖性心理,从而欠缺对自身状态的客观评价。这类病人一旦感觉不适,很容易与自身疾病建立主观联系,陷入恐惧、焦虑的精神状态,因而加剧身体不适感,影响到疾病治疗。对此类病人,护理人员在加强日常护理的同时,应当循循善诱,讲解基本的医疗常识,助其建立客观的病情识别方法。还有一类病人,病情不重,但病程较长,性格较为敏感、抑郁倾向明显。我院退休职工陈某就是个典型的案例。有的患者性格内向,期望通过医务人员的反映判断自己病情。从而处于疑虑,烦躁、焦虑的情绪之中。对于此类病人,护理人员应当注意观察,与病患加强沟通,除了正常的病情交流,还可以谈天说地,制造一种融洽、平和的气氛,消除其心理阴影。

2.2提高日常护理质量,多管齐下:精神护理的效果如何是建立在良好的生理护理基础之上的。人在得病之后,整体期望是:尽快获得治疗,并且获得最好的治疗。因此,敏感、脆弱是病人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某些情况下会产生过急的心理反应。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一定要心态平和,并要尽快准确的掌握病人病情的变化,并采取及时地治疗措施。

2.3为患者自护与家庭护理提供指导:我国人口众多,医疗资源、医疗水平与医疗需求之间尚存在着巨大缺口。高效、可靠的社会保障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因此,老年病患者多数时间均在家中活动,因此,患者自身的心理调节和家庭的精神护理尤为重要。

3、结论

在我国日趋紧迫的老龄化过程中,因慢性病导致的心理健康受损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针对老年患者抑郁症产生的不同诱因,医护人员应当因势利导,在完成基本的医疗救助同时,利用自己的专用素质实现老年患者的心理疏导,加强及时沟通,为建立医院、社区、家庭的综合护理模式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李娟,刘伟,徐琳.老年恶性肿瘤住院患者抑郁状况调查[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7,17(4):270-271.

[2]袁瑾.老年高血压病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识别和治疗[J].中国实用医药,2007,2(12):19-20.

[3]陈翠玲,王大华,唐丹.老年人抑郁与相关因素之间的交叉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1):95-98.

猜你喜欢
老年病抑郁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内科老年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探讨
人体衰老认知与测试量表构建及其在老年病中的应用
过半帕金森病会和“抑郁”相伴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社区中医干预初产妇产后焦虑及抑郁的效果
社区在册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精神护理对老年病诱发的抑郁症患者的研究
新世纪经方治疗老年病
谈社区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