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雕塑的材料语言与表达方式

2014-04-29 21:26刘浩
西江月·上旬 2014年1期
关键词:表达方式雕塑

刘浩

【摘 要】雕塑艺术的魅力在于其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对于雕塑艺术来讲这种感染力与表现力不仅体现在它强烈的三维空间形体上,还通过材料语言表达出来,雕塑艺术通过不同的材质、题材,选择适合的表达方式以传达作品美感及艺术家的情感。

【关键词】雕塑;材料语言;表达方式

一、雕塑材料的语言形态

“材料”,是一种艺术表现的载体,是一种可以嫁接,转化,檀变,演绎的文化符码形式。雕塑材料大致上包括:土属,金属,综合物料和现成品四个家族。土属包括了所有从地土而来的物料如泥土,石英,石,木等,让人感受到自然界包容,和谐的特质,具有强烈的亲切感;金属包括了铜,铁,钢,铝合金等,它所以能成为经典的材料,主要由于坚硬和耐用的特性,而且外观结实厚重,即使表面着色后外表仍能经久不变;综合物料包括所有化纤合成,塑料,硅胶,石粉,自固性材料等,大部份材料取自工业应用,由于其特性可取,方便之处,因而运用于艺术之上;现成品就是人们视觉范围内的任何物质。

雕塑语言是指雕塑家在创造雕塑作品时,所运用的各种合适的造型艺术表现手段和手法,这些手段和手法起着与语言作为理论思维的符号系统相近似的作用,所以称作雕塑语言。当我们运用视觉去知觉雕塑的形象和形式的时候,就首先需要了解雕塑作品用来和我们交流的那种特殊的语言。但是,雕塑语言又是一种不同于语言符号的特殊语言,如体积感,体量感,空间感,视觉冲击力,以及由此演化出来的体面转折的方圆关系,空间穿插的虚实关系,团块起伏的刚柔关系,材料加工的肌理效果。严格地说,雕塑语言符号应该指的是雕塑家所精心设计的审美意象,其中包括所使用的视觉语汇和起类似语法作用的创造法则。

雕塑作品在塑造实体的过程中,材质本身的性质经过强化,纯化,特征化,从而达到材料本性与对象实体的高度统一。在此过程中,材料特性的保留实际上也成为审美对象之一,也就是说对于雕塑作品而言,材质本身就是雕塑作品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即便是在今天,科技的迅速发展促使各种新材料不断涌现,也是如此,玻璃钢、合成塑料、聚脂树脂、人造大理石、合成金属甚至是软性材料。

在创作中,雕塑作品利用材质的另一特点是材料的单一性,很少有在同一雕塑作品中运用多种性质材料的做法,要么是大理石,铸铜,石膏,要么是玻璃钢,焊接金属等,相对说来都比较单一。雕塑作品通常运用非现成的,可雕凿的材料,这与雕塑艺术自身的语言方式和目的有关,它需要的是一种含蓄整体的表达,若运用多种材料组合,会造成雕塑语言的混乱和主题的淡化。所以,材质的单一性是因為雕塑艺术需要直接的可读性造成的雕塑材料语言的语义环境。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呈现越来越强的渗透性,各种学科的思维与多种材料的相互运用也不断的涌现出来,为雕塑创作中材料的表达提供了更多的思索范围。

二、雕塑的表达方式

对自然的描述是艺术的传统使命,雕塑家通过对自身形象的塑造和表现,体现对人的命运的关怀和冥想,强烈的复制自身的欲望,激励着艺术家不断的磨砺和提高写实技巧,其原因或许正是因为“一个模仿的对象激起人的所有的内在快感”,随着“模仿说”、“镜像说”等艺术再现理论的出现和逐步完善,注重客观对象的目的的创作方法成为雕塑创作的主要手段,并作为一个传统延续至今。在这样一个传统里面,技巧一直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具象雕塑和具象绘画一样,属于具象艺术范畴中的一个重要的样式形态。如果把具有一定程度的形象识别性作为具象雕塑的面貌规定,那么相对于在20世纪现代艺术运动中诞生的各种雕塑风格流派,整个人类雕塑史上的绝大部分作品都可以归入具象雕塑的范畴和阵营。在经历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洗礼后,以技术和技巧的训练作为基础的具象艺术传统,在今天看起来似乎依然延续着它的魅力。具象雕塑是那种并没有刻意地夸张让人物扭曲变形的表达方式。就是运用一些雕塑材料,最常见的是用泥塑的手法,去表现一些接近自然生活中原形的人物,动物,花草,也就是一种模仿自然界的实物,但同时又结合一些主观的想法艺术化的雕塑形式。典型的雕塑有古罗马的古典雕塑,也有苏联的一些革命题材的雕塑。

习惯上,我们在提到“抽象”这个词汇的时候,往往是对应于“具象”的概念来使用的。如果从作品形象与自然对象的相似程度上去划分,按照一种约定俗成的理解,我们习惯于把具象艺术看成艺术形象与自然对象基本相似或极为相似的艺术,而把抽象艺术看做艺术形象大幅度偏离或完全抛弃自然对象外观的艺术。如果从美术史的角度去考察,“抽象艺术”应该是一个内涵更加明确的词汇和概念,是西方艺术发展到现代主义时期的特定阶段。从它的产生和使用来看,总是和艺术史的某个具体的阶段和特定的理论紧密相关,就像康定斯基、蒙德里安的抽象绘画和现代主义阶段的特定关系,以及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和格林伯格理论的紧密联系。抽象雕塑是不特指具体的雕塑形象,它对形体的要求不严格,不必和什么实际的东西相像,但不等于没有要求,它要求其它的境界:有的是完全抽象,它要求具有美观的特征,还要求内在的涵义,比如不锈钢锻造的流线形体,必须美观,线条流畅,块面平滑等;还有半抽象,也叫意向,它要求作品在创作中把思考和材料运用效果达成有一点像某一具体事物,而又简化变形,也要表现出夸张的美感以及内在的涵义。抽象往往是超出现实之外的境界,写实的无法表现出的境界,抽象地却能,因为他可以不考虑具体形状。毕加索创作的《浴者》是用金属片剪出来,用木板装置上,然后铸成青铜。这些来自身边的废物或随手可及的材料成了毕加索进行创作的自由材料,而这些材料本身的特征又成了毕加索利用和发掘的天然审美宝库。他的创作提示的是:任何一种材料都可能挖掘出雕塑审美的天然肌质。

在雕塑艺术背后,材料对艺术语言起着推动的作用,尤其是在对材料研究从外部形态向内部蕴涵逐步延伸的过程中,雕塑艺术自身得到了丰富和拓展,从而诠释了雕塑的意义,即在于把精神或感觉物质化,由此形成纯精神之后的物质化和纯物质之后的精神化。

【参考文献】

[1]王子云.中国雕塑艺术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

[2]皮力.国外后现代雕塑[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3]马钦忠.雕塑空间公共艺术[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

[4]玛法达.中国姿态是种什么姿态[N].新京报,2009-06-27.

[5]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表达方式雕塑
巨型雕塑
闻一多像(雕塑)
我的破烂雕塑
写实雕塑
雕塑类
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研究
将感悟能力培养植根于有效的阅读活动中
柳州都乐岩溶洞景观的特色表达研究
汉法时态表达方式的异同及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发
图案的艺术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