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婷婷
摘要:“正能量”教育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二者的理论基础也一致,同时,“正能量”教育融合了更广范围的思想教育,从理论及实践上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正能量”教育在高校的弘扬与培育是一个崭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强对大学生的“正能量”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大力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正能量”教育。
关键词:高校;“正能量”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正能量”教育是近些年来高等教育界比较关注的一个词语,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带有标志性的广东考察之行中,不但强调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关键一招”的重大意义,还要求“聚合各项相关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随后他在同来华工作的外国专家代表座谈时指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不但需要内部同心同德,也需要“朋友遍天下”,不断积累和平发展的外部环境的正能量。这样的要求放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具有指导意义,必须切实认识到高校进行“正能量”教育的重要性。
一、“正能量”教育的基本概述
(一)“正能量”的内涵
“正能量”本是一个物理学名词。能量守恒定律认为,能量不会凭空产生或消失,只能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但能量的总量不变。社会学意义上的“正能量”的流行,源于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专著《正能量》。怀斯曼认为,人体好比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潜能,可以使人表现出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①后来,这个概念被引申到思想政治领域。一切有利于发展,有利于和谐,催人奋进,引人向上的事物及思想、观念和理论,称为“正能量”。反之,那些自私的、落后的、违大众之心、逆时代而动的贪婪、交易和漏洞,则称为“负能量”。②
(二)“正能量”教育的价值
1.“正能量”教育体现了对生命及其价值的考察
人之所以为人首先体现在对生命和生活积极的教育和对别人的尊重,首先,人们应该珍惜生命,尊重自己和他人;第二,每个人都必须把握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对自己和他人的未来负有责任感;最后,对人的价值的思考是个对体生命的终极关怀。
2.“正能量”教育体现了对社会整体利益的关注
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社会为每一个人的生命提供了生存发展的条件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每个个体生命的发展和取得的成就又为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持,关注个体生命与对社会的热爱互为因果。对社会利益的关注不仅仅体现为将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视为共同体,更体现个体对家国命运的关注和责任,强调个体对社会和国家的奉献和忠诚,这正是“正能量”教育的要义所在。
3.“正能量”教育体现了推己及人的人文情怀
“正能量”教育尊重人的生命价值,更追求人的超越精神,既强调了人文情怀,要爱自己,爱科学,爱一个人,更推崇爱国和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所关注的不仅是关于人性、人伦、人道的解读,更是一个社会伦理道德、社会公德和社会公共政策的宣扬;不仅关注对人性的解剖和对人生境遇的悲悯,更侧重于对真善美的弘扬和对一切科学规则的尊重。
(三)在高校进行“正能量”教育的重要性
“正能量”教育的丰富内涵及其的重要价值决定了高校极有必要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全面而有效的“正能量”教育,这是因为:
1.促进大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
胡锦涛同志在2005年1月召开的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面对着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深刻变化,进行“正能量”教育,不仅是党和国家对大学生成长目标的要求,也是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必备的思想政治素质。我们要把实现培养“四有大学生”这一目标作为大学生进行大爱精神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实现大学生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
2.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的现实要求
大学生正处于理想信念的成型期,具有一定的知识体系且成才愿望强烈,具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理想信念又最易接受新事物,对其进行“正能量”教育具有特殊意义。在新形势下,高校必须将“正能量”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帮助大学生深刻领会“正能量”的科学内涵,自觉践行其精神内涵,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好奠基工程
大学生是学习和践行“正能量”最活跃的群体,他们走上社会之后将对整个社会文化建设,特别是社会道德的建设和实践起到带头作用。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大背景下,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正能量”教育灌输给每一个大学生,既可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进程,又可使大学生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真正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力军以及社会文明道德风尚的重要体现者和传承者。
二、高校大学生精神现状的分析
(一)淡化理想追求,社会责任感缺乏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都赞同正确的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为国家、为集体做出贡献。但由于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非主流的意识形态并存,部分大学生在面临价值取舍的时候出现迷失,他们大多数虽然赞成“人生价值在于奉献”,但往往又没有完全付诸实践。不少大学生将个人主义、实用主义看作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准则,一方面表現出对社会主义扭曲现象的盲目认可,而另一方面,利己主义在部分大学生中也颇有市场,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为等价交换关系,时时从“利己”出发,对同学漠不关心,对集体活动毫不热情,不关心国家大事,缺乏社会责任感。还有一些大学生认为人的本质就是自私的,他们选择先为自己打算,把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之上,从而导致了集体主义观念的淡化。
(二)注重金钱实惠,轻视道德品质
当前,有些大学生过于注重对金钱、权力、地位的追求,这在他们的择业观、人际交往方面都有充分的体现。在择业时,有的青年把经济报酬作为第一考虑因素,他们认为高薪才能使他们在社会上立足,过得体面。在人际交往时,部分青年抱着“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态度,甚至有的青年以是否具有利用价值、对自己成长是否有帮助作为其选择交往对象的标准。
还有一些大学生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仅决定于个人的才能、机遇和人际关系,而与个人品德无直接关系,故出现了“重才轻德”的倾向。少数学生不讲社会公德,行为粗野,谈吐庸俗,甚至打架斗殴、偷窃,个别人还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三)追求奢侈享受,缺乏感恩精神
我们可以看到,积极向上,朝气蓬勃,敢想敢干是当代大学生的总体现状。但另一方面,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数为出生在八九十年代的独生子女,家庭环境优越,家长对孩子即便不全是有求必应,也是尽力去完成。从小就在“蜜罐”里长大的他们,缺乏艰苦生活的磨练,不可避免的在价值观上出现种种弱点,如贪图享乐,挥霍浪费,穿名牌,讲排场,消费水平超越家庭经济承受能力和就业后的收人水平,缺乏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精神。甚至有些人把亲人和他人的关爱当做理所当然,缺乏感恩精神,没有“回报”意识。
三、在高校进行“正能量”教育的对策
(一)将“正能量”教育渗透于生活实践
“正能量”教育存在的根本意义就在于人们对它的自觉践行。大学生应在生活实践中还原“正能量”教育的生命色彩,让生活实践赋予大学生真切、生动的精神体验,升华对“正能量”的理解和认识。在实际生活中,当代大学生也都希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有更多的机会去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在实践中认识社会和自我,提高综合素养。
将生活实践引入大学生“正能量”教育,有多种形式和途径:如通过红色旅游,参观革命纪念馆、伟人故居等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弘扬民族精神;通过深入农村、企业、社区等体验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时代变革,增强大学生对基本国情、社会实情的了解,加深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通过社会调研、专业实习、志愿者活动和勤工助学等形式,增加大学生的社会阅历,培养他们勤奋务实和乐于奉献的品格情操。
(二)将“正能量”教育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专业课教学
加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对“正能量”教育的进一步认识,要从理论上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予以有效的引导。高校“正能量”教育应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正确分析和认清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的社会主流价值趋向的变化,为实践活动提供理论参考,达到对现阶段所倡导的“正能量”的深化认识。
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的专业课教学其实也蕴涵着一定的“正能量”教育资源,应当充分开发、利用。专业课教学时间长、载体多,直接关系着大学生的就业和发展,有不同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优势。这方面,我们可以提倡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渗透精神教育,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各专业领域中的著名人物的动人事迹、专业发展史等,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为人民服务的观念以及严谨的科学精神。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體作用,注重言传身教
教师是学生知识增长和思想进步的导师,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岗位培训、专题研讨、外出学习和实践锻炼等形式,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人格魅力,促进教师把思想教育和专业教育、课堂教育和课外教育、共性教育和个性教育、严格要求和人格感化结合起来,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成长进步的导师。
“正能量”教育必须把爱心与责任心的培育贯穿工作的始终,引导学生爱国家,急国家之所急;教育引导大学生关爱他人,对人民高度负责,真诚奉献。实践证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关键在于教育方法的不断创新。应把对学生的精神要求通过采用学生讨论和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大学生积极地思考、不断地自我反省、重塑,使学生的精神状态真正从外在要求变成内在同化。有意识地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潜在课程的作用,让大学生在大学这个大课堂里磨练自己的思想,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
四、结语
在当今多元文化时代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正能量”教育,把“正能量”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导大学生自觉学习和践行“正能量”,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加强大学生“正能量”教育,是保证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需要,是保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是保证改革开放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保证在全社会弘扬价值观主旋律的需要,对我国社会朝着科学、持续、健康方向发展和大学生自身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新疆师范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基金资助
参考文献:
[1] 贺彦凤.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8,(12).
[2] 理查德·怀斯曼.正能量[M].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08
[3] 汪金友.积聚正能量,抵制负能量[J].学习月刊,2012,11
[4] 刘会.论网络正能量的传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科教导刊,2012,12
[5] 孔超.大学文化:大学实现理想和价值的根本[J].教育探索,2012,10
注解
① 理查德·怀斯曼.正能量[M].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08
② 汪金友.积聚正能量,抵制负能量[J].学习月刊,2012,11